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纤维内镜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毛振北  蒋迅 《临床医学》2009,29(1):62-64
目的研究使用纤维内镜给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方法和意义,总结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的规律。方法行开胸手术或单肺通气的患者100例,分别在平卧位和侧卧位时先用听诊法定位,再用纤维内镜确定调整导管位置,记录结果。结果平卧位和侧卧位时纤支镜检查分别有68%和43%的导管需调整位置,右侧导管较左侧导管更容易错位,导管错位在侧卧位时以偏浅为主,平卧位过深与过浅相当。结论使用纤支镜给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是一种更加准确、直观、可靠的方法,在插管、改变体位后和手术过程中以及使用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时必须常规进行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开胸病人2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传统的方法插管,B组用纤支镜进行引导和定位,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管端对位的准确率、单肺通气时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与气管插管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管端对住的准确率都大大高于A组,在单肺通气的不同时段,SpO2下降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能正确引导和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能提高对位的准确率和一次就住率,能减少术后相应的并发症,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胸科手术中实行双肺隔离及单肺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8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DLT气管插管,并配合纤支镜行DLT定位,术中行单肺通气。根据监测,及时调整DLT的位置,保证健侧肺通气顺畅。结果:106例患者成功置入DLT,8例术中有移位,经纤支镜及时调整。结论:正确的运用DLT插管,不断的提高DLT插管技术和术中管理水平。可为开胸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能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及时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腔支气管导管(SLBT)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55.2±14.6)岁,年龄范围为17~8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SLBT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42例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旨在指出其在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中,食道中下段痛8例,食道中段憩室1例.右肺上、中、下叶痛分别为6、4、4例,左肺上、下叶癌分别为6、5例,左肺中央型癌一例,右脑中下叶、右脑下叶及舌叶支气管扩张件感染各一例,右上肺结核2例,左肺上叶错构瘤一例,纵隔脂肪瘤一例。ASA评级中Ⅰ、Ⅱ、Ⅲ级分别为9、19、14冽。1.2操作方法诱导前认真听诊双肺,诱导成功后将SHER-I-BRONCH左支气管内导管(型号F35~37)顺时针旋转90°,保持支气…  相似文献   

6.
陈博言 《临床医学》2012,32(6):73-74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在手术麻醉中,尤其是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7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麻醉。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麻醉效果较佳,无气道梗阻和损伤及并发症,各监测指标的平均值控制在良好范围内。结论在普胸外科手术中,运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能够充分打开气道,保证肺的通气质量,对后期手术的恢复和降低手术风险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是对现有的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进行了改进,在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的次支气管导管侧增设多个侧孔开口,同时将总气管套囊上移固定。选择胸外科患者50例,应用新型的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行全麻气管插管。结果: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全部病例术中氧饱和度均高于98%,双肺隔离均成功,满足手术要求,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克服了现有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的缺陷,使用安全、更方便,是一款比较理想的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8.
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常用于开胸手术,其优点是避免患侧分泌物流入健侧,单肺通气( OLV)方便外科操作以及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肺大泡、支气管破裂等可以控制通气分布.但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要求较高,盲插法(听诊法)到位率不高, DLT的位置不正确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低氧、高二氧化碳血症、气压伤等 ,甚至导致循环的不稳定.作者观察了 2002年 6~ 11月 60例开胸肺与食道手术,了解纤维支气管镜在 DLT插管定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痰管通畅法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64例ASAⅠ-Ⅱ择期胸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2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都相同,在确定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时,观察组采用吸痰管通畅法,对照组采用听诊法.术中观察开胸侧肺的塌陷情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观察组31例开胸后患侧肺能完全塌陷,肺隔离成功率(就位准确率)96.9%,对照组24例开胸后患侧肺能完全塌陷,肺隔离成功率75.0%,观察组就位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患者的SpO2均能维持在96%~99%.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听诊法下插管分隔成功率低,通过吸痰管通畅法能更有效地进行定位,而患者改变体位后需常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国产小儿型明视插管软镜(VIS)和听诊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定位的效果。方法择期胸科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国产小儿型明视插管软镜组(V组)和听诊法组(S组),每组50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后,分别以VIS检查法和听诊法判断和调整DLT的位置,再以纤维支气管镜(FOB)复核,记录两组DLT定位时间及正确率。结果 V组患者DLT定位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总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国产小儿型VIS用于DLT定位方便快速,定位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及观察插管应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短,定位及术中管理便捷;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也没有差异。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短,定位准确,易于术中管理。但是仅有左侧双腔一种类型,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循序渐退法行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循序渐退法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eft-sided 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L-DLT)插管及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辅助插入深度的定位。方法 80例实施择期开胸和胸腔镜手术的全麻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传统听诊法组(A组)和循序渐退法组(W组)各40例。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行L-DLT操作。