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巴酚丁胺同时兴奋βl、β2和α受体增加心脏负荷的作用,评价血压正常非冠心病Ⅱ型糖尿病患左心功能的早期变化,探讨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部分指标的敏感性。方法: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的常规方案检测30例Ⅱ型糖尿病患左心功能在负荷状态前后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糖尿病患的收缩功能指标(SV)负荷后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SV)下降无显性意义,其余各项收缩功能指标的改变两组相同。对照组负荷试验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VE/VA、Vs/VD、Ea/Aa及LVFP的改变均无显性意义,而糖尿病组负荷试验前后上述指标改变均有显性意义(P<0.05-P<0.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表现时已存在左心功能障碍,尤其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可提高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早期左心功能障碍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33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的冠心病人和38例正常人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用药后左室舒张功能各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用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各主要指标变化量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值<0.0001),多巴酚丁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7.4%、98.6%。因此认为该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特异、敏感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心肌功能指数(Tei指数)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的变化.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0例,健康人16例,分别在静息及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行TDI检测,采集左房室瓣环、右房室瓣环及室间隔房室瓣环部的多普勒组织频谱图,测定并计算等容舒张时间 等容收缩时间(IRT ICT)、射血时间(ET)及Tei指数,并对静息及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检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前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在多巴酚丁胺峰值负荷状态下较对照组Tei指数升高,IRT ICT延长(P<0.01),也较自身静息状态下Tei指数升高,IRT ICT延长(P<0.05),其他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DI技术检测Tei指数为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及心功能改变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且重复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心内膜自动检测技术(ABD)测量左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心内膜超声自动检测技术对23例二尖瓣病变虱和27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ABD技术和二维超声测量的左室容积和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差异;ABD技术测量的A组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均低于B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射血分数(EF)正常的糖尿病 DM)患者左室短轴收缩功能.方法 30例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并且经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查EF值>50%的DM患者,另选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在静息状态、多巴酚丁胺负荷(10、20、30、40μg·kg-1·min 1)状态存储胸骨旁左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动态二维图像.应用Sygno 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各个节段的心肌最大收缩速度 Vs)、应变 ε)、应变率 SR).结果 对照组和DM组组内比较,自基底段至心尖段Vs、ε、SR均呈递减趋势.对照组和DM组间比较,静息状态下,DM组心尖段SR较对照组显著减低 P<0.05),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 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后,DM组中间段和心尖段的SR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 P<0.05);心尖段的Vs和ε亦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20μg·kg-1·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后,DM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SR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中间段和心尖段的Vs和ε亦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多巴酚丁胺最大负荷后,DM组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 DM患者早期收缩功能的减退最早表现在心尖段的心肌组织;SR比Vs、ε更为敏感;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与速度向量成像相结合,可以明显增加各指标检出糖尿病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Ⅱ型患者心脏变化情况,以达到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56例糖尿病Ⅱ型病人与50例正常对照组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左室重量,左房左室内径。结果 (1)糖尿病患者的左室结构改变,心肌重量增加,较早出现舒张功能障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1)。(2)随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左室左房明显扩大,左室舒张功能以“假性正常化”形式表现,同时有收缩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心功能监测、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左室长轴心肌应变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0例排除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并且经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值>50%的糖尿病患者,另选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在静息状态、各级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存储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及左室长轴观的动态二维图像.用Sygno 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左室各节段的长轴最大收缩速度(Vs)、应变(ε)、应变率(SR).