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聪颖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06-106
目的分析某部队近年来人伍新兵结核感染情况,为部队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某部队2008~2011年入伍新兵共5612人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以PPD试验阳性而双上臂无卡介苗接种瘢痕者计算结核感染率。结果结核菌素试验结果阳性率为49.4%(2772人),强阳性率为2.9%(163人)。无卡痕人数3300人(58.8%),无卡痕阳性人数990人,结核感染率为30%。城市籍新兵结核感染率(33.8%)明显高于农村籍新兵结核感染率(27.7%,P〈0.01)。结论分析部队新兵结核感染情况可以为部队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资料,对部队结核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分支杆菌在密集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某高校4896名一、二年级学生和568名农民工,进行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强阳性反应者予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者再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菌培养及血清抗结核抗体。结果PPD阴性反应2860人,阳性反应2318人,强阳性反应232人。X线检查肺部有异常者11人,1人淋巴结肿大,痰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血清抗结核抗体均为阳性。确诊肺结核病11人,淋巴结结核病1人。来自城镇地区学生的PPD反应阳性率为55.03%,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42.78%(u=7.66,P(o.01),大学生结核病的发现率为0.18%;农民工的PPD反应阳性率55.81%,结核病的发现率0.53%。结论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在高校学生和农民工中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应该加强结核病疫情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县儿童结核病感染情况及对结核病的免疫水平。方法;对三所小学的所有儿童进行PPD试验,PPD阳性儿童进入X线胸部透视,强阳性予以抗结核药物预防性治疗。结果:2211名儿童中PPD反应阳性率为13.21%,强阳性率为0.63%。结论:调查儿童对结核病的免疫水平和免疫维持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近年来高校学生结核感染状况,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为结核病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新生入校和第4学年时分别进行PPD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2001年调查入校新生270人,PPD试验阳性率为41.85%(113人),其中强阳性率为9.63%(26人);无卡介苗预防注射疤痕95人(35.19%),其中无卡介苗预防注射疤痕而PPD阳性23人;城市籍新生结核感染率22.64%,农村籍新生结核感染率26.19%。对PPD试验强阳性者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2005年对该年级学生结核感染状况进行追踪调查,PPD试验阳性173人(64,07%),其中强阳性43人(15.93%);无卡痕阳性47人;城市籍新生结核感染率67.92%,农村籍新生结核感染率26.19%。预防性治疗26人4年后PPD结果无变化,无新发结核病例。结论在该批学生中进行PPD试验调查,可以监测入校新生结核感染率,尽早筛出传染源,对PPD试验强阳性者可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崔哲哲  冯启明  刘飞鹰  林玫  区进 《重庆医学》2014,(27):3611-3613
目的:了解学校结核菌素(PPD)试验开展情况、结核病发病水平及强阳性结果相关影响因素,为广西学生结核病体检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参与调查学生开展PPD筛查;对所有PPD试验强阳性学生及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学生、疑似病例进行胸部X线片及痰涂片检查;对PPD强阳性与非强阳性学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PPD筛查学生53217例,阳性率5.74%(3055例),强阳性率1.46%(775例);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0.03%(15例)。经过χ2及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年龄与地区分布是PPD试验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PPD初筛,再行胸部X线片及痰涂片检查是在学校及结核病防治门诊发现结核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加强结核病高疫情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大专院校学生的结核病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入学新生结核感染及患病情况,为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西城区中小学入学新生开展结核病筛查。所有学生均进行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对全部高中生和住宿初中生以及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或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小学生和非住宿初中生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对PPD试验强阳性者或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X 线胸片检查。结果 138所学校的35 437名新生完成了肺结核可疑症状及接触史调查,6 111人进行了PPD试验,163人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PPD阳性955人,阳性率15.63%(955/6 111)。在进行PPD试验的学生中,小学组的PPD阳性率为14.28%(1/7),初中组的PPD阳性率为19.94%(64/321),高中组的PPD阳性率为15.39%(890/5 783);结核感染者458人,结核感染比例为7.49%(458/6 111),其中小学组未发现结核感染者,初中组的结核感染比例为10.28%(33/321),高中组的结核感染比例为7.35%(425/5 783);PPD强阳性158人,PPD强阳性率2.59% (158/6 111),小学组未发现PPD强阳性者,初中组的PPD强阳性率为1.87%(6/321),高中组的PPD强阳性率为2.63%(152/5 783);PPD阳性率、强阳性率、结核感染比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开展入学新生结核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结核感染者,是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中专学生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大中专学生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服用抗结核药物,之后进行追踪观察,以了解其在减少结核发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未治疗组进行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及对比分析,以了解预防性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结素阳性率平均74.2%,强阳性率平均12.6%;对结素强阳性者开展预防性治疗,减少结核发病的保护率高达79.88%;结素强阳性未治疗者肺结核年发病率高达614.54/10万,是结素阴性及一般阳性者(67.03/10万)的9.2倍。