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张鹏 《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0):20-23
目的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与药物联合内镜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EGVB)的效果。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0月肝硬化EGVB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TIPS治疗,对照组给予胃镜下硬化剂注射(EI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并发症情况,观察TIPS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效果:两组静脉曲张清除率、死亡率和30 d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再出血率28.95%明显低于对照组51.35%(P0.05);血流动力学:观察组门静脉压(PVP)、门体循环压力差(PSG)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肝功能与血小板计数:观察组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两组肝性脑病、新发腹水和肝肾综合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术与药物联合内镜均能有效预防肝硬化EGVB发生,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有助于保护患者肝功能,TIPS术有助于改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TIPS术近期疗效优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 Viatorr覆膜支架植入或内镜联合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对伴有内镜治疗失败高危因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有内镜治疗失败高危因素(肝静脉压力梯度≥20 mmHg、门静脉血栓、胃肾分流或腔道外侧支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患者行TIPS (Viattor覆膜支架植入)治疗(TIPS组),142例患者接受内镜联合药物治疗(内镜组)。根据高危因素类型,2组进一步分为TIPS组1~4亚组和内镜组1~4亚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后预测因素分析。结果: TIPS组患者2年无再出血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内镜组(94%vs 70%,P<0.001)。TIPS组1~4亚组患者2年无再出血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92%、96%、92%,内镜组1~4亚组为68%、76%、67%、67%,2组各对应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及各对应亚组间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合并肝静脉压力梯度≥20 mmHg、门静脉血栓、胃肾分流或腔道外侧支静脉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植入Viatorr覆膜支架的TIPS预防再出血的效果优于内镜联合药物治疗,同时不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与内镜治疗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预防效果,为肝硬化患者早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一级预防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进行内镜下套扎治疗(EVL)者纳入EVL组(n=43),进行TIPS治疗者纳入TIPS组(n=46),比较两组静脉曲张改善效果,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肝功能变化以及治疗后患者EGVB、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TIPS组和EVL组静脉曲张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0.70%和8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门体循环压力差降低(P<0.05),且治疗后3、6、12、24月时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低于EV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GVB发生率分别为32.56%和17.39%(P>0.05),其中TIPS组远期出血(治疗3月后)发生率低于EVL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和美兰混合液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2月于该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62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接受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治疗(A组),36例接受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美兰混合液治疗(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止血成功率、安全性、并发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1)B组治疗总有效率、急诊止血成功率略高于A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食管静脉曲张清除所需治疗次数少于A组,治疗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远期再出血率及总出血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和美兰混合液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中疗效肯定,止血效果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药物注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渭南市第一医院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止血效果明显,再出血发生率较低,治疗中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86例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予以硬化剂注射配合内镜下套扎治疗,对照组予以内镜下套扎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及静脉曲张消失率,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静脉曲张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食管静脉曲张及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静脉曲张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7%比41.9%,33/43比18/43,P0.05),但两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95.3%比83.7%,41/43比36/43,P0.05)。两组随访结果比较,观察组静脉曲张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比27.9%,4/43比12/43,P0.05),但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11.6%比18.6%,5/43比8/43,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16.3%比18.6%,7/43比8/43,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能显著提高乙肝肝硬化合并EGVB的治疗效果,改善静脉曲张情况,且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内镜OTSC吻合夹止血与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共44例经常规药物和内镜下止血无效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例患者接受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治疗(研究组),24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诊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止血率和术后再出血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23.38±4.31)min较对照组(135.01±35.17)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18.21±7.22)d较对照组(27.25±12.7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住院费用(72 480.73±42 663.7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97 498.45±58 998.7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急性期止血率为95.00%(19/20),对照组为100.00%,两组患者急性期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6个月内再发出血各1例,两组患者再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vs 4.17%,P0.05)。