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广东省人民医院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帕金森综合征(ALS-PS)患者的诊断过程,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了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综合征(ALS-Plus)的临床特征、发病率、预后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例1患者表现出运动迟缓和铅管样肌强直的帕金森综合征,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阴性,无嗅觉减退和痴呆,我们诊断为未分化的ALS-PS。例2患者不仅表现出运动迟缓和铅管样肌强直,同时还有小脑、自主神经功能受累的表现,可以归结到MSA的诊断,故诊断为ALS-MSA。ALS-Plus约占所有ALS患者的13. 6%,并且较单纯ALS患者有更短的生存时间。尽管相关研究尝试为ALSPlus提供合理的解释,但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ALS-Plus在ALS中并不罕见,但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一方面因为ALS-Plus对其他系统特别是锥体外系的损伤常常被严重的肌萎缩、肌无力症状所掩盖;另一方面在于神经科医生仍对其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神经科医生应该加强对ALS-Plus的认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2.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和萎缩,进行性加重。其病因、发病机制均不明确,迄今为止还未发现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平均生存期仅3~5 y。其中5%~10%为家族性ALS(fA LS),90%~95%为散发性ALS(sA LS)。本文综述ALS在临床表现及相关生物标记物等方面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ALS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影像等技术的应用,利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广东省人民医院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帕金森综合征(ALS-PS)患者的诊断过程,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了肌萎缩侧索硬化叠加综合征(ALS-Plus)的临床特征、发病率、预后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例1患者表现出运动迟缓和铅管样肌强直的帕金森综合征,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阴性,无嗅觉减退和痴呆,我们诊断为未分化的ALS-PS。例2患者不仅表现出运动迟缓和铅管样肌强直,同时还有小脑、自主神经功能受累的表现,可以归结到MSA的诊断,故诊断为ALS-MSA。ALS-Plus约占所有ALS患者的13.6%,并且较单纯ALS患者有更短的生存时间。尽管相关研究尝试为ALS-Plus提供合理的解释,但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ALS-Plus在ALS中并不罕见,但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一方面因为ALS-Plus对其他系统特别是锥体外系的损伤常常被严重的肌萎缩、肌无力症状所掩盖;另一方面在于神经科医生仍对其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神经科医生应该加强对ALS-Plus的认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4.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属于严重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还未有明确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运动神经病变导致,ALS在该类疾病中发病最为严重且发病率最高。1临床表现ALS大多数为获得性,少数为家族性。起病隐匿,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5%的患者以躯干肌或呼吸肌无力起病~([1])。发病初期多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手指灵活度下降、无力,慢慢手部小肌肉开始出现萎缩,蚓状肌、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程度较重,从手部肌肉开始蔓  相似文献   

5.
肌萎缩侧索硬化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记录60例确诊或拟诊的ALS病人临床资料,并对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44.63±10.27岁,比西方国家发病年龄早。男女发病率之比是1.91。ALS症状进展从原发部位逐渐向水平或垂直方向波及临近部位。ALS患者血清IgG、IgM未见明显异常,而IgA、C3、C4明显升高。结论ALS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好发于男性的疾病,疾病进展遵循一定规律。免疫系统参与了AL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肌萎缩侧索硬化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萎缩侧索硬化免疫学研究进展李晓光郭玉璞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病,至今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许多证据说明本病的发病可能是多源性的或异质性的。已提出的病因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及免疫因素等。过去数十年临床及病理研究缺乏...  相似文献   

7.
少年型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报告冯兰芳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首先由Charcot1869年报道,其特征表现为脊髓前角细胞、侧索及延髓运动神经核受损[1,2]。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绝大部分起病于中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合并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5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与未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与未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与临床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S可以并合颈椎病,颈椎病对ALS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肌萎缩侧索硬化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成年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形式,其发病机制不清楚,诊断仍处于临床水平,无特效治疗,存活期为3~5年,预后不良。本文对我科近几年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常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尤其是手部小肌肉。在ALS患者中,常优先累及手内肌的大鱼际肌肌群包括拇短展肌(Abductor pollicis brevis,APB)和第一骨间肌(first dorsal interosseous muscle,FDI),而包括小指展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ADM)在内的小鱼际肌群则相对豁免,这一独特的手内肌分裂萎缩模式称为"分裂手"。近年  相似文献   

11.
Riluzole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iluzole是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现介绍Riluzole治疗ALS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106例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ALS患者106例,记录其临床资料、肺活量和神经功能等级评分,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面访或电话随访,直至其死亡或气管切开.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用Log rank分析各单因素变量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多变量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106例AI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1±10.5)岁,确诊52例,拟诊37例,可能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95%CI 30~40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起病部位、发病到诊断的时间和诊断时的用力肺活量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6.84、43.30、4.78,均P<0.05).进一步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病到诊断的时间为最有力的影响因子(Wald值20.221,风险系数0.351,P<0.05),而性别、年龄、诊断级别、诊断时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与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生存时间最有力的影响因子,提示ALS患者诊断时的病情发展速度与生存时间高度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的进行性萎缩、无力、瘫痪[1],因累及的神经元部位不同,临床表型也有所不同。近期我院收治了1例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最后经基因检测证实为ALS9型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广州市退休国企干部,因“饮水呛咳并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3 m余”  相似文献   

14.
15.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由Charot于1869年首先报道以来,至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提出的病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及无疾因素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ALS免疫学资料越来越多。现就本病的免疫学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概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肌肉疾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球部、四肢、躯干的肌肉逐渐无力及萎缩,而动眼肌及括约肌不受累。发病率约1.5/10万,患病率4~6/10万,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呈致死性,通常由于呼吸衰竭死亡。发病年龄平均55岁,从发病起平均存活3.5年,5年后有20%病人存活,10年有10%存活。5%患者对疾病有抵抗,在发病后可存活20年。一般发病年龄越早,存活时间越长。球部起病者存活期平均约2.2年,  相似文献   

17.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迄今已有140余年历史。早在1865年,著名的神经病学家Charcot教授即描绘了对ALS患者最初的印象———"一位肌肉痉挛的患者,在其死后病理中发现了位于皮质脊髓束的多发性硬化斑块"。在此后的100余年时间里,ALS的临床和病理特  相似文献   

18.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丢失导致延髓部、四肢、胸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的进展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MND多于45~60岁发病,发病率为1~2/100 000,患病率为4~6/100 000,生存期为1~5年~([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肌电图(EMG)相关肌肉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的波幅(Amp)和时限(Lat)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5例ALS患者分别进行ALS-FRS-R和EMG检查,分别记录并分析左右胫骨前肌、左右伸指总肌、腹直肌及胸锁乳突肌小力收缩时MUAP的Amp和Lat与ALS-FRS-R的相关性。结果 23例ALS患者右胫骨前肌小力收缩时Amp与ALS-FRS-R存在相关性,R2=0.173,P=0.043。左胫骨前肌、左右伸指总肌、腹直肌及胸锁乳突肌小力收缩时的Amp及左右胫骨前肌、左右伸指总肌、腹直肌及胸锁乳突肌小力收缩时的Lat与ALS-FRS-R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EMG中仅个别相关肌肉小力收缩时MUAP的Amp与ALS-FRS-R相关,因此EMG相关肌肉小力收缩时的Amp和Lat对ALS仅具有定性意义,不能反映AL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诊断标准,以便早期准确诊断,避免误诊。方法分析3例ALS患者早期被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以下肢无力发病,逐渐波及上肢或对侧肢体,脊柱MR I示颈部或腰部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手术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经肌电图检查证实为ALS。结论临床医师应熟知ALS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和电生理检查是减少ALS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