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是最重要的家庭透析治疗方式,目前世界范围超过190000名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1].PD相关性腹膜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住院、导管移除、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肾功能衰竭进行腹膜透析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分为两组,腹膜炎组30例,非腹膜炎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因素、营养状况等因素对腹膜炎的影响。结果腹膜炎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非腹膜炎组(P0.05)。腹膜炎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均低于非腹膜炎组(P0.05),也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范围。糖尿病患病率腹膜炎组为40.0%(12/30),非腹膜炎组为22.2%(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P=0.03)。肠道细菌感染率腹膜炎组为43.3%(13/30),非腹膜炎组为19.4%(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P=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基础疾病、肠道感染、血红蛋白、血白蛋白5个变量进入模型(P0.05)。结论糖尿病、肠道细菌感染、营养不足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营养状况,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肠道细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CAPD-related peritonitis,CAPDrp)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在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受照顾情况、卫生情况、生活质量和家庭经济状况,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瑞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66例稳定透析、随访规律、腹膜透析时间3个月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展开问卷调查。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腹膜透析随访评估和腹膜炎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寻找腹膜炎危险因素。结果 16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男性占103例(62.4%),初始透析年龄平均为(57.88±17.31)岁,至2015年12月底期间曾发生腹膜炎者达55人(33.13%)。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54,95%CI 1.007~1.104,P=0.025)、血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P=0.033,95%CI 1.003~1.090,OR=1.045)、花费对家庭影响(OR=0.371,95%CI 0.149~0.923,P=0.037)。腹膜炎组与非腹膜炎组相比,透析龄更长(Z=-6.796,P0.001),尿素清除指数(kt/v)(Z=-2.174,P=0.030)、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值更高(Z=-2.286,P=0.022),患者参与社会工作学习的比率更高(P=0.037)。结论本研究中腹膜透析患者的受照顾情况、卫生情况、生活质量基本良好,腹膜透析花费对大部分家庭处于可接受水平;腹膜透析患者初始透析年龄大、透前25-OH-D3较高是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观认为腹膜透析支出对家庭经济影响大者腹膜炎发生率低;社会生活的高参与度(患者能正常参与社会工作学习)、透析龄长、腹膜透析溶质清除不足等也可能影响腹膜炎发生。  相似文献   

6.
邓佳  曾以林  邓莉莉  王丹  陈岱 《妇幼护理》2022,2(18):4121-4124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对腹膜透析相关 性腹膜炎的干预,做好早期预警、及时诊断并合理用药尤为关键。目前针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 也为患者临床诊治与护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综合现有研究结论,从不可改变因素以及可改变因素等两个角度深入阐述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探讨该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状况,以期为实际疾病诊治提供证据支持,推动腹膜透析相关 性腹膜炎的诊疗及护理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临床资料尽可能相匹配的非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按照不同透析龄分为透析1年、1~3年、3年者;按培训护士工龄分为5年、6~10年、≥11年。比较不同透析龄及培训护士工龄腹膜炎发生率。并将依据病原菌的不同,比较真菌性腹膜炎与细菌性腹膜炎易感因素及预后比较。结果共纳入180例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真菌性腹膜炎10例,细菌性腹膜炎80例。发生157例次腹膜炎,培养阳性率76.43%(120/157)。透析1~3年腹膜炎发生率最高,3年者最低;培训护士工龄≤5年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培训护士工龄≥11年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低于对照组(P0.05)。真菌性腹膜炎HGB较细菌性腹膜炎低,近1个月抗生素使用率较细菌性腹膜炎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原菌:真菌性11例次(9.17%),细菌性109例次(90.83%)。真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光滑念珠菌为主(27.27%),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69例次(63.30%)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53.62%)。细菌性腹膜炎治愈率较真菌性腹膜炎高,病死率较真菌性腹膜炎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病率与其透析时间以及ALB水平相关,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细菌性腹膜炎较真菌性腹膜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全球范围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大幅度地下降;同样在国内,随着大家对腹膜透析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双联系统等先进的腹膜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也已不再是腹膜透析的瓶颈问题,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为例,目前腹膜透析的发生率可基本控制在40~50个患者月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腹膜透析的146例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和革兰阴性菌致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发生相关性腹膜炎)和观察组(革兰阴性菌所致相关性腹膜炎),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革兰阴性菌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36例发生革兰阴性菌所致的相关性腹膜炎,占24.66%;观察组男性比例及年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炎、既往病史有心脏病/糖尿病比例、Hb、Alb和CRP水平及钙磷乘积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既往糖尿病史及Alb和Hb水平过低是导致革兰阴性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于高龄合并糖尿病的腹膜透析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监测相关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难治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3.1.1~2017.12.31期间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SPD指南中PDAP的定义,分为难治性腹膜炎(refractory