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1989年至1993年住院脑梗塞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其中少数进行CT或MRI复查,今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1518例,男984例,女534例。年龄平均62.37岁。均于发病后1月内住院(平均1周)。发病至CT检查时间,1周内1411例,1~2周27例,2~3周46例,3~4周23例,4周以上11例,全部病例均经笔者检查与阅片并整理记录。结果如下: 1、CT与临床完全相符1017例(67%)。其中单侧病灶1001例;双侧病灶9例;24小时内病灶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 (HI)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CT和临床检查 ,对 2 3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HI多见于病情加重或经治疗持续不缓解或癫发作者 16例 ( 69 6% ) ,病后 1~ 2周内HI发生率达 91 3 5 % ,且均见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表现分二型 :血肿型和非血肿型。结论 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症状加重或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 ,建议发病后 1~2周内进行颅脑CT复查。治疗中应依据影像及病情变化而进行分别治疗。  相似文献   

3.
尽管艾滋病(AIDS)患者颅内淋巴瘤的发生率较高,目前的影像技术却难以将其与其它常见的非肿瘤病变加以区别。作者对~(201)T1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识别AIDS病人颅内淋巴瘤的价值作了前瞻性研究。 研究对象为AIDS病人13例,男11例,女2例,26~47岁(平均34岁)。~(201)T1 SPECT以MR见到的有症状颅内肿块作参照,所有病例MR都在SPECT扫描24小时内进行。初次扫描后,所有病人都按弓形体病治疗,2~3周后MR复查,如无改善则考虑作活检,而后作系列的MR随诊。最终以活检或尸检所见为诊断依据,未能作活检者以临床标准和MR改变为依据。静注~(201)T13mCi后30分钟作SPECT扫描,采用超分辨率准直仪3头旋转伽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3 8~ 76岁 ,平均 5 8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嗜睡 4例 ,意识模糊 5例 ,浅昏迷6例 ,昏迷 5例。轻偏瘫 4例 ,完全性偏瘫 16例。头颅CT扫描、壳核出血 17例 ,脑叶出血 3例 ,出血量最小 3 8~ 70ml,平均5 6ml。1 2 方法 均在发病后 6~ 12h内采用北京万福特公司YL -1型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操作常规作血肿清除。首次抽取液体血量占血肿量的 1/ 3~ 1/ 4。术后第 2d血肿内注入含尿激酶 2万~ 3万U的生理盐水液化血肿 ,2~ 3次 /d ,引流时间 5~ 10d ,…  相似文献   

5.
尾状核出血的CT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CT问世以来,尾状核出血的病例诊断逐渐增多,临床症状又复杂多样,本文分析我们所见20例,依照CT和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8~77岁,平均54.56岁。发病至入院1~24小时。血压升高者16例,1例心脏换瓣术后终生抗凝治疗。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发病15例,其余发病无明显诱因。17例病人意识清楚,3例轻至中度昏迷。表现中至重度头痛14例,头晕12例。恶心、呕吐15例,运动性不全失语4例,有偏瘫体征的13例,其中重度偏瘫,肌力0~1度2例。 CT所见:本组均以CT证实为诊断依据。日本某学者意见将尾状核出血分为三型,一型血肿局限于尾状核部位,本组所见5例,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脑梗死23例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CT和临床检查,对23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HI多见于病情加重或经治疗持续不缓解或癫痫发作者16例(69.6%),病后1-2周内HI发生率达91.35%,且均见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表现分二型:血肿型和非血肿型。结论 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症状加重或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建议发病后1-2周内进行颅脑CT复查。治疗中应依据曩像及病情变化而进行分别治疗。  相似文献   

7.
CT定位颅内基底节区血肿微创清除术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CT定位应用YL-1型穿刺针行颅内基底节区30ml及以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出血量在20~30ml,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的患者,行CT扫描精确定位,应用YL-1型穿刺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并随访研究.结果 47例患者血肿清除率84.5%~95%,术中再出血3例,占6.3%.2周内偏瘫恢复11例,1月内偏瘫恢复17例,失语5例完全恢复,症状恢复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结论 CT精确定位使穿刺针位于血肿中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能快速清除颅内占位效应,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CT异常往往并不认为系发作的后果或发作时病灶内及其周围代谢障碍的结果。本文报告46例癫痫患者,其CT扫描显示与发作活动相符的暂时的损害。病例来源于1978年4月至1983年6月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科学院13,500例头部CT扫描中的1,885例癫痫患者。这组病例男24岁,女22,年龄4~42岁,平均16.4岁,病程<3月30例,>1年4例,平均3.2月。38例为部分性发作,6例为全身性发作,2例为混合性发作。平均发作频率:38例每月≤4次,8例每月>4次,6例为癫痫持续状态。46例均经临床检查、EEG、EKG、胸片、头颅X线片、血象和血生化等项检查。13例CSF检查正常。12例有局灶发作后神经系体征。其中7例为短暂性(24小时内)发作后阳性体征。其余持续达3周。EEG  相似文献   

