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介绍对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护理的体会。方法对13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加强术前、术后的针对性护理及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结果术后有11例并发尿崩症和血电解质紊乱,其中10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1-2周恢复正常,1例需长期注射长效尿崩停,并发缄默症1例。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术后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并发症,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切除鞍上突入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人路及疗效.方法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46例突入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结果 肿瘤全切33例,近全切10例,部分切除3例;随访46例,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其中39例术后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8例术后复发.结论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疗效显著.此入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并在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做到较少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第三脑室室内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方法 自2005年7月至2011年5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儿童第三脑室室内型颅咽管瘤患者18例,均采用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现回顾性分析该18例患儿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过程. 结果 肿瘤全切13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崩(15/18)、血电解质紊乱(12/18)、中枢性高热(5/18)和癫痫(4/18),经积极防治后均得到控制,总体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室内型颅咽管瘤的理想路径,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期颅咽管残存上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儿童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小儿颅内肿瘤之一,约占16%[1-3].我们自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应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长人第三脑室的儿童颅咽管瘤1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胼胝体-穹窿间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的方法及疗效,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16例.结果 术前1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终板造瘘术.16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5例在处理完肿瘤后做终板造瘘术.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系通过胚胎组织残留的透明隔间隙进入第三脑室,损伤少,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11例,其中颅咽管瘤5例,星形细胞瘤2例,垂体腺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下丘脑错构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结果本组9例肿瘤显微镜下全切,2例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多尿、多饮、电解质紊乱5例,中枢性高热2例,嗜睡2例,缄默症2例,经处理后1~2W好转出院。结论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循解剖间隙进入,直视下操作,对第三脑室周围重要结构损伤较小,肿瘤全切除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少,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最佳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32例颅咽管瘤,常规或扩大翼点入路14例,额下入路3例,额皮层切开经侧脑室-室间孔和额下联合入路5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6例,胼胝体-穹窿间和额下联合入路2例,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2例.结果 肿瘤全切26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结论 根据肿瘤的不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全切的关键.对于Samii分型Ⅰ、Ⅱ级应用额下和翼点入路;Ⅲ~Ⅴ级(无扩展)采用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窿间入路;Samii分型Ⅲ~Ⅴ级(有扩展)的肿瘤可通过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联合额下入路、经额皮层造瘘-室间孔入路联合额下入路或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均能达到全切除.  相似文献   

8.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6例,其中突入第三脑室颅咽管瘤2例,丘脑胶质瘤1例,下丘脑错构瘤1例,畸胎瘤1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1例。结果本组4例肿瘤镜下全切,2例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多饮、多尿、电解质紊乱3例,中枢性高热1例,嗜睡2例,经处理后1-2周消失;1例上视不能,3月后恢复;硬膜下积液3例,3月后自行吸收。结论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按生理间隙进入,直视下操作,对周围重要结构损伤很小,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后各部位肿瘤,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一穹隆间入路显微于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外科技术,提高第三脑室肿瘤的于术治疗术后病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2例第二脑室肿瘤病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2例.颅咽管瘤5例,畸胎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生殖细胞瘤2例,胶样囊肿1例.术后发生近期记忆障碍1例,尿崩症1例,硬膜卜积液1例,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绛胼胝体-穹隆问入路适合用于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其正确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症,其中尿崩症24例,高钠高氯血症22例,低钠血症18例,高热12例,脑窜感染3例,癫痢大发作2例.