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1])。结果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P=0.001,t=3.55)。腔内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P=0.290,t=0.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0.370,t=0.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 fistula,AVG),目前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路径的重要选择之一~([1])。AVG主要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和多次建立自体血管内瘘失败的透析患者,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静脉穿刺导致浅表静脉闭塞也可选用AVG。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良好、管腔流量大、再循环率低、透析充分等优点,越来越多被应用于自体血管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例AVG患者实施术后护理、日常护理、透析中护理,观察患者AVG穿刺成功率及使用通畅情况。结果:9例患者在本院治疗与使用AVG,术后3个月内9例患者血管通畅率100%,透析时血流量200 ml/min以上,满足透析要求。血栓形成导致失功3例(33.33%),1例AVG术后1个月因脑出血死亡退出,其他5例AVG功能良好继续使用。穿刺AVG 1175例次,穿刺成功1134例次(96.51%)。结论:在AVG护理及管理实践中,将AVG的术后护理、使用中严格规范操作与管理、患者健康教育及并发症的管理与预防联合管理,提高了AVG穿刺成功率及AVG使用通畅率,可有效延长AVG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使用覆膜支架治疗AVG狭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纳入患者6例,在置入覆膜支架前平均经过2.7次皮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4例为吻合口后狭窄,2例为静脉流出道狭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0±3.3)个月,术后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3%,67%和40%,次级通畅率均为100%。结论覆膜支架治疗AVG短期通畅率较高,且在处理人工血管其他并发症上也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69例人造血管搭桥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默  秦彤 《中国血液净化》2008,7(3):171-17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搭桥内瘘的护理经验。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肾病中心69例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9例人造血管搭桥内瘘的术后通畅率100%,1年开放率为63%,2年为57%,使用时间最长达36个月,主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19例,感染1例。结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按照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穿刺,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维护人造血管搭桥内瘘的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人造血管搭桥内瘘的使用寿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主要用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血透患者~([1])。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是生物医学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通畅率高,血流量大,易于穿刺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加~([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早期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20位AVG早期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血管超声明确AVG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溶栓后使用注射器经血管鞘反复抽吸血栓,并使用高压球囊推挤残存血栓,并对内瘘狭窄处行球囊扩张,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随访通畅率等。结果 20例手术取得成功,成功率100%;其中1例穿刺点血肿,余病例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0.0%、70.0%、65.0%;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5%。结论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造血管内瘘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道采用人造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尿毒症患24例,行聚四氟乙烯(FrrFE)人造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FD),透析器采用Fresenius F60。观察血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人造血管通畅率100%,HFD时血流量均可达到300~450ml/min。术后感染发生率4.17%,血栓形成发生率8.33%,假性动脉瘤发生率4.17%;HFD低血压发生率37.5%,反超滤发生率12.5%。结论 人造血管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通畅率高、使用时间长和易穿刺等优点,是血液透析患移植内瘘的理想选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能为HFD提供足够的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肝素涂层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行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的患者,按选用血管类型分为即穿型人造血管组(观察组)及肝素涂层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内瘘首次穿刺时间、通畅率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7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用药情况、相关化验指标及吻合血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短(t=0.682, P0.001);6个月、12个月原发通畅率低(x~2值分别为6.645, 8.632;P值分别为0.018,0.004);6个月、12个月原发辅助通畅率低(x~2值分别为14.665,10.371;P值分别为0.001,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6个月,12个月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1.11%,88.89%和100%, 94.67%,,12个月累积通畅率差别无统计学差异(x~2=1.354 P=0.293)。2组间感染、通路相关缺血、假性动脉瘤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例有人造血管分层现象。结论即穿型人造血管允许早期穿刺,但其原发通畅及原发辅助通畅较肝素涂层人造血管低,在临床应用需权衡利弊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命线,维持其功能通畅、预防及治疗并发症至关重要。动静脉内瘘是目前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据报道MHD患者因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及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arteriovenous graft,AVG)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式。方法 2012年4月~2016年12月间,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ePTFE)移植建立透析血管通路286例,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血管情况,分别采用合适的血管桥接方式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并回顾性分析通畅率和并发症及处理方式。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95.4%,2年通畅率88.6%,3年通畅率为78.4%。常见并发症中狭窄和/或血栓形成占18.5%,假性动脉瘤4.5%,感染3.8%,其他并发症7.0%。经过针对性的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具有口径大、通畅率高、血流量充足、使用时间长和易穿刺等优点,只要我们积极有效的处理术后并发症,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通畅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必将成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用聚四氟乙烯 (PTFE)人造血管为不能建立理想血管内瘘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通畅率高、血流量大、穿刺方便和使用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7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7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从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时机、穿刺前的评估、穿刺方法、止血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几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内瘘使用通畅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进行945例次透析治疗,穿刺成功923例次,成功率97.67%;出现皮下血肿15例次,血栓导致内瘘闭塞2例;2例内瘘闭塞者均重新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使用至今;1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19个月后,因其他疾病死亡;人造血管内瘘使用时间为8~37(23.3±4.8)个月。