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抑制磷酸三钙(tricalciumphosphate,TCP)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作用。方法取3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CP颗粒组和异补骨脂素干预组(isopsoralen,20 mg/kg)。采用TCP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模型,于术后D2颅顶局部注射异补骨脂素,每周3次,2 w后处死动物取颅骨及其骨膜。通过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颅骨表面炎症反应、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程度,研究异补骨脂素对TCP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影响;应用ELISA法检测颅骨骨膜TNF-α、IL-1β和IL-6水平,观察异补骨脂素对TCP颗粒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影响;通过检测骨组织中破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TRAP和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活性及其m RNA水平的变化,探讨异补骨脂素对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异补骨脂素可明显抑制TCP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和骨溶解;同时显著降低骨组织中TRAP和cathepsin K的活性及m RNA表达,阻断TCP颗粒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释放。结论异补骨脂素能有效抑制TCP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可作为防治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和关节晚期松动的候选药物,减少磨损颗粒所致的骨溶解和关节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溶性大豆异黄酮(WSSI)对1,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兔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以及兔成熟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TRAP染色对骨髓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计数;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骨吸收造成的陷窝数目及表面积,以评价破骨细胞活性;用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的形态。结果:浓度为20.0、4.0、2.0和0.4μg/ml的水溶性大豆异黄酮既能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P<0.001),还能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P<0.001),具体表现在随着浓度的升高骨吸收陷窝数目及表面积减少。结论:WSSI可以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和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的破骨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方法,为研究外源性因素对骨代谢影响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三维共育、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转移刺激骨髓单核细胞、重组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基(RANKL)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和RANKL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四种方法体外诱导破骨细胞。活细胞示踪剂CM-DiI标记RAW264.7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察破骨细胞形成过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染色破骨细胞。[结果]四种方法均成功地诱导培养出由多个细胞互相融合的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加入RANKL的方法诱导出的破骨细胞较大,数量也较多,方法简单。正常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形态较小,数量也相对较少,过程复杂,但可以用来研究干预因素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后对破骨细胞分化的间接影响。在对照组及诱导培养体系中均可观察到一类不互相融合的TRAP阳性细胞,含1~3个核,TRAP染色多集中在胞核周围,此类细胞可能是尚未分化的破骨细胞前体。而互相融合的破骨细胞TRAP染色见于整个胞浆。[结论]各种破骨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各有优势,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不同的破骨细胞诱导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基质Gla蛋白(MGP)对小鼠骨量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腺相关病毒干涉小鼠体内MGP基因表达,microCT扫描分析检测小鼠骨量,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小鼠股骨破骨细胞的数目,利用ELISA检测骨转换标志物TRAP5b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过MGP干扰处理的小鼠骨体积分数显著降低,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厚度也显著减少,骨小梁间隔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鼠股骨切片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增多,血清TRAP5b水平显著增加(P<0.01)。 结论 MGP可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来维持骨量。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肠炎IL-1β、IL-6、IL-12、TNF-α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大便上清液IL-1β、IL-6、IL-12以及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和大便IL-1β、IL-6、IL-12以及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症组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1β、IL-6、IL-12以及TNF-α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恢复期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后周围血循环和肠粘膜局部产生IL-1β、IL-6、IL-12以及TNF-α。IL-1β、IL-6、IL-12以及TNF-α在RV感染的免疫防御保护和免疫损伤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NF-α、IL-1β、IL-10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水平及肝癌组织的变化,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TNF-α和IL-1β、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及正常体检人群各63例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0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的TNF-α、IL-1β和IL-10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及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TNF-α、IL-1β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体检人群, IL-10水平低于正常体检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10水平无差异(P〉0.05),上述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肝癌组织中 TNF-α蛋白的表达与 IL-1β蛋白的表达正相关(r=0.372、P=0.000),与IL-10蛋白的表达负相关(r=﹣0.322、P=0.000)。结论细胞微环境的改变是PLC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慢性炎症损伤是PL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前提,由TNF-α、IL-1β和IL-10介导的炎症反应失衡参与细胞微环境改变,并加剧肿瘤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对小鼠血管炎症及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小鼠睡眠剥夺模型,不同浓度的IL-1β、IL-6、IL-2、TNF-α分别处理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称重法检测小鼠体重和进食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β、IL-6、IL-2、TNF-α、LOX-1、LDL、HDL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内皮细胞IL-1β、IL-6、IL-2、TNF-α和LOX-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实验前后,对照组及睡眠剥夺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睡眠剥夺组进食量显著增加,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睡眠剥夺组血清及内皮细胞中IL-1β、IL-6、IL-2、TNF-α、LOX-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DL、HDL、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内皮细胞LOX-1的水平在不同浓度IL-6、IL-2、TNF-α处理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IL-1β处理下,则呈浓度依赖性上升。结论睡眠剥夺引起小鼠血管炎症分子以及LOX-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调节。方法分别用1mg/LLPS或25mmol/LRes+1mg/LLP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细胞中NF-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IL-6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在刺激后6~1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Res+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P<0.005)。