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探索适应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方法全县随机抽取,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53.80%的监护人不知道孩子在出生时要接种疫苗;70.42%和76.25%的监护人知道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时,需要出示接种证;80.42%的监护人不知道或不清楚孩子去外地,可免费接种疫苗;97.08%的监护人知道接种疫苗对孩子有好处;20.42%的监护人从未有过在未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根据免疫程序主动要求为孩子接种疫苗;结论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理解不够,自主接种意识薄弱,需提高公众特别是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  相似文献   

2.
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加强常规免疫合作项目在广西4个项目县2004年出生儿童的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制定免疫规划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2004年出生的852名儿童的监护人进行预防接种信息情况调查。结果79.69%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出生时要接种疫苗;69.48%的儿童监护人能主动带孩子去接种疫苗;父母亲知道要接种疫苗的比例远大于外祖父/母和其它监护人,是否知道要接种疫苗与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显著相关;56.81%的监护人常带儿童到乡镇卫生院接种;47.89%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孩子出生时要办理预防接种证;49.30%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在预防接种时要提供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结论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理解不够,自主接种意识薄弱,需提高公众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分析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前后,家长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进一步改善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深圳市福田区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50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7.42%的家长知道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疫苗;孩子性别不同的家长,在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是否办理预防接种证与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预防接种有必要的家长中,85.32%的家长会主动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有98.21%的家长听说过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47.42%的家长认为此事件中儿童的死亡可能与疫苗有关;在此事件发生前后,对我国乙肝疫苗安全性持中立态度的家长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及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普遍较好,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对家长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监护人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告知书》后,其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改变效果,探讨提高边远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免疫规划行为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设计统一调查问卷,以使用和未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告知书》的儿童监护人各420名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询问儿童监护人获得预防接种KA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监护人的抽查发现,经过干预后,对照组儿童监护人免疫规划认知相关指标上升率达到30.0%~88.57%;主动带孩子去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者上升到98.10%。结论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告知书》贴切地、个体化地宣传免疫规划知识,可以提高儿童监护人免疫预防接种KA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儿童免疫规划5种疫苗,即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litis Vaccine,Live;OPV)、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免疫覆盖率,以及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_Attitude-Practice,KAP).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统一调查表,通过询问儿童监护人并核对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登记卡的方法调查儿童免疫覆盖率;通过统一问卷调查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KAP.结果 调查的855名儿童中,BCG、OPV、DTP、MV第1剂(MV1)、MV第2剂(MV2)、HepB免疫覆盖率分别为:89.7%、76.4%、75.3%、76.6%、10.9%、67.3%,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16.0%,卡疤率76.8%.不同的出生地点,HepB1及时接种率不同,在家出生的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只有13.7%.不合格接种的主要原因为超期接种、提前接种.OPV提前接种占38.1%,DTP、MV1提前接种分别占37%,HepB超期接种占35.7%.儿童监护人知道孩子需要接种疫苗的占66.8%,知道孩子出生后24h内应接种HepB的占39.1%,知道孩子出生后应接种BCG的占35.0%,会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的占30.6%,知道出生后应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占32.2%,知道入托入学时要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占16.3%,知道接种疫苗前应如实提供儿童健康状况的占35.3%,知道接种疫苗后应观察30min的占12.9%.结论 改善基层预防接种服务条件,普及预防接种知识,加强多部门合作,提高西藏自治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随机抽取广西34个乡镇、170个村的1 428名2~3岁目标儿童,入户调查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广西各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均95%。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无差别。17.65%的乡镇有≥1剂次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儿童未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需要接种(或监护人忘记接种疫苗)"、"孩子生病"和"父母太忙,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结论广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但局部地区接种率未达到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7.