结论:大中专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是结核暴发流行的严重隐患之一,结素强阳性者预防性治疗对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是控制大中专院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生人群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及卡介苗接种情况,为学校防治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胶南市辖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大专院校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X线胸片检查,结核菌感染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辖区内在校学生结核菌素阳性率为34.60%(34691100271),强阳性率为6.45%(6470/100271),小学的阳性率、强阳性率最低,高中的阳性率、强阳性率最高。有卡痕学生的结核菌素阳性率(38.39%,36195/94283)高于无卡痕学生(18.65%,1718/9210)。结论: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有计划地及时发现结核病人,规则治疗,能有效控制结核病在学生中的爆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疫情,阻断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暴发流行。方法:利用结素试验、X光胸片检查、痰涂片检查等。结果:2598名师生PPD试验阳性率为43.62%。首发病例的高二(二)班阳性率高达71%。全校强阳性反应率为11.23%。结论:经X光摄片、痰涂片检查,确诊活动性肺结核20例(其中涂阳1例),罹患率为0.76%,涂阳罹患率为0.038%,病型分布为Ⅲ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高校结核病暴发的原因,探讨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方案。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检,进行瘦隋处置、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年1月一2007年10月该班102名学生中新登记结核病人32例,患病率为31.37%(32/102)。在97名密切接触者感染调查中PPD阳性率97.94%(95/97),其中强阳性率为16.49%(16/97),胸片异常者8.24%(8/97)。结论学校结核病预警机制及防治对策的缺乏是本次结核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治仍是高校预防保健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检测(T-SPOT·TB)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对本院735例患者行T-SPOT·TB筛查,分为非结核组(89例)与结核组(646例)。临床确诊结核患者646例中肺结核578例,肺外结核32例,HIV合并结核感染(HIV-TB)36例。将筛查结果及斑点计数情况与结核菌素试验(PPD)、涂片、培养、结核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SPOT·TB试验检测灵敏度为84.5%,PPD、涂片镜检法、痰培养法和结核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依次为57.9%、29.3%、33.6%和47.4%,与T-SPOT·TB试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OT·TB试验特异度为94.4%,显著高于PPD(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肺结核、肺外结核与HIV-TB患者中的T-SPOT·TB的灵敏度分别是86.2%、78.1%和63.9%,与PPD和痰培养法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差,分别为71.7%(Kappa=0.410)和51.8%(Kappa=0.200);细菌学阳性与阴性患者T-SPOT·TB试验的斑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试验较传统的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更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但不能区分结核活动性与否且费用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人三种发现方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和评价PPD筛查、结核病线索调查和因症就诊三种结核病人发现方式的效率与效益,探讨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的优选方案和适应条件。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12421名中小学生进行PPD筛查,强阳性反应者或与涂阳肺结核病人有接触史者进一步拍胸片、查痰:(2)结核病线索调查在明集乡17550人口中进行,发现那些有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可疑肺结核病人或与涂阳肺结核病人有接触史的重点人群:(3)因症就诊病人按照结核病人归口管理的原则,采集2003年l--6月份结核病防治门诊的资料:(4)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PPD试验强阳性反应256人(占2.06%),阳性和弱阳性反应1889人(占15.21%),查出活动性肺结核40人,其中涂阳病人3人;结核病线索调查到站538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69人,其中涂阳病人6人:因症就诊接诊可疑肺结核486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82人,其中涂阳病人37人。结论:结核病线索调查是病人发现率最高、成本效益最好的病人发现方式:PPD筛查适合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可以较低的成本发现结核感染者,对于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具有较高的价值;因症就诊方式对于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成本效益最好,与其他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继续适合在经济落后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13.
