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鼻饲益气健脾中药对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以及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在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中药联合肠内营养)31例和对照组(予肠内营养)29例。2组术后第48 h起均每日予以常规肠内营养,其中观察组在每日肠内营养之后,予益气健脾中药煎剂100 m L通过鼻肠管缓慢滴入,对照组在每日肠内营养之后予温生理盐水100 m L经鼻肠管缓慢滴入以作对照。2组均用至手术后第7天为止。对比2组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第1次肠鸣音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第1次肠鸣音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或P0.01);观察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鼻饲益气健脾中药可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且能有效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吴健瑜  卢蔚起  郝蕾 《新中医》2016,48(3):170-17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胃动素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术后第7天,观察组胃动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8.57%,对照组为2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技术,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康复进程,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功能锻炼操在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9例,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给予术后针灸并联合功能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出现腹胀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38,0.024,0.010);治疗组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38)。结论:针灸联合功能锻炼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赵文博  冯群虎 《新中医》2021,53(5):135-139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腹腔镜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7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益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照组予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比较2组胃肠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胃管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免疫球蛋白、血清Alb及PA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腑散穴位敷贴能促进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6例,观察组无1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瘀通腑法联合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4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试验组术后24 h开始至术后第7天予化瘀通腑法(给予桃红四物汤合大承气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指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指标。结果 (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P0.01)。(2)术后并发症: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增加(P0.05)。(3)住院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4)住院费用两组间比较,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腑法联合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大肠癌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梁燕凯  路夷平 《北京中医药》2021,40(6):664-665,674
目的 观察人参大黄汤经鼻胃空肠营养管滴注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经鼻胃空肠营养管滴入中药人参大黄汤治疗.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胃肠功能障碍评分(GIF),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GIF、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参大黄汤能够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改善腹胀、腹痛、纳差等症状,可使患者更早地接受肠内营养,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途径分为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两种,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肠内营养分口服和肠内管饲两种途径,后者包括鼻胃管、双腔胃-空肠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及各种造瘘管.随着人们对营养及供给途径的深入认识,营养支持已由肠外营养为主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肠内营养支持为主.鼻胃管在临床管饲应用中最为普遍,一般经鼻插管,也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经口插入.现将鼻胃管应用于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药配合肠内营养用于胃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36例胃大部切除后胃癌根治术患者,均在术后12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剂,鼻饲管泵入,观察组同时泵入中药煎剂,统计对比术后3日营养与代谢指标、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3日血浆白蛋白水平、尿素、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部不适1例,低于对照组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肠内营养用于胃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营养支持效果,降低早期支持不良反应,但其对于手术疗效影响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2种肠内营养方式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另一组采用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8天、第15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5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置管后第15天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15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两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组预后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汤辅助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疗效及对营养指标、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8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7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汤辅助治疗,统计2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腹胀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生长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汤辅助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胃癌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腹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00-203
目的 :探讨中医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肠内四物汤+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术后康复(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炎性反应(IL-6、TNF-α)和免疫功能(Ig A、Ig M、Ig G和CD4+/CD8+)指标。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IL-6、TNF-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Ig A、Ig M、Ig G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抑制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盒式艾灸足三里、理气通腑方足浴2种不同方法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盒式艾灸组(简称艾灸组)55例、理气通腑方足浴组(简称足浴组)53例、对照组54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案,艾灸组与足浴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日开始盒式艾灸足三里或理气通腑方足浴,直至术后首次排气或持续6d。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艾灸组、足浴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艾灸组与足浴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足浴组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缩短,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147)。结论 :盒式艾灸或理气通腑方足浴均能够有效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成方"顺气通腑合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顺气通腑合剂,观察并记录腹痛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气通腑合剂可提高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加电针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及电针双侧足三里。比较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76.38±10.24)小时,对照组为(98.92±13.56)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68.35±10.49)小时,对照组为(89.56±12.18)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加电针双侧足三里能促进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有效地促进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通腑导滞法联合电针阳明经穴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扶正通腑导滞法联合电针阳明经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和基本临床指标的改善状况,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腹胀评分、恶心呕吐、肠鸣音评分及总积分差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胀发生率、呕吐发生率及止吐药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通腑导滞法联合电针阳明经穴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胃肠功能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脾利湿、行气化滞法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管平均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78.0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胃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0.37±2.57)天,对照组患者术后胃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0.53±3.88)天,观察组患者术后胃管平均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湿、行气化滞法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胃管平均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营养指标、并发症、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观察组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Hb及前白蛋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2年,观察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可缩短各类时间指标,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改善营养状态,改善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化瘀通腑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并加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化瘀通腑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恢复的时间,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首次排大便时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5 d和10 d后的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化瘀通腑法可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消除肠道功能障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后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依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康复进程(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进展期胃癌者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能改善手术情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