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 迄今,对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的研究较充分,特别是电生理检查的深入开展更加丰富了传导阻滞的内容。在其诊疗上医学界已取得了一些一致性看法,只是尚未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本文则以电生理检查为依据,着重于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诊疗中所能共同接受的观点作初步概述。一、基本病因引起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心肌炎、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和特发性传导阻滞。既往因风湿热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AVB)并不少见。近年来由病毒性心肌炎引起者则日见增  相似文献   

2.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室内传导阻滞是影响AMI病人近期病情发展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我院1985~1992年间收治的117例老年AMI的临床资料比较了有与无室内传导阻滞两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探讨老年AMI时发生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干部。因持续性胸前区疼痛伴头晕,双肩、背部不适15小时入院。检查:痛苦面容,皮肤湿冷,叩诊心界不大,听诊心音低钝,心率6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血压11.3/8KPa(80/  相似文献   

4.
约50%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先有双分支传导阻滞。这是因为在此类病人,房室间传导仅依靠剩下的一个分支,在缺氧或药物等影响下,可促发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由此,产生了这类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时是否需预防性地安置暂时性心脏起搏器,以及洋地黄、奎尼丁等影响房室传导的药物对之是否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本文报告39例双分支传导阻滞者给以手术和/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经验,并用希氏束电图和心房起搏来研究其房室传导的电生理机理。双分支传导阻滞的标准为:(1)左前半  相似文献   

5.
室内传导阻滞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本文叙述室内传导阻滞的定义、病因、分类、电生理机制及心电图表现和特点。介绍经典的教科书及最新的心电图指南关于室内传导阻滞以及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以推动我国关于室内传导阻滞诊断标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前列环素(PGI_2)是迄今所知最强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已用于静脉注射来治疗周围血管病、哮喘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近来实验研究表明,PGI_2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在人类仅有血流动力学和止血研究的报道,其确切的电生理作用不明。本文旨在估价 PGI_2单独以及与心得安合用在正常人的电生理效应,以更好地了解此药的作用机制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材料和方法:10例病员,6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39~73岁(平均61岁),无明显心脏病史,胸片和心电图正常,心电记录未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试验  相似文献   

7.
交替性束支阻滞是心室内传导疾病的一种罕见表现。在某些病例,交替性束支阻滞常伴发于 P-R 间期延长和心率增快时,另一些则否。近来,应用希氏束电图及心房调搏方法,证明不完全性束支阻滞可在心电图上  相似文献   

8.
利多卡因(Lidocaine)已证实是一种对心律失常有效药物。关于此药的作用原理,近年来有了深入的研究。Kermaier等报告利多卡因在一般治疗剂量的  相似文献   

9.
室内双束支传导阻滞致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患者男,36岁。因反复抽搐6h入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入院时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P-P间期0.56s,心房率107次/min,R-R间期1.40—1.96s,心室率44—30次/min。QRS宽大畸形,时间0.13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P与QRS无关。当记录到V_3导联时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心律平的电生理效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心得安作为一种β体阻滞剂,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防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但国内尚缺乏有关的详尽的电生理资料。本文采用无创性食管心房起搏方法,观察心得安防止PSVT的电生理效应,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3±12岁,均有反复PVST史且经心房起搏诱发PSV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2例,房室反复性  相似文献   

12.
原发孔型房室间隔映损(OPAVSD)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心律失常。修补术后1/5以上病人有心律失常,其中传导障碍颇为多见。而迄今未见修补术后电生理测试的报道。作者对一组OPAVSD 修补术后的患者进行电生理测试。方法:年龄5~25岁的6例 OPAVSD 病人,于修补术后2~20周接受电生理测试,项目有:经纠正的窦房结最大恢复时间(Max CSNRT),总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前向传导的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A-AVN FRP 和 A-AVN ERP)以及房室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9岁,主诉心悸、胸闷5年,心前区隐痛2d。常规心电图示ST-T改变。临床诊断:冠心病。V_1、V_5导联系动态心电图同步连续记录的模拟波形,示P-P间期1.16—1.23s,P-R间期0.22—0.26s,QRS波时限0.10→0.13→0.15s,V_1呈rs型,V_5呈qR型或R型,S_(v_1)与R_(v_5)时限逐渐增宽,但电压大致相  相似文献   

14.
巨大J波貌似室内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39岁。以车祸后昏迷4h为主诉急诊入院。入院检查:T38.1℃,P62次/min,R233次/min,偶发暂停,Bp160/98mmHg(21.5/13kPa),神志中度昏迷,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HR律不齐,无杂音,双肺(—),行颅脑CT检查。临床诊断:颅胸外伤,硬膜外血肿并脑挫裂伤。图  相似文献   

15.
本院于1972~1985年收治的74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中有室内传导阻滞者145例(19.59%),最常见的各种传导阻滞依次为:左前(8.78%)、完右(4.86%)、完右及左前半阻滞(2.30%)。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内传导阻滞者的死亡率为24.83%,较无室内阻滞者(13.27%)为高。存活出院病人的心功能较差,伴有室壁瘤者为11.92%。无室内阻滞者的心功能较好,伴有室壁瘤者为3.92%。恢复期少数病人做了γ照像、EF射血指数及心肌运动情况测定。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室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已显著地减低了由于心律失常而引起的死亡,但对因泵衰竭而引起的死亡率则影响很小。然而,这些监护设备为心肌梗塞时所并发的各种心室内传导阻滞,其进展至较复杂或较高程度的心脏传导阻滞,以及病程中发生这些传导阻滞患者的预后,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82岁,因阵发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一天于1992年1月11日入院。原有高血压、冠心病史20余年。临床诊断:高血压,冠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由于阿-斯综合征发作有时可以致死,故有必要识别具有这种危险的病人。本文旨在评价静息时心率、体表心电图、伴有的先天性心脏缺损、心腔内电生理研究结果以及分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于识别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发生晕厥的作用,以便确定哪些患  相似文献   

19.
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NAVC)在判定房室传递中的意义,已见诸文献。现将我们所见1例心房颤动(Af)病人,在应用洋地黄过程中出现的此种变化  相似文献   

20.
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局限性完全性室内阻滞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60岁。诉胸痛、胸闷、头晕半月余,既往有冠心病史。ECG示:①窦性心动过缓;②心电轴中度左偏;③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④部分导联T波异常改变(TI、avL、v4~v6倒置)。食管电生理检查了解窦房结及房室结起搏及传导功能,SACT、SNRT及AVN功能均正常。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