peritonitis,RP)组及非难治性腹膜炎(non-refractory peritonitis,NRP)组,对比2组患者PDAP时发病特点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难治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01名患者纳入本研究,发生了178例次PDAP。其中RP组患者40名,发生42例次难治性腹膜炎。①RP组患者从症状出现至就诊时间≥1天的比例、肠梗阻发生率、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NRP组显著升高(χ~2/Z值分别为4.722,25.591,-2.270,-2.322;P值分别为0.030,0.001,0.023,0.020),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NRP组显著降低(t=2.507,P=0.015)。②致病菌方面,与NRP组相比,RP组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例较低(χ~2=7.370,P=0.007),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较高(χ~2=4.156,P=0.04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率低(χ~2=10.233,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反应蛋白及肠梗阻是难治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12,14.532;P值分别为0.004,0.002),白蛋白(OR=0.848,P=0.035)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PDAP发生时高C反应蛋白水平、合并肠梗阻是难治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而高白蛋白水平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开展透析液联合培养)该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8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同时与2000年6月至2014年5月(透析液一般细菌培养)20例次病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该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8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培养阳性68例次(81.93%),较2000年6月至2014年5月的9例次(45.00%)明显上升;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发生率从77.78%下降至61.76%;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明显下降,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发生率明显增加;大肠埃希菌、真菌感染及多重感染发生率增加。G+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利奈唑胺不耐药;革兰阴性(G-)杆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不耐药,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与2000年6月至2014年5月比较,总体治愈率从75.00%上升至83.13%。结论该院腹膜透析中心自开展透析液联合培养以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上升;多重耐药菌株增加,真菌感染及多重感染病例增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治愈率升高;加强培训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项目仍是防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腹膜透析患者PDAP时的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42例次PDAP中治愈100例,复发19例,退出(拔管/死亡)23例。Logistic回归显示,血白细胞计数(OR=1.195,95%CI1.024~1.394,P=0.024)、血白蛋白(OR=0.878,95%CI 0.787~0.979,P=0.019)是退出(拔管/死亡)腹膜透析的独立影响因素。和培养阴性相比,致病菌为球菌的PDAP预后更好(OR=0.113,95%CI 0.013~1.012,P=0.051)。治愈的患者中就诊时间延迟(就诊时间48h)者缓解天数长于及时就诊(就诊时间24h)者(Z=17.849,P0.001)。结论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白蛋白是PDAP患者技术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延迟就诊延长病程。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FP)的易感因素、诊治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1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APD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病源菌、治疗、转归,并与同期收治的革兰氏阳性(G~ )球菌、革兰氏阴性(G~-)杆菌腹膜炎进行分组对比。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05例,其中真菌性腹膜炎20例(9.76%);真菌性腹膜炎组、G~ 球菌组、G~-杆菌组3组间的发病年龄、性别、血白细胞计数、透出液细胞计数、开始透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腹膜炎组腹部压痛、反跳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17例(85%)患者1月内有腹腔/全身系统使用抗生素史:真菌性腹膜炎组6例(30%)死亡,其余14例转血液透析,死亡率及腹膜透析退出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腹腔/全身使用抗生素是腹膜透析相关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真菌性腹膜炎临床症状较重,预后不良,确诊后早期拔管可能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致病菌及转归预后情况,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并发生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腹膜炎的发病原因、致病菌、转归预后情况。结果共收治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患者96例次。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换液操作不规范35例(36.5%),肠道感染27例(28.1%)。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63例,阳性率65.6%。革兰阳性球菌38例(60.3%),革兰阴性杆菌18例(28.6%),真菌4例(6.3%),混合菌3例(4.8%)。培养阳性者行致病菌耐药分析,革兰阳性球菌中,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主要对红霉素(69.2%)和青霉素(68.4%)耐药率高。