结论:从穿刺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对人造血管内瘘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叶锡兰  )  邱碧辉  )  宁志芳  )  梁馨苓  )  符霞  ) 《护理研究》2013,27(24):2610-261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AVG)、直接动静脉穿刺3种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310例,随访12个月,回顾性观察AVF、AVG、直接动静脉穿刺3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血管闭塞和动脉瘤)的发生情况。[结果]310例血液透析病人中以AVG血管通路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42.86%),AVF最低(3.58%);直接动静脉穿刺穿刺点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AVG通路穿刺点动脉瘤为0。[结论]AVF透析病人常见血管闭塞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AVG通路血管闭塞并发症,其应用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高,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直接动静脉穿刺穿刺点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在其他血管通路无法建立时,仍是挽救生命所必需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新型即穿式(ACUSEAL~(TM))及标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对其分组,A组应用ACUSEAL~(TM),B组应用标准人工血管。观察12个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移植物的相关事件,如:首次穿刺时间、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血清肿、移植物感染、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并计算移植物的一期和二期通畅率。结果共75例患者,32例患者使用ACUSEAL~(TM),其余则使用标准人工血管。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A、B 2组首次穿刺时间分别为(4.65±3.64)d、(25.71±4.84)d。A组患者穿刺后按压止血的时间明显缩短,约(13.49±2.08)min,而B组约(19.59±2.84)min。12个月时,新型即穿式比较标准人工血管的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4.384,4.254;P值分别为0.036,0.039);A组与B组1年累积感染率比较显著减少(t=4.676,P=0.031)。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组包括感染在内的其他并发症均较少。结论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ACUSEAL~(TM))可进行早期穿刺并缩短穿刺后按压止血的时间,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需要行人工血管、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优先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必备条件,包括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in catheter,CVC)等,其中AVF是首选方式~([1])。传统AVF的建立采用外科手术,目前已有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技术建立AVF的新方法。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是导致血管通路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病因,发生率高。研究显示AVF建立后2年通畅率为65%,4年通畅率为48%~([2]);AVG建立后1年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患者日益增多,且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自体表浅静脉血管条件差,常难以建立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内瘘具有表面积大、血管通畅率高、血流量大、易穿刺等优点,但是人工血管内瘘比较昂贵,穿刺技巧要求较高;且人造血管内瘘与自身动静脉内瘘不同,其管壁纤维受损后不能修复,仅靠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填充。因此,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和相关护理对预防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我们于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对2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了人造血管内瘘,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是自身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期患者重要透析备选途径,保持人工血管内瘘的正常功能对这些患者尤为重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是临床最常见造成透析通路失功的原因,本文评估AVG闭塞后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总结AVG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因AVG闭塞就诊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闭塞原因、时间及处理方法特点,将AVG闭塞分为急性期、早期、晚期。闭塞24 h以内的为急性期,7 d以内的为早期;7 d以上为晚期。结果急性期28例,行局部溶栓治疗,成功22例,余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早期2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成功21例,余5例行人工血管重建。晚期32例,人工血管重建34例次,包括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肱静脉跨越式搭桥8例;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贵要静脉跨越式搭桥7例,肱动脉-肱静脉AVG 5例,肱动脉-腋静脉AVG 4例,腋动脉-腋静脉AVG 4例,锁骨下动-静脉AVG 5例,插管透析1例。平均随访时间(29±14)个月(9~10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闭塞处理后1年初级通畅率为72.4%,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9.6%;2年初级通畅率为58.9%,累积次级通畅率为76.2%。结论 AVG闭塞后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可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急性期和早期AVG闭塞多可通过溶栓、Fogarty导管取栓治愈;晚期AVG闭塞多由于吻合口特别是静脉端内膜增生造成的狭窄、静脉老化等原因,单纯取栓再闭塞率极高,可通过人工血管重建,提高AVG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9.
正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主要用于血管条件差而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血液透析病人[1]。人造血管主要是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由于取材容易、形状及口径容易控制、生物相容性好、易穿刺,目前应用广泛[2]。国内外报道,有2.1%~5.6%的病人选择移植血管内瘘[3-4]。对于老年、血管硬化、合并糖尿病的病人,人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切割球囊(peripheral cutting balloon,PCB)治疗血管通路相关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30日~2020年9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使用PCB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手术后相关随访资料,统计手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及初级辅助通畅率。结果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76例,移植物内瘘组(arteriovenous graft,AVG)31例,2组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100%;AVF组平均狭窄开放压力为(8.68±1.20)atm;AVG组平均狭窄开放压力为(9.35±1.66)at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7,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7.7%、38.7%和25.8%;AVF组与AVG组3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5,P=0.036);2组6个月和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67,P=0.451;χ^(2)=2.499,P=0.114);AVF组6个月、12个月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65.8%和72.4%;AVG组在6个月、12个月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58.1%和6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7,P=0.451;χ^(2)=1.267,P=0.260);使用Log-Rank检验进一步比较2组累积通畅率,AVF组优于AVG组(χ^(2)=4.338,P=0.037)。结论切割球囊治疗血管通路相关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且AVF的效果优于AVG,但因随访时间及病例数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