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人,应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进行选择性膝关节股内侧斜肌肌力训练;对照组19人,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上下楼梯)、表面肌电图VMO/VL活动比率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表面肌电图VMO/VL活动比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针对股内侧斜肌进行肌力训练可有效缓解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激痛点是指按压时出现的局部敏感痛点,可引起远端疼痛,有时还可产生感传性自主神经症状及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激痛点与肌筋膜痛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密切联系,对“激痛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近年来对于“激痛点”的基础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思路和途径越来越广阔,研究的报道也越来越丰富,但对“激痛点”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的研究还不十分清楚,现就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3.
肌筋膜疼痛是指局部肌肉疼痛,同时伴随激痛点产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多数患者可指出疼痛部位,痛可向远处放射,如涉及肩臂部或上背部以及头部,还可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如头晕、耳鸣等。医用臭氧是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臭氧应用于疼痛临床已取得了良好疗效,本研究利用臭氧治疗慢性肌筋膜痛,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比,观察医用臭氧治疗肌筋膜疼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2),观察组予以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结合规律服用银杏叶提取物药物治疗,进行6周的颈部稳定性及牵伸训练,侧重颈部整体肌、局部稳定肌的康复训练,每次治疗40分钟,隔日1次;药物治疗服用6周。对照组仅行相同剂量和疗程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由同一名治疗师进行健康宣教,治疗结束后6个月不接受其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当天及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并在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以及激痛点查体。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83~6.70个月,平均6.01±0.49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NDI及VAS治疗结束后当天以及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则在末次随访时可见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X线片中椎体骨赘形成及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退变情况未见显著差异(P>0.05),合并颈项部激痛点人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老年性颈源性眩晕患者颈部功能、疼痛以及眩晕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半年随访疗效良好,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弱激光疗法(LLLT)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定向神经分化的光学参数,为弱激光临床治疗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分为对照组、单纯LLLT组、LLLT联合正常脑脊液组、LLLT联合非正常脑脊液组,其中激光采用635nm、808 nm两种波长、能量密度分为3、6、9 J/cm2,连续处理3 d;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染色定性分析神经细胞标志物nestin、neu N蛋白;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相比对照组,635 nm激光下细胞活性增强,其中,3 J/cm2剂量下的增殖速度最快,且单纯LLLT组、LLLT联合正常脑脊液组和LLLT联合非正常脑脊液组差异不明显;808 nm激光下的细胞活性低于635 nm激光,且9 J/cm2剂量下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635 nm、808 nm波长下,6 J/cm2剂量的OD值相近;免疫荧光染色下,LLLT联合正常脑脊液组的神经标志物nestin、neu N蛋白呈高阳性表达;6 J/cm2剂量的808 nm激光作用下,LLLT联合正常脑脊液组向神经细胞分化明显;635 nm激光联合正常脑脊液组的细胞密度大,但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3 J/cm2剂量下的635 nm激光可以促进细胞增殖;正常脑脊液可以作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剂;6 J/cm2剂量下的808 nm激光联合正常脑脊液可以有效提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激光针刀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 跟痛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以SJ-L型激光针刀治疗仪照射足跟压痛最明显部位.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85.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目测类比评估法(VAS)显示,两组在治疗1次和2次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有较为明显缓解;治疗2次后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激光针刀治疗跟痛症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较常规小针刀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在辅助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9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3~88岁,平均55.4岁.均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超激光组和对照组,各20例.超激光组术后行辅助超激光疼痛治疗(C型探头,连续治疗模式),对照组术后未行辅助超激光疼痛治疗.通过记录术前、术后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伤口愈合评价,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症状恢复、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0个月.对照组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2.1±1.5)、(18.3±1.4)、(24.3±1.6)分;超激光组为:(11.4±1.6)、(19.5±1.9)、(25.4±1.0)分,超激光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超激光组治疗改善率76%,评分等级为优.