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桂芳  孙建萍  宋丹 《全科护理》2013,(30):2860-2861
[目的]了解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一般资料问卷对2所养老机构的1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SWB得分为30.65分±8.03分,婚姻状况、有无子女、看望次数、有无经济来源及医疗保障、有无慢性病、参加集体活动情况是SWB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高龄老人与居家高龄老人的抑郁、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量表对四川省28家养老机构268名机构高龄老人和四川省185名居家高龄老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与子女情况的机构养老与居家高龄老人的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居家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分[(73. 02±8. 63)分]高于机构高龄老人[(70. 18±8. 71)分],机构高龄老人的社会支持得分[(29. 25±7. 21)分]高于居家高龄老人[(24. 15±5. 84)分],机构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均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P0. 05)。[结论]应重视改善不同养老模式下高龄老人的抑郁情绪,进而提高其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自评以及护理服务需求状况,比较夫妇共同居住机构老年人和独自居住机构老年人的差异性,为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流行病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与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对福州市11所养老机构26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为18.03分±4.71分,≤16分27人,16分32人。独居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得分为21.49分±6.68分,≤16分58人,16分143人。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与独居机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得分≤16分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CES-D得分为8.44分±4.32分,≤16分57人,16分2人。独居机构老年人CES-D得分为15.04分±7.54分,≤16分111人,16分90人。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与独居机构老年人CES-D得分≤16分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总分为3.95分±0.28分。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与独居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老机构应针对不同婚姻状况居住的老年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重点关注独居机构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问题,提高照护水平,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南通市养老机构老年抑郁状况,探讨其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中文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南通市7所养老机构25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南通市养老机构老年抑郁患病率为56.2%,入住老年人的抑郁评分为(12.70±6.66)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为(35.13±9.88)分;养老机构的老人抑郁发生与健康自评、爱好、自理能力显著相关(P0.01)。结论:南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患病率高,受健康自评、爱好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乌鲁木齐市12所养老机构的28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得分为(31.10±12.0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女看望次数、是否乐观、有无兴趣爱好、经济自评、机构服务质量、自理状况以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呈显著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乐观、经济自评、机构服务质量、有无兴趣爱好、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老年人身心状况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青岛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构建适合青岛社区养老服务的评价模型,调查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方法]基于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构建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问卷、老年人一般资料问卷对青岛市4个社区的26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条目评价得分为(-0.93±0.61)分;有形性条目得分为(-0.27±1.28)分,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可靠性条目得分为(-0.13±1.37)分,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来源、月收入、健康状况;保证性条目得分为(-1.93±0.58)分,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来源、月收入、健康状况;响应性条目得分为(-1.15±1.22)分,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健康状况;移情性各条目得分为(-1.20±0.89)分,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来源、月收入、健康状况等。[结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各维度的感知均低于其期望,说明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尚不完善。影响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评价的因素较多,因此社区养老的发展应以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从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响应性、移情性各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安市老年公寓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评量表以问卷和个别面谈的方式对西安市城区20所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老年人(n=462)的SWB的社会性因素(人口特征、社会支持)进行测量。主观幸福感用MUNSH的正性因子、负性因子、幸福度总分的平均值来描述。结果影响因素中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收入、文化层次老年人的SWB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个性、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的老年人SWB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公寓老年人的SWB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性、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体验,使生活在公寓的老年人不失去家庭感、生活的私密性,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是老年公寓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西安市老年公寓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评量表以问卷和个别面谈的方式对西安市城区20所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老年人(n=462)的SWB的社会性因素(人口特征、社会支持)进行测量.主观幸福感用MUNSH的正性因子、负性因子、幸福度总分的平均值来描述.结果 影响因素中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收入、文化层次老年人的SWB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个性、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的老年人SWB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老年公寓老年人的SWB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性、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体验,使生活在公寓的老年人不失去家庭感、生活的私密性,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是老年公寓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乌鲁木齐市12个养老机构406名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为(102.82±17.76)分,51.48%的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自理能力及慢性病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并以影响因素为着手点,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了解天津市养老机构老人生活状态和满意度状况,为构建科学养老机制和老年护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天津市内51家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采用自行设计的生活状态调查问卷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分别对前述养老机构共计508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且分析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天津市养老机构老人基本生活状态良好,身体健康状态一般,娱乐和社交活动较少。