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朱××,女,38岁。右胁下痛反复发作五年余,诸医均诊为慢性胆囊炎,常服清热利胆通腑之剂,时发时止,嗣后诸药不效,疼痛加剧,甚则抱腹翻滚,非吗啡类强力镇痛之品不能见效,1985年3月经县人民医院作胆囊造影和华西医科大学B 型超声波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患者于4月12日来诊。面色青黑无华,形瘦体弱,精神萎靡,右胁下  相似文献   

2.
案一郑某,女,14岁,学生,1987年12月20日初诊。述头痛半年余,屡治不效,病情日益加重。此次发病,头痛剧烈,巅顶尤甚,呕吐清涎,双目突然失明两天,面青黄浮肿,精神萎靡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沉弦。脉证合参,是证显属厥阴寒气上逆,挟饮邪上犯巅顶,阻遏清窍所致。治宜暖肝温胃,散寒降逆。方选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3g,党参12g,大枣12枚,生姜10g,川芎9g,藁本15g。  相似文献   

3.
4.
刁玉明 《四川中医》2009,27(3):120-121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苓、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效: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或杂病见少阳症候者。笔者加味用于治疗胸腔积液,结石性胆囊炎等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仲景附子汤由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人参组成,系治少阴虚寒也剂。临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某些虚寒疾病,疗效较满意。现择二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温脾汤方出自《千金方》,由党参、附子、干姜、当归、炙草、大黄、芒硝组成。为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攻逐实积之剂。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消化道之急危重症,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属于临床疑难杂病范畴,传统经典的银屑病中医治法一般从血分论治辨证论治入手,但临床中针对辨证分型属于胃阴伤,下焦血分有热的阴伤型患者,可基于甘寒养胃阴理论,以沙参麦冬汤为基本方加以清下焦血分热药物,临床中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治疗思路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夜半发热王×,男,27岁。1983年12月2日初诊。一周前开始,每夜11时左右出现恶寒发热,寒热往来,汗出,双膝关节酸痛,周身乏力,口苦咽干,便秘、数天一行。体温波动在37~39.8℃之间。经西医检查,除血沉40mm/小时,胸透两肺纹理增强外,多次查血小板、血常规、血培养、肥达及外裴氏反应、尿常规、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汤出自仲景《伤寒论》 ,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 ,功能温中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健运失职、浊阴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形寒肢冷等症。笔者从事医学临床工作二十多年 ,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属脾胃虚寒的慢性胃肠病 ,获效颇佳 ,兹介绍病例二则如下 :1 胃寒呕吐徐某某 ,女 ,4 6岁 ,职工 ,2 0 0 0年 5月 10日初诊。主诉 :素有肝炎病史 ,曾服用大量清热利湿药半年。药后肝功能已基本正常 ,但出现胃中冷痛 ,呕吐频作 ,饮食不下 ,屡治不愈。刻诊 :神疲乏力 ,面色少华 ,恶心 ,呕吐清水 ,饮食不下 ,四肢厥冷 ,舌淡红、苔…  相似文献   

10.
青蒿鳖甲汤治验二则中国医学院阜外医院(100037)张淑云青蒿鳖甲汤一方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三,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五味药组成,是清虚热的代表方剂。其特点是长于养阴,阴液恢复则虚热自退。常用来治疗结核病潮热及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低热。笔...  相似文献   

11.
助阳止痒汤方出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桃仁、红花、皂刺、赤芍、穿山甲组成。原方主治“痘后六、七日 ,作痒不止 ,抓破无血”,具有益气通络 ,解毒祛淤作用。笔者用本方加味治疗风疹、皮肤瘙痒症 ,取得满意效果 ,兹报告如下。1 风 疹 王某 ,男 ,5 4岁 ,2 0 0 1年 5月 10日就诊。3个月来时发皮肤疙瘩 ,瘙痒难忍 ,越抓越多 ,曾用钙剂、抗组织胺类西药抗过敏治疗效不显 ,仍反复发作。 1周来皮疹加重 ,遍及胸背四肢 ,疹子如铜钱大 ,疹色淡红 ,抓痕明显 ,伴有神疲 ,舌淡苔白 ,脉弱。查问其因 ,近居沿海工作 ,常遇海风 ,闻腥即发。辨证为…  相似文献   