9.
1 对象与方法胶质瘤术后放疗病人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2~49岁,平均39.7岁.额叶2例,颞叶1例,顶叶2例,额顶叶2例.第1次手术显微镜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胶质瘤Ⅰ~Ⅱ级2例,Ⅱ级1例,Ⅲ~Ⅳ级4例.放疗后0.5~1.5年CT扫描示手术区低密度病灶,有占位效应,并逐渐出现高颅压表现,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6~8周,临床及CT表现改善不明显.CT增强扫描及MR检查发现手术区有类肿瘤病灶出现.均行第2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1月~1998年4月我们共收治经脑CT确诊的脑腔隙出血性综合征患者126例,占同期住院脑出血患者889例的14.2%。结合临床与CT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26例中,男73例,女53例;年龄38~74岁,平均62岁,其中50岁以上103例占81.7%。有高血压病史且入院时血压≥21.3/l3.3kPa(160/100mmHg)者98例,占77.8%;有糖尿病史38例,占30.2%。 临床表现 126例均为急性起病,活动时发病94例,安静时24例,酒后4例,均在发病后2h~3d内就诊。发病时意识均清楚,未出现呕吐及脑膜刺激征,无智能障碍、视野改变及癫 发作,有24例出现轻微头痛,10例有头晕。腔隙综合征类型:单纯运动性轻偏瘫70例占55.6%,伴运动性失语的单纯运动性轻偏瘫12例占9.5%,单纯感觉性卒中10例占7.9%,共济失调性轻偏瘫9例占7.1%,构音障碍-笨手综合征6例占4.8%,感觉运动性卒中19例占15.1%。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脑脊液检查,其颜色、压力、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心电图检查不正常14例占11.1%,其中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8例,左室肥大5例,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束支传导阻滞2例。无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功不全、心衰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9例严重脑外伤病人在伤后3~36个月期间进行了SPECT、CT、和MRI 检查,受检病人中男15例、女4例,平均年龄29岁。首次扫描的同时,用GOSE(Glasgow Outcome Scale,ExtenedVersion)进行临床评价。CT 和MRI 片由一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科专家判断结果,SPECT 片由一位核医学专家解释结果,两者均不知道病人的临床情况。结果:经SPECT 检查的19例病人,共发现43个灌注缺损区;MRI 发现21个局灶性病灶;CT 发现13个病  相似文献   

