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膳食中植物雌激素摄入量与青春期女生性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信阳市选取3所小学的在校五年级、六年级女生为对象,对其进行植物雌激素膳食调查和性发育评价。植物雌激素膳食调查采用24 h回顾法和FFQ法。结果 共调查1 278名女生,乳房发育提前检出率为15.8%;乳房发育延迟检出率为14.3%。豆类、豆制品类、瓜籽类和油类4类食物摄入量与女生性发育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1.29, P = 0.76、χ2 = 7.76, P = 0.09、χ2 = 1.23, P = 0.78、χ2 = 1.16, P = 0.88)。总植物雌激素和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摄入量与女生性发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68, P = 0.03、χ2 = 11.02, P = 0.03)。结论 总植物雌激素和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摄入量多有可能引起青春期女生性发育提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膳食中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青春期女生性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信阳市选取3所小学的在校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女生为对象,对其进行膳食调查和性发育评价。膳食调查采用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法。结果 共调查1 278名女生,性发育提前检出率为15.8%;性发育延迟检出率为14.3%。不同乳房发育组、月经初潮组和性发育组(发育提前、发育正常和发育延迟)的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黄酮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黄酮摄入量多有可能与青春期女生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和性发育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都市儿童青少年富含蛋白质食物摄入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669名7~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情况,利用现场观测了解其青春期发育状况,通过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二者关系。结果成都市男生红肉及白肉摄入量均随睾丸体积增大而增加(P<0.05);已初遗男生红肉、白肉及奶类摄入量均高于未初遗者(P<0.05);红肉及白肉摄入量均随发育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发育早期组男生奶类摄入量较多(P<0.05)。女生豆类摄入量随乳房发育水平升高先减少后增加(P<0.05),奶类摄入量乳房未发育者明显高于乳房已发育者(P<0.05);已初潮女生红肉摄入量高于未初潮者(P<0.05),豆类、水产类、蛋类及奶类摄入量均低于未初潮者(P<0.05);红肉摄入量随发育程度升高而增加(P<0.05),豆类、水产类、蛋类及奶类摄入量随发育程度升高而减少(P<0.05)。结论成都市儿童青少年富含蛋白质食物摄入与青春期发育有关,且不同类别食物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田霞  马小惠  韩加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8):1233-1235
了解大学生膳食钙的摄入水平,为合理指导学生膳食营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高校医学生530名,通过自行设计的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研究对象食物摄入量进行调查,并评价钙摄入水平.结果 男生谷薯类、蔬菜、禽畜类、蛋类摄入量高于女生,女生水果类摄入量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生钙平均摄入量为601 mg/d,占DRIs的75.1%,未达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其中男生为605 mg/d,女生为598 m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0,P>0.05);学生膳食钙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67.82%),奶及其制品来源的钙占25.61%.结论 学生膳食钙摄入不足,建议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量.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区8~14岁女性性发育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8~14岁中小学女生青春期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对1362名女生进行青春期发育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乳房发育类型、胸围、腹围、臀围等测查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深圳地区28.7%的女生在12岁时乳房发育接近成熟。月经初潮年龄明显提前,最早8岁开始,65.8%的女生在12岁月经初潮。体重超重组、接触性信息组的Ⅳ~Ⅴ级乳房发育率比非超重和未接触组显著增加,月经初潮年龄提前(P<0.001)。运动少组Ⅳ~Ⅴ级乳房发育率比爱好运动组显著增加(P<0.001),月经初潮年龄提前(P<0.05)。结论:青春期启动和性发育明显提前,体重超重、运动少、接触性信息是青春期发育提前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体膳食质量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549名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一年各类食物摄入及饮食行为情况,按照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评分体系评价其总体膳食质量。同时采用现场观测和询问法收集调查对象的青春期发育情况。结果被调查人群男、女生膳食指数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7.57±11.32分和59.73±11.50分。在男生中,高膳食质量组的初遗和变声的发生率最低;在女生中,高膳食质量组乳房发育处于B1期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初潮发生率最低;发育程度越高,男、女生的膳食指数得分越低。结论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总体质量与青春期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且膳食质量对女孩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青春期膳食质量对青春期发育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儿童青春期发育提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西南地区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队列数据,以1 588名6~8岁儿童(女童976名,男童612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儿童的膳食摄入信息,采用修订版中国儿童膳食指数(Chinese Children Dieta...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谷、薯类食物摄入情况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902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和现场观测收集膳食和青春期发育的数据。结果被调查男生发生初遗的平均年龄为12.8岁,女生发生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3岁。已发生初遗男生比未发生初遗者谷类的摄入量高(P<0.0001),而已发生初潮女生较未发生初潮者谷类的摄入量低(P<0.01)。