头孢西丁(46.7%)和头孢唑啉(45.9%)耐药率也较高。革兰阴性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头孢唑林(53.8%)和头孢他啶(38.5%)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性腹膜炎治愈率较高,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χ~2=5.661,P=0.017)、真菌(χ~2=26.526,P0.001)、混合菌的腹膜炎(χ~2=11.907,P=0.001);真菌性腹膜炎的退出率较高,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χ~2=26.526,P0.001)、革兰阴性杆菌(χ~2=4.390,P=0.036)、培养阴性的腹膜炎(χ~2=11.485,P=0.010);真菌性腹膜炎的死亡率较高,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χ~2=26.526,P0.001)、革兰阴性杆菌(χ~2=6.016,P=0.010)、培养阴性的腹膜炎(χ~2=32.918,P0.001)。结论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为换液操作不规范和肠道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培养阳性的致病菌对国际腹膜透析协会指南推荐的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性腹膜炎治愈率较高,预后好;真菌性腹膜炎退出率及死亡率较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完全治愈51.22%(42/82),复发、再发或重现26.83%(22/82),拔管或死亡21.95%(18/82)。不同预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透析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过长、既往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过低、年龄过大、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过低及钙磷乘积和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的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既往糖尿病病史、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及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是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既往糖尿病病史、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及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是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不同转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004年1月~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膜炎治愈和退出(因腹膜炎转血液透析和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记录患者因腹膜炎入院时首次化验结果。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8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合并症、吸烟史及低钾血症患病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治愈组患者相比,退出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更低[(23.48±6.43)g/L比(26.84±7.61)g/L,t=2.953,P=0.004],贫血更为严重,血红蛋白[(87.48±19.34)g/L比(93.27±17.50)g/L,t=2.028,P=0.044],真菌的感染率更高,退出的患者转诊率更高(36.10%比18.50%,χ~2=6.747,P=0.009),退出组患者透析龄[36.00(12.66,50.00)]月高于治愈组患者透析龄[24.00(9.00,42.00)]月,Z=2.368,P=0.018。结论营养状态,贫血,就诊方式,多次发生腹膜炎及透析龄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预后。及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有利于改善患者腹膜炎的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透析龄、多次发生腹膜炎、转诊是腹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持续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情况及相关因素,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退出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6月收治的41例在家中行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且发生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腹膜炎的发生率及转归,腹膜炎症状出现后初始的处理,对腹膜炎的诱因进行分析。结果41例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腹膜炎43例次,痊愈35例(85.4%),转血液透析3例(7.3%),死亡3例(7.3%)。在症状出现初期,3例(7.3%)患者继续在家观察,10例(24.4%)患者立即到当地就医,15例(36.6%)患者采用电话咨询,13例(31.7%)患者到腹膜透析中心就诊;18例(43.9%)患者直接将腹膜透析引流液带到医院进行药敏试验。就感染诱因而言,16例(39.0%)患者未严格进行空气消毒,13例(31.7%)患者未严格进行环境清洁,10例(24.4%)患者操作过程存在污染行为。结论加强对居家行腹膜透析患者的初次培训、操作指导及监测,可避免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肠道感染导致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发病诱因、营养状况、致病菌及其转归,为保护腹膜、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及降低腹膜炎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脏内科腹膜透析中心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6例患者,对其并发肠道感染发生腹膜炎的24例43例次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主要发病诱因:腹泻15例(62.50%),便秘9例(37.50%)。营养状况:通过对24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的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是导致腹膜炎的一个重要诱因,在我中心尤其当血清白蛋白低于25.73 g/L时更容易发生腹膜炎。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32例次(74.42%),阴沟肠杆菌7例次(16.28%),鲍曼不动杆菌4例次(9.30%),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腹膜炎的转归及预后:首次治愈10例(41.67%),复发14例(58.33%),其中复发3次4例,复发2次8例;复发后导致拔管1例,死亡1例,再治愈率41.6%。结论:腹腔的防御功能随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减退,肠道感染时细菌由肠壁或淋巴途径进入腹腔,并且腹膜透析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因此肠道感染是导致腹膜炎的一个危险因素,本中心复发率高达58.33%,首次治愈率较低为41.67%,然而血清白蛋白低于25.73 g/L时更容易诱发腹膜炎,因此应以预防为主,重视腹膜透析患者便秘及腹泻情况,加强患者营养治疗,提前干预、及早处理,对患者积极进行教育,减少肠道感染导致腹膜炎发生,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