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胎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一血清糖基化蛋白。AFP引起人们注意,主要因为妊娠期间血清AFP水平变化是几种胚胎发育异常病的标志。同时,成人血浆含量的增加与几种病理状态密切相关。所以,以往的文献报道比较关注AFP在诊断疾病的意义及应用,只有很少文献论述到AFP的结构特性与功能的分子机制。因此,有必要总结AFP的结构、构像特征,探讨其功能与构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测定两组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TNF-α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下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大小≥3 cm、低分化、肿瘤分期Ⅲ~Ⅳ期者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肿瘤大小<3 cm、中高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联合测定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一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P <0. 05)。结论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存在紧密联系,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三者联合测定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能获得较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前S1蛋白的基因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福民 《临床荟萃》1997,12(19):876-878
自从196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70年Dane氏发现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颗粒以来,人们开始对HBV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其结构与功能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日益深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病毒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HBV前SI蛋白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前S1蛋白的研究报道始于1983年,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人们对前S1蛋白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方法参照相关文献,甲胎蛋白空白样品及系列稀释浓度样品在Bayer Centaur240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计算其光强度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确定该方法的检测低限、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结果方法的检测低限为1.00ng/ml,低于厂家声明。生物检测限在2.65~3.53ng/ml之间,功能灵敏度为3.53ng/ml。结论各实验室应自行建立肿瘤标志物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比率(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中AFP、AFP?L3%和GP73水平和阳性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三组AFP水平分别...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从毕赤酵母GS115蛋白表达体系入手,实现人源甲胎蛋白(AFP)的重组克隆、异源高效表达、蛋白纯化并得到具有临床免疫原性的高纯度AFP。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重组质粒pReceiver‐AFP扩增到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酵母重组表达质pPICZαA‐AFP,经测序比对与GenBank公开的AFP序列一致。将重组质粒pPICZαA‐AFP转入毕赤酵母GS115,通过甲醇诱导表达目的蛋白AFP。收集蛋白后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AFP进行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纯度,在临床医院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对其蛋白含量定值。结果研究发现AFP在酵母GS115中经甲醇诱导表达主要分泌到胞外培养基上清,免疫印迹试验能够检测到AFP蛋白条带,经硫酸铵分级沉淀,87%AFP目的蛋白存在于55%硫酸铵沉淀集份,HPLC检测其纯度为98.844%,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水平为3473ng/mL。最后与临床肝癌患者血清标本比对,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致,表明其糖基化水平与临床标本相当。结论通过毕赤酵母甲醇诱导表达系统可以制备高纯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可用于肿瘤临床检测的AFP标准物质及其可以溯源的校准品、质控品和相关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48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值,通过彩色多谱勒测定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hs-CRP、IL-6、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E/A的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hs-CRP、IL-6与LAD、LVD、IVST、LVPWT呈正相关,有80%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结论MHD患者的hs-CRP、IL-6变化与其心脏结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甲胎蛋白异质体与甲胎蛋白比值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李代红  刘纯 《临床荟萃》2011,26(4):298-300
目的对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甲胎蛋白(AFP)比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性能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对146例肝病患者(肝癌76例,良性肝病70例)血清分离AFP-L3,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及AFP-L3水平,计算AFP-L3在AFP比例(AFP-L3%)。结果两组中AFP、AFP-L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及AFP-L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907。根据二者ROC曲线,得出鉴别肝脏疾病临界值(cut-off)AFP=400μg/L(敏感度63.1%、特异度81.4%、阳性预测值76.7%、阳性似然比3.16);AFP-L3%=13%(敏感度94.7%、特异度88.6%、阳性预测值90.0%、阳性似然比8.29)。当AFP〈100μg/L及AFP〉500μg/L时,良恶性肝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AFP在100~500μg/L之间时,良恶性肝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FP-L3%指标对肝脏疾病诊断性能优于AFP。特别当AFP水平在100~500μg/L之间时,肝脏良恶性疾病难以区分。同时测定AFP、AFP-L3,计算其比值,可以提高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150例HCC患者为HCC组,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为慢性肝炎组,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3组血清GP73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AFP水平。结果HCC组血清GP73(212.8(87.0,279.1)μg/L)、AFP(5212.8(1587,22279.1)μg/L)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55.3(27.0,83.2)μg/L和3.5(1.7,15.5)μg/L)和对照组(52.9(17.0,80.4)μg/L和2.9(1.5,14.7)μg/L)(P均〈0.05);HCC组GP73、AFP阳性率分别为69%和7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为83%。结论血清GP73在HCC中高表达,可鉴别肝脏的良、恶性疾病,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邱翎  方春庭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99-1101