对照组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 VAS 分别为:(7.0±0.9)、(3.9±0.7)、(1.6±0.7)分;超激光组为:(7.1±0.8)、(2.9±0.6)、(1.1±0.6)分,超激光组术后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辅助超激光疼痛治疗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可以明显缓解术后胸腰背疼痛,促进双下肢活动度改善,提高治疗效果,是改善此类手术患者疗效及满意度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低强度激光治疗原发型灼口综合征的疗效,探求灼口综合征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原发型灼口综合征患者30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法将患者分为:激光治疗组,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安慰性光照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值(visualanaloguescale,VAS)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值均有下降趋势,激光治疗组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治疗后,可改善原发型灼口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3月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4.3±8.4)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2.8±9.1)岁。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对照组经后路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康复时间、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疼痛视觉摸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3.21±0.62)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83±0.86)分;其术后的JOA评分(19.3±8.3)分也优于对照组的(14.3±7.2)分。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颈段(C1~C4)颈椎退变性颈肩痛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不同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临床诊断为颈肩部肌肉筋膜炎的患者分为三组:上颈段颈椎退变1组(A组,16例),上颈段颈椎退变2组(B组,15例)和非上颈段颈椎退变组(C组,21例).三组均采用相同的推拿和中频电治疗.不同的是A组增加了颈椎牵引和针对根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3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治疗次数均不超过10次.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并对各组疗效进行Odom评定.结果:三组之间性别、年龄和病程均无显著差异性.上颈段颈椎退变性颈肩痛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伴随斜方肌张力升高和压痛的锁骨水平以上部位的颈肩部肌肉筋膜炎表现.治疗后A组和C组V.AS评分明显改善,均好于B组(P=0.000).Odom评定结果显示:A组治疗优良率(93.8%)和C组(95.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692),均优于B组(P=0.001).结果提示:对于伴有斜方肌张力升高和压痛的颈肩部肌肉筋膜炎患者应常规摄颈椎X线片了解上颈段颈椎退变情况.对于伴随上颈段颈椎退变和上颈段椎间孔狭窄的患者,建议按神经根型颈椎病而不是单纯颈肩部肌肉筋膜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评价“Z”型拔针刀治疗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拔罐、蜡疗、针灸及中药汤剂内服、薰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Z”型拔针刀治疗。结果经1~3个疗程的治疗,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评定标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Z”型拔针刀治疗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安全,突显了中医简、便、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黄楠  张军  张亚军  符波  张葆现 《武警医学》2015,26(2):142-144
 目的 评价肌内效胶贴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 某训练基地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13例, 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肌内效胶贴组(A组, n=58)和肌内效胶贴联合训练组(B组, n=53), 于治疗1周后和4 周后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SW)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1和4 周后, VAS评分(5.05±1.98)分、OSW(64.73±7.92)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1周后, 疼痛症状和残疾指数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治疗4周后明显好转。治疗后1周和4周B组的VAS 评分及OSW指数较A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内效胶贴与运动训练联合应用能显著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疼痛症状, 明显减轻残疾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损伤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动物模型的自发肌电和触发点肌纤维的病理结构改变。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7周龄)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B、C、D组为实验组,采取打击结合离心运动进行干预,每周1次,不同组采取的干预持续时间不同,B组干预4周,C组干预8周后饲养2周,D组干预8周后饲养4周。实验共12周。分别在不同时间检查大鼠受累肌的紧张带和局部抽搐反应,采用肌电仪观察自发肌电现象,然后解剖取材,检查触发点肌肉组织学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各项检查均为阴性。其它3组与A组比较:(1)紧张带:B组未发现紧张带,阳性率为0;C组阳性率为100%(8/8,P<0.01),D组阳性率为75%(6/8,P<0.01);(2)局部抽搐反应:B组阳性率为37.5%(3/8,P<0.05),C组阳性率87.5%(7/8,P<0.01),D组阳性率为75%(6/8,P<0.01);(3)自发肌电图:B组阳性率为12.5%(1/8,P>0.05);C组阳性率100%(8/8,P<0.01),D组阳性率87.5%(7/8,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和B组均未发现挛缩肌纤维,C组和D组发现挛缩肌纤维。结论:采取打击结合离心运动干预1个月虽激活了大鼠触发点,但不足以形成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综合征,而2个月的干预可形成稳定可靠的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激光针灸对跳水运动员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随队治疗的拇外翻跳水运动员患者60例,按照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双氯芬酸钠、矫形足弓鞋垫治疗及使用弹力带进行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激光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拇外翻角改变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恢复训练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拇外翻角明显小于对照组(16.33±5.09°vs 23.42±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第2跖骨间角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9±0.77分vs 3.12±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恢复正常强度训练所需时间为5.33±1.12周,对照组则为7.12±1.5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针灸能够显著改善跳水运动员拇外翻症状,减小拇外翻角与第1、第2跖骨间角,改善局部疼痛症状,有助于运动员尽快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冈上肌肌腱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冈上肌肌腱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冈上肌肌腱的声辐射力脉冲(ARFI)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剪切波速度( SWV) 值。