12.
CT立体定向脑内病灶直视手术(附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导向住脑内病灶定位及全切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Leksell—G型定向仪,CT扫描定位,立体定向下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83例,均达到病灶全切除或CT所标志的肿瘤边界内全切除,无于术死亡。术后偏瘫加重8例,面瘫4例,不完全运动性失语5例,均于1~2周内消失或恢复至术前状态,无神经功能进一步损害。病理:星形细胞瘤28例,少枝胶质瘤8例,室管膜瘤5例,脑膜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小型脑动静脉畸形3例,脑转移瘤9例,脑脓肿5例,脑囊虫9例,结核瘤2例,裂头蚴3例、黑色素瘤1例。结论 CT导向脑内小病灶切除或等体积切除,定位准确,侵袭性明显小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312例脑梗塞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以及临床上有腔隙综合征者的CT扫描结果.方法:本组病人用EMI 1010或5005型机器检查37例有腔隙梗塞患者,通过急性期详细神经系检查,将其归于以下四组症状:①单纯偏瘫;②纯感觉性卒中;③构音不良手笨拙(The dysarthria-Clumsyhand)综合征;④同侧共济失调伴下肢轻瘫.每例均判定有无高血压;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所做的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提高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首发症状、发病年龄、病程、CT及MR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4~62岁(平均34.8岁);发病年龄4~59岁(平均30.3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平均3.95年);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三叉神经痛;CT表现为低密度而MR为长T1长T2信号,多无强化;肿瘤全切除54例(84.4%),包膜次全切除10例(15.6%);手术治疗效果良好56例(87.5%),死亡2例(3.1%);术后无菌性脑膜炎6例(9.4%)。结论 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等可疑患者行CT及MR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MR对于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及制定手术计划特别有用,术中结合应用脑室镜可提高全切率,肿瘤全切及次全切除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患的CT、MRI与SPECT检查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2例无临床症状脑梗死患的头颅CT、MRI与SPECT扫描检查所见。结果12例患中8例CT扫描见有腔隙性脑梗死灶,所有患的MRI与SPECT均有异常表现。MRI所见病灶较CT多,病灶多2~4mm,且多位于非功能区;SPECT所见血流灌注减低区较MRI病灶区大且更广泛。结论无症状脑梗死,已有一定的基础疾病和病理基础,对这些患应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脑血流(rCBF)SPECT检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变化。方法 对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发病6~48h内同时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并于发病48~72h后再次复查头部CT。另外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结果 SPECT检出阳性率为72.4%(21/29)。且神经功能缺损越重,rCBF的灌注缺损就越低。结论 在患者尚未发生脑组织结构异常的代谢和功能性损伤时,SPECT可灵敏的探测到损伤局部的脑血流变化,对估计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脑梗死是指脑外伤后所致脑血管梗死而言,现将1988年以来本院神经科诊治的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4~36岁,其中4~10岁5例,10~20岁2例,36岁1例。6例因摔倒时头部着地,2例因钝物击伤头部,3例因头颈部挫裂伤而致病。全部患者均有头痛、头晕、恶心症状,其中4例伴呕吐,4例伴意识障碍(嗜睡、昏睡);均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偏瘫,肌力Ⅰ~Ⅱ级5例,Ⅲ级3例。发病后24h至1周内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6例为单发性腔隙梗死,2例为较大面积梗死,(分别为2.5cmX3.6cm,2.8cmX3.1cm);其中6例位于基底节,1例位于丘脑,1例…  相似文献   

18.
一年来,我科收治5例因情感、智能障碍急诊入院的病人,因既往有高血压及中风史,进行 CT 扫描,发现有脑萎缩及多灶性腔隙样梗塞,其中3例尚有大片梗塞灶,其临床症状及 CT 表现符合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的诊断。现将其临床资料与 CT 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共5例。1例女性,4例男性,年龄43~75岁,平均62.2岁.5例患者均以情绪不稳,易激怒,智能障碍等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而急诊入院。1例兴奋多语,易激惹,说话颠三倒四,系75岁男性病人。门诊以“老年躁狂”收入院。后发现有智能障碍与中风史,治疗过程中又再次卒中,致右侧中枢性轻偏瘫,(?)CT 扫描后,发现脑萎缩及多灶性腔隙梗塞合并左颞深部大片梗塞,更正诊断为MID。2例合并有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假性球麻痹症状.2例有左侧中枢性轻偏瘫,左侧锥体束征阳性。  相似文献   

19.
烟雾病12例脑血管造影和CT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例烟雾病患者在发病后一周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和CT检查。脑血管造影均发现脑底动脉多发闭塞和基底神经节区异常血管网。CT扫描5例为脑梗塞,6例为颅内出血,1例正常,病例4最初表现为出血,50天后血肿吸收并出现梗塞。4例在不同期间进行了CT随访。本文对比分析了这些病人的脑血管造影和CT扫描结果,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1)动脉闭塞、侧支循环与梗塞的关系;(2) 颅内出血原因;(3) CT随访;(4) 两种检查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量丘脑出血的CT分类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方法 :按CT将小量丘脑出血分前侧型 (A型 )、后侧型(P型 )、后外侧型 (PL型 ) ;神经症状按入院时 (发病 2 4h内 )及发病后 3 0d上下肢瘫痪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入院时所有患者均下肢比上肢瘫痪重 ,P型、PL型上下肢肌力差较明显 ;A型上下肢肌力差不明显 ,发病后 3 0d时肌力改善Ⅰ级以上 11例 ,Ⅱ级以上 4例 ,均为P型 ;A型及PL型未见改善。结论 :小量丘脑出血按CT分类 ,P型恢复较好 ,而A、PL型恢复不佳 ,CT分类可预测小量丘脑出血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