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非典型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41例)、穿刺活检(31例)证实的肺结节的CT图像和病理学资料。结果CT表现:浅分叶征(34/72)、形态不规则(50/72)、长毛刺征(10/72)、空气支气管征(2/72)、空泡征(2/72)。螺旋CT拟诊肺癌38例、肺结核瘤22例和肺炎性假瘤12例。病理证实:肺癌30例(其中腺癌16例、鳞癌8例、肺泡癌4例和类癌2例),肺结核30例和肺炎性假瘤12例。诊断符合率:肺癌20/30,肺结核瘤18/30和肺炎性假瘤2/12。72例中,CT诊断正确40例,误诊32例,误诊率44.4%。10例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瘤4例(长毛刺、形态不规则)、炎性假瘤6例(形态不规则、长毛刺或空气支气管征);12例肺结核瘤误诊为肺癌8例(浅分叶征)、炎性假瘤4例(浅分叶征);10例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浅分叶征)。结论螺旋CT对非典型肺结节定性诊断较局限,常需穿刺活检确诊。但其对非典型的肺内结节具有很好的定位、密度分辨和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肺活检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内科胸腔镜肺活检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诊断资料。结果 31例患者获病理确诊,确诊率88.6%(31/35),其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10例,肺结核6例,肺泡细胞癌4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各3例,肺泡蛋白沉着症(PAP)2例,韦格纳肉芽肿病(WG)、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和淋巴管肌瘤病(LAM)各1例。术后并发症3例(8.6%),其中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加重1例,导致死亡2例(5.7%)。结论内科胸腔镜肺活检是诊断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气管、支气管结核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误诊原因及其早期正确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被误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误诊原因和诊断方法。结果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以刺激性干咳为主(75.0%),其次为间断性咯血、发热、胸闷、气促等,结核中毒表现不明显或缺如;临床影像学无典型性,可表现为正常、斑片状阴影、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肺门影增大和肺门肿块等;误诊疾病主要为肺癌并肺不张(49.0%)、肺炎(23.3%)和支气管炎(17.3%),其他依次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结核性胸膜炎和哮喘等;支气管镜下表现为肉芽增殖型(36.7%)、炎症浸润型(28.0%)、溃疡坏死型(24.0%)、瘢痕狭窄型(11.3%)。病变部位以左肺(49.4%)多于右肺(37.2%),左支气管受累比例最大(22.7%),病变遍及所有叶段支气管;150例中经支气管镜活检诊断131例(87.3%),毛刷涂片抗酸染色细菌学诊断41例(27.3%)。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在临床症状、影像学和结核菌痰检学方面缺乏特征性,极易误诊。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和不重视或放弃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活检和刷检是目前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最可靠和最准确的方法,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PIMA)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例曾被误诊的PIMA患者资料。结果 6例中误诊为肺结核、重症肺炎各2例,肺脓肿及肺炎合并支气管扩张各1例,误诊时间2周~2年。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3例(伴呼吸衰竭2例、咳白色泡沫痰1例),咳嗽、咳痰伴胸痛1例,气短、呼吸困难1例,无症状1例。胸部CT表现为双肺弥漫型病变4例,孤立型病变2例。3例由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2例由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1例由胸腔穿刺病理检查确诊。6例确诊后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各1例,放弃治疗2例,转院1例。化疗者随访1年,仍在治疗中,病情相对稳定;靶向治疗者随访3个月,病情基本稳定;手术切除者随访2年,病情平稳,无复发;转院者失访;放弃治疗者1月余后死亡。结论 PIM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当遇到胸部CT检查提示存在实变合并支气管充气征的难治性或无反应肺炎,以及存在囊液性或空泡型卫星灶患者时应考虑到PIMA可能,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以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adult mycoplasmal pneumonia,AMP)的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以提高AM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5例AMP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发热,合并多种肺外表现:咽痛(45.5%),关节、肌肉疼痛(36.4%),头痛(27.3%),腹泻(14.5%),皮疹(7.3%),耳痛(3.6%)。76.4%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9.1%的患者痰细菌培养阳性。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36例(65.5%)、斑片状影13例(23.6%),病灶多累及肺上叶(69.1%)或同时累及双肺(65.5%)。肺炎支原体抗体效价多在病程第2~3周呈阳性,45例(81.8%)间隔7~14 d后复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本组首诊误漏诊率74.5%(41/55),误诊为浸润型肺结核15例(36.6%),病毒性肺炎14例(34.1%),急性支气管炎5例(12.2%),过敏性肺炎2例(4.9%),漏诊5例(12.2%)。经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结合病史、试验性抗生素治疗等综合分析确诊AMP。确诊后均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中6例治疗无效后改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治愈。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AMP的诊断,对反复呼吸道感染伴随肺外表现者,常规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动态观察,不应因单次抗体检测阴性而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6.