民工学校学生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及行为,为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闵行区10个街道(镇)32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幼儿园大班12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家长了解孩子一出生就需要接种疫苗并愿意配合孩子疫苗接种.93.53%的家长愿意主动配合学校在入学时上交《预防接种证》,但30.66%家长曾遗失过孩子的《预防接种证》。结论迫切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宣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夏州农村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认知水平、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307名0~6岁儿童家长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临夏州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总知晓率80.0%,其中知道3种以上疫苗的仅为34.2%,知晓3种以上传染病的为18.6%。总知晓率在不同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居住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或0.01),总得分为(11.78±2.30)分,最低5分,最高16分,及格率为66.8%,满分率为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OR=0.100)、性别(OR=0.292)、民族(OR=0.181)和村医是否经常宣传通知接种疫苗(OR=28.065)。预防接种正确行为形成情况,80.5%家长能经常带孩子去打防疫针,预防接种证携带率为85.0%,村医接种通知率82.1%。儿童家长免疫规划认知态度积极、求知欲望强烈,但相关知识信息来源少,村医是儿童家长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结论应针对不同的人群制订出不同的宣传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强化大众传媒的宣传,加大对农民及文化程度低、少数民族乡村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家长的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和主动参与率,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济南市段北社区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为改善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3月随机抽取济南市段北社区儿童家长506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知道孩子出生1个月内需建立预防接种证的占88.1%,认为给孩子接种疫苗有必要的占95.1%,愿意按程序接种疫苗的占94.5%。对接种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知道一部分的占50.6%,对接种程序知道一部分占52.6%。知道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用凉开水的占90.5%,不知道肛周脓肿禁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占86.4%。家长实际获取免疫规划知识的途径居前3位的是:电视广播、社区讲座、亲朋或同事,家长希望的获取途径占前3位的是:医院资料、口头告知、社区讲座。结论在工作中应加大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宣教,可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市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信行状况及对五苗全程接种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2010-09-01/2011-08-31出生的流动儿童共1 057人。结果调查儿童的五苗全程接种率为83.35%,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知道部分免疫规划政策,知晓率72%~98%;但对部分疫苗及疫苗所预防疾病的知晓率较低,约41%~96%。家长是否知晓某些疫苗及疫苗所预防疾病、是否知晓某些免疫规划政策其孩子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18.702,P0.05)。家长对接种疫苗的态度不同及最近1年是否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其孩子五苗全程接种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921~20.990,P0.05)。结论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不同,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和行为不同,其孩子五苗全程接种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对广西某边境县免疫规划工作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某边境县120户家庭,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信、行的基线调查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多种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后再分层随机抽取120户家庭进行调查,了解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免疫规划相关的知、信、行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儿童监护人的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时需要出示接种证、孩子去外地可以免费接种疫苗、麻疹会传染、麻疹会发热出疹"的知晓率分别达到82.50%、 81.67%、 44.17%、 53.33%、60.83%,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308、 33.338、 5.813、 31.966、 25.651, P均0.05);干预后,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支持态度明显提高,赞同或非常赞同"接种疫苗对孩子身体有好处"的儿童监护人从干预前的80.00%上升到干预后的90.84%(x~2=8.855、 P=0.012),赞同或非常赞同"接种麻疹疫苗能防止麻疹发病"的儿童监护人从干预前的73.33%上升到干预后的89.17%(x~2=11.207、 P=0.004);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的免疫规划相关行为无明显改变(x~2=0.280、 P=0.597),调查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也无明显区别(x~2=0.088、 P=0.766)。结论短期的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儿童监护人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能改变其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态度,却难以改变其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家长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认知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北省4个县18所幼儿园和小学选择新入学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态度、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1900名儿童家长中,认为疫苗安全、疫苗有效、接种证查验必要、接种犹豫的家长比例分别为81.9%、77.4%、96.8%、14.4%。家长对接种证查验、疫苗补种工作的知晓率分别为99.2%、9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与儿童关系、疫苗安全性认知、疫苗有效性认知显著影响家长知晓率;学校类型、疫苗安全性认知显著影响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必要性的态度。结论儿童家长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认知度较高;需针对性地加强接种证查验工作和预防接种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家长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认知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北省4个县18所幼儿园和小学选择新入学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态度、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1 900名儿童家长中,认为疫苗安全、疫苗有效、接种证查验必要、接种犹豫的家长比例分别为81.9%、77.4%、96.8%、14.4%。