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某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调适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河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83-584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作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安徽工程科技学院167名新生和133名老生进行调查。结果在SCL-90因子均分上.新生仅在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高于老生,城市学生在人际敏感、偏执及精神病性3个因子均分高于农村学生;新生与老生在SDS及SAS2个量表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学生SDS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应针对不同群体有重点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应付方式焦虑抑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应付方式、焦虑、抑郁及其相互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山东省青岛市某大学的609名大学新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付方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6.42%和21.67%。SAS的平均标准分为41.80±8.80分,SDS的平均标准分为43.77±9.54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1)。在应付方式上,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0.81±0.17分、0.62±0.23分、0.25±0.21分、0.38±0.20分、0.33±0.18分和0.34±0.14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和幻想是焦虑的影响因素,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新生的应付方式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应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对331名初三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毕业生焦虑、抑郁的影响,为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31名初三毕业生,分成研究组125人,对照组206人,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心理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测查.心理健康教育采取集体上课方式,包括青春期心理教育、焦虑和抑郁的表现与心理干预、心理防御方式、学习与考试心理,每周2学时,共10周20学时.结果研究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SAS得分分别为(31.76±8.22)分和(28.58±9.34)分,SDS得分分别为(35.41±10.16)分和(30.80±11.21)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对照组SAS和SDS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轻初三年级学生的焦虑与抑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事件对抗震救灾一线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从耿达乡抗震救灾一线部队整群抽取抢险组、交通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共107名官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测,将结果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抗震救灾一线部队官兵SAS总粗分29.33±5.98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29.78±10.07分,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DS总粗分为35.15±7.65分,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常模33.46±8.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9,P〈0.05);SAS标准分〉50有6例(5.9%),SDS标准分〉53有18例(17.8%);不同任务性质和年龄的抗震救灾一线部队官兵SAS总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耿达乡抗震救灾一线部队官兵抑郁症状明显,焦虑症状相对较轻,应适时普及心理常识,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官兵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行为训练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干预,对野战医疗队中非现役文职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院26名文职人员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健康的评估。结果:干预后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强迫、焦虑等因子,以及SAS总分和SDS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文职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其对军事应激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与心理治疗对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6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焦虑及抑郁症状,给予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定工具,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变化进行测评。结果 药物与心理治疗前SAS和SDS分值分别为(59.90±5.71)、(61.12±5.51)分,焦虑及抑郁阳性率均为100%,治疗后SAS和SDS分值分别为(45.77±5.08)、(47.31±4.99)分,焦虑及抑郁阳性率分别为18.25%和14.29%,治疗后SAS、SDS评分及焦虑和抑郁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药物与心理治疗对烧伤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治疗是有效的,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分阶段解码健康教育对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患者于入院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分阶段开展解码健康教育,同时做好心理干预。比较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SAS、SDS评分。结果干预后SAS(54.3±2.6)分、SDS(52.1±2.4)分,较入院时SAS(57.8±2.1)分、SDS(55.2±1.9)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进行分阶段解码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有助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冯紫莲 《健康大视野》2007,15(7):111-111
目的了解截瘫与非截瘫患者家属对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区别。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忧郁自评量表(SDS)以及一般资料问卷。结果截瘫患者家属SAS、SDS标准分与非截瘫患者家属SAS、SDS标准分进行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截瘫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高于非截瘫患者家属。  相似文献   

9.
