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医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证候本质研究是核心问题。"病证结合""以病为纲"的证候研究模式是目前的主流模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医理论体系发生离散,研究对象发生异化。以"证病结合""以证为纲"的证候研究模式来探究"同证异病"中证候的共性及与疾病相关的个性特点,体现了证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心身疾病的特征是情绪障碍伴单系统或多系统的功能性或病理性疾病,很难在单一病名诊断下进行证候研究。所以,"以证为纲"的证病结合模式一方面符合心身疾病临床实际特点,另一方面符合"证"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载脂蛋白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中医痰瘀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就个体而言,基因型是相对恒定的,也是先天具有的,而中医证候的表现是可变的,个体间存在着普遍性的较大差异。因此,同一疾病的证候具有多样性,但就总体而言,许多基因具有的多态性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而某一病症的不同中医证候发生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则是相对稳定的,中医临床证候的多样性和复杂体系正好是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多样性关系最好的研究对象,因此,我们推测,中医证候多样性及发生频率与特定基因多态性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此种关联可能是证候形成与体质类型或先天禀赋关系的分子基础。也可为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载脂蛋白E在脂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但在不同研究中,不同亚型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结果差异较大。本文通过探究在ApoE基因多态性发生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自稳调节作用,认为充分考量基因检测与疾病表型和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为个体化预防和治疗AD提供可靠的保障,并为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证候相关基因研究中主要研究思路的归纳和梳理,预测和展望血瘀证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证相关基因研究的思路主要有:1.不同证候状态下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2.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3.基因突变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4.以方测证,结合药物干预反证证本质.近50年来,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氧供、炎症与结缔组织代谢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两大困惑和误区:1.无证不血瘀、无病不血瘀的错误倾向;2.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辨证相关性差.为此,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发展在于:开展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血瘀证的比较学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血瘀证诊断标准及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开展血瘀证体质、证候、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开展血瘀证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异病同治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中医异病同治的含义、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及证候微观指标的研究等方面,分析异病同治的内涵。结合具体研究项目,通过异病同治指导下开展中药复方干预多脏器纤维化研究,对在中医证候理论、中药复方研究等可能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大胆设想;并以异病同治的理论为立论依据,通过研究提出中医关于多脏器纤维化的理论与异病同证同治的物质基础,寻求中医药防治脏器纤维化的共同性与特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亚健康状态和"异病同证"概念,探讨亚健康状态与中医"病"、"证"和西医疾病的关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没有西医可以明确诊断的疾病,但有中医可以诊断的"证",亦或"病"。亚健康状态下和疾病状态下同一证候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差异需要在大样本研究中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特色所在为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特色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建立。基于现今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从基因蛋白水平上研究中医证候的本质,以揭示疾病与证候的关系。动物实验对中医疗效及机制的探索,创建与中医特色证候相应的动物实验模型是需要思考的,现代医学从微观角度对中医证的本质研究,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创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而其联系之所在基于对中医中药机制及疗效的认识,因此可以用疗效反证法验证科学意义、研究价值。胃癌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于胃癌的防治是当今中医科学研究的重点,需要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推进精准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同证异治"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其理论雏形源于《伤寒杂病论》,并存在客观的形成因素。中医"证"是病因、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的综合体现,这种概念的宏观性使其具有可进一步细化区分的基础。而中医治疗方法又具有多样性,所用方药成分复杂且作用靶点较多。有鉴于此,针对相同证候就可出现不同的具体治法或方药。而基于这种"同证异治"的"方证对应"通常表现出一证多方的特点。该一证多方并非"证"与"方"之间的随意搭配,而是将"同证"具细化、客观化,寻找不同疾病、不同个体出现的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等细微差异,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它体现了"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的诊疗模式。临证时辨识这种证同而治异的本质在于病证的微观病理改变或变化趋势不同,故而表现出同证异症、同证异势、同证异病及同证异质等临床特点。因此,通过丰富中医"证"的内涵,明确与证候相应的客观病理及动态演变,"证"和"方"之间的对应关系更趋精确。仔细辨析相同证候显现出的不同表征、演变趋势及预后,能以个体化和动态性的视角处方施治,从而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而颈椎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环节。