泪液lipocalin蛋白是泪液中主要的脂类结合蛋白,能清除角膜与泪膜界面的脂质.将脂质溶解成水液相将之排出,并能降低泪膜表面的张力,保持泪膜的稳定。人类泪lipocalin(TL)与睑板腺功能异常(MGD)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发光与放射免疫检测甲胎蛋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室多年来一直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即).近年来,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以其敏感、快速、稳定等优点,在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方面居领先地位[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4例重型肝炎患者AFP测定的结果及重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结果:在AFP〈20 ng/mL病人中,死亡89.3%,AFP 20-400 ng/mL的死亡69.2%,AFP〉400 ng/mL的死亡20.0%。AFP的高低与PTA升降呈平行关系;AFP越高,TBIL下降越快;而ALT下降速度不一。结论:AFP〉400 ng/mL的重型肝炎病人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甲胎蛋白含量,探讨其测定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已确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7例,其中男57例,女50例。分别通过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法测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含量。结果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甲胎蛋白均值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72.4±10.7)、(39.8±7.8)g/L和(19.6±42.3)μ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0.6±4.8)、(41.9±3.6)g/L和(2.9±1.3)μg/L。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血清清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血清甲胎蛋白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清蛋白较健康人低,甲胎蛋白含量较健康人高,应定期随访和复查,同时对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也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黏蛋白1是一种大分子量的糖蛋白,在肿瘤组织中黏蛋白1多出现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相关.同时,黏蛋白1也是人类肿瘤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之一,黏蛋白1对于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及免疫靶向治疗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黏蛋白1的结构、功能及与血液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AFP)检测在老年人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共80例;其中HCC组40例,肝良性肿瘤组21例,肝硬化组1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AFP-L3水平,微量离心柱法分离AFP-L3,并计算甲胎蛋白异质体比例(AFP-L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FP、AFP-L3、AFP-L3%、GP73单独用于HCC鉴别诊断效果。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 结果各组间血清AFP、AFP-L3、AFP-L3%、GP7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04,151.98,231.80,657.04;P<0.01)。HCC组血清AFP、AFP-L3、AFP-L3%、GP73水平[(681.41±195.56)μg/L,(138.11±44.00)μg/L,(15.31±3.28)%,(158.18±14.78)μg/L]高于肝良性肿瘤组[(7.94±3.50)μg/L,(0.41±0.28)μg/L,(3.58±0.51)%,(49.26±8.7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2.41,22.21,25.18,47.34;P<0.01);HCC组高于肝硬化组[(64.19±33.59)μg/L,(3.94±2.91)μg/L,(4.23±0.71)%,(46.88±11.64)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5.18,23.56,27.72,47.63;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99,0.720,0.875;GP73曲线下面积最大。AFP诊断HCC敏感度及特异度为62.5%、80.0%,AFP-L3诊断HCC敏感度及特异度为70.0%、77.5%,GP73诊断HCC敏感度及特异度为90.0%、70.0%。AFP与AFP-L3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5.5%;AFP与GP73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5.5%;AFP-L3与GP73联合检测后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93.3%。 结论GP73、AFP-L3有望成为新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血清AFP-L3、GP73、AFP联合检测联合应用能弥补单项血清标志物的不足,对提高老年HCC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感染模式及甲胎蛋白检测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对 64例已确诊的肝病 (包括肝癌、肝硬化、乙型肝炎 )患者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及用RIA法进行AFP检测。结果 :3 7例肝癌患者中 ,HB 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者 10例 ,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者 12例 ,HBsAg、抗HBc两项阳性者 12例 ;在 12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中 ,AFP全部 >40 0ng/ml。结论 :以乙型肝炎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最大 ;HBsAg、HBeAg、抗HBc阳性次之 ;其它感染模式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很小。若以上几种模式同时伴有AFP值的持续升高 ,则提示肝细胞已可能癌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与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50例原发性肝癌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GP73与AFP的表达,分别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及其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中GP73与AF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P73:309.56±192.33)ng/ml﹠(22.11±8.52)ng/ml;AFP:(400.31±214.49)μg/L﹠(4.55±6.8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58、13.04,P<0.05)。GP73与AFP的联合检测敏感度最高达到85.20%,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0%、91.70%、86.20%。原发性肝癌患者中GP73表达与血清AFP水平、肿瘤直径、TNM分期无关(t分别=0.25、0.25、0.22,P均>0.05),与肝硬化相关(t=1.72,P<0.05)。结论 GP73高表达于PHC,可成为PHC较好的诊断标志物。联合AFP检测有助于PHC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对甲胎蛋白阴性肝硬化(AFP-LC)和肝癌(AFP-HCC)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临界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AFP-LC患者和46例AFP-HC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酶联免疫法检测AT-Ⅲ。结果 AFP-LC组患者血清AT-Ⅲ明显低于AFP-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诊断AFP-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最大面积为0.808,当AT-Ⅲ浓度大于677 137.95ng/mL,诊断AFP-HCC的敏感性为60.9%,特异性为98.3%。血清AT-Ⅲ浓度与AFP-HCC患者Child-Pugh分级、病理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及HBsAg是否阳性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AT-Ⅲ浓度对鉴别诊断AFP-LC和AFP-HCC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