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烧伤后上肢瘢痕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整形手术分两步进行,一期先行瘢痕切除松解术,术中暂不行皮片移植术,先行持续关节牵引,使之回复至伸直位,二期再行皮片移植。结果本组病例通过瘢痕切除、牵引后再植皮,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好。结论严重肢体瘢痕屈曲挛缩畸形可通过瘢痕切开挛缩松解、持续牵引、二期皮片移植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瘢痕皮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治疗臂-胸瘢痕粘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腋窝烧伤、烫伤后瘢痕,是烧伤整形科常见畸形。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呈3种不同形式:轻度为腋窝部蹼状、条索状瘢痕挛缩;中度为腋胸瘢痕挛缩粘连;重度为臂-胸瘢痕挛缩粘连[1]。多因深度烧伤、烫伤后,治疗、包扎不当所  相似文献   

3.
印心奇 《上海医学》1993,16(2):97-98
血管损伤发生于膝或小腿者尤为多见,是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也以小腿外伤后好发,处理不当导致肢体坏死、缺血挛缩或截肢。因此,及时抢救,保留肢体,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前臂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38例中6例采用甘露醇治疗,5例行筋膜切开减压,22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切开筋膜减压,5例截肢,并分析了治疗时机和疗效的关系。结果发病后12h内获得正确治疗的12例中11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例留下缺血性肌挛缩;发病后12~24h10例中有3例留下肢体缺血性肌挛缩;发病后24~180h11例中有9例留下肢体缺血性肌挛缩;5例发病后36~120h送至医院后见肢体呈紫黑色而行截肢术,其中2例因肾衰死亡。结论治疗的效果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要力争在发病后12h内获得正确治疗,对本症治疗宁可过早切开减压,也不可延误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1例急性偏瘫患儿从预防并发症和防止肢体肌肉萎缩、肌腱挛缩着手,对瘫痪肢体进行早期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的肢体关节功能位,促进肢体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结果:治疗2个月后肌力能达到V级,显效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治疗,防止肌肉韧带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变形,短期内效果明显,为肢体康复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6.
下肢严重烧伤后常有较严重的瘢痕形成,而下肢瘢痕挛缩畸形最容易造成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给患者心理及生活造成极大负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来收治此类患儿16例,采用手术加康复综合治疗法后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的预后不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也和早期的治疗效果以及良好的护理有关。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其肢体功能和语言的恢复,预防合并症,减少后遗症。 1 急性期患者的护理对急性期意识障碍、深昏迷患者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并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和肢体活动情况,预防合并症(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关节挛缩)及褥疮的发生。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从发病后2d开始;脑出血患者病情稳  相似文献   

8.
1997年10月~2008年1月采用中药治疗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共14例,依据三期分治的原则,即:初期活血化瘀、止痛,中期补气、活血、生肌,后期舒筋活络或软坚散结,解除组织挛缩、僵硬,使严重损伤的软组织快速修复,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多发病和常见病,其致残率有70%~80%,脑卒中疾病得到控制后,常有偏瘫、失语等并发症。根据我国的国情、家庭状况,病人不可能长时间地住院治疗,病人在医院接受急性期的治疗、康复后,即可回家静养。居家后应该预防褥疮、便秘、肺炎和泌尿系统的感染,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偏瘫肢体挛缩,防止关节挛缩、防止肌肉萎缩,让病人居家后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康复。1临床资料:2009年6月~2010年4月,我科共收治60例脑  相似文献   

10.
谭勇福  刘波  蔡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570-571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沿大转子弧形切口,显露挛缩带,暂不行松解;继续分离至大转子后缘,再向上分至挛缩带,直视下分解臀肌筋膜挛缩部,切除约2cm挛缩组织。松解完毕后,曲伸肢体,髋关节内收、内旋各达10°,由伸直可屈曲至120°,即达到要求。结果手术治疗38例,2年随访,优35例,良3例。结论臀肌挛缩症是臀肌筋膜及肌纤维挛缩,一经发现应及时手术治疗,术中松解要彻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症是骨科急症,若未及时切开减压,将导致缺血性肌挛缩等严重后遗残疾,故需要早期诊断,早期充分切开减压,待肿胀消退后再闭合伤口.然而充分切开减压,即使肢体肿胀消退,依然将遗留大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髋关节疾病引起骨盆倾斜的原因和特点、规律性及分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髋关节疾病引起骨盆倾斜的180例患者,明确其临床表现、发病缓急、畸形特征及髋关节功能、WHO疼痛分级,比较不同病因、不同疼痛分级的骨盆倾斜类型的构成比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其与发生不同类型骨盆倾斜的相关性. 结果(1)37例患者患侧髋关节发生屈曲、外展挛缩畸形,骨盆向患侧肢体倾斜,称为I型骨盆倾斜,病程中髋关节疼痛较轻;143例患者患侧髋关节发生屈曲、内收挛缩畸形,骨盆向对侧肢体倾斜,称为II型骨盆倾斜,病程中髋关节疼痛较重;(2)不同病因、不同疼痛分级的骨盆倾斜类型构成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isher精确值分别为40.267、96.739,P均小于0.05),即不同病因、不同疼痛分级与发生不同类型的骨盆倾斜存在相关性.结论(1)如髋关节疾病患者患侧髋关节疼痛较轻,多发生屈曲、外展挛缩畸形,骨盆向患侧肢体倾斜;如疼痛较重,多发生屈曲、内收挛缩畸形,骨盆向对侧肢体倾斜;(2)单侧髋关节疾病引起骨盆倾斜的方向始终与躯体重心的移向一致;(3)根据患侧髋关节挛缩畸形的类型及患肢是否短缩,将骨盆倾斜分类如下:I型:患侧髋关节外展挛缩型,IA型:双侧棘踝线等长,IB型:双侧棘踝线不等长;II型:患侧髋关节内收挛缩型,IIA型:双侧棘踝线等长,IIB型:双侧棘踝线不等长;(4)单侧髋关节疾病引起的骨盆倾斜多为II型骨盆倾斜.  相似文献   