研究组术后吻合夹残留4例,对照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例,术后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vs 12.50%,P0.05)。结论内镜下OTSC吻合夹与外科治疗均是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术具有技术简单易行、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治疗危险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患者远期生存状况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期间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5例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2例套扎术(套扎术组)、54例分流术(Tips组)和39例套扎术及分流术(联合组),随访至2023年3月,比较3种手术方式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再出血率和远期生存率期。采集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基线资料,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死亡组(62例)和存活组(73例),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确定EGVB患者远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套扎术组的78.57%和Tips组的70.37%,但套扎术组和Tips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ps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TBiL和ALT数值明显高于套扎术组,Tips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ALT明显高于套扎术组。3组患者均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吞咽困难、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套扎术组患者术后1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14.29%,高于Tips组的7.41%和联合组的5.13%;套扎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19.05%,高于Tips组的12.96%和联合组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远期生存率为66.67%,明显高于Tips组的57.41%和套扎术组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6,P=0.032)。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年龄、6个月内再出血、消化道出血史、Child-pugh分级、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总分及治疗方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个月内再出血(OR=2.028,95%CI:1.289~3.189)、Child-Pugh分级(OR=1.505,95%CI:1.041~2.176)、白细胞计数(OR=1.721,95%CI:1.379~2.148)、MELD总分(OR=6.135,95%CI:3.296~11.419)和治疗方式(OR=5.058,95%CI:1.779~14.378)是影响EGVB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分流术应用于肝硬化合并危险性EGVB疾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联合套扎术可延长远期生存,且6个月内再出血、Child-Pugh分级、白细胞计数、MELD总分及治疗方式可应用于预测EGVB患者死亡,临床应根据其指标水平积极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年龄联合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对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后显性肝性脑病(OH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OHE将患者分为OHE组27例和非OHE组6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OH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单独及联合预测OHE的效能,应用MedCalc软件比较不同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87例患者中,27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OHE,发病率为31.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HE组年龄、白蛋白、血钠、ALBI评分与非OH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 95%CI:1.02~1.14,P=0.01)、ALBI评分(OR=13.68, 95%CI:3.00~62.44,P<0.01)均为肝硬化伴EGVB患者TI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OTSC吻合夹止血术与TTSC内镜夹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差异,探讨OTSC吻合夹治疗PUB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2例完成OTSC吻合夹止血术和应用OTSC吻合夹止血术前近期完成TTSC内镜夹止血术的24例PUB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两种术式的即时止血成功率、夹子总数、首次止血成功率、术后复发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二次内镜治疗率、永久止血率、并发症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来评价OTSC吻合夹止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OTSC吻合夹止血术治疗PUB的即时止血成功率为90.9%(20/22),夹子总数为22枚,首次止血成功率为90.9%(20/22),术后复发率为5.0%(1/20),止血成功率为86.4%(19/22),再出血率为5.0%(1/20),二次内镜治疗率为13.6%(3/22),永久止血率为81.8%(18/22),并发症率为0.0%(0/22),术后住院时间为(8.95±0.96)d,死亡率为0.0%(0/22);TTSC内镜夹止血术治疗PUB的即时止血成功率为54.2%(13/24),夹子总数为56枚,首次止血成功率为54.2%(13/24),术后复发率为0.0%(0/13),止血成功率为54.2%(13/24),再出血率为0.0%(0/13),二次内镜治疗率为45.8%(11/24),永久止血率为54.2%(13/24),并发症率为0.0%(0/24),术后住院时间为(8.54±0.53)d,死亡率为4.2%(1/24)。OTSC组即时止血成功率、首次止血成功率、止血成功率、永久止血率均高于TTSC组,二次内镜治疗率低于TT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TSC吻合夹止血术治疗PUB安全有效,对较大管径血管破裂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复杂性难治性PUB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硬式食管镜及经电子胃镜取出食管嵌钝性异物的效果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内镜下食管嵌钝性异物取出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经电子胃镜取出异物,对照组经硬式食管镜取出异物。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13例采用局部麻醉,17例采用静脉麻醉,对照组全部釆用气管插管全麻。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100.0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vs 3.33%,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1.39)vs(2.20±1.10)d,P0.05]。研究组治疗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 022.00±1 787.45)vs(5 078.00±930.57)元,P0.05]。