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中老年教职工血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对他们患病率高的疾病能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方法对2011年5-6月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某高校教职工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出主要患病种类、患病率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本次体检教职工中查出患各种不同疾病的共有330人,患病率为81.68%;本次检出的前五位主要疾病分别高血脂、高血压、肥胖、脂肪肝、高尿酸;同时调查显示: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的几率呈上升趋势,符合各种疾病与年龄的关系。结论高校教职工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方法对某高校891名教职工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TG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DL-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60岁以后血脂异常比59岁以前有所下降。男性TG升高检出率为28.1%,女性为20.9%,男性高于女性(χ^2=4.07,p〈0.05);男性TC升高检出率为5.1%,女性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结论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状况应引起高度关注,该人群是心血管病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方法对某高校891名教职工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TG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DL-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60岁以后血脂异常比59岁以前有所下降。男性TG升高检出率为28.1%,女性为20.9%,男性高于女性(χ2=4.07,p<0.05);男性TC升高检出率为5.1%,女性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结论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状况应引起高度关注,该人群是心血管病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5.
广东某高校教职工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某高校教职工的血脂水平,为有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2002年分别对在校教职工进行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检测。结果:3年男、女性胆固醇升高总检出率分别为6.02%和2.44%,男性高于女性(P<0.01);升油三酯升高总检出率分别为14.30%和5.53%,男性高于女性(P<0.01)。≤40岁和>40岁胆固醇升高检出率分别为3.60%和4.47%,差弄无显性(P>0.05);甘油三酯升高检出率分别为10.01%和10.51%,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预防和控制高血脂,要建立健全监测、随访制度,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内蒙古高校教职工的生活行为方式现状。方法 以2011年内蒙古某高校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教职工1 671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健康现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摄入食用油、食用盐、畜禽肉类、奶类、蛋类均超过推荐量标准;豆类、鱼虾类和水果类未达到推荐量标准;蔬菜类及谷类薯类及杂豆达到推荐量标准。男性经常饮酒率高于女性(P<0.05)。年龄36~54岁、≥55岁男性经常饮用白酒比率均高于年龄<36岁者(x~2=11.560、P=0.001;x~2=5.206、P=0.023)。年龄36~54岁、≥55岁男性经常饮用啤酒比率均低于年龄<36岁者(x~2=13.392、P=0.000;x~2=8.023、P=0.005)。年龄≥55岁女性偶尔饮酒比率低于年龄≥55岁男性(x~2=6.466、P=0.011)。男性不饮酒比率低于女性(x~2=82.332、P=0.000)。男性经常吸烟率高于女性(x~2=126.860、P=0.000);其中36~54岁男性经常吸烟率高于年龄<36岁及≥55岁组(x~2=14.600、P=0 000,x~2=16.040、P=0.000)。男性偶尔吸烟率高于女性(x~2=32.876、P=0.000);<36岁、36~54岁男性偶尔吸烟率均高于女性(x~2=13.793、P=0.000;x~2=17.751,P=0.000)。≥55岁女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高于年龄≥55岁男性(x~2=6.233、P=0.013),≥55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男女教职工比例均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紧张感觉压力大教职工占67.12%,其中女教工比例为76.00%,男教工比例为58.95%。年龄36~54岁、≥55岁女性紧张压力大比例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x~2=5.305、P=0.021;x~2=7.407、P=0.006)。结论 内蒙古高校教职工的日常饮食、生活行为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增强高校教职工身体素质,预防慢性病,促进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营养膳食结构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高校教师慢病检出率逐年上升,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就此类文献进行综述表明,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已成为威胁高校教职工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且互为因果.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脂、血压、血糖等在正常水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也是知识人群防治疾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教职工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精神性负荷和心理性因素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本文报告了中山大学1993~2000年八年间教职工死亡人群年龄、性别以及死因等分布情况,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疾病和了解身体健康情况的主要方法 ,也是预防疾病的前提和基础。某医科大学保健科于 1999年 3月份为校部教职工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检查对象、内容和方法一、对象 :某医科大学全体教职工。应检人数1556人 ,实检人数为 140 8人 ,受检率为 90 4 9%。其中男性 6 89人 ,女性 719人。二、体检内容 :内科、外科、眼科、胸部X光正位片、心电图、B超 (肝、胆、脾、胰及双肾 )、化验 (血糖、血脂二项、肝功、转氨酶、乙肝五项 )等测定。三、诊断标准和疾病分类 :按照全国疾病调查统一诊断标准进行疾病分类 …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 1亿。高血压患病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为此 ,根据上海市教委对高校系统高血压防治与监控的要求 ,我校于 1999年 4~ 6月及 11月间在全校教职工范围内进行了高血压调查。现对部分结果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本校高血压患病的原因或危险因素 ,为我校高血压防治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校教职工 4798名被调查人数 2 5 2 0名 ,占应检人数 5 2 5 2 % ,其中男性 130 5人 ,女性 12 15人 ,年龄19~ 78岁。1 2 方法1 2 1 按上海市高血压防治研究所 1991年高…  相似文献   

11.
