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脏切除术在门脉高压脾切除中较传统脾脏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将303例因门脉高压拟行脾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传统组117例和原位组186例,分别行传统脾脏切除术及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脾切除术比较,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脏切除术更适合于门静脉高压症巨大脾脏的切除,创伤性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8.5±27.3)min和(169.9±31.4)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4±30.0)mL和(292.3±54.9)mL(P<0.01),术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13.4±48.9)×109/L和(306.3±58.9)×109/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2.7)d和(20.0±4.7)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相比,保留脾血管SPDP尽管手术难度大,但因避免损伤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并发症少,应为SPDP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脾部分切除术与脾完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3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行脾大部切除术,B组17例,行脾完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结果 A组术后14例(70.00%)发热,低于B组的17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P<0.05);术后A、B两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92±0.40)kPa、(2.85±0.33)kPa,均较术前的(3.83±0.45)kPa、(3.76±0.47)kP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12、7.42,P均<0.05);术后2周A、B组血小板计数为(184.65±35.91)×109/L、(255.18±67.04)×109/L,均较术前的(78.92±13.42)×109/L、(77.47±18.13)×109/L明显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33、10.55、3.89,P均<0.05);A组术后IgM水平为(1.45±0.43)g/L,高于术前(1.14±0.24)g/L,且明显高于B组术后(0.88±0.1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2、5.67,P均<0.05)。结论脾大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既能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解除脾功能亢进、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还保留了脾脏部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负压吸引鞘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输尿管负压吸引鞘46例(治疗组),未应用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肾盂内压、术后肾绞痛、石街形成情况、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降钙素原(PCT)浓度、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肾盂内压在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方面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在1个月后检查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清除率为82.0%,而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7%,清除率95.6%,治疗组患者结石治疗有效率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3±5.2)和(108.6±3.5)min,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肾绞痛例数分别为13和2例(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石街形成例数分别为11和2例(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SIRS分别为10和2例,治疗组术后肾绞痛和石街形成、SIRS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8±1.1)和(7.7±1.2)d,住院费用分别为(23 067.5±392.8)和(21 957.3±378.6)元,治疗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PCT分别为(1.5±0.3)和(0.3±0.1)ng/m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6±0.5)×109/L和(6.4±0.6)×109/L,术后治疗组患者PCT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负压吸引鞘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安全、有效,缩短手术时长,同时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对照组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治疗后碘油沉积情况、血常规变化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1)术后1个月行腹部CT扫描,观察组38例(79.2%)碘油沉积超过50%,对照组27例(84.4%).(2)观察组脾栓塞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为(7.6±2.3)×109/L,术后1个月为(5.8±1.9)×109/L,术后3个月为(5.0±1.7)×109/L,均较术前[(2.2±1.1)×109/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血小板计数为(93±29)×109/L,术后1个月为(127±32)×109/L,术后3个月为(119±26)×109/L,均较术前[(39±20)×109/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体位对采用脾蒂结扎法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的影响。方法对采用脾蒂结扎法行LS的73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仰卧分腿位、右斜卧位和完全右侧卧位采用脾蒂结扎法行LS的优缺点及影响。结果该组采用仰卧分腿位22例,右侧斜卧位27例,完全右侧卧位24例。采用完全右侧卧位和右侧斜卧位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采用仰卧分腿位的手术时间(P0.05),采用仰卧分腿位、完全右侧卧位和右侧斜卧位3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依次递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蒂结扎法是LS较好地处理脾蒂的方法。采用仰卧分腿位、右斜卧位和完全右侧卧位行LS,3种体位各有优缺点,右斜卧位完全可以满足大多LS的操作要求和空间暴露,完全右侧卧位更加便于较大体积脾脏的腹腔镜下切除,把握好适应证,掌握3种体位的优缺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用于全子宫切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行子宫全切除的患者182例。其中,行LTH患者97例,行LAVH患者8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疤痕长度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同时检测两组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LTH组术中出血量和疤痕长度分别为(104.33±40.20)ml和(2.03±0.84)cm,明显低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和LAV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镇痛比例及住院费用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术后CRP和IL-6分别为(26.43±6.11)mg/L和(40.04±11.03)ng/ml,明显低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为(44.20±12.29)ng/ml,明显高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9%,明显低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H用于子宫切除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预存式自体输血,评估其在成分式预存自体输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普外科、骨科的择期手术患者中符合预存式自体输血指证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术前采集自体全血、成分单采自体红细胞及未进行自体血预存的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3 d Hb、Hct、Plt变化,及术后异体血输注率、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评价预存式自体成分输血的有效性。结果自体成分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117.66±18.02)g/L vs.(118.4±16.79)g/L vs.(143.6±10.96)g/L,P0.05;Hct(36.26±4.63)%vs.(36.24±4.85)%vs.(43.17±3.15)%,P0.05;Plt(201.29±58.09)×109/L vs.(202.28±48.06)×109/L vs.(240.11±72.29)×109/L,P0.05均较术前下降;与术前比较自体全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139.43±12.11)g/L vs.(114.93±15.87)g/L vs.(112.72±17.9)g/L,P0.05;Hct(42.45±3.08)%vs.(35.73±4.3)%vs.(34.08±5.44)%,P0.05;Plt(242.36±56.25)×109/L vs.(205.84±65.73)×109/L vs.(197.89±54.71)×109/L,P0.05均降低;对照组术后1 d、3 d较术前Hb(117.7±18.42)g/L vs.(112.62±18.2)g/L vs.(139.97±11.12)g/L,P0.05;Hct(35.33±5.26)%vs.(33.73±5.42)%vs.(42.33±3.86)%,P0.05;Plt(166.27±57.74)×109/L vs.(154.08±55.75)×109/L vs.