结论经电子胃镜与经硬质食管镜均为安全、高效的食管嵌钝性异物取出方式,经电子胃镜方式在简便性和经济性上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胃肠肿瘤外科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40)和开腹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6/40)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35.0%(14/40)(P0.05),治疗满意度97.5%(39/40)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67.5%(27/4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较开腹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肺保护通气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两组患者术中均行单腔气管导管辅以二氧化碳CO2人工气胸,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通气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气管插管后10 min(T_1);单肺通气1 h(T_2);手术结束时(T_3);术后24 h(T_4)]的肺功能指标、炎症反应、血气分析。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肺部并发症分为复发组(n=24)和非复发组(n=74),分析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T_1时刻的吸气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之间对照组患者Pplat、Ppeak和Raw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之间对照组患者IL-6、IL-8和Sicam-1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之间对照组患者PaO_2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有部分患者存在多个肺部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8.36%和30.61%患者合并各类肺部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吸烟、手术时间、根治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管浸润、微血管浸润和术后辅助化疗与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肺保护通气能够缓解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中气道阻力、压力和炎症反应,增大氧饱和度,应加强对高危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监控,进行针对性预防,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牙线牵引辅助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7年6月湖北省肿瘤医院内镜科采用ESD治疗的57例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牙线牵引组(n=28)和常规组(n=29),对比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黏膜下补充注射量及补充注射次数、完整切除率、R0切除率、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57例均成功施行ESD治疗。牵引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黏膜下补充注射量及补充注射次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55.11±10.44)vs(74.72±14.47)min;(5.80±1.80)vs(10.00±5.70)ml;(1.10±0.90)vs(1.70±0.90)次],两组间在平均手术时间(P=0.000)、黏膜下补充注射量(P=0.001)、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P=0.022)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牵引组及对照组完整切除率及R0切除率均为100.0%。并发症方面牵引组无出血及穿孔发生,常规组发生1例(3.4%)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6.9%)术中穿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病例均无复发。结论牙线牵引辅助技术能显著缩短直肠ESD操作时间,减少术中黏膜下补充注射量及次数,并能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应用切割缝合器和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SP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观察组采用VATS下切割缝合器治疗,对照组则采用VATS下缝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疼药服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SP均安全、有效,并且预后良好,但VATS下缝合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优于VATS下缝扎术,且术后复发率更低,而VATS下缝扎术手术费用低,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胶囊内镜(CE)检查的最佳肠道准备方法。方法 102例拟行CE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0):检查前1天21:00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37.12 g,溶于2 000 ml水中,检查前4 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8.56 g,溶于1 000 ml水中;B组(n=32):检查前4 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05.68 g,溶于3 000 ml水中;C组(n=30):检查前4 h口服20%甘露醇500 ml,后饮水2 500 ml。3组患者均吞服胶囊后立即吞服二甲基硅油120 mg,比较各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小肠清洁度和小肠通过时间。结果 3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15.63%及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小肠清洁度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略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肠通过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均P0.05),而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剂顿服效果优于分次口服,20.00%甘露醇500 ml顿服是一种清肠效果好、副反应较少且经济的肠道准备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单人结肠镜检查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研究组采用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法,对照组采用注气单人结肠镜检查法。记录两组进镜达回盲部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视觉模拟量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进镜达回盲部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达回盲部时间较对照组减少[(4.86±1.66)vs(6.45±2.34)min,P0.05]。研究组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1±1.05)vs(3.31±1.13)分,P0.05],研究组腹胀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1±1.05)vs(3.97±1.10)分,P0.05]。结论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快速、安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双气囊和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8月因疑似小肠疾病而就诊的患者11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组(DBE)68例和单气囊电子小肠镜组(SBE)49例,比较两组患者经口和经肛进镜的检查时间、插镜深度、检出率和治疗率以及不同主诉情况和不同疾病的检出率,评价安全性。结果经口入镜和经肛入镜中,DBE组和SBE组的检查时间、插镜深度、检出率和治疗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和其他的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克罗恩病、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小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息肉、憩室和肺结核等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DBE和SBE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