男生的谷类摄入量随青春期发育程度升高而逐渐增加(P<0.0001);发育早期组女生谷类的摄入量最高,女生的薯类摄入量随青春期发育程度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结论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谷、薯类食物的摄入可能与青春期发育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某高校大学生自我体重认知及膳食营养摄入情况,探究体重自认偏差对大学生膳食摄入情况的影响。方法对食堂就餐的6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食物拍照,记录其身高、体重、自我体重认知及连续3 d的膳食摄入量,分析其体重自我认知对膳食行为的影响。结果 31.5%的调查对象存在自我体重认知偏差,男、女生体重自认偏重分别为15.6%、28.9%,而自认偏轻分别为12.7%、5.5%。其各类食物摄入达标率以奶及奶制品类最低(1.8%),而各类营养素的达标率以钙(2.5%)、膳食纤维(2.8%)最低。体重自认偏轻组供能类食物摄入增多,男女生谷薯类、热量摄入量均增加(P0.05);而自认偏重供能类食物摄入减少,男生谷薯类摄入量减少(P0.05),女生脂肪摄入减少(P0.05)。自认偏重组中女生膳食纤维、维生素C、烟酸、钙、磷的摄入均减少(P0.05),男生水果摄入显著增加(P0.01)。结论自我体重认知会影响大学生的膳食行为,体重自认偏轻会引起供能类食物摄入增多,而自认偏重供能类食物摄入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关联及其可能的性别差异。方法 以安徽省某九年一贯制小学3~5年级自愿参加的男女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和第二性征发育(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检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童年期不良经历和视频时间、体力活动情况。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判定标准按“中国儿童青春期发育研究协作组”建立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里程碑事件年龄界值。结果 共调查1 744名8.2~12.2岁学生, 其中男生957人, 女生787人。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为7.5%, 女生为1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1, P<0.001)。报告家庭不良事件的男生, 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较高;报告躯体虐待经历的女生, 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家庭不良事件是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危险因素(OR=2.531, 95%CI:1.276~5.020), 躯体虐待经历是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危险因素(OR=2.453, 95%CI:1.588~3.788)。结论 躯体虐待和家庭不良事件均与青春发育提前有关, 但该关联的本质及其性别差异尚需纵向研究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40~60岁妇女中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780名农村40~60岁女性,对这些人群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Kupperman评分量表进行更年期综合征的评分、分级和判定。结果共调查1 780名40~60岁农村妇女,平均年龄(50.0±5.6)岁。自我报告具有更年期综合征的有1 004人,发生率56.4%,其中轻度583人(占32.8%)、中度357人(占20.1%)、重度64人(占3.6%)。较为常见的症状依次是关节肌肉痛、烦躁易怒、眩晕、失眠、头痛和乏力(均高于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更年期综合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日常工作、BMI指数、睡眠、牙齿、视力、听力、腿脚、食欲状况、慢性病、焦虑和抑郁是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安徽省农村40~60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日常工作、BMI指数、睡眠、牙齿、视力、听力、腿脚、食欲状况、慢性病、焦虑和抑郁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淮北市2014~2018年五种监测性病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淮北市2014~2018年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性病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淮北市2014~2018年共报告五种监测性病病例4 018例,排在前两位的病种是梅毒和尖锐湿疣,共3 108例,占报告总数的77.3%。隐性梅毒占梅毒报告病例的68.4%(1 196/1 748)。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38.621,P<0.001)。三区一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濉溪县报告病例最多,占45.9%。男性占52.8%,女性占47.2%,男女性别比为1.12∶1,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9.4%。结论淮北市2014~2018年性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重点监控梅毒和尖锐湿疣病例,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黄山市暴发疫情诺如病毒分子分型与基因特征。方法收集黄山市2018年两起暴发疫情中具有胃肠炎症状患者的肛拭子标本37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检出的阳性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病毒衣壳区和聚合酶区,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分子分型鉴定,测序结果使用Mega 6.0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37份标本中,16份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1份测序成功,BLAST比对结果显示11条序列均为诺如病毒GII.P16-GII.2基因型。两起疫情中检出的诺如病毒序列与福建泉州、江苏泰州、南京和安徽宿州的毒株序列同源性较高。结论 GII.P16-GII.2基因型诺如病毒是引起黄山市黟县两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2003年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的应急处理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和分析200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重大疫情起因、特点和处理情况。