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了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丙二腈酰胺类(MNAs)的作用机制及在器官移植动物模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介绍了国外对该类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状况,并概述了该类免疫抑制剂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的情况。该类免疫抑制剂的代表--来氟米特,目前仅有片剂剂型上市,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已被广泛用于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多样.根据作用机制,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可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两大类.本文就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用免疫抑制剂作一概要介绍,以期能为新免疫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TY720是一种来源于子囊菌冬虫夏草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与常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相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其主要通过致淋巴细胞凋亡及归巢效应等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在多种动物模型的同种异体移植中具有抑制移植物排斥作用,在人体肾脏移植中也呈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故在临床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免疫抑制剂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显著,甚至使病人产生依赖性。目前市场上免疫抑制剂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多样。本文对几种主要免疫抑制剂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基宗  周澄宇 《药品评价》2005,2(4):266-267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主要功能为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应用于器官移植(如心、肝、肾、肺和骨髓移植等)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反应的治疗。免疫抑制剂一般可分为类固醇类药物、抗代谢药、T淋巴细胞抑制剂、抗体类免疫抑制剂4大类,且近年有许多  相似文献   

6.
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春树  何雪菲  钱华 《安徽医药》2008,12(10):892-894
免疫抑制剂是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防止脏器移植排斥。不同的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和毒性均不一样,目前临床上也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来减少各种用药的剂量及毒副作用。以下侧重叙述一些目前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及新出现的免疫抑制剂的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型化学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燕  张启明  杭太俊 《药品评价》2007,4(3):178-181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ant)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反应的治疗。20世纪70年代,环孢菌素A(CsA)发现是免疫抑制领域的一大进展,但其应用局限性和药物毒性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因此,研制选择性强、疗效高和副作用小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器官移植后的患者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减弱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增殖及对移植器官攻击的能力,以保护移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免疫抑制剂使用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剂量偏低达不到抑制排斥的目的,偏高则可因过度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其自身的毒副作用又导致移植器官的功能衰竭。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给药是必要的,同时考虑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本文就我院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实际应用和副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相关的免疫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几种微生物产生的免疫抑制剂。从发现时间、结构、作用机制等方面将各种免疫抑制剂作了比较,对其适应症、副作用等进行了阐述。大环内酯类、杂环类、直链类、芳香族类免疫抑制剂各有其特点,在治疗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穆栋  任晓 《河北医药》2005,27(9):701-702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通过不同途径非特异性地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1983年FDA批准抗真菌抗生素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实体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应用于抑制骨髓移植受体的GVHD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CsA的广泛应用使器官移植发生了一场革命.之后,又有4~5个微生物产生的抗真菌抗生素作为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从由抗真菌活性抗生素转变而来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移植作为有效治疗手段已日臻成熟,手术成功率逐年上升。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移植排斥,目前免疫抑制剂是降低移植排斥最有效方法,明显提高了移植器官存活率。国内外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发展很快,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也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即抑制淋巴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抑制抗原的处理和呈递,抑制DNA的合成。本文对此类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几个根据作用机制从微生物产物中筛选免疫抑制剂的筛选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免疫抑制剂新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毅 《世界临床药物》2003,24(10):606-610,614
环孢素的开发上市可以说是为临床器官移植开辟了新纪元。近期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上市,又为器官移植和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创造了可喜的新格局。对于行器官移植术的患者而言,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及其治疗方案的选用对预后影响重大,最终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本文针对几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最新临床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4.
临床应用已久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eytoxan,CTX)、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等在器官移植抗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治疗上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后期以来,免疫抑制剂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本文对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免疫抑制剂的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化学免疫抑制剂还是生物免疫抑制剂,都是在从非特异性向特异性逐渐地过渡。本文综述了研究较多的几种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器官移植中应用的利弊,以及未来免疫抑制剂的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16.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华 《首都医药》2006,13(14):37-39
免疫抑制的发展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是人类科学领域发展史上迈出的巨大一步。截止2001年,全球的肾脏移植总数达到53万余例,存活率最长达36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外科技术日臻成熟密不可分,但更为有效安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及其临床应用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来源的具免疫抑制活性的抗真菌抗生素如环孢素、他克莫司(FK506)、雷帕霉素和霉酚酸已被开发为器官移植抗排斥药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药物.笔者介绍了这些药物的抗真菌和免疫抑制活性以及作用机制等,还介绍了一些从抗真菌抗生素中开发的和从微生物中分郭得到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新免疫抑制剂.抗真菌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之间似乎有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发现新的抗真菌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于器官移植的新一代免疫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临床上在器官移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主要是由于对排异反应的免疫机理的认识及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开发有了重大突破.尽管如此,迄今为止,仍没有开发出既能阻止排异反应的发生又对正常器官无损害的特效药物.理想的免疫抑制剂是仅能抑制T细胞或B细胞集落对捐献器官引起的特异反应.不幸的是,目前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特异性不高,因此对移植器官或组织仍有损害作用,开发特异性和选择性较强的免疫抑制剂非常必要.本文介绍了四种新型免疫抑制剂——rapamycin、咪唑立宾(mi-zoribin)、mycophenolate mofetil和15-deoxysper-gualin,且就各药的作用机理、药动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当人体的脏器出现功能不全时,挽救的方法是从体外补充这些功能。但是要达到不破坏体内平衡来完全代替具有复杂的代谢功能的各种脏器是很困难的。目前只有人工肾(血液透析)这种对肾功能不全的人有可能使其长期维持生命的装置,对其他脏器的人工脏器还在研究之中。甚至连功能比较简单的心脏,以年计能长期代替该功能的装置还没  相似文献   

20.
环孢酶素A的临床应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抑制剂环孢酶素A广泛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此外,环孢酶素A在防治心肌肥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损伤等疾病都显示了极好的疗效。其临床应用机制主要包括干扰T细胞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致心肌细胞肥大基因的表达,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