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头痛的血镁水平变化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偏头痛的血镁水平变化观察李义召,李明欣,周盛年,郭洪志,韩丹春,李大年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研究发现体内镁水平降低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2]。本实验试图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及发作期的血镁浓度([Mg(2+)])变化,探讨其... 相似文献
2.
3.
偏头痛发作期血镁与内皮素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发作期血镁与内皮素水平观察李义召郭春妮李明欣周盛年孙琳郭洪志于爰芹迟兆福韩丹春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实验试图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血镁浓度(Mg2+)与内皮素(ET)水平变化,探讨二者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患者血浆TNF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敏感细胞杀伤试验、MTT比色法检测了37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人血浆TNF的水平,结果发现偏头痛组TNF水平为49.12±21.27μ/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87±2.01μ/ml(P<0.001),发作期高于缓解期(P<0.05)。认为TNF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实验试图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血镁浓度([Mg~(2+)])与内皮素(ET)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按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患者溶血磷脂酸(LPA)、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160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58例,单独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健康组:35例.均采用酶免法及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对3组受检者外周血LPA、TN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治疗组偏头痛患者外周血LPA及TNF水平在用药24h前和用药2周均较健康组高(P<0.01),用药4周基本恢复健康组水平(P>0.05);治疗组在用药2周、4周LPA、TNF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对照组在用药的2周、4周均较健康组高(P<0.01),P<0.05).结论 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养血清脑颗粒较单独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能更显著的降低偏头痛患者外周血LPA及TNF水平,并能更快更好的缓解头痛症状.提示LPA、TNF增高在偏头痛发作期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降低偏头痛发作时LPA、TNF水平和缓解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有关精神疾病患者血清镁含量的研究报道所见甚少,本文测定98例精神病患者及77例正常人血清镁含量,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98例患者皆为我院精神卫生康复科住院者,男68,女30,年龄11~62岁,平均35.2岁,其中精神分裂症78例,其他精神疾病20例。77例正常人对照均系油田职工健康查体者(皆无精神病家族史),男52,女25,年龄21~58岁,平均37.1岁。 2.标本采集:空腹抽血2~3ml,将肝功正常,无脂血,无溶血的血清,用甲基麝香草酚兰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偏头痛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含量,探讨其与偏头痛发病的关系。方法 50例病程1年以上、无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偏头痛患者和20例神经衰弱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抽血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偏头痛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神经衰弱患者(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清TNF-α水平高于间歇期(P<0.05);有先兆偏头痛患者与无先兆患者血清TNF-α水平差别不显著(P>0.05);女性偏头痛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清TNF-α水平无差别(P>0.05)。结论TNF-α与偏头痛发病有关系,可能是引起偏头痛发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离子的变化与血清钾的关系。从而为镁剂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在血清钾低于正常的病人中血清镁的变化与血钾呈直线相关性关系 ,血钾越低 ,血清镁越低 ,而血钾正常的病人血清镁的变化与血清钾无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急性颅脑外伤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外伤(ACI)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特点,以探索镁离子浓度改变对脑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ACIGCS>8分与GCS≤8分两组病例血清镁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观察低镁血症患一月后GOS预后评分及外源性硫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ACI患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又降低程度与脑损伤程度正相关;GCS名8分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CS>8分;低镁血症急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3分明显多于对照组;24小时内给予硫酸镁治疗能明显提高GOS评分。结论 镁离子作为脑组织的重要能量代谢和调节因子,其浓度的降低直接参与了ACI时继发性脑损害,与伤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给予硫酸镁对脑组织有明确的治疗和保护作用,且它价康、安全,来源丰富,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与血清镁离子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中Mg2 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应用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5)和弥漫性脑损伤组(n=50)。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按Elliott等的方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Mg2 浓度。