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钟艳麟  谭永娟  雷雯媛 《全科护理》2020,18(11):1376-1377
[目的]观察改良式女婴集尿袋收集尿液标本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新生儿女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式集尿袋收集尿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集尿袋收集尿标本,分别比较两组收集尿液标本一次成功率及受大便污染率。[结果]试验组收集尿液标本一次成功率为79.3%明显高于对照组60.7%,试验组尿液标本受大便污染率为4.7%低于对照组12.7%(P均<0.05)。[结论]改良式女婴集尿袋的使用能明显提高留取尿液标本的一次成功率,同时降低受大便污染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新生儿的尿标本应用一次性小儿集尿袋进行收集,男婴成功率高,而女婴由于外阴皮肤皱折不平的解剖特点,张贴尿袋容易出现缝隙,使尿液外漏而导致标本留置失败。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应用改良式集尿袋收集女婴尿标本,解决了留置尿标本过程中出现的漏尿问题,大大提高了女婴尿标本收集的成功率,收到良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女性新生儿采用改良尿标本收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32例女性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婴幼儿尿液收集器留取尿标本,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即一次性婴幼儿尿液收集器加灭菌干棉球留取尿标本。结果尿标本留取一次成功率对照组48.48%、观察组93.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会阴部皮肤发红发生率对照组37.88%、观察组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新生儿采用改良尿标本收集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采集尿标本最佳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尿袋组)56例和观察组(按摩组)59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尿袋采集新生儿尿液,观察组采取新生儿腹部穴位按摩留取尿标本,观察比较两种方法采集尿标本的成功率,患儿舒适度,采集所需要时间,两种留尿方法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数,尿标本污染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64.29%,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89.83%,两组患儿成功采集标本在吃奶后时间和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两组患儿采集尿液标本过程中标本被大便或尿袋等污染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污染率为30.23%,而观察组未发现污染;两种方法采集尿液中红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腹部穴位按摩法在留取新生儿尿标本明显优于尿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尿常规在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男性婴幼儿因好动不配合、尿量少、排尿不规律、大便次数多的特点,导致采集尿常规标本困难。以往男性婴幼儿采用一次性集尿袋留取尿常规标本,将集尿袋贴于会阴部,外面穿纸尿裤。此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男性婴幼儿好动,成功留取尿液前,一次性集尿袋易脱落;一次性集尿袋里已留取尿液,因未及时发现,体位改变过程中尿液逆流至会阴部,一次性集尿袋黏贴处浸湿后脱落,集尿袋里的尿液流至纸尿裤;尿标本易被大便污染,以致患儿需反复多次、长时间留取尿常规标本,造成患儿不适、家长焦虑,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女婴尿液标本收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收集尿液标本的女婴82例,均使用传统方法及改良方法收集尿液,改良方法组将无菌大棉球放置在尿液收集器开121处留取女婴尿液标本,传统方法组直接用尿液收集器留取尿液标本,比较两组尿液标本平均使用收集器数、收集器受大便污染总次数、平均留取标本时间及标本检验结果。结果改良方法组留取尿液标本平均使用尿液收集器数、收集器受大便污染总次数及平均留取标本时间分别为(2.43±0.18)个,(24.02±8.43)次,(2.32±0.16)h,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的(6.78±0.87)个,(78.01±11.32)次,(6.69±0.3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4.84,34.65,103.53;P〈0.01)-;两组尿液标本尿液常规(酸碱度、尿液比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上皮细胞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604,0.395,0.498,1.278,0.492;P〉0.05)。结论改良女婴尿液标本收集法能显著提高尿液标本的留取率,减少使用尿液收集器的数量及留取尿液标本所需时间,且对尿液常规检测结果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收集新生儿期女婴尿标本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梅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987-987
对于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来说,由于新生儿排尿随意性大及男女生理结构不同等因素,一次性婴幼儿尿液收集器(简称一次性尿袋)用于男婴效果较好,但对于女婴来说收效甚微。为有效收集新生儿期女婴尿标本,笔者总结出一套方法,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新生儿病房,由于患儿缺乏配合,无家属陪护,护理人员工作繁重,新生儿尿标本的留取成了一大难题。由于女婴特有的生理结构使尿标本的留取更加困难,为此我病房选用一次性尿袋配合使用约束带进行腿部约束后留取尿标本,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两种尿标本采集法在女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一种采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最好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女新生儿1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一次性集尿袋采集尿标本,观察组在一次性集尿袋开口下缘内放置无菌棉球进行采集,观察两组患儿成功采集尿标本的次数及出现皮肤异常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97.5%,对照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未出现皮肤异常,对照组出现皮肤异常6例,占7.5%。[结论]一次性集尿袋加无菌棉球收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方法,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反流尿袋与一次性尿袋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6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抗反流尿袋,每周更换1次;对照组采用普通一次性尿袋,每天更换1次,分别在留置尿管后的第3,7,10,14 d留取尿标本培养送检。