W组采用循序渐退法行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A组按传统听诊法定位。观察定位时间、FOB检查置管深度、实际到位率以及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定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深度和实际到位率A组均明显优于W组(P<0.05)。经FOB检查,A组错位原因中插入过深最主要,且明显多于W组(P<0.05)。结论 循序渐退法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能够显著提高正确到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对开胸前肺萎陷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 = 24):DLT常规萎陷组(DLT组)、DLT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DLT组)和BB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BB组)。其中,PTLCT-DLT组和PTLCT-BB组中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 90%],被剔除,最终DLT组24例、PTLCT-DLT组22例、PTLCT-BB组23例完成该项研究。DLT组右侧卧位前左通道被夹闭并向空气开放,PTLCT-DLT组双肺纯氧通气并在侧卧位前夹闭左通道,PTLCT-BB组在侧卧位前封堵左支气管,排气管被故意堵塞。比较3组患者侧卧位即时(T1)、单肺通气8 min(T2)、单肺通气10 min(T3)和开胸后2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记录3组患者在胸腔镜置入即刻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DLT组比较,PTLCT-DLT组和PTLCT-BB组的LCS明显升高(P < 0.05),PTLCT-DLT组与PTLCT-B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3时点,PTLCT-DLT组和PTLCT-BB组SpO2较DLT组明显降低(P < 0.05),PTLCT-DLT组和PTLCT-BB组在T2和T3时点PaO2较DLT组明显降低(P < 0.05),在T4时点较DLT组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开胸前肺萎陷技术有助于BB和DLT完成开胸前肺萎陷,两者对开胸前肺萎陷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双腔支气管(DLT)插管与听诊法的临床差异.方法 选取40例实施择期开胸食道癌根治手术的全麻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FOB引导组(A组)和听诊后FOB定位组(B组),每组20例.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行左侧DLT(L-DLT)操作.采用普通喉镜显露声门后,A组插入L-DLT至主支气管,FOB监视下引导支气管侧导管的尖端继续插入,当导管尖端越过隆突后,即退出FOB;B组按常规的听诊法定位.两组插管完成后均用FOB检查,确定并修正不良定位.观察两组定位时间、置管深度、实际到位率以及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组插管完成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定位调整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操作总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次正确到位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经纤支镜检查,插入过深为B组错位最主要原因,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与传统听诊法比较,虽然延长插管时问.但是缩短了定位调整时间,不延长操作总时间,并且显著提高插管完成后的一次正确到位率.  相似文献   

16.
比较可视支气管堵塞器(EBB)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效果及对气道炎症应激反应的比较。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DLT插管和EBB插管。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即刻(气管导管主套囊过声门的时间)(T1)、插管定位成功即刻(T2)和插管定位成功后5 min(T3)时引起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和插管前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应激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以及比较单肺通气后两组不同时间点肺萎陷的程度。结果 EBB组插管时间比VDLT组短,在T1和T2时刻,两组的HR和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3时刻,两组患者炎症应激水平(NE、Cor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DLT组定位时间快于EBB组;两组导管移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使用率、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肺萎陷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B插管时间快、定位准确、插管刺激小,术中持续气道可视化管理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c Grath-5型视频喉镜与Mc Coy喉镜在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预计双腔支气管插管困难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Mc Grath-5型视频喉镜组(A组,n=30)和Mc Coy喉镜组(B组,n=30)。常规诱导后分别用两种喉镜引导经口插管,对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定位成功率、插管时间内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90%次数、环状软骨按压例数、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诱导前(T0)、置入喉镜暴露声门时(T1)、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插管后3 min(T3)各时间点记录患者收缩压(SB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环状软骨按压例数明显低于B组(P0.05),插管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T3时点的SBP和HR较T0时点均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T1、T2时点SBP和HR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Mc Coy喉镜相比,Mc Grath-5型视频喉镜引导经口双腔导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插管并发症较少,插管时间虽延长但不至于影响患者氧供,为临床解决困难气道双腔插管提供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腔气管插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和相关情况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结果46例患者术前多数并存有其他疾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胸外科手术,术中经严密观察、慎重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正确地运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严密监护。慎重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K点刺激辅助置入胃管在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痴呆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46例采用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胃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970,P<0.001),平均置管时间及置管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冰酸K点刺激辅助置管法可以提高痴呆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和操作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汪艳华  高艳红 《护理研究》2011,25(8):681-682
[目的]探讨脉冲式封管法在胃管封管中的应用。[方法]抽取60例长期需鼻饲的病人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鼻饲后给予温开水20 mL脉冲式封管,对照组鼻饲后给予温开水20 mL匀速推注封管,观察两组病人堵管发生率、胃出血(包括肉眼可见血性胃液及回抽胃液潜血试验阳性)及病人舒适度。[结果]两组发生堵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出血率及舒适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人鼻饲后进行封管时采取脉冲式封管比匀速推注封管发生堵管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