刘侃  吕雪丹 《现代保健》2008,5(35):53-54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4例和心理干预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于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共2周。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 乳腺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3周(SDS)(21.2±3.7)SAS(13.6±5.8)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反应减轻。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可显著减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医专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0对大同医专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测评。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除躯体化外)、SDS和SAS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教育前为57.09%,教育后为20.20%(P<0.01)。结论 为增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采取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赵夏  况桂英 《现代保健》2014,(20):84-8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普外科住院的围手术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90例。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科室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分,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比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干预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67.95±9.33)分、(59.37±9.94)分,对照组分别为(68.63±9.42)分、(61.63±8.7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患者63例(70.0%),抑郁患者45例(50.0%),对照组分别为65例(72.2%)、48例(5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别为(42.42±9.12)分、(40.53±9.4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29±9.84)分、(62.13±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41例(47.7%)、抑郁25例(29.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例(76.2%)、47例(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患者个性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例心肌梗死后患者(心梗组)进行测试,并与66名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居民(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梗组患者的EPQ个性特征检测N维度标准分(T分)(56.37±2.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1.91±4.20)分,E维度T分(56.25±3.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2.13±4.99)分。心梗组患者焦虑症状标准分(52.35±9.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1.79±7.01)分,抑郁症状标准分(48.26±10.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1±6.21)分。焦虑症状发生率心梗组为47.05%,对照组为1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发生率心梗组为42.65%,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梗组不同性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SAS评分≥50分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S评分≥53分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后患者个性特征以性格外倾和情绪不稳多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提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针对性干预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进行问卷。对照组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3周后再进行复查。结果经过3周的干预,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由(50.5±7.98)和(45±5.80)下降为(40.2±6.21)和(26.4±7.10),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由(55.3±8.26)和(46.3±5.60)下降为(32.2±4.30)和(19.0±6.80),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针对性干预,可有效缓解抑郁焦虑程度和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中风后抑郁的不良情绪对其预后的影响,树立了患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点最高中生自我和谐的基本特,董,探讨自我和谐与心理压力源之间的关系,为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为测量工具,对重点高中的5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点高中生在发生自我不和谐的3个维度之中,有21.5%的人进入了高分组,男女生在自我刻板性上存在显著差异(t=2.519,p〈0.05);自我和谐总分与压力源各因子显著正相关,自我和谐的3个分量表都至少与压力源的1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压力源对自我和谐总分的观测量达到20.0%。结论 自我和谐程度较差的重,占、高中生为数不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给予这类学生重点关注。压力源对自我和谐程度有良好的观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VSSS)对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40%.SAS总分值50.61±10.215;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60%,SDS总分值53.39±13.547。两者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成负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而且与社会支持紧密相关,有必要为乙肝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随机分为心理疏导干预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干预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3.8±4.1)、(57.2±4.5)分,干预后分别为(41.7±3.4)、(35.6±3.0)分;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4.4±4.3)、(56.8±4.6)分,干预后分别为(47.9±3.7)、(45.2±3.5)分,两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理指导和必要的药物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有明显好转,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的焦虑状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DS)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照顾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的焦虑得分为(33.45±4.12),高于国内常模(P〈0.05);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分值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照顾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提高冠心病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可能有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郴州市城区12~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用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于2007年4月对郴州市城区3所学校2042名12~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学生焦虑均分为(44.13±9.07)分、抑郁均分为(50.79±8.95)分;男生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女生(P0.05);不同年龄学生焦虑和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得分(P0.05);独生子女学生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学生(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得分与母亲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学生青春期发育呈正相关;抑郁得分与父亲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与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和性别呈正相关。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防御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防御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问卷对25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自我和谐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的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防御方式量表均分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虐待、情感忽视量表得分和童年期创伤经历性经历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以及情感忽视能联合解释自我和谐48.7%的变异量。结论不成熟防御方式、成熟防御方式以及情感忽视能预测大学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男性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山东省唯一一所男性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ion scale,SDS)和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S)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7.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SAS平均得分为(41.73±9.60)分,SDS平均得分为(44.69±9.98)分,SSS平均得分为(25.64±7.82)分,SAS、SDS得分高于中国常模,SSS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3.6%和3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焦虑和抑郁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吸毒类型和HIV检测结果;焦虑和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1=-1.16,r2=-1.48,均有P〈0.05)。结论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较差,并与其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关,应该注重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