结果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短期内就增加,伤后6h达较高水平,约130h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损伤后336h仍然高于正常水平(P<0.05);损伤后的血清中的Mg2 含量迅速下降,约60h达到最低,虽然以后有所恢复,但伤后336h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短期内脑组织含水量快速增加,伤后6h就达到较高水平。②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血清中Mg2 含量约伤后60h降到最低,以后逐渐回升。③弥漫性脑损伤后补充镁剂应从伤6h就开始,补充时间应不低于两周。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镁与钾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离子的变化与血清钾的关系。从而为镁剂预防和治疗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在血清钾低于正常的病人中血清镁的变化与血钾呈直线相关性关系,血钾越低,血清镁越低,而血钾正常的病人血清镁的变化与血清钾无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偏头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发现偏头痛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与偏头痛关系密切。对偏头痛患者血中TNF α的研究国内外有少量报道 ,而对脑脊液 (CSF)中TNF α水平如何未见报道 ,我们对偏头痛患者血清和CSF中TNF α的水平同时进行研究 ,以探讨TNF α在偏头痛中的作用机制。对象和方法 :偏头痛发作组 2 1例 ,男 4例 ,女 17例 ,年龄 9~ 46岁 ,平均 2 7岁 ;间歇组 16例 ,男 3例 ,女 13例 ,年龄11~ 42岁 ,平均 2 5岁 ;对照组 19例 ,男 6例 ,女 13例 ,年龄 5~ 48岁 ,平均 2 6岁。所选对象均未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免… 相似文献
14.
镁和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镁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检测偏头痛发作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手术后或肿瘤疼痛( 疼痛组) 患者血清镁和红细胞镁水平,同时给予偏头痛患者静脉注射潘南金( D L门冬氨酸钾镁) 并观察其反应。结果 偏头痛患者较健康对照组及疼痛组血清镁和红细胞镁均明显降低。经潘南金治疗后具有较低血清镁( < 0 .76 m mol/ L) 及红细胞镁( <135 m mol/ L) 水平的偏头痛患者症状缓解较血清镁( ≥076 m mol/ L) 及红细胞镁( ≥135 m mol/ L) 水平较高的偏头痛患者缓解明显。结论 血液中镁的浓度对偏头痛发作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发病机制。通过补充镁可缓解偏头痛发作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钙、镁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 3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患者的血清钙、镁含量进行了检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SAH组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5 6岁 ,平均 42 .8± 9.3岁。发病均在 1周内且除外肝、胆、肾疾病。有意识障碍 11例 ,6例 SAH症状好转后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16.
血清镁测定对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对58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清镁测定,探讨血清镁水平对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治疗的临床意义。现将材料、分析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20名,作为血清镁对照组,其中男15名,女5名,年龄50~58岁,平均53岁。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二、急性脑血管病组: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42~76岁,平均56岁;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43例,出血性脑血管病13例,混合性脑血管病2例。58例中首次发病者37例。 相似文献
17.
张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7):84-85
我科2011—2012年根据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患者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110例,采用单盲对照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3.2±5.1)岁;平均病程3~12个月。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4.1±5.3)岁;平均病程3~11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免法测定52例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期与间歇期比较,内皮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头痛程度之间内皮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偏头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系统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50例偏头痛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分析了性别、年龄、个性特征、职业满意度、家庭满意度、文化程度、病程长短对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偏头痛患者的个性特征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比中国人常模差(P<0.01);家庭满意度差与职业满意度差引起的负性刺激、女性、个性神经质、个性精神质、个性内向倾向以及文化程度低与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相关性(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不良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满意度、家庭满意度、性别、文化程度、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钙、镁离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钙、镁离子(Ca2+、Mg2+)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 关系。方法 检测40例脑出血(ICH)及35例脑梗死(CI)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a2+、Mg2+含量,并与30名健 康中老年人进行对照。结果 ACVD患者血清Ca2+、Mg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ICH组 低于CI组(均P<0.05);ICH组中有意识障碍者明显低于无意识障碍者(均P<0.05);死亡者低于存活者(均 P<0.05)。大片梗死患者显著低于小片梗死者及对照组(均P<0.05),而小片梗死者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均P>0.05)。结论 ACVD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a2+、Mg2+含量均明显降低,与脑损害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 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