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种中药成分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研究分化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扩增培养.多种中药成分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CFAP)的表达.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神经细胞分化的hMSCs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hPBL)免疫调控作用.结果:h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芪,天麻,人参诱导1~3小时后大部分h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分化hMSCs抑制hPBLs增殖反应.结论:多种中药成分和中药制剂可在体外诱导h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hMSCs抑制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免疫词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鹿茸精体外定向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鹿茸精定向诱导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鹿茸精诱导3小时后大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鹿茸精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常宏  蒋绍艳  史玉朋  宋丹妮 《中国药房》2008,19(30):2323-232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采用含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L-DMEM培养液诱导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66。丹参注射液诱导后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较密的部分神经元拉成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巢蛋白、NSE、NF-M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58.68±4.50)%、(61.23±5.72)%、(63.47±6.38)%,GFAP阳性细胞率(1.47±0.23)%。结论:丹参注射液在体外可以将大鼠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人脐血MSCs的分离培养及向神经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脐血中分离所得到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组织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条件。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通过多次传代得到MSCs,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取2至4代的MSCs加入含有维甲酸(RA)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诱导分化培养基将其定向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的MSCs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的表达。结果脐血MSCs每传一代,细胞数量增加约2~3倍。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MSCs不表达CD34,表达CD25、CD29、CD105、CD106。诱导后的细胞不仅形态类似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而且表达神经丝蛋白200(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从人脐血中可以分离得到与骨髓相似的MSCs,并且能够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进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方法,使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存活时间延长,为其将来可能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Percoll液分离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应用丁羟茴醚(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NT-3和PDGF定向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结果 hBMSCs在体外扩增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表达阳性,CD11b、CD45表达阴性;加入诱导剂一定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同时神经丝蛋白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而且较单独使用BHA DMSO诱导的方法延长了诱导后的细胞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胡向阳  马义 《北方药学》2011,8(8):38-39
目的:研究丹参水煎液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最佳剂量。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进行MSCs表面抗原鉴定,不同剂量丹参水煎液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Nestin、NSE、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符合BMSCs表面标志特征。各对照组诱导后阳性细胞率均高于空白组,P〈0.01,丹参诱导组(80ul/ml)Nestin阳性细胞率高于其他诱导组,P〈0.05;各诱导组GFAP表达为均阴性。结论:丹参水煎液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最佳剂量为80ul/m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通过梯度分离获得成年大鼠MSCs,在细胞因子和氧化剂作用下对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诱导率。结果BMSCs被转化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estin。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所获得的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率高(49.7%)。结论bFGF、BHA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白丽萍  杨瑞芳  李芳  许雯  赵智刚 《天津医药》2011,39(12):1091-1094,1191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能力。方法:无菌获取不同来源的MSCs并进行分组。A组:胎儿真皮;B组:胎儿骨髓;C组:成人骨髓。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并检测其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SCs的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各组M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神经丝蛋白(NF)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不同来源的MSCs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但是C组MSCs的增殖能力及体外传代能力低于A组和B组。不同来源、不同扩增代数的MSCs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呈现典型的神经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F和GFAP均呈阳性反应。结论:不同来源的MSCs均可以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不同发育阶段的MSCs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胡向阳  马义 《北方药学》2011,8(10):18-19