结论LPS可诱导巨噬细胞NF-κB活化,导致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增强,而Res能抑制NF-κB活化而调节TNF-α、IL-1β、IL-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LPS对辐射暴露后小鼠血清IL-10、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经过长时间恢复后,脂多糖(LPS)攻击对小鼠血清中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观察不同照射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的LPS干预等不同条件下,C57BL/6小鼠血清中IL-10、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照射前后小鼠血清IL-10、IL-6和TNF-α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但LPS刺激组血清IL-10、IL-6和TNF-α浓度均高于同剂量照射组(P<0.05)。结论 LPS对辐射暴露小鼠血清IL-10、IL-6和TNF-α浓度具有一定的影响,LPS对辐射暴露小鼠免疫系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参与调节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哮喘相关炎症因子的机制。方法 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对照组和哮喘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联合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组处理:空白对照组,HMGB1组(浓度分别为100、200、500 ng/mL),500 ng/mL HMGB1+AG490组,500 ng/mL HMGB1+雷帕霉素组。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结构;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小鼠肺部组织HMGB1的表达;ELISA法测定两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中HMGB1的含量和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JAK2和p-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 哮喘组小鼠HMBG1的表达比正常小鼠明显升高。HMGB1升高细胞中TNF-α、IL-6和IL-1α水平,上调p-JAK2和p-STAT3水平,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关系。AG490和雷帕霉素处理抑制细胞中p-JAK2和p-STAT3表达,同时降低TNF-α、IL-6和IL-1α水平。结论 HMGB1参与调控哮喘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与活化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参与肝脏炎症的发生,肝细胞凋亡与坏死,促进纤维化的形成,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肝硬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IL-18与CRP(C反应蛋白),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恒定负荷急性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活性的影响,试图为运动对免疫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雄性3月龄SD大鼠一次恒定负荷急性运动后即刻、3 h、72 h点及对照组断头取血,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急性运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等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纽和治疗组各31例,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0天后,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IL-6,IL-8的血清水平。对照组儿童则抽血一次查TNF-α,IL-6.IL-8的水平备对照。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TNF—α,IL-6,IL-8的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观察纽与治疗组治疗前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调节AP患儿的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速发型哮喘及晚发型哮喘与细胞因子关系 ,了解不同的细胞因子对不同类型哮喘的调节作用 ,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 [方法 ]以提取的平菇孢子抗原致敏 ,激发豚鼠建立哮喘模型 ,激发后 2d处死 ,取其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IL 4水平。卵清蛋白致敏 ,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取其血清 ,以ELISA试剂盒检测IL 5水平 (pg)。注射抗IL 5单抗 (第一次激发前 2h一次性皮下注射 1mg/kg)后观察 1L 5水平变化及嗜酸性细胞变化。 [结果 ]致敏 ,激发豚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4水平为 ( 14± 0 8)U/ml,正常对照组为 ( 6 7± 1 5 )U/ml ,实验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IL 4活性 ,实验组为 ( 2 15 89± 893)cpm ,正常对照组为 ( 116 74± 2 81)cpm ,实验组同样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卵清蛋白致敏 ,激发的哮喘小鼠 2d及 4d组血清中IL 5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 10 3及 2 4 5倍。而注射抗IL 5单抗组比未注射组明显降低 (P <0 0 0 1)。注射 2d及4d组分别为未注射组的 10 2 %和 5 3% ,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血中嗜酸性细胞变化 :卵清蛋白致敏 ,激发的哮喘小鼠 2d及 4d组血中酸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 ,分别高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 (前驱呼衰 )患者细胞因子谱特征 ,并评价界定COPD前驱呼衰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对照者、COPD尚未达前驱呼衰患者、COPD前驱呼衰患者各 30例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植物血凝素刺激培养后的白细胞介素 4 (IL - 4 )、白细胞介素 8(IL - 8)、γ干扰素 (IFN -γ)的水平。结果 在正常对照、COPD未达前驱呼衰和COPD前驱呼衰三组人群中 ,IL - 8水平依次显著升高 ,其中后组与前两组相比较 ,P均 <0 .0 1,前两组比较P =0 .0 2 1;IFN -γ水平依次显著升高 ,其中后组与前两组相比较 ,P均 <0 .0 1,前两组比较亦为P <0 .0 1;IL - 4水平在三组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IL - 8和IFN -γ在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和气流阻塞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2 )界定COPD前驱呼衰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加强上述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判断病情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IL-6和IL-18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诸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8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54例同期在该院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第3天和第7天取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18水平的测定,并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的静脉血进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对两组新生儿不同时期的IL-6和IL-18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正常组新生儿相比,实验组患儿IL-6和IL-18水平在24 h、3天和7天时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儿脑血流速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FV)、时间平均流速(TMFV)以及搏动指数(PI)均明显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IL-6和IL-18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因此对新生儿进行IL-6和IL-18水平的检测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TNF-α、IL-4和IL-6的浓度。 【结果】 HSP急性期血清TNF-α、IL-4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期,TNF-α、IL-4和IL-6则明显下降;并且在过敏性紫癜肾中TNF-α、IL-4、IL-6浓度较HSP略高(P<0.05)。 【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细胞因子紊乱,TNF-α、IL-4和IL-6在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龙妹  陈亚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95-4997
目的:探讨IL-6、IL-8、TNF-α在胎膜早破早产孕妇血清及羊水中的含量与胎膜早破早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胎膜早破早产孕妇(早产组)20例与正常孕妇(对照组)20例血清及羊水中的IL-6、IL-8、TNF-α的含量。结果:早产组母血清及羊水中IL-6、IL-8、羊水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早产组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羊水中IL-6、IL-8水平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者(P<0.05)。结论:孕妇血清、羊水中IL-6、IL-8水平与感染引起的早产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otriosisEMs)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EMs患者30例、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8进行检测,并以卵巢癌患者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妇女血清30例做对照组。结果:EMs组与卵巢癌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Ms组与卵巢癌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s患者腹腔液中IL-6、IL-8异常增高是腹腔免疫内环境失衡,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药物治疗中血清IL-6、IL-8可作为EMs疗效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时期较难医治的疾病之一,经常反复发作,临床很难完全治愈,给患儿造成很大痛苦。近年来,在对哮喘的研究中,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