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本文分别应用标准12导联系统,Frank正交导联系统和改良Frank正交导联系统记录健康人3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2例的心室碎裂电位,通过分析这些导联系统中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的导联上VFP的形态,数量关系,发现改良Frank正导联系统记录VFP较其它导联系统更科学,合理,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2.
为在记录肢休导联(LL)高频心电图(HF一ECG)时有效排除肌电干扰,用6组不同部位组合对40例健康人、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HF一ECG检测。计量各组合HF一ECG基线上0.5秒内的肌电干扰值,与标准部位的对照,发现将上肢电极从腕部移至腋前线内侧锁骨下,下肢电极从踝部移至腋前线内侧腹股沟上,记录HF一ECG肌电干扰值最小,而且除电位稍增高外,ECG和HF一ECG基本形态不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行构建的全心脏电生理模型,利用体表电位标测图(BSPM),进行心室异位起搏点定位之分辨率以及导联密度影响的仿真研究。在蒲肯野纤维网中选择24个心室异位起搏点,二维横向范围内(12.5 mm×16 mm)选取18个异位起搏点,在长度为7.5 mm的纵向区域选取6个异位起搏点。计算每个异位起搏点存在时的QRS等积分标测图(BSPMQRS),并分别在横向和纵向区域内,就每一个异位起搏点与其它配对点之间BSPMQRS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当相关系数小于0.95,则认为两点可区分。在体表导联密度对BSPM影响的探讨中,均匀抽取导联的同时保证剩余的导联依然可以覆盖整个胸廓。采用统计反演推算方法,根据较少导联上的数值反推整体导联的信息,并通过实际值和估算值的相关系数,以判断较小的导联密度是否有体现全局信息的能力。结果显示,心室异位起搏点定位的横向分辨率为(2.80±0.62) mm,纵向分辨率为(3.25±0.39) mm。导联数目从252分别减少到132,72和36时,得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050,0.946±0.060 和0.852±0.080,心室异位起搏点定位分辨率也随相关系数的减小而降低。可根据应用目的在导联密度和相关系数间作出平衡。  相似文献   

4.
心室晚电位体表探测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一种心室晚电位体表探测分析系统。该系统将模拟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在QRS波平均中,选R峰点为参考点,应用QRS样板波及QRS波面积算法排除早波及干扰波影响,应用双向数字滤波技术消除滤波的振铃效应。在数据处理后可绘出或显示出分析曲线与12个分析参数.临床应用证明,该系统可获得较多的信息。本文对有关探测与分析技术及效果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心室晚电位信号增强方法,这种自适应滤波器仅有一个信号电极而无需参考电极,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自适应滤波方法可有效提高心室晚电位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心室晚电位是心肌延迟去极化产生的碎裂电位,位于心电图QRS波群后期并延伸到ST段的微弱的电活动,在体表可用优良的放大电路和适当的分析处理而检测出来。心室晚电位技术是80年代开始的一种心电图检查方法,本文较全面介绍了心室晚电位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展望,并对心室晚电位的提取与处理技术和病理与临床应用研究做了较具体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心室晚电位检测中消除振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GIR作者着重研究了心室晚电位(简称VLP)检测中,进行带通滤波时,振铃现象对晚电位检测的影响及消除。我们采用双向滤波、最小相移滤波及FIR滤波等方法探讨了振铃对VLP的影响,比较了各种方法对振铃的抑制作用。为了考察各种方法对VLP检出能力,作者采用了在相干平均后的心电波形上桑加与真实情况一致的仿真VLP形的方法,比较了上述方法对VLP的检出作用,并在证实了传统双向滤波对振铃作用的基础上,从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脑电头皮电位的测量技术中,零参考点的选取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研究人员都希望找到一个可行的通用参考零点,以方便研究成果间的比较和借鉴。针对脑电头皮电位质心的计算问题,用仿真和实际数据计算比较了平均参考、连接耳参考、头顶参考和新近出现的近似零参考技术(REST)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REST可使得电位质心的计算误差在多数情况下更小。说明在进行质心等与脑电波形相关的计算时,采用近似的REST可以获得更为真实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之一的近似熵分析,对心肌梗塞康复后有无晚电位的两类病人的高分辨率心电信号(HRECG)进行小波包变换后的近似熵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晚电位阳性的病人往往有较高的近似熵值,而晚电位阴性的病人的近似熵较低,并且把总序列及小波包分解的分序列的近似熵应用于经过训练的BP人工神经网络后对心室晚电位有很好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