12.
益气聪明汤乃李东垣为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 ,以致中气虚弱 ,相火过盛引起的病证而设 ,笔者运用此方治疗“中心视网膜剥离”和“神经性耳聋”取得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例 1,李某 ,男 ,5 9岁。右眼视物不清、时昏时蒙 ,在某地区医院诊为“中心视网膜剥离” ,治疗月余效果不显 ,转余诊治。刻诊 ,右眼视物模糊不清 ,左眼时感疲劳 ,四肢乏力 ,气短懒言 ,腹胀 ,少腹时感下坠 ,偶有耳鸣 ,舌淡苔薄白 ,脉缓。纵观脉症乃中气虚弱 ,清阳不升所致。投以益气聪明汤 :黄芪30g ,党参 12 g ,升麻 6 g ,葛根 10 g,蔓荆子 12g ,白芍 12 g ,黄柏 5 g…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王清任的通窍活血汤,在临床治愈顽疾多例,每获良效,爰举验案二则。腹型癫癎 侯××,女,18岁。1982年6月来诊。患发作性腹泻头痛届十载,经钡透等项检查,未发现异常,便检正常,经中西药治疗均未能控制发作。该患8岁初患疾时,每年发作1~2次,近半年,每3~5日发作一次,发前多有恐惧感。常不明原因突发腹部绞痛,便稀糊状大便,头痛昏愦不清,目不能睁,恶心,舌紫有瘀斑、苔微黄,脉弦紧。脑电图:癫癎型脑电波。  相似文献   

14.
大柴胡汤治验二则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梁丽娟,贾青梅,李有才长春二热电卫生所杨立芳[关键词]大柴胡汤,眩晕,胁痛大柴胡汤是《伤寒论》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组成。张仲景用之治疗少阳、阳明同病,以转少阳之枢机,而开阳明...  相似文献   

15.
升陷汤原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该方由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升陷、宁心安神之功能。笔者近年来将该方辨证化裁运用于临床,疗效堪称满意,现举验案两则于下。1 淋证 患者罗××,男,60岁,1992—9—6来诊。该患形体颇丰,夙罹咳疾10余年。自述近20日来咳喘气短乏力,经X线胸透诊为气管感染,静点青霉素后略有好转,但仍自汗不止,夜间尿频。  相似文献   

16.
(一)妇人带下陈某某,女,41岁。1984年10月5日就诊。患者带下反复发作7年余,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宫颈糜烂”(Ⅱ度),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症  相似文献   

17.
一、阴痒邹某某,女,40岁,护士。初诊:1985年8月6日。外阴瘙痒11个月,多方医治,均少效验。患者面色萎黄,头昏肢倦,梦多寐差,心烦易怒,口干纳呆,月经(4-5)/(27-32),量中等,白带不多,外阴干燥瘙痒。证属肝血不足,生风化燥之阴痒证,治当补血以安神,滋肝以润燥,拟用甘麦大枣汤加味:炙甘草15克,大枣10枚,小麦30克,黄芪、当归、苦参各10克,茯苓15克,三剂,每日一剂。二诊:8月10日,精神转佳,痒减过半,宗前方继服六剂告愈,至今未发。按:肝经之脉自足上行,沿腹内侧,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血虚不能濡润肝经,生风化燥,故生阴痒。治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方中“甘草……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缓正气,养阴血”(《中药大辞典》)。小麦可“除热,止燥渴,利  相似文献   

18.
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饴糖组成。仲师用以治疗中焦虚寒、营血不足之虚劳里急证。笔者引伸其义,用于内科杂病,每获良效。兹举2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延年半夏汤治验二则浙江省温岭市温西中心卫生院(317500)李仁灿延年半夏汤出于《古今录验》,由半夏、槟榔、桔梗、枳实、前胡、鳖甲、人参、吴萸、生姜组成。近代名贤岳美中对此方颇有研究,谓本方临床应用指征有如下几点:一、胃部时有剧烈疼痛,且疼痛波及左侧...  相似文献   

20.
葛花解酲汤首见于《兰室秘藏》,具有温脾胃、消酒积、利湿热之功,为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所致的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而设。笔者以其治疗酒后盗汗、泄泻等症,收效颇佳。兹略举验案如下: 例1.丁×,男,37岁,干部。于1985年4月12日初诊。盗汗三载余,酒后加重,浸衣湿被,曾屡次求医而乏效。伴面黄不泽,寐不落寤,多梦,舌淡苔薄腻、脉濡。此为平素伤酒,酒毒湿热上扰神明,心液外泄。治宜分消酒湿、解毒健脾,并嘱其忌酒。乃疏葛花解酲汤方:干葛根30克(代替葛花)、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神曲10克、砂仁3克(后下)、青陈皮各3克、淡干姜3克、广木香6克、白蔻仁5克(后下)。水煎服,二剂即瘥。【按】盗汗多属虚劳,尤以阴虚易见,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