结果:试验组留置导尿管患者7,10,14 d菌尿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反流尿袋可以减少因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痰标本采集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痰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痰标本采集器留取痰标本,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痰标本采集器密闭式留取痰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痰标本采集所需时间、标本合格率及护士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痰标本合格率及病原学检出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采集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痰标本采集器在不影响标本合格率的基础上,能够缩短痰标本采集所需的时间,且不中断呼吸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标本采集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采集成功率、缩短采集时间、减轻新生儿痛苦.方法:将198例需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足月产正常新生儿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试验组采用改良采血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采集方法,均采集足跟血标本,观察两组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采血所需时间、标本合格率、新生儿哭闹及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血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集时间、新生儿疼痛哭闹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采血法能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减少足跟采血时间,减轻新生儿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女婴患儿尿标本一次性留取成功率。方法确定提高女婴患儿尿标本一次性留取成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女婴患儿尿标本留取一次性成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6%提高到活动后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女婴患儿留取尿标本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提高了女婴患儿留取尿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减少了患儿反复留取标本带来的局部皮肤不适,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临床常用的婴幼儿尿液收集器,对于女婴集尿袋开口与尿道口贴合度不高,容易漏尿;本设计通过将拉拉裤与尿液收集器相结合的方式,让女婴幼儿顺利、方便留取尿液标本,节省时间,同时避免女婴哭闹和会阴部皮肤损伤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一种采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最好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女新生儿1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一次性集尿袋采集尿标本,观察组在一次性集尿袋开口下缘内放置无菌棉球进行采集,观察两组患儿成功采集尿标本的次数及出现皮肤异常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97.5%,对照组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者占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未出现皮肤异常,对照组出现皮肤异常6例,占7.5%。[结论]一次性集尿袋加无菌棉球收集女新生儿尿标本的方法,一次性成功采集尿标本率高。  相似文献   

16.
桂红民 《护理研究》2006,20(31):2885-2885
临床上新病人入院后一般均需要留取尿标本作尿常规检查。而婴儿不易留取到尿,若将尿瓶直接放在会阴部既不安全也易损伤皮肤,致使尿标本的收集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临床检验不及时。针对此问题,总结出了一个简便易行又经济安全的方法,现介绍如下。若为男婴,将一次性薄膜手套的指套套在婴儿的阴茎上,用一条胶布将指套固定于阴茎根部皮肤,接到尿液后取下,再将尿液倒在标本瓶内送检。若为女婴,将一次性薄膜手套或食品保鲜袋的开口端敷于会阴部,并用胶布固定,接到尿液后取下,再将尿液倒在标本瓶内送检。此方法也适合尿培养标本的收集,只是薄膜手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一种能方便患者正确留取24h尿标本的智能可视化容器,并检测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使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可视化24h尿标本留取容器,对照组使用普通有盖塑料桶留取24 h尿标本。评价2组24h尿液计量的精确率、全部尿液收集后自动混匀尿液所需时间、患者使用容器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4h尿液计量精确率达100%,对照组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部尿液收集后自动混匀尿液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该容器留取24h尿液实用方便,透明材质可直接观察尿量及质量,准确记录24h尿量及自动混匀尿液,具有省时省力、减少护士工作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新型尿液收集容器的制作及运用方法。此容器主要有拎手、收集袋体、内置袋3个主要部件构成。收集尿样过程中,尿液经入口处流入收集袋内,扯开内置袋,袋内的防腐剂与尿液混匀,避免防腐剂直接接触患者及医护人员;打开出口处的控制阀门,按要求留取尿标本进行检验,降低标本污染的风险。此尿液标本收集袋使用者易掌握,从而提高留取标本依从性,且符合院感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上重症、手术及行动不便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通常会留置尿管方便病人小便。临床上需定期收集病人尿液标本做尿培养,观察有无泌尿系感染。目前,收集尿液标本时采用直接从储尿袋放尿,而储尿袋一般为多次使用,会污染尿液,影响培养结果。我们在现引流袋的基础上加入尿培养留取装置,可以有效预防尿标本污染,提高检测的准确率。现介绍如下。1结构带有尿培养留取装置的引流袋包括储尿袋,储尿袋下部设有排尿开关,储尿袋上部连接引流管,引流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昏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危重病人痰标本留取的最佳方法,提高痰标本采集成功率和病原菌检出率。方法:选择ICU昏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危重病人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氏滴管部分采集痰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次性吸痰管采集痰标本。将标本送检,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合格率和病原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留取痰标本方法可显著提高其留取合格率和病原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