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将出现终点事件的患者定义为复发组,其余患者定义为未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随访开始前VAS、CMS及SWV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VAS、SWV值低于治疗前,CMS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前SWV与VAS无相关性(r=0.073,P=0.518),与CMS呈负相关(r=-0.305,P=0.006)。随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为36.25%。VAS、CMS及SWV三项指标单独预测冈上肌肌腱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763、0.850,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9,显著大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联合 vs SWV:Z=2.898,P=0.004;联合 vs VAS:Z=3.583,P=0.000;联合 vs CMS:Z=3.722,P=0.000),其敏感度为89.66%,特异度为92.16%。结论:ARFI可用于冈上肌肌腱炎的诊断,VAS、CMS及SWV的联合可准确预测冈上肌肌腱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臀部肌筋膜室高压综合征二例张新潮张康乐例1男,35岁.骑自行车跌倒,右臀部着地,轻度疼痛,仍坚持工作.约26小时后,因疼痛加剧而就诊.查体:右臀部肿胀,肤色苍白,触压痛明显,右髋关节屈曲不能,X线片无异常.给予静脉滴注脱水剂及止血剂治疗,观察1小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阴道触发点与手法按摩分别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myofascial pelvic pain,MFP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 05至 2019-11医院顺产后6~9周的产妇,根据MFPP诊断标准纳入50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7例)和对照组(252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触发点联合经皮骶3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电刺激联合按摩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痛觉评分,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性交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性交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阴道触发点联合经皮骶3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MFPP患者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其与弧弦距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11至2019-07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住院患者34例,测量其弧弦距数值,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减压术治疗,评定治疗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方法量化,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由患者填写自身情况。结果 (1)在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21±0.687)分、(3.12±1.225)分、(1.94±1.278)分。NDI评分分别为(15.79±2.185)分、(7.85±2.476)分、(6.12±3.003)分,术后1周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VAS评分、NDI评分较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弧弦距数值与术前1 d VAS评分及NDI评分均没有明确的相关性(r=0.238;r=0.250),弧弦距数值与术后1个月和术前1 d VA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P<0.05),弧弦距数值与术后1个月和术前1 d NDI评分差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84,P<0.05)。结论 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从疼痛及日常生活功能方面进行观察近期效果良好,疗效较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运动损伤后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2例运动损伤后腰背部MP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超声可视化下竖脊肌或腰方肌PRP注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2周及4周,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麦吉尔疼痛问卷(McGill)评分、Roland 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MD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和功能。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纳入32例运动损伤后腰背部MPS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22例;年龄12~68岁[(47.3±16.3)岁]。患者均获随访4周。在治疗前, 治疗后24 h、2周及4周, VAS分别为5.0(4.0, 6.0)分、3.5(3.0, 4.8)分、2.0(2.0, 3.0)分、2.0(1.3, 3.0)分;McGill评分分别为9.0(7.0, 11.0)分、7.0(5.0, 9.0)分、4.0(3.0, 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力学矫正贴扎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的即时与短期效果。方法:(1)选取门诊和专业运动队髌骨软化症患者共129例,均实施肌内效贴力学矫正贴扎,通过比较单次贴扎前、贴扎后即刻患者疼痛情况,观察贴扎的即时效果。自身前后比较内容包括日常膝关节疼痛、物理检查(半蹲试验、推髌抗阻试验)时的疼痛,评价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2)随机抽选40例患者作为短期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肌内效贴贴扎治疗组和无贴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贴扎组分别每3天贴扎1次(贴扎后保留2天贴布,去除贴布后休息1天),连续贴扎5次。对照组不进行贴扎治疗及其他任何治疗。通过治疗前后自身和两组之间疼痛评分对比,观察贴扎的短期疗效。结果:单次贴扎后即刻,日常VAS、抗阻伸膝试验痛、半蹲试验痛评分与贴扎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P<0.001)。贴扎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各项疼痛指标差异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肌内效贴力学矫正贴扎对髌骨软化症患者缓解疼痛的即时与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