就有关颈椎病的病与证、疾病模型、证候模型及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包括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相关内容加以论述;从病证同塑、病证复合、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等角度探讨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疾病诊断是医学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基于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证候分类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创新生物医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重要理论表现形式,对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 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证候分类以区别于现代疾病诊断的分类思维模式对不同个体进行区分,可概括为同病异 证和异病同证,因此更具个体化特点。将中医证候分类与现代医学疾病诊断相结合,创新临床诊断模式,促进 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持续关注。本文以类风湿关 节炎及其典型证候为切入点,从中医证候分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相关临床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的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未来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分类相结合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证候-基因组研究实施8年来,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研究心得归纳出样本细化难、采样难、海量数据分析难、中医证与西医病结合难、中医证候理论与基因功能对接难及证候-基因组学应用难6大难题,并提出建立中医证的特征基因数据库、结合已知基因功能阐释证的可能机制,实现中医证候理论现代化;加快未知基因的研究,占领基因功能注释新领地等可能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已有结果进行总结是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文本挖掘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异病同证"指不同的疾病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候,故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物质基础也会有相同的地方.本研究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冠心病这两种在临床上可以出现相同证候、在Medline数据库中拥有大量文献的复杂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cSH主题词挖掘技术,对这两种疾病潜在的共性生物学网络进行探寻,进而帮助理解和研究两种疾病具有相同"证候"的可能的共性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1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临床研究的切入点病证结合研究是通过对现代医学病的中医症状学、证候学、证和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探索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规律;提出病中“证”的确切分布,克服目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多以西医的“病”制定研究方案,再要求符合中医的“证候”标准选择病人而带来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应着眼于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研究,研究同病异证中形成证差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异病同证中形成同证的物质群。将传统的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密切结合,"证"才能够真正反映疾病的本质和病情的轻重,特别是对于起病隐匿的患者更为重要,应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起来,并逐步量化。湿热证是风湿性疾病常见的证型之一,临床上清热祛湿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风湿性疾病。建议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微量元素等代谢组学的角度深入研究风湿病湿热证的实质,寻找其物质基础,从而丰富中医理论基础,并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中有关辨证标准制定、观察对象分组、对照组(药)设定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必须在认真分析所研究疾病中医病冈病机及其表现特点,结合病的特殊本质而制定具有该病特点的目标适应证候和所需鉴别证候的辨证标准.以证候或病种为主体临床研究所纳入病例要分别注意在病或证方面的均衡性,采用以目标适应证候常见病种或目标适应病种常见证候的随机分组方法.设计对照时应考虑与所研究证候类似容易混淆和性质完全相反的证候为对照证候,并考虑对照证候脏腑功能失调基本相同.在无同类药物可供选择时,可从"相近"或选择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为对照.  相似文献   

17.
临床诊断时,西医重视辨疾病,中医重视辨证候;而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点,实际上是西医的"病理"与中医的"病机"之间的大融合.中医的"证候"与"病机"二者,反映的是疾病的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中医病机学形成的基础是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而藏象理论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因此,中医要正确认识疾病,要确立证候诊断标准,要抓准病机,都离不开藏象理论的指导.文章旨在以"疾病--证候--病机"的研究思路为指导,以藏象学说为基础,明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制定的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慢性咳嗽中医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辨证施治思路。方法分析慢性咳嗽的诊疗现状和证候特征,比较中西医理论各自认识优势,探索中医因机证治诊疗思路。结果慢性咳嗽病位证素以肺-鼻-咽喉为主,与胃、肝、脾关系密切。病性证素以内生风、燥、痰、郁为主,兼见气阴虚证。病机特征,邪犯肺系,风痰燥邪留滞气道(肺鼻咽喉),肺气上逆,"肺-鼻-咽喉同病",兼肝胃不和、肺脾气阴亏虚,总以邪恋正虚,虚实夹杂。治疗疏风化痰、润燥利咽、宣肺通窍,异病同治;再结合病证重点,加入异同并治的药。结论对慢性咳嗽要辨证、辨病、辨体质三维诊疗统一,中西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结合异病异治,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病证结合及其临床科研设计思路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证结合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切入点。病、证均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相互关系因纵横联系既单一又复杂。临床诊疗应根据病、证、症的主次、轻重、缓急,以病为主,病证结合;或以证为主,证病结合;或以症为主,症病或症证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或中医证候研究,依据目标适应证选择病证结合、证病结合、症病(或证)结合模式,科研设计、分析总结应注意因广义或狭义病证关系所致多种混杂因素的均衡,分析总结应注意排除上述混杂因素导致的各种偏倚。分析症、证、病及其各种观察指标的相关性,有助于探讨药物或治疗方法的临床特点,阐明中医证候与西医检测指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篮子试验"(basket trial)及"雨伞试验"(umbrella trial)是肿瘤精准医疗框架下开展的创新性临床试验,蕴含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证候及基因是中西医辨治疾病的不同途径,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本文提出将证候与基因的内在联系具体化,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中医肿瘤辨证论治与肿瘤精准医疗间的深层联系,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为中医辨证论治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