方法 按照卫生部重大疫情标准,对2003年全省范围内发生的血吸虫病重大疫情进行核实、调查,并收集有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安徽省发生血吸虫病重大疫情6起,其中5起在疫情发生地启动预案,除2起异地感染误诊外,其余急性感染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无病例死亡,对高危人群进行了预防性治疗,无继发急性感染病例,疫点得到了及时处理,疫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实施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对疫情的及时发现、报告、控制和处理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暴露出的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对象了解签约服务实施后,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分析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对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方法采用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于2015年3月对江苏省开展签约服务地区的2 240名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人口和社会学特征人群的健康素养总得分及各纬度得分进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有效调查2 207人,签约居民健康素养总得分高于未签约居民,其中,签约居民的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72.33±10.10)分,未签约居民为(71.41±10.67)分;签约居民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得分高于未签约居民,其中,签约居民健康知识与理念得分为(42.27±6.56)分,未签约居民为(41.64±7.08)分,签约居民健康行为得分为(13.80±2.93)分,未签约居民为(13.38±2.87)分;签约居民健康技能得分低于未签约居民,其中,签约居民为(16.25±3.84)分,未签约居民为(16.39±3.96)分;签约居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72.45±2.95)分]、月收入水平2 000元及以下居民[(71.03±5.46)分]得分偏低;未签约居民中离异居民健康素养得分较高[(74.67±2.88)分]。结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建议开展更多旨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技能的活动,增加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循证医学双语教学的认知与需求状况,探讨双语教学方法在高等医学院校应用的前景。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循证医学双语教学的认知和需求。结果共调查32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仅有1.9%的学生深入了解双语教学模式,一般或不了解双语教学的学生占64.1%;54.8%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课程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40.6%的学生希望双语教学的学时数占该课程总学时的60%~80%;16.4%的学生希望双语教学的重点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既往参与双语教学的经历是循证医学双语教学的认知程度和需求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循证医学双语教学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但具有较高的需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水平、选编难度适宜的教材对双语教学的推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芜湖市0-2岁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芜湖市2个县2个区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15年1.12月到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0.2岁1085名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芜湖市婴幼儿早开奶率31.24%,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58.61%,人工喂养率6.91%,6月龄以下断奶率33%,12月龄以下断奶率81.75%。婴幼儿人工喂养率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3,P<0.01);4个月前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占6.3%,4.6个月添加辅食的占4.38%,6.23个月添加辅食的占89.32%,城乡婴幼儿不同时间添加辅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P<0.05);1W内服用维生素D的频次,城乡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5,P<0.01),婴幼儿以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最高,达到52.90%,1W仅服用2.3d的占12.26%,城乡婴幼儿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112.874,P<0.01)。结论调查的0.2岁婴幼儿,母乳喂养率低,城市儿童辅食添加时间过早,农村儿童维生素D补充不及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徽省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及工作现状,为我省制定十二五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统一调查表,对我省健康教育机构、人员、能力建设、健康教育工作及与媒体合作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所有的市及67.4%的县区设有健康教育机构;全省共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334人,其中专职占52.4%,兼职为47.6%;市、县级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分别为36.4%和45.9%;职称以初级及以下为主,分别为51.5%和65.3%。专业以非公共卫生专业为主,分别为65.2%和61.2%;市、县区级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内容以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以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折页/小册子/传单为主(46.1%);市、县级专业人员培训率(2008年)分别为人均4.4次和2.6次。结论我省县区级健康教育机构网络不健全,全省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高,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以传染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安徽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大流行的现场处理能力,为卫生应急能力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和现场考察等方法,对安徽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处理流感大流行的能力进行调查。结果69.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流感样病例或流感暴发疫情处理指导方案,94.1%的市级疾控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辖区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定期进行检查。29.4%的市级疾控中心用试剂盒能快速诊断流感,23.5%的市级疾控中心开展了流感病毒核酸快速检测,17.6%的市级疾控中心开展了流感病毒分离鉴定,17家县、区级疾控中心用试剂盒能快速诊断流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网络直报率为23.5%,县区级疾控中心送检流感样病例样本少。部分疾控中心能及时撰写调查报告、总结处理经验和存储资料。结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县级疾控中心应增强流感采样、保存和送检能力,市级疾控中心要加强流感快速诊断能力和核酸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对项目地区县(市)级妇幼保健所和乡镇卫生院的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了生殖健康教育培训。班前和班后问卷的比较发现,参与式生殖健康教育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学员对RTI/STD/AIDS的认识和诊治常见RTI/STD的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