结果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组内比较,左室各壁Vs、e、SR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均呈递减趋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组间各相应节段(18节段)配对比较,静息状态下,糖尿病组7个节段的SR、4个节段的ε、3个节段的Vs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多巴酚丁胺最大负荷后,糖尿病组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其中,静息状态下,糖尿病组心尖段67%的指标低于对照组,而中间段11%的指标低于对照组,基底段各参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左室长轴的Vs、ε、SR从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减弱;糖尿病患者早期长轴心肌Vs、e、SR减退最早表现在心尖段的心肌组织;多巴酚丁胺负荷能提高VVI各参数检出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所选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3例)给予多巴酚丁胺针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以2.5~5.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入,每日1次,环磷腺苷针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入,每日1次;B组(32例)予以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C组(33例)单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方法、剂量、滴速与A组相同。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各组心功能、心率变化。结果应用多巴酚丁胺的A、C组,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但以合用环磷腺苷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善较单用多巴酚丁胺及传统的洋地黄类、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明显,较单用多巴酚丁胺及传统的治疗方法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造影(MCE)技术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为冠心病患者38例,进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分别在静息状态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终止时即刻行MCE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将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前后心肌灌注状态目测法对冠心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的38例患者中,9例(24%,9/38)达到峰值负荷水平,22例(58%,22/38)达到中级负荷水平.其中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27例冠心病患者在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通过心肌灌注状态目测法诊断心肌缺血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0例(37%,10/27)及24例(89%,24/27,χ2=15.565,P<0.01).结论 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MCE可提高缺血心肌的检出率,发现隐匿性心肌缺血,为临床无创性诊断早期冠心病患者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电机械活动同步性的作用。方法 18例DCM患者应用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DSE)并结合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分别于基础状态和多巴酚丁胺剂量为5、10、20μg·kg-1·min-1时测量左侧房室环左室电机械活动时间离散度(校正EM D)、左室心肌运动速度差(Sm D)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 校正EM D和Sm D在基础状态和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 05);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负荷前后有显著变化(P<0. 05)。结论 多巴酚丁胺在改善DCM血流动力学的同时,没有恶化左心室电机械活动的同步性和心肌运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10 d后对比心功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炎症介质。结果: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同型半胱氨酸、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衰患者,可明显提高心功能,控制急性心力衰竭进展,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正性肌力药物联合应用对心功能影响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分析西地兰对其它非甙类药物正性肌力作用的影响。方法:先用家兔16只,体重2.0-2.5kg,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DOB)和心先安(Meglumine Cyclic Adenylate,MCA)观察西地兰(Cedilanid)预处理前后心功能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指标为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后壁收缩速度(SPWV),同时ECG监测心率(HR)。结果:静注多巴酚丁胺:EF、SPWV、HR均明显增高,西地兰预处理后各指标的增长率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增长率(P<0.05);静注心先安:EF、SPWV明显增高,HR无明显改变,西地兰预处理对各指标的增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西地兰对多巴酚丁胺的正性肌力作用有抑制作用,而对心先安无明显影响。提示心衰治疗时,西地兰与心先安合用效果优于西地兰与多巴酚丁胺合用。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儿科的常见病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 ,心律失常儿童的心功能尤为重要 ,本文前瞻性运用极量活动平板试验 (TMT)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DSE)评价室早患儿的左心储备功能。资料与方法1.设备 :美国美林公司生产儿童平板机 ;HP/Sonos2 5 0 0多功能超声心动图仪 ,探头频率 3.5MHz,2 .5 MHz,便携式心电监护仪 ,微量输液泵。2 .运动试验 (treadmill test,TMT) :采用改良Bruce方案 [1]。3.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 (dobutaminestress DSE) :2 DE、M- mode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内径、舒张末期后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评价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预后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DCM患儿31例,分为两组:I组(16例)为病情好转组;Ⅱ组(15例)为病情恶化、死亡组。正常组30例。行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4年(Ⅰ组患儿6例失访,10例目前仍存活,病例稳定;Ⅱ组8例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3例院内死亡,4例1年内死亡)。