生活满意度方面,平均得分为(11.74±4.3)分,生活满意度较好。年龄、婚姻、宗教信仰、机构举办活动频率、家人看望频率和自我健康状态评价是影响养老机构老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天津市养老机构老人生活状态和生活满意度一般,应着力改善影响老人生活状态的相关因素,不断促进老人生活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州市社区养老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福州市220名社区养老老年人为对象,采用SF-12量表调查其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社区养老老年人生理健康得分为53.3分±15.5分,心理健康得分为61.6分±15.1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自评、慢性病患病种类、性别是社区养老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养老老年人生存质量较好,应加快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为社区养老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失能老人机构养老选择情况调查问卷对187名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结果]47%的失能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文化程度较高、子女人数较少、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慢性病罹患数量较少的失能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人数较多(P0. 05)。[结论]失能老人对机构养老存在较大需求,文化程度、子女人数、人均月收入及慢性病罹患数量是影响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特大型城市老年人日常抑郁情绪水平及相关因素、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中心7个居委会的184名社区老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老年抑郁量表(GDS)测量、老年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个别心理咨询.结果 本组社区老年人轻度抑郁情绪发生率达17.93%,独居老人占10.9%.抑郁的发生与婚姻状况、居住、家人支持(P=0)、养老经费来源(P=0.001)、养老收入(P=0.001)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月医药费用支出之间抑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不足,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心理疾病.社区老年人的婚姻、养老经费、健康与医疗保障状况、是否独居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抑郁情绪的老年人要引起关注,力争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的状况,并了解疫情中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分析其相关性。结果90名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韧性总分为(87.178±16.639)分,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三个维度得分为(44.022±9.236)分、(29.800±5.773)分和(13.356±3.014)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月收入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5.333±10.539)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51.956±11.777)分,未达到焦虑、抑郁水平,但略高于全国常模,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月收入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工作倦怠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健康问卷和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北京市9所三级甲等、7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3 494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状况总均分为(2.78±3.13)分(中位数为2分),其中高危1 591名(45.54%)。情感衰竭、情感疏远、成就感缺乏得分分别是(28.08±6.92)分、(11.38±3.96)分、(25.96±5.15)分,均为高度倦怠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值夜班、吸烟、饮酒、慢性病、个人月收入、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工作倦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机构养老高龄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并探讨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及SF-12生存质量量表对福州市机构养老高龄老年人151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机构养老高龄老年人生存质量生理健康(PCS)得分为(44.74±24.08)分,心理健康(MCS)得分为(50.83±18.65)分。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因素为健康状况自评和文化程度。结论机构养老高龄老年人生存质量偏低,可通过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信行问卷对长沙市8所养老机构20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11.37±3.13)分,得分指标为56.85%,处于一般水平;态度总分(3.48±0.27)分,处于高等水平;行为总分(4.10±0.65)分,处于高等水平。性别、宗教信仰、个人月收入、课堂教学与教材对临终关怀知识有影响;年龄、性别、从亲戚朋友处学习及临终关怀知识对临终关怀态度有影响;户籍、个人月收入、专门培训、临终关怀知识及临终关怀态度对临终关怀行为有影响。结论养老机构应加强不同特征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知识学习,拓宽知识获取途径,规范临终关怀教育和再教育,提高收入,引导临终关怀知识学习的热情,进而端正态度、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8.
茅丽利   《护理与康复》2018,17(11):12-15
目的调查分析首发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病耻感自我评定量表对12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首发抑郁症患者病耻感自我评定量表得分(20.17±1.68)分,各维度得分依次排序为社交方面维度、能力方面维度、治疗方面维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户口所在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抑郁自评得分是首发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解释总变异度为53.828%。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影响抑郁症病耻感因素有女性、高龄、离婚/丧偶、独居等。  相似文献   

19.
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新凤  史蕾  王惠珍 《护理学报》2009,16(14):67-68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症状及社会支持状况,探讨机构养老的老人抑郁症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及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379名居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住在养老院中老人GDS得分为(9.88±6.63)分,社会支持得分:客观支持(5.34±3.04)分、主观支持(15.70±4.57)分、对支持的利用度(6.34±2.59)分、社会支持总分(27.37±7.71)分.机构养老老人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t=18.140,P<0.001).GDS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抑郁是机构养老老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提高老人的社会支持水平,重视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浙江省失能老人的孤独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对浙江省居家和机构失能老人362例进行调查。[结果]失能老人孤独得分为(44.34±10.38)分,表明失能老人孤独体验明显,婚姻状况、居住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月收入水平、失能数量和健康自评状况对失能老人孤独得分有影响(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孤独评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44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孤独评分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571,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抑郁、社会支持是失能老人孤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浙江省失能老人孤独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部门需加以重视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以促进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