广东高校女教工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珍  黄皓  林小兰  陈玉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411-5414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高校女教工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广东三所高校40~60岁女教工450名,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3.7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9.67%,高中及以下的发生率为47.01%;教师的发生率为76.59%,干部的发生率为51.63%,工人的发生率为33.33%;性格差异、家庭关系和睦与否、居住环境噪杂与否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6.99,P<0.01)。乳腺增生发生率37.78%,高血压发生率24.22%,子宫肌瘤发生率20.67%,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17.56%,脂肪肝发生率16.22%,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顺应是失眠、烦躁易怒、骨关节疼痛、易激动、月经紊乱、心悸、头痛、潮热出汗、面部色素沉着。结论:加强高校女教工围绝经期的保健是不应忽视,开展高校女性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科学调配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南京扬子石化公司职工的健康状况,以做好职工的预防保健工作。方法对该公司10701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记录统计结果,按性别、年龄等进行归类分析。结果10701名职工中,发现各类疾病(至少有1种以上症状、体征或辅助检查异常者)9927人,占体检总人数的92.8%。其中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位于患病率的前列。结论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教育职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改变不良的习惯行为是防治慢性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Physical function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LBP) occur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objectively evaluated physical function. We aimed to objectively assess the physical functions of individuals subjects with LBP, and clar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function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We enrolled 411 individuals with LBP working in special needs schools. We examined their degree of pain, and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strength through the STarT Back Tool, which categorized them into the low-risk, medium-risk, and high-risk groups. We assessed their abdominal muscle endurance,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and hip joint flexibilit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physical functions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Those in the high-risk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abdominal muscle and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p<0.001). After adjusting for confounding factors, the odds ratios of the high-risk compared to the low-risk group for low abdominal muscle endurance,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and restricted right and left Straight Leg Raising were 5.47, 3.14, 2.65, and 3.12, respectively (95% CIs: 2.35–12.74, 1.43–6.89, 1.08–6.55, and 1.20–8.11,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low physical function observed in the high-risk group was associated with their psychosoci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高级职称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职员工心身健康提供保健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测评量表(EPQ)、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压力反应自评量表(SRQ),对浙江大学346名高级职称教职工进行心理测量并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SCL-90共筛查出19人(占5.49%)单项因子分≥2分,即存在一定症状表述;SRQ得分〉85分,即处于高心理压力状况的有23人(占6.65%)。SRQ与EPQ各量表分值相关检验,SRQ(压力反应指数)得分与E因素(内、外向)和L因素(掩饰性)成负相关(r分别为-0.278和-0.326,p〈0.01),SRQ与N因素(情绪化)呈正相关(r=0.584,P〈0.01),SRQ指数与P因素(精神质因子)无显著相关。结论高级职称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对该教职工群体的身心健康应予以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高级职称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职员工心身健康提供保健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测评量表(EPQ)、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压力反应自评量表(SRQ),对浙江大学346名高级职称教职工进行心理测量并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SCL-90共筛查出19人(占5.49%)单项因子分≥2分,即存在一定症状表述;SRQ得分>85分,即处于高心理压力状况的有23人(占6.65%)。