13.
<正> 脊髓灰质炎后遗髋膝屈曲挛缩畸形临床较常见,以往多采用分期手术方法来矫正。我科从1983年~1984年间运用股骨粗隆下前倾成角和股骨髁上后倾成角一次性手术治疗一侧髋膝屈曲挛缩畸形共5例6个肢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属双下肢重型麻痹患者,高度髋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岁。髋挛缩40~80度,平均61.7度;膝挛缩20~60度,平均31.6度。术前蹲行3例,爬行1  相似文献   

14.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forearm isehemiec ontracture)是在肘部、前臂创伤、骨折或血管损伤等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德国医生Volkmann于1881年首先报道.由于会给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治疗Volkmann挛缩多数采用手术,病人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极少部分病人会再次出现远端肢体活动障碍,其程度比术前还要严重,  相似文献   

15.
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由于缺血的原因程度和范围不同引起不同的病损,如rokman肌挛缩,频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挤压综合征乃致全身性反应及心肾功能衰竭,多导致肢体坏疽、残疾等严重并发症。1临床资料我们在2002~2005年期间收治的闭合性骨折病人的观察中发现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3例,均为男性,右下肢胫前筋膜室一例,左前臂掌侧一例,左足一例。2护理要点2.1观察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观察,并早期发现对病情的控制、治疗、预后非常重要。观察内容:下列内容均提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存在。(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症最早期的症状。至晚期,感觉消失,可无疼痛。(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疼。(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皮温稍高,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若不及时处理,将发展成缺血性肌挛缩,其主要临床表现为: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④肌肉瘫痪;⑤无脉。2.2护理一旦发现...  相似文献   

16.
超早期良肢位摆放防治偏瘫患者关节挛缩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29-1730,173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患者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入院即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给予患肢良肢位摆放。治疗2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Ash-wovoh量表评定防治关节挛缩有效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12例(23.1%),对照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35例(67.3%),两组患者关节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于偏瘫患者防止关节挛缩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颈部疤痕挛缩为常见烧伤后遗症之一,由于疤痕挛缩往往影响颈部活动,甚至引起颜面畸形。对于颈部疤痕挛缩的修复,游离植皮的效果不及皮瓣移植满意。在局部缺乏足够皮瓣可供利用的病例,采用远处皮瓣(皮管)移植术,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治疗挛缩方面虽然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但因病人须经受多次手术和肢体固定的痛苦,仍然有待改进。近十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游离皮瓣移植已成为一种优于带蒂移植的最新方法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虢会荣  李莉 《吉林医学》2012,(5):933-93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卒中患者,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组:病情平稳后48 h即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因各种原因发病1~2个月后才开始康复治疗,比较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程度及残疾程度。结果:出院后随访6个月,早期康复治疗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明显,后遗症少,肢体残疾程度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对照组则后遗症多,肢体残疾程度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结论:急性期的康复预防治疗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地减少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肩痛、失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异位骨化、挛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臀肌挛缩症双下肢不等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致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所引起的异常步态及特有体征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有行走呈外“八”字,不能搭“二郎腿”,并踝下蹲困难,严重病例可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手术彻底松解和切除挛缩组织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2年开展该项手术以来,不等长肢体经术后牵引,精心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双下肢不等长得到了纠正,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骨盆倾斜,骨盆以上躯干代偿性脊柱侧弯,骨盆以下肢体不等长,是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中较常见的一种综合畸形。这种瘫痪性骨盆倾斜的病变是由于瘫痪后肌力不平衡,即骨盆升高侧的躯干软组织挛缩及骨盆降低侧髋部外展肌的挛缩(主要为阔肌膜张肌)所致,以往多采用Irwin粗隆下截骨术,虽能部份解决骨盆倾斜,但对下肢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