(216.13±82.21)×109/L,P0.05均降低,但3组患者术后Hb110 g/L,Hct≥33%。3组患者术后1 d、3 d Hb、H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成分血组及自体全血组术后1 d、3 d Plt高于对照组(P0.05)。自体成分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缩短了术后平均住院日(17.93±7.13)d,(13.09±5.58)d,P0.05,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9±5.58)d,(14.39±5.13)d,P0.05。自体成分血组患者的异体血输注率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22.7%,P0.05)。结论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血输注,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异体血输注率,此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输血具有可行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下胸腔内清理治疗非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非结核性脓胸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胸腔内清理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TLC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T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白细胞计数(WBC)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PO_2(80.30±9.26)mm Hg、PCO_2(45.53±4.27)mm Hg及WBC(8.85±3.62)g/L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O_2(70.33±8.75)mm Hg、PCO_2(51.61±5.40)mm Hg及WBC(10.81±4.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腔内清理治疗非结核性脓胸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脾动脉血流栓塞术(F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6例肝癌患者均为肝硬化并脾大,脾功能亢进,在肝癌栓塞同时行脾脏栓塞,术后3、7、30d和3个月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观察术后临床反应.结果 术后3、7、30 d和3个月白细胞[(9.4±2.1)×109/L、(9.3±2.3)×109/L、(8.6±2.1) ×109/L、(6.4±1.6)×109/L与(2.6±1.4)×109/L]、血小板计数[(94±23)×109/L、(140±32)×109/L、(136±38)×109/L、(119±26)×109/L与(32±18)×109/L]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恶心、脾区不适,均有脾区疼痛,其中6例需临床对症处理,左侧胸水3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辅行手术和传统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10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平分两组后实施不同疗法: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51例观察组给予胸腔镜下辅行手术,统计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胸腔镜下辅行手术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IHE)与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SCPD)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HICH病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神经内镜组(51例,NEIHE方案)与穿刺引流组(55例,SCPD方案),记录手术及并发症指标,比较外周血炎性因子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高于穿刺引流组[(108.5±33.8)vs(85.8±25.4)min、(54.2±17.7)vs(42.6±14.5)ml,P0.05],但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穿刺引流组[(85.8±7.8)%vs(74.7±9.2)%、13.7%vs 29.1%,P0.05]。术后14 d,神经内镜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下降数值均明显高于穿刺引流组[(129.5±33.7)vs(107.8±29.5)pg/ml、(74.3±22.8)vs(56.7±18.2)pg/ml、(32.6±7.5)vs(27.2±6.6)mg/L,P0.05]。术后14 d,神经内镜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下降数值较穿刺引流组更为明显[(13.0±3.8)vs(10.3±3.5),P0.05]。术后6个月,神经内镜组存活病例Barthel指数提高数值明显高于穿刺引流组[(44.8±9.7)vs(39.5±11.2),P0.05]。结论 NEIHE较SCPD治疗HICH虽然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但血肿清除率更彻底,并发症更少,近期疗效及预后均具备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Bismuth-Ⅰ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行开腹(24例)及腹腔镜(10例)手术治疗的34例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行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79.50±98.05)ml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80±2.49)d,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61.25±97.33)ml和(16.25±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1、3和5天的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102.20±45.49)、(83.57±30.66)和(45.09±18.41)mmol/L;开腹组术后第1、3和5天TBIL分别为(148.17±62.78)、(121.60±43.35)和(80.59±43.89)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腔镜组术后淋巴结检出数(9.79±3.05)枚、术后并发症1例、切缘阳性数0例;开腹组术后淋巴结检出数(9.30±3.06)枚,术后并发症3例,切缘阳性数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和随访期间预后等方面与开腹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效果相似,且更具微创优势。因此,腹腔镜下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胃肠肿瘤外科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40)和开腹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6/40)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35.0%(14/40)(P0.05),治疗满意度97.5%(39/40)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67.5%(27/4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较开腹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应用切割缝合器和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SP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观察组采用VATS下切割缝合器治疗,对照组则采用VATS下缝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疼药服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SP均安全、有效,并且预后良好,但VATS下缝合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优于VATS下缝扎术,且术后复发率更低,而VATS下缝扎术手术费用低,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单人结肠镜检查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研究组采用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法,对照组采用注气单人结肠镜检查法。记录两组进镜达回盲部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视觉模拟量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进镜达回盲部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达回盲部时间较对照组减少[(4.86±1.66)vs(6.45±2.34)min,P0.05]。研究组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1±1.05)vs(3.31±1.13)分,P0.05],研究组腹胀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1±1.05)vs(3.97±1.10)分,P0.05]。结论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快速、安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FURS)下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10~20 mm肾下盏结石的主观和客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9月该院就诊的FURS下钬激光碎石和ESWL治疗10~20 mm肾下盏结石112例,对比两组再次治疗率、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以及患者主观评分。结果 FURS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ESWL组(86.1%vs 61.8%,P0.05),ESWL组再次治疗率明显高于FURS组(44.7%vs 8.3%,P0.05),并发症发生率FURS组高于ESWL组(11.1%vs 7.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满意评分[(2.92±1.24)vs(2.07±1.35)分,P0.05]和排尿症状评分[(3.87±0.64)vs(2.23±0.73)分,P0.05],FURS组均高于ESWL组,另有更多的人愿意再次接受FURS的治疗(83.3%vs 55.3%,P0.05)。结论 FURS因为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和较低的再次手术率优于ESWL,并且FURS能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