SRQ与EPQ各量表分值相关检验,SRQ(压力反应指数)得分与E因素(内、外向)和L因素(掩饰性)成负相关(r分别为-0.278和-0.326,p<0.01),SRQ与N因素(情绪化)呈正相关(r=0.584,p<0.01),SRQ指数与P因素(精神质因子)无显著相关。结论高级职称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对该教职工群体的身心健康应予以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本院职工健康状况及一般生活方式,明确当前职工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探讨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院职工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体检有心血管病变、肝胆疾病、泌尿系疾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乳腺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体检人数最多的2010年体检情况分别从性别、年龄、专业类别、生活方式、个人性格特征以及经济收入与各类疾病(症状)检出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三年体检各类疾病(症状)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疾病(症状)检出率排位基本一致;性别、年龄、专业类别、饮食习惯等是本院职工疾病(症状)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从饮食和体育锻炼方面提高职工健康保健意识,积极创建无烟环境,对中老年职工加强健康监控和开展多种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膳食平衡状况以及不同膳食平衡状况下健康异常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促进高校教职工健康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1月5日于四川大学望江医院体检的高校教职工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自主设计的问卷与相关检查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1083名(问卷有效率85.28%),膳食失衡率为83.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适宜组中,健康异常可能影响因素为年龄和体重区间中的肥胖,其OR值及相应的95%CI分别为9.411(3.990~22.200)、12.029(2.833~51.072)。膳食失衡组中健康异常可能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家族慢性病史、体重区间中的肥胖、饮酒史、除工作外坐姿时间>6小时,其OR值及相应的95%CI分别为1.478(1.016~2.149)、3.840(2.774~5.317)、1.938(1.417~2.651)、3.982(2.001~7.925)、1.502(1.050~2.150)、2.941(1.411~6.132)结论 高校教职工的膳食平衡状况较差,以膳食摄入不足为主,应加强膳食指南的宣教,加强膳食营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重视立法和相关政策的调控约束,使居民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观念,从而预防相关健康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高校女教师婚姻质量与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不同年龄知识女性婚姻质量及影响因素 ,为促进其生殖健康提供依据 ,采取整群随机抽取昆明4所高校 80 4名已婚女教师 ,做婚姻质量 (L SON)、康奈医学指数 (CMI)、抑郁 (CES- D)、焦虑 (SAS)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高校已婚女教师夫妻交流 (34.87± 5 .13)、婚姻过份理想化 (44 .0 9± 5 .87)、角色平等 (31.33±5 .5 6 )得分高于其他人群 (34.10± 6 .94 )、 (39.2 6± 6 .32 )、 (2 8.0 6± 5 .80 ) (P <0 .0 1) ,而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解决冲突的方式、与亲友的关系与经济安排分量表的得分低于其他妇女。其婚姻满意度和性格相容因子分具有随年龄上升的特点。尽管≥ 5 0岁年龄组性生活质量 (35 .2 4± 5 .0 0 )及健康状况 (CMI≥ 30者为 5 9.1% )较差 ,但其余婚姻质量、主观幸福感和精神卫生水平均显著优于≤ 39岁中青年妇女。其中以 31~ 4 9岁年龄组的婚姻质量最差 ,并与其 SAS、CES- D、M- R高得分呈负相关。提示 :高校女教师婚姻质量与特定文化背景、生活期望、不同生理年龄所承受的应激及心理卫生水平、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中年知识女性是家庭婚姻及心理卫生服务的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广州健康体检人员EB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统计健康体检人员的EB病毒感染率,了解目前EB病毒感染的情况,总结在本地检测的阳性率。方法 EB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病毒IgA抗体。结果总结2007~2009年在我院进行的VCA-IgA抗体检查共36368例,共检查出1315例阳性,阳性率为3.6%。其中男性802例,女性513例,男女VCA-IgA抗体阳性率比例为1.56:1。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得出,2007~2009年50岁以上组与20~29岁组感染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相差越大,VCA-IgA抗体检出阳性率差别就越大,检出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建议在以后的预防保健工作中筛查重点人群是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统计健康体检人员的EB病毒感染率,了解目前EB病毒感染的情况,总结在本地检测的阳性率。方法 EB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病毒IgA抗体。结果总结2007~2009年在我院进行的VCA-IgA抗体检查共36368例,共检查出1315例阳性,阳性率为3.6%。其中男性802例,女性513例,男女VCA-IgA抗体阳性率比例为1.56:1。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得出,2007~2009年50岁以上组与20~29岁组感染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相差越大,VCA-IgA抗体检出阳性率差别就越大,检出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建议在以后的预防保健工作中筛查重点人群是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