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俊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4):125-12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胃火炽盛牙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临床上牙周疾病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25%,两组患者疗效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针灸治疗牙周疾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糜颗粒治疗Hp阴性胃火炽盛证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联合组和西药组,各84例。中药组予以消糜颗粒治疗,西药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与瑞巴派特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服消糜颗粒。治疗4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镜检疗效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镜检疗效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中药组、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联合组疗效相当(P>0.05);3组治疗后,证候积分、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中药组、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联合组评分相当(P>0.05)。结论消糜颗粒对于Hp阴性胃火炽盛证糜烂性胃炎疗效确切,能有效地降低炎症反应及保护胃黏膜组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胃火炽盛证各证候指标在证候诊断指标与评价指标中的权重,为制定中医胃火炽盛证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德尔菲(Delphi)法的方法与步骤,对胃火炽盛证的证候指标进行筛选,编制成胃火炽盛证的专家咨询问卷,以无记名的形式向全国20位专家征求意见,并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与回收两轮专家问卷。每轮回收有效问卷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9,两轮的诊断指标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98与0.422;评价指标的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42与0.446,确定了胃火炽盛证诊断指标与评价指标中证候指标的组成及权重。结论:通过德尔菲法确定的胃火炽盛证的证候诊断与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可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医胃火炽盛证的证候诊断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中医》2016,(4)
目的:观察独一味分散片治疗牙龈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牙龈肿痛胃火炽盛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独一味分散片;2组均连续治疗10天,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疼痛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8%,对照组为8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10天,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时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IL-6、IL-8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独一味分散片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胃火炽盛型牙龈肿痛可减轻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血清炎症因子IL-6、IL-8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硼乳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胃火炽盛证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每次0.2 g,每天2次;口服替硝唑片,每次1.0 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丁硼乳膏涂抹患处,每天3次。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探针深度和附着丧失情况;分析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炎性因子IL-6、IL-8、TNF-α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探针深度和附着丧失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81.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丁硼乳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胃火炽盛证可改善发作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下调IL-6、IL-8、TNF-α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泻火解毒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炽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泻火解毒汤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牙周组织损伤、龈沟液炎症反应。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高于参照组71.43%(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组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组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清热泻火解毒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炽盛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修复患者牙周组织,减轻龈沟液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胃泻火汤治疗菌斑性牙龈炎胃火炽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菌斑性牙龈炎胃火炽盛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超声波洁治和氯己定含漱液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胃泻火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P<0.05)。治疗后,2组PLI、GI、SB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PLI、GI、SB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龈沟液中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龈沟液中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胃泻火汤治疗菌斑性牙龈炎胃火炽盛证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环境,降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且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牛黄解毒片联合超声龈下洁治术治疗胃火炽盛证老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胃火炽盛证老年牙周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龈下洁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牛黄解毒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牙周组织指标、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菌斑指数、探针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菌斑指数、探针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牙龈肿痛、渴喜冷饮、口臭、大便干结等胃火炽盛证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齿松动、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胃黄连丸联合西药治疗胃火炽盛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胃火炽盛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罗红霉素胶囊与替硝唑片治疗,联合组给予清胃黄连丸联合罗红霉素胶囊、替硝唑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牙周指标(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针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评分)、龈沟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水平。