蔡柱山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105-106
目的调查武威市凉州区张义乡、中路乡中、小学生结核感染及肺结核患病状况,为做好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张义乡、中路乡22所中、小学校4936名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并对硬结横径≥20mm或有水泡者进行胸透和X线摄片检查,对胸片异常者做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中学生PPD试验强阳性率(4.8%)高于小学生(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6,P〈0.01)。中、小学生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696.56/10万和189.4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5,P〈0.01)。结论凉州区张义乡、中路乡中、小学生肺结核患病率较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保定北市区中小学结核菌感染及结核病发病情况,预防结核病发生,控制结核病在中小学中传染、暴发流行。方法:对33所中小学校21161名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对强阳性者进行x线摄片检查,对胸片有异常阴影者做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①北市区中小学生阴性率较高,达62.70%。②强阳性率中学生(11.28%)高于小学生(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5,P〈0.01)。③强阳性率城市(10.24%)高于郊区农村(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9,P〈0.01)。④确诊4例肺结核患者均为中学生,总患病率18.90/10万。结论:保定市北市区中小学生整体患病率较低,考虑该区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学生免疫力较强,另一方面该区连续多年对中小学生进行结核病体检,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泌r—IFN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对儿童结核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cytokine flow cytometry,CFC)检测法,对结核病患儿41例、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75例、健康儿童20例,测其外周血中分泌r-干扰素(IFN—r)的结核杆菌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同时行结核菌素皮试(TST)和结核抗体检测。结果:(1)CFC检测,41例结核病患儿90.24%阳性,9.76%阴性;健康组1例阳性,说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为95%。(2)结核病组CFC阳性率90.24%,TST阳性率70.73%,结核抗体阳性率56.10%,与CF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LTBI组CFC阳性率85.33%,TsT阳性率85.33%;结核抗体阳性率为28%,与CF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诊断儿童结核病,分泌r—IFN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流式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比TST、结核抗体强。(2)诊断潜伏结核感染,分泌r-IFN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流式检测与TST效果类似,比结核抗体强。  相似文献   

16.
赵磊  薛剑  杜君晓  王瑜玲  王伟 《重庆医学》2015,(11):1484-1486
目的:评价4种诊断方法对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TB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未感染HIV的TB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结核抗体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进行诊断。结果对照组患者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RA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RA阳性明显高于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IGRA阴性发生率明显高于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A是诊断HIV感染合并TB的敏感方法,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目的 比较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结核菌素(PPD)皮试及痰结核菌涂片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的意义。(2)方法 检测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在各类结核病人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与痰涂片查结核菌、PPD皮试的一致性。(3)结果 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94.0%,与痰涂片阳性和PPD皮试阳性的一致率分别为67.4%和64.8%。(4)结论 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与PPD皮试及痰结核菌涂片一样,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学生结核感染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校结核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效果,为加强高校结核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未治疗组进行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大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结素阳性率平均74.2%,强阳性率平均12.4%;高校学生肺结核平均年发病率116.84/10万,结素强阳性未治疗者肺结核年发病率高达607.29/10万,是结素阴性及一般阳性者(69.81/10万)的8.7倍。结论:新生入学体检、学生中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对结素强阳性者开展预防性治疗,可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发病的保护率高达74.41%;对结素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因症就诊为主的病人发现方式、肺结核病人定点规范诊治,是控制大学院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118例结核及非结核病人同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及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试血清结核抗体(TB—Ab),以IgG为代表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结核组PPD试验阳性率高于TB—Ab检测,P<0.005,有显著差异。PPD试验敏感度较TB—Ab检测高,特异室较TB—Ab检测低。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对诊断结核病县确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西宁市城中区儿童卡介苗(Bcc)接种质量,对结核病的防治及进一步搞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8年在城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做结核茵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的1438名新生儿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PD试验阳转率85.33%,低于卫生部标准(90%)。结论:儿童要及时接受有效的卡介苗接种,提高BCG的接种质量,尤其对PPD试验阴性者应及时补种卡介苗,以进一步提高阳性覆盖率,保证免疫成功,达到预防结核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