老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损害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肺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60岁以上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损害患者平均年龄75.9(60~89)岁,均有慢性基础病。发病至确诊的中位间隔时间为4个月(2周~1年)。小血管炎临床症状多为咳嗽、咯痰(90.9%);喘憋气短或活动耐力下降(63.6%);咯血/痰中带血(36.4%)和发热(45.5%)。胸部影像学9例(91.9%)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其中8例呈显著肺纤维化表现;2例(18.2%)呈两肺大片渗出的弥漫肺泡出血表现(其中1例在肺纤维化基础上发生);1例呈结节性病变(9.1%)。8例(72.7%)患者初诊时无肾损害。确诊主要依靠血清ANCA的检测和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经免疫抑制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好转,初诊及随访期间5例(45.5%)因呼吸衰竭或严重感染死亡。结论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常有肺部受累并可以为首发表现。其症状和胸部影像表现多样,肺间质病变突出。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脂肪瘤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寻求早期诊断方法及合理诊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例气管支气管脂肪瘤及国内文献报道病理检查确诊的38例气管支气管脂肪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22例误诊,误诊率55.0%。误诊为支气管哮喘7例、支气管炎6例、肺炎及肺癌各4例、支气管息肉1例,中位误诊时间12个月。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8例(20.0%),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取出气管内肿物病理检查诊断3例(7.5%),行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29例(72.5%)。误诊原因主要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X线检查未显示气管内肿物、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率低等有关。结论气管支气管脂肪瘤临床诊断困难,胸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气道内肿物,CT值测定有助于诊断。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率较低,需多点活检,必要时行手术探查。本病首选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为BAC患者的胸部X线、CT及病理资料。结果:单发结节或肿块型21例,实变型13例,弥散结节型6例。单发结节或肿块型BAC周围型18例,中央型3例,主要征象:胸膜牵引征18例(85.7%),血管聚束征18例(85.7%),毛刺征16例(76.2%),分叶征11例(52.3%),支气管征11例(52.3%),空泡征5例(23.8%)。实变型BAC单肺段/叶实变6例,多肺段/叶实变7例,主要征象:含气支气管征9例(100%),蜂房征8例(88.9%),毛玻璃征4例(44.4%),叶间裂膨突3例(33.3%),血管聚束征3例(33.3%)。弥散结节型BAC 6例,主要征象:两肺不对称、不均匀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结节融合倾向6例,结节中心透亮区(空泡征)4例(66.7%),融合结节灶内支气管征2例(33.3%),血管聚束征5例(83.3%),胸膜牵引征5例(83.3%),毛刺征4例(66.7%)。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影像表现复杂,充分认识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各种征象能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支气管曲霉球是一种新近定义少见的肺曲霉病,探讨该类型肺曲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以期通过该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该研究通过确诊2例支气管内曲霉球及对文献发表的29例患者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气管镜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常见表现有咯血、咳嗽、咳痰,影像学多表现结节或实变影,气管镜表现:主要表现新生物及坏死物阻塞支气管腔,可伴有支气管内实质损伤(和/或)空腔性病变。该病诊断是经气管镜见管腔内新生的肿物或坏死组织,活检物组织病理发现特征性菌丝即可确诊。结论支气管内曲菌球是肺曲霉菌病的少见类型,气管镜是其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措施,对于当抗真菌治疗无效、肺内病变无吸收甚至增大时,应警惕合并肺部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刘文军  罗敏  李华莉 《华西医学》2006,21(4):752-75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BAC48例,进一步了解其CT表现特征。结果:BAC按影像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孤立结节型、肺炎型、弥漫型。本组分别有30例、12例、6例。孤立结节型病灶多位于外周(96·7%),同时具有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的22例(73·3%);肺炎型中,均匀实变的7例(58·3%),蜂窝状实变2例(16·7%);磨玻璃样改变3例(25%)。支气管气相5例(71·4%),枯枝征4例(57·1%),CT血管造影征3例(42·9%);弥漫型6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腺泡结节影。HRCT有助于病灶的显示。结论:熟悉BAC的CT征象,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的超声特征及超声引导甲状腺活检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22例经病理证实的PTL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2~81岁, 中位年龄61岁)、超声声像图表现及活检方式, 将PTL超声表现分为3型, 即弥漫型、结节型和混合型。  结果  22例PTL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45.5%, 10/22)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4%, 8/22)。16例PTL患者(72.7%)首发症状为颈部肿物近期明显增大。22例PTL患者中16例(72.7%)超声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 6例(27.3%)超声诊断为良性。10例行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 其中仅2例诊断可疑PTL; 9例行超声引导组织活检, 其中8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15例PTL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活检, 获得病理诊断。PTL超声声像图特征分为弥漫型(45.5%, 10/22)、结节型(40.9%, 9/22)和混合型(13.6%, 3/22)。  结论  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助于PTL诊断, 尤其是对有近期颈部肿物迅速增大病史的患者。超声引导组织活检安全、准确, 是诊断PTL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的超声特征及超声引导甲状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22例经病理证实的PTL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2~81岁,中位年龄61岁)、超声声像图表现及活检方式,将PTL超声表现分为3型,即弥漫型、结节型和混合型。结果  22例PTL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45.5%,10/22)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4%,8/22)。16例PTL患者(72.7%)首发症状为颈部肿物近期明显增大。22例PTL患者中16例(72.7%)超声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6例(27.3%)超声诊断为良性。10例行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其中仅2例诊断可疑PTL;9例行超声引导组织活检,其中8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15例PTL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活检,获得病理诊断。PTL超声声像图特征分为弥漫型(45.5%,10/22)、结节型(40.9%,9/22)和混合型(13.6%, 3/22)。结论  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助于PTL诊断,尤其是对有近期颈部肿物迅速增大病史的患者。超声引导组织活检安全、准确,是诊断PTL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34例肺部单发球形病变的CT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部单发球形病变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34例误诊的肺部球形病变中包括10例结核,分别误诊为炎性病变3例,肺癌7例;10例肺癌,分别误诊为炎性病变6例,结核2例,另外2例定位为胸壁病变且其中1例误诊为炎性病变;11例炎性病变,分别误诊为肺癌9例,结核2例;2例肺囊肿、1例错构瘤均误诊为肺癌.