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2组牙龈肿痛、渴喜冷饮、口臭、大便干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4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2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针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4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2 组龈沟液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胃黄连丸联合西药治疗胃火炽盛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可有效改善牙周炎的症状和体征,减轻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小儿急乳蛾(胃火炽盛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中药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少商、商阳、四缝、大椎穴,疗程4天;观察两组有效率、治疗后每日热退人数、平均热退时间及脓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日热退人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热退时间及脓点消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小儿急乳蛾能有效缩短病程,促进脓点消退,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口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减治疗儿童急性牙髓炎(AP)胃火炽盛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术后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1),顿服,连续使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服清胃散加减治疗,1剂/d,连续观察7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评价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PS-R);治疗后评价疼痛程度分级情况;记录疼痛减轻时间和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成功或失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5,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7 d的FPS-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7 d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疼痛减轻时间和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血清CRP,TNF-α,IL-1β,IL-6,CGRP和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经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成功率为81. 48%,对照组为78. 8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P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患儿采用清胃散加减内服治疗,近期能抑制炎症因子和疼痛递质的表达,可显著改善疼痛等症状,缩短病程,有着较好的近期疗效,随访成功率较好,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急性牙周炎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科疾病,是因牙菌斑、牙结石的堆积,刺激牙龈发生牙周的炎症,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等症状,后期出现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以及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一系列症状[1].目前急性牙周炎的治疗多给予局部清洁、祛除菌斑、清除食物嵌塞、纠正不良动作、抗生素等对症治疗,但疗效欠佳,并且病情易反复,长期使用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翘解毒汤加味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炽盛证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病例为2021年2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病例,共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牙周炎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连翘解毒汤加味治疗。2组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牙周炎相关指标、牙龈微循环相关指标、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 (IL-6) 和前列腺素E2 (PGE2) 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均较对照组同期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牙周炎相关指标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针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牙周炎相关指标上述各项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牙龈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多,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治疗组牙龈血流量多于对照组,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龈沟液IL-6和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龈沟液IL-6和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48%,对照组7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翘解毒汤加味治疗慢性牙周炎胃火炽盛证,可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改善牙周炎相关指标,改善牙龈微循环,减轻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牛黄上清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胃热炽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口服牛黄上清胶囊0.9 g(3粒)每日2次,左西替利嗪片5 mg每日1次;对照组31例口服左西替利嗪片5 mg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远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牛黄上清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胃热炽盛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杏灵分散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杏灵分散片,观察2组心绞痛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指数、不良反应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3.3%,对照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DL-C及hs-CRP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1)。结论杏灵分散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短期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刚藤胶囊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热毒炽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热毒炽盛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氟罗沙星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金刚藤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22%(51/53),高于对照组的83. 02%(44/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TNF-α、IL-1β、hs-CRP、IL-10、CD4+、CD8+、CD4+/CD8+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下腹腰骶疼... 相似文献
17.
电针下关、颊车为主治疗牙齩痈胃火牙痛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运用电针下关、颊车为主治疗牙齩痈胃火牙痛63例,并设口服黄连解毒丸组作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126例均为北京市中医医院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笔者运用电针下关、颊车为主治疗牙敲痈胃火牙痛63例.并设口服黄连解毒丸组作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126例均为北京市中医医院口腔科门诊患者.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6.3岁;所选病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大黄五倍子含漱液治疗陵性牙周炎(胃火上炎证)的临床疗效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临床疗效观察部分:采用完全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O例。试验组采用大黄五倍子含漱液+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空白安慰剂含漱液+牙周基础治疗,含漱液30mL/次,每次保留5min,日3次,疗程3个月。通过观察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等指标来进行综合疗效评价和单项积分评价,同时进行中医症候积分的分析,作为次要指标。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部分:分别检测大黄、五倍子单味药及复方对牙周炎最常见的临床致病菌牙龈紫质孢菌(Pg)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经卡方分析,试验组愈显率为38%,对照组愈显率为6%,P〈0.01;试验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34%,P〈O.01,两组愈显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单项指标改善,PD积分无统计学差异,G1、SBI、PLI等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在牙龈指数G1、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体外抑菌实验中MIC值由高到低分别是:五倍子水提液〈大黄五倍子复方水提液〈大黄水提液。结论:在牙周基础治疗同时使用大黄五倍子含漱液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牙周炎(胃火上炎证)的临床疗效。大黄对牙龈紫质孢菌(Pg)的体外抗菌作用最强,其次是大黄和五倍子复方,抗菌作用最弱的是五倍子。临床疗效最佳的复方组合并非抑菌作用最强的大黄水提液,因此,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与抑菌强度不成正比,对临床中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