正常组分别与DCMI、II组比较,超声心动图参数: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肺动脉压力(PAM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心室壁应力(LVWS)、舒张期左心室后壁与左心室内径比值(PWd/Dd)、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ESVI)和收缩压与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SP/ESVI)、ESVI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01),DCM两组比较,除PCWP和LVWSII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01)。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正常组反应增强,而DCM组反应性均差,但两组比较,Ⅱb组(7例)反应较Ⅱa组(8例)反应更低。且Ⅱb组生存时间与负荷后左室功能参数EF、Fs的反应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0.75,P<0.01、P<0.05)。结论 DCM小儿有以下表现者预后差:①EF、Fs和PWd/Dd显著减低,可能提示心肌细胞的减少和纤维的增生;②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无明显反应;③肺动脉压力和左心室壁应力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电图(DSE)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冠心病(CAD)的常规方法,是评价心肌梗死(MI)的一种较为理想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造成室壁运动异常的心肌中可以是坏死的心肌,也可以是存活的冬眠心肌,识别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是否存在活性,对选择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电图试验是识别存活心肌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应用酚丁胺负荷超声心电图试验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对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20例,随机分为吸入七氟烷合并多巴酚丁胺组(混合组)和吸入七氟烷组(对照组)。选择麻醉诱导后劈胸骨前(T0)和停止体外循环30 min即吸入七氟烷(T_1)、吸入七氟烷后30 min(T_2)和吸入七氟烷后60 min(T_3)4个时间点,混合组在T_1时静脉泵入多巴酚丁胺至T3时。采用经食道超声记录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指标: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瓣环收缩期速度(St)及每分输出量(CO);舒张功能指标: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t)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t)。结果对照组内右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在T_0与T_1、T_2、T_3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混合组内,与T_1时比较,T_2时RVFAC、St提高,T3时RVFAC、TAPSE、St提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混合组T_2、T_3时RVFAC、TAPSE、St及CO提高(P0.01);两组在不同时间段舒张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循环MVR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可能有利于改善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静息及峰值负荷前后舒张功能参数,观察其负荷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12例冠心病患者,在静息及多巴酚丁胺峰值负荷(20ug/kg/min)下获取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及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和四腔观的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脱机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段心肌及侧壁、室间隔二尖瓣环舒张期速度。结果与静息时比较,冠心病患者在多巴酚丁胺峰负荷时二尖瓣血流E、A均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QTVI所测心肌Em增加(P〈0.05),E/Em减小(P〈0.05);QTVI所测侧壁二尖瓣环Ea’和平均二尖瓣环Ea’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Em/Am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r=-0.84,P〈0.01)、肺静脉血流频谱AR(r=-0.70,P〈0.05)、S/D(r=-0.71,P〈0.05)相关,E/Ea’与E/Em显著相关(r=0.78,P〈0.001),而E/Ea’在静息及峰值负荷时均与二尖瓣血流频谱的E/A无显著相关。结论DSE结合OTVI技术可定量探查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早期左心结构及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年龄≤45岁的Ⅰ级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室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Ⅰ级高血压组左房增大发生率为83%(39/47),左房内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舒张功能指标E/A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 左房增大及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为早期高血压病的最早心脏改变,发生在左室肥厚及扩大之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R电影成像评价健康猪左室功能和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方法:对9只健康小型猪行MR电影成像测量左室容量和心肌质量,并比较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下心肌增厚率的变化。结果:在垂直于室间隔的左室短轴MR电影图像上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体重(BW)为(2.4±0.3)ml/kg,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BW为(1.1±0.1)ml/kg,左室心肌质量(LVM)/BW为(3.03±0.21)ml/kg,射血分数(EF)为(55±3)%。小剂量多巴酚丁胺[5μg/(kg·min),10(μg/kg·min)]能增加正常心肌收缩力,使左室收缩期心壁厚度和左室心肌增厚率较静息状态有显著增加。结论:心脏电影MR图像分辨率高,可测定心功能多项指标,小剂量多巴酚丁胺静滴安全,并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超声心动图多种指标全面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结构及其功能,从中筛选敏感指标。方法对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左室、左室质量指数、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室壁中层缩短率(MFS)、等容舒张时间、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及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m)等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舒张功能指标中,Em和Em/Am显著降低(P﹤0.05),收缩功能指标中,除MFS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左室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而且已经出现心肌收缩功能损害,MFS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