目的:研究丹参水煎液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探索提高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进行BMSCs表面抗原鉴定,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Nestin、NSE、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符合BMSCs表面标志特征。各对照组诱导后阳性细胞率均高于空白组,P〈0.01,其中丹参组Nestin阳性细胞率高于β-巯基乙醇组,P〈0.01,丹参组NSE阳性细胞率高于β-巯基乙醇组,P〈O.05;各诱导组GFAP表达为阴性。结论:丹参水煎液可以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罗蔚锋  张志琳  包仕尧  刘春风  霍红梅 《江苏医药》2007,33(4):375-377,F0002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用SD大鼠股骨、胫骨以及肱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采用GSH诱导rBMSCs 24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率.结果 诱导6、24h时,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形成网络状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0±4.3)%和(71.0±5.0)%.结论 GSH可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过程中多效蛋白(PTN)mRNA的表达,以了解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特性和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成人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6代MSCs设对照和试验组进行诱导,诱导后30 min至3 d,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分化后细胞神经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原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前、诱导后12 h PTN mRNA的表达。结果接种24 h后MSCs开始贴壁,呈圆形或椭圆形。3 d后可见梭状细胞呈集落状生长,10~14 d融合。第5~6代时呈现较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诱导后胞体向胞核收缩;出现双极及多极细胞。12 h变形细胞增多,细长突起相互连接。24 h后变形细胞增多不明显。诱导后12 h大部分细胞表达NSE(64.79±0.07)%、MAP-2(60.05±0.09)%,未检测到GFAP的表达,RT-PCR半定量检测有NSE mRNA的表达(0.66±0.15)。实验组诱导后12 h细胞有PTN mRNA的表达(0.689±0.017)。结论建立了稳定的成人MSCs培养增殖体系,MSCs可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有外观形态变化和特异性标志物NSE和MAP-2的表达,同时有PTN mRNA的表达,提示PTN可能参与调控了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体外探讨ATRA和bFGF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作用。方法 :采用Ficoll paque(1 0 77g/ml)分离液从骨髓分离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扩增 ,以bFGF/ATRA为诱导剂 ,再加入BME、BHA、DMSO ,诱导期间观察细胞形态、数目的变化 ,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在此诱导条件下 80 %的细胞表达NSE ,86 %的细胞表达NF M。结论 :ATRA和bFGF能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而且具有比其他作者报道的更高的阳性转化率  相似文献   

13.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icyclodecane-9-yl-xanthogenate (D609) on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vascular endo- thelial cells (VECs) and marrow stromal cells (MSCs). METHODS: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under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immunostaining were used for VECs identification. The expressions of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After 6 h of induc…  相似文献   

14.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群  苗宗宁  曲静  王明元  朱挺  金钧  施勤  惠国桢  张学光 《江苏医药》2004,30(11):817-819,i004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特点,尽管其主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已被认为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好细胞来源。但在严重感染或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细胞数及增殖、分化能力均明显下降等情况下,就无法顺利获得足量可用于治疗的BMSC,有必要寻找MSC的新来源。方法消化胎盘组织、贴壁培养获得基质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比较叔丁对甲氧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复方丹参注射液、β-巯基乙醇(BME)等对培养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胎盘组织中分离出的基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相似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并可诱导表达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NSE)、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ment acidic protein,GFAP)。结论胎盘组织中存在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一种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丰富新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人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增殖与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飞  黄强  王爱东  贡志刚  兰青 《江苏医药》2003,29(5):334-337
目的 建立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分化的鉴定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特点。方法 从人胚胎海马区分离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从人胚胎脑海马区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团中大部分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贴壁分化后可以出现NSE、GFAP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 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能表达nestin蛋白,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并具有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具备神经干细胞的特征,可用于细胞移植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高镁对神经发生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分化命运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从C57/BL6胎鼠大脑中分离神经干细胞,通过添加硫酸镁(MgSO4)调节培养基镁离子浓度并诱导分化,第6天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观察成熟神经元标记物β-Ⅲ tubulin(Tuj 1)和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ERK1/2表达,qPCR检测Tuj1、GFAP的mRNA水平.结果 高镁组(0.8 mM和1.0 mM)相比于对照组(0.6 mM),Tuj1阳性细胞的比例增加,GFAP阳性细胞比例减少,Tuj1表达上调,GFAP表达下调,pERK/ERK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镁组添加ERK抑制剂PD0325901后,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镁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其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其作用可能与ERK1/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损伤血清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损伤血清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纯化hMSCs后用含10%肝损伤血清的培养基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分别于诱导后7、14、21d行免疫细胞化学、糖原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功能。结果①MSCs形态均一,呈长梭形;②实验组MSCs在诱导5—7d后细胞形态开始变为不规则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③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组细胞第7天AFP表达呈阳性,第14天AFP表达消失;Alb第14天开始表达,表达量逐渐增强,可持续至第21天;④PAS染色:实验组在诱导21d时细胞有合成糖原的能力,可见胞浆呈红色。结论肝损伤血清可诱导MSCs向类肝细胞分化,为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