家长对接种证查验、疫苗补种工作的知晓率分别为99.2%、9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与儿童关系、疫苗安全性认知、疫苗有效性认知显著影响家长知晓率;学校类型、疫苗安全性认知显著影响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必要性的态度。结论儿童家长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认知度较高;需针对性地加强接种证查验工作和预防接种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态度和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的认知。方法在全市随机抽取36家常规预防接种门诊,于2017年4-5月在每家接种门诊接种现场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5名3岁儿童的家长,开展家长态度和认知调查。结果在900名调查对象中,99.11%表示信任预防接种;83.67%和74.78%分别能够分辨"疾病可以治疗,疫苗作用不大"和"接种疫苗过多会影响发育"的错误认知;38.44%知道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希望获取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分别占68.33%、55.67%;希望通过接种医生、告知手册、手机APP获取疫苗知识分别占69.89%、64.00%、31.33%。结论天津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信任度高,而对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认知少。应加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和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0—2014年北京某医学社区0~6岁儿童免疫规划接种情况,探讨疫苗接种迟疑的主要原因。方法对2010—2014年北京某医学社区0~6岁儿童的预防接种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及时率。依据健康信念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普查的方法,对2016年1—12月在该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共228人进行了关于家长的免疫规划认知情况和疫苗接种迟疑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北京某医学社区儿童免疫规划的各类疫苗接种合格率普遍较高,但及时率偏低。儿童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大于75%,对疫苗相关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知识的认知度大于70%,对预防接种益处的认知情况大于80%,但对疫苗接种障碍的认知及在意程度上差异较大,且与父亲的年龄和收入有关。结论该医学社区0~6岁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和行为态度较好,但存在一定的接种迟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接种的及时性。建议采用全面、深入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消除接种迟疑,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首剂脊灰活疫苗(IPV)纳入免疫规划后儿童家长的认知及态度,为制定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的实施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7—12月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脊灰疫苗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在此期间参加妈妈班的家长进行个案访谈。结果本次共调查了532人,95.86%的家长知道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76.88%认为糖丸是不安全的疫苗,21.43%的家长知道首剂IPV纳入免疫规划政策,16.73%的家长知道2价脊灰与糖丸的区别,81.39%的家长愿意按IPV+b OPV程序接种。多数家长表示赞同首针接种IPV的免疫策略。结论首剂IPV纳入免疫规划后多数家长不了解首针接种脊灰灭活疫苗的免疫策略及其意义,担心疫苗安全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脊灰转换策略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温州市8月龄~4岁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MV)初免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儿童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调查温州市1 167名流动儿童和监护人的人口学特征、MV疫苗预防接种情况、监护人知识、态度、预防接种服务及利用情况,分析MV疫苗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结果]MV初免和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3%、69.2%,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长的工作时间、胎次、预防接种的信息来源、是否了解预防接种、有无必要接种、接种前主动告知医师孩子的健康状况、持有预防接种卡、证为流动儿童MV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温州市流动儿童MV初免及时接种率较低,监护人及时免疫意识和免疫服务有待加强,并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MV初免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民工对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免疫规划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在平凉市某煤矿和建筑工地随机抽取105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05人,认为给儿童接种疫苗非常重要(或重要)的占98.10%,知道儿童出生后要接种疫苗占93.33%,本地有医生按时给小孩接种疫苗的占92.38%,疫苗有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的占53.33%,要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占84.76%,要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占67.62%;脊髓灰质炎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占59.05%,麻疹是怎样传染的占57.89%,乙型肝炎怎样预防的占76.19%,1岁内需要接种哪5种疫苗的占25.71%。[结论]农民工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不高。  相似文献   

19.
楼灵巧  骆淑英  胡昱  戚小华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0):76+82-76,82
<正>义乌市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流动儿童是本地儿童的2倍多,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已经是卫生服务中的重点问题,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是影响主动接种、提高儿童免疫规划覆盖率和降低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病率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6年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发生之后对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和家长认知态度的短期影响。方法通过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6年济南市槐荫区疫苗接种情况,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案件发生后短期内对该区儿童接种和家长疫苗接种认知态度。结果疫苗事件前后,槐荫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则较之前同期均有所减少。儿童疫苗应种未种原因分析发现,有58.8%的被调查者认为疫苗未种原因与此次案件有关,儿童家长对疫苗安全性等的认知态度发生变化,案件发生后认为疫苗安全和有意愿接种者所占比例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非法经营疫苗案件短期内对济南市槐荫区预防接种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