结论 合理的检查方法,全面综合的分析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可最大限度降低肺部球形病变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以阻塞性肺炎为主要X线表现的肺癌病例的临床和X线表现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鉴别诊断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9年经临床证实的30例以阻塞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癌。结果30例以阻塞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癌中,首次X线检查误诊为肺炎的17例(56.7%),误诊为肺结核的7例(23.3%),误诊为胸膜肥厚的2例(6.7%),不能肯定诊断的4例(13.3%)。结论对于临床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的肺炎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态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骨髓转移癌22例临床及血液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和分析了22例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并对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及其他辅助检查。骨髓转移癌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17例(77.3%)。骨痛10例(45.5%),发热8例(36.4%)。出血4例(18.2%),合并溶血性贫血4例(18.2%)。经辅助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原发肿瘤为;胃癌6例(27%)。肺癌3例(13.6%)。卵巢癌2例(9%),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肿瘤,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原发灶未明7例(31.8%)。血液学变化特点;血红蛋白减少17例(77.3%),血小板减少16例(72.7%),白细胞增多11例(50%),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粒细胞14例(63.6%),出现幼红细胞9例(40.9%)。Ret增高4例(18.2%)。骨髓涂片在两侧及片尾易见转移癌细胞团,8例骨髓活检证实骨髓腔内肿瘤细胞浸润,细胞呈巢团状分布,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例有骨质破坏,椎体破坏及异常信号灶。骨髓活检更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及确定原发肿瘤的来源,MRI在骨髓转移癌的诊断性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肺保护通气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两组患者术中均行单腔气管导管辅以二氧化碳CO2人工气胸,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通气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气管插管后10 min(T_1);单肺通气1 h(T_2);手术结束时(T_3);术后24 h(T_4)]的肺功能指标、炎症反应、血气分析。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肺部并发症分为复发组(n=24)和非复发组(n=74),分析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T_1时刻的吸气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之间对照组患者Pplat、Ppeak和Raw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之间对照组患者IL-6、IL-8和Sicam-1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之间对照组患者PaO_2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有部分患者存在多个肺部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8.36%和30.61%患者合并各类肺部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吸烟、手术时间、根治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管浸润、微血管浸润和术后辅助化疗与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肺保护通气能够缓解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中气道阻力、压力和炎症反应,增大氧饱和度,应加强对高危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监控,进行针对性预防,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成人不典型肺结核误漏诊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9年11月~ 2010年11月发生误漏诊的20例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误诊为肺炎13例,支气管炎2例,肺癌2例,漏诊3例.后经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活检确诊7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3例,痰集菌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各确诊3例,术后病理确诊2例,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确诊2例,均予相应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结论 成人不典型肺结核误漏诊率高,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行CT检查,必要时可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等,以增加本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与肺结核的临床鉴别要点,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误诊为肺结核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0年经血清学证实的MPP124例,其中58例误诊为肺结核,误诊率46.77%。本组17~50岁47例,有类结核感染中毒症状31例。胸部CT均表现为斑片状影和网织条索影的混合病灶,病变累及双肺21例,双叶29例,上叶尖后段25例,下叶14例,合并胸腔积液4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41例,阳性17例。病程第1周行血MP-IgM检测21例,阳性6例;第2周及以后检测52例,均阳性。本院首诊误诊10例,外院误诊48例;误诊时间在2周内者占总数的63.79%。确诊后均治愈。结论成人MPP临床特点与肺结核相似,尤其病变累及肺结核好发部位时,易误诊为肺结核,成人及青少年PPD试验阴性时,临床诊断肺结核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游走性肺浸润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16例以肺部游走性病变为特点的肺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组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发现游走性肺浸润可见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金葡菌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性肺炎、H1N5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肺炎;Löffler综合征、Churg-Strauss综合征、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等疾病。结论 游走性肺部浸润阴影存在于一些特殊的疾病中,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