心室肌细胞膜电位与膜通道的动力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Beeler-Reuter模型,对心室肌细胞膜电位及膜通道在恒定的Na^ 电导下进行了双参数分岔分析,发现五个动力学性质不同的区域,其中两个区域具有双稳吸引子,当漏电流及慢电导选择适合的参数,心肌纤维会产生自发节律,此为某些异位起博点产生的原因,在漏电流及慢电导参数平面上存在一个小的区域,振荡态与静息态共存,揭示临床上房性停搏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10只急性心肌梗塞后2~6天的犬中,4只在窦性心律时缺血区心外膜电图上出现迟发的碎裂电活动。碎裂电位的特点为:同一部位的碎裂电位可随时间延长而有所变化,可出现在梗塞区或缺血边缘区。可以引起室性早搏或隐匿性地激动全心室。有碎裂电位的犬心经心脏程序电刺激均可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心肌梗塞面积显著大于无碎裂电位的其它犬心。提示局部心外膜电图中的碎裂电位是心室内存在潜在折返环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于心室晚电位逐搏检测的时序自适应滤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心室晚电位逐搏检测的时序自适应滤波器,目的:用时序自适应滤波器取代心电信号的叠加平均来提高心室晚电位信号的信噪比,以便比进行心室晚晚位的逐搏检测,方法:先从理论上论证时序自适应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实验来证实自适应滤波器能提高心室晚电位信号的信噪经,结果:时序自适应滤波器能有效地降低信号民中的随机噪声,滤波后心室晚电位信号得到了相对增强,结论:时序自应滤波器能有效提高心室晚电位信号的信噪比,可用于心室晚电位的逐搏检测。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 ( VLP) are small ECG components that have signifi-cant diagnostic importance.The occurrence of non-stationary,low-amplitude,high-frequency VLP signals in and beyond the terminal QRS complex of surface ECGrecord…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分辨率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心室晚电位的检测。首先利用多分辨率分解技术提取高分辨率心电信号不同频带的能量构成一组特征值 ,再利用这些特征值训练BP神经网络 ,并完成对心室晚电位的识别。经过对 2 8例 3导高分辨率心电图实验数据的处理 ,取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在心室晚电位的研究中,我们引入了信号的时间一频率表示法,并根据晚电位的具体特性用Wigner分布法(维格纳分布)把信号表示为在时间及频率空间中的能量分布。由于Wigner分布的优异性质使我们有可能更准确表示出心室晚电位的存在。但当输入信号是两个信号的线性叠加时,Wigner分布的结果会出现一个交叉项,相当于引入干扰。针对此不足,作者介绍改进方案,消除部分交叉项,收到较好的效果,并给出一些仿真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导出了心室做功对腔内径的函数及该函数的梯度,从而确定了左室做功最优化过程的理论斜率(Kw).实验结果表明,与理论值比较,心功能低下患者的实际斜率明显偏高(P<0.01),但正常健康人的变化不明显.我们认为Kw值有可能成为评价左室功能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表示心室复极不一致的有效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样条小波变换提取心电信号的特征点,并通过分析羊心脏表面64通道的心电信号,研究心肌缺血前后的兴奋恢复间隔(Activation-recovery interval,ARI)及其离散度的变化,发现当缺血造成心室复极不一致增大时,心脏表面的平均ARI没有明显的变化,而ARI离散度明显增加(59.9ms vs 126.3ms,P=0.0007),进一步的计算机模拟证明ARI接近动作电位时程,表明ARI离散度可能是一个能表征心室复极不一致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