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痿独取阳明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杰  金军  陈尚杰  田琨  薄彤 《天津中医药》2009,26(6):468-469
为明确"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从"治痿独取阳明"并非专指脾胃,"治痿独取阳明"并非只取阳明,"取阳明"并非单用补法这三大方面来详细论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既包括脾胃,也包括阳明之热,也包括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还包括阳明的循行."治痿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不可偏颇,临床应随证使用.  相似文献   

2.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药治疗痿病的最常用治疗法则。历代医家对其理解不一,为明确"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从"阳明"、"独取"的释义,"取阳明"并非"补阳明"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不仅指十二经脉中的"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还包括中焦脾胃乃至大小肠;"独取"非"仅取、只取",应当做"重视"解;"取阳明"不能单用补法,还要辨证施治。"治痿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临床应随证应用,不可偏颇妄用。  相似文献   

3.
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相似文献   

4.
<正>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灵枢·根结》篇也云:“痿疾者,取之阳明”,是中医、针灸治疗痿证的基本法则。“痿”又同“萎”,即肢体筋脉弛缓、肌肉萎缩、软弱无力、瘫痪失用的一种病证。因其多发生在下肢,故又称“痿躄”。阳明,从脏象的角度是指胃腑、大肠,从经脉的角度是指手、足阳明经。“独取”者,有“多取”、“常取”、“着重取”之义。  相似文献   

5.
“治痿独取阳明”见于《素问·痿论》。对治痿原理,经文解释道:“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脉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由于原文穿插论述,文体较为零乱,  相似文献   

6.
李萌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51-551
痿证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李萌广西大学医务所(南宁530004)《素问·痿论篇》曰:“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笔者在临床中深受启发,运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为主兼肝肾虚损而发之瘫痪、腰腿酸痛等,均以调摄后天脾胃为...  相似文献   

7.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治疗痿证的常用法则。该文介绍1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案的病机分析及诊治过程,阐释“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涵盖的中医病机,为痿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人们以“治痿独取阳明”为准绳,凡遇痿症,皆从阳明胃经着手,甚者自始至终,不以分型而用药,不以分类而取经。其实,由于五脏之热影响到所合的筋骨,肌肉,皮毛,血脉后,均可导致痿症。如“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故治疗时,当“补其滎,而通期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分经治之。但根据五脏致痿的原因分析,以及脾与他脏的关系和脾与胃的关系分析,五脏致痿  相似文献   

9.
"治痿独取阳明"被历代医家认为是治疗痿证之基本大法。痿证是因五脏虚损而致筋脉肌肉失养,终至痿弱不用。肺纤维化属中医学肺痿的范畴,是肺脏虚损,津气耗伤而致肺叶枯萎,两者病机大有相似之处,故认为"独取阳明"亦可用于指导肺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历代医家有很多有关痿证的记载,其中以《内经》的记载最为久远,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问·痿论篇》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治则:“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阳阴?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现结合临床将个人看法简述如…  相似文献   

11.
谭涛 《中医药导报》2007,13(5):14-14,33
文章通过对痿证的发病机理的阐释及对《内经》相关原文的研究,探讨了足阳明经与其他经脉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治痿者独取阳明”中的“独取”二字,不能作“仅取”解,阳明亦非仅指足阳明胃经,还应包括足太阴脾经,独取阳明应理解为治疗脾胃为主,此外依据辨证结果兼治肺肝肾等脏腑。  相似文献   

12.
马建功 《中医研究》2009,22(7):59-60
痿证是指肌肉萎缩,肢体筋脉松弛、软弱无力、痿弱不用的一类疾病。《黄帝内经》中对痿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作了详细的论述。痿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关于痿证的治疗,《灵枢·根结》载有“痿疾者取之阳明”,《素问·痿论》载有“治痿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素问·太阴阳明论》亦载有“脾病而四肢不用”。笔者现从脾胃论治痿证,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内经>,是<内经>治疗痿证的基本原则.从经络气血及藏象五体学说可见痿证取自阳明的妙用.而从"治痿非独脾胃虚"和"阳明非独补益"两方面分析,又显示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在辨证分型中,痿证除了"虚"和"热"为基本病因引起的证型外,临床上还包括寒湿凝滞导致的证型.  相似文献   

14.
治痿取中应悉两土赅虚实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痿之为病成因颇多,然由中州失运,精微不化,经脉少充,肢体不荣而致者不为临床少见,《素问·痿论》“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实开痿证治胃之先河。由此而降,治宗此说者甚多,如石顽老人在其  相似文献   

15.
<正>1古代认识《素问.痿论》曰:"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和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设专篇对痿证进行了论述,确立了"五体痿",即"痿躄(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并对病因病机治法都进行了深探,为后世治疗本病确立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法则。本文从肺热叶焦、心气热、肝气热、脾气热、肾气热、气虚血瘀、阴虚血瘀、寒湿瘀滞筋脉、恶血留滞经脉、饮食情志、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等方面探讨痿证瘀血观,用活血化瘀学说丰富"治痿独取阳明"的痿证治则。  相似文献   

17.
论及痿证治法,医者多宗《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则,用健脾益气治之。后因张子和提出了“痿病无寒”的论点,医家则多用甘凉滋润之品治之,恐伤津耗血,损精伤阴,于痿无益。鲜有用温阳法治之者,然证之临床却有不妥。笔者总结观察了上万份痿  相似文献   

18.
从痿证的病机和治疗两方面,考察痿证与阳明之间的关系.认为痿证经由"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的发病过程,与阳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思路,但非唯一的治法;阳明究竟该补该泻,仍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  相似文献   

19.
从痿证的病机和治疗两方面,考察痿证与阳明之间的关系。认为痿证经由"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的发病过程,与阳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思路,但非唯一的治法;阳明究竟该补该泻,仍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  相似文献   

20.
杜旭 《国医论坛》2011,26(2):9-10
《内经》首次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成为后世治疗痿病广泛遵循的治疗原则。历揽前贤治疗痿病,不论选方用药或针灸治疗,皆重视对脾胃的调理,遵“治痿独取阳明”之法则。但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笔者还是有一些不同解读,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