临床痊愈出院16例,好转出院10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术后严密监测血电解质及尿量、甲状腺功能及血清皮质醇;手术前后补充糖皮质激素、术后补充甲状腺素,积极处理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高热、脑室感染等并发症,具有与手术本身同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额侧脑室联合翼点入路显微切除鞍上突入第三脑室的内外型颅咽管瘤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8例第三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首先采用经额皮质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切除侧脑室、第三脑室内肿瘤,然后应用翼点入路切除鞍上及鞍旁残余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75.0%(24/32),视野改善率76.5%(26/34);术后1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尿崩,3例出现癫痫症状。结论对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经额皮质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联合翼点入路,充分暴露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鞍区各脑池及其穿通血管等结构,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2例儿童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Hoffman 1~5级切除分别是86、17、5、2、2例。术后2周内死亡2例(1.8%)。术后发生多饮、多尿78例、电解质紊乱73例、一过性视力障碍10例、激素水平低下57例、下丘脑损害症状9例、缄默10例、癫痫7例。肿瘤未全切者术后辅以放疗。术后共随访到102例,随访时间20~96月,平均58个月,随访结束时96例存活,永久性尿崩症11例(9.8%),肿瘤复发22例(19.6%)。术后生长激素水平低下者予以替代治疗,治疗者较未治疗者身高平均增加4.3 cm。结论采取个体化设计手术入路、严格脑保护、显微镜直视并辅以神经内镜操作能够提高儿童颅咽管瘤全切率并减少并发症;未全切者辅以放疗能降低肿瘤复发率;替代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经额下-第三脑室联合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及颅咽管瘤的途径、体会及疗效。方法 额部开颅,先经侧脑室-室间孔达第三脑室,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此时因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已经开放,颅内压明显降低,可以很容易地抬起额叶,显露并切除鞍上及鞍内肿瘤。结果 4例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24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视觉障碍,其中10例在住院期间视力视野已有改善,8例术后出现尿崩,经治疗1~2周好转。结论 当垂体瘤或颅咽管瘤长入第三脑室时,经额下-第三脑室入路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区肿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区肿瘤的手术方法、优缺点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总结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间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10例第三脑室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肿瘤全切7例,近全切3例;术后出现多饮多尿2例,电解质紊乱6例,癫痫2例,经治疗后得到控制。随访时间2周~12个月,病情平稳8例,肿瘤复发1例,死亡1例。结论该入路是切除第三脑室区肿瘤较理想的入路。利用自然脑裂的分离,手术视野、操作角度好、盲区少,有利于显露重要血管、神经,肿瘤全切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前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因肿瘤大片钙化并粘连严重仅行部分切除。术中保留垂体柄12例,被肿瘤完全侵蚀的垂体柄切除4例,未见垂体柄或垂体3例。术后视力改善11例、恶化1例。术后1例出现额叶血肿行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16 d死于重度肺部感染。术后16例出现尿崩、电解质紊乱,14例出现垂体功能障碍,均给予对症治疗。15例术后随访3~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对于以中线生长为主、无明显偏侧生长的大型和巨大型鞍区颅咽管瘤,前纵裂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手术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膈下颅咽管瘤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290例颅咽管瘤,其中29例为鞍膈下颅咽管瘤,行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16月,采用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结果肿瘤全切24例,全切率82.8%;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6例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行手术修补,4例行腰穿置管,均治愈。术后6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尿崩,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月后恢复正常。14例术前视力下降患者,12例术后得到不同程度改善。8例术前高泌乳素水平患者术后恢复正常,5例新出现垂体功能障碍,3月后复查恢复正常。1例复发再次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论鞍膈下颅咽管瘤经蝶入路手术可安全切除,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经验.方法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24例,其中第三脑室前部肿瘤10例,中部12例,后部2例.结果 肿瘤全切20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病理结果示:颅咽管瘤9例,胶样囊肿7例,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1例.术后并发症:近记忆力障碍6例,2个月内均有所恢复;短暂性尿崩5例,治疗1~2周后恢复;缄默症2例,1个月内恢复;脑积水4例,其中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良好,另1例术前昏迷者,术后意识状态无改善,放弃治疗.结论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部肿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率高,病人术后合并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13例颅咽管瘤患者均采用经右侧翼点入路手术,合理利用四个手术间隙切除肿瘤。结果11例肿瘤达到全切,1例囊实性和1例实性肿瘤次全切除(术后分别行γ-刀治疗);1例术后9d死亡。随访6月~2.4年,12例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入路可满意地切除颅咽管瘤,术后辅以放疗或γ-刀治疗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