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产妇寒战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R)和布比卡因(B)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16 mg和0.5%布比卡因10 mg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监测产妇围术期呼吸、循环的变化,测定麻醉阻滞平面,记录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观察记录产妇寒战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相同,SpO2均在95%以上,围术期循环变化无显著差别(P > 0.05);两组胎儿出生后Apgar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与B组相比,R组产妇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低及寒战程度较轻(P < 0.05).结论: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产妇寒战的发生率较等效剂量的布比卡因低.  相似文献   

2.
吴旭辉  罗良玉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999-2000
【目的】对比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分娩镇痛中结合芬太尼连续输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和对产程及胎儿的影响。【方法】90例足月初产妇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首先进行2mL的局麻药加芬太尼(15μg)蛛网膜下隙注入。随后,使用2μg/mL芬太尼加局麻药以6 mL/min的速度泵入硬膜外隙。对象分为3个组:A组,2 mL的局麻药和随后泵入的局麻药都使用0.125%布比卡因;B组2mL的局麻药和随后泵入的局麻药都使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C组2 mL的局麻药和随后泵入的局麻药使用0.125%罗哌卡因。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持续时间和分娩的方式。【结果】所有对象均无意外事件发生。三组间VA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起效时间上,罗哌卡因组起效时间短于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P=0.03)。这表明罗哌卡因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左旋布比卡因组和比布比卡因组。但第二产程布比卡因组对比罗哌卡因组和左旋布比卡因明显缩短了(P=0.04)。【结论】分娩镇痛中经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此三种给药方法中0.125%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给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都是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结构与理化特性均相近,具有麻醉效能强,作用时间长的特点。本研究主要观察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产妇硬膜外麻醉下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效能. 方法: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1例患者局麻药剂量均为5 mg,剂量变化梯度为1 mg.运动阻滞有效定义为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0 min内任何一侧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大于或等于1分.计算两种药物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为5.483 mg;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为7.516 mg;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为4.277 mg.结论: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三种局麻药的运动阻滞效能从高到低依次是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后两者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有相类似的药理特性 ,目前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腰麻略有报道 ,但用于剖宫产腰麻报道甚少。本文分别对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剖宫产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 ,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临产妇共 80例行剖宫产手术 ,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 (R组  相似文献   

6.
罗哌卡因是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和镇痛,国外临床上早已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本文旨在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时蛛网膜下腔麻醉最佳有效剂量,为临床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20例单胎足月妊娠产妇,拟在腰麻下行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年龄21~35岁,孕38~42周,身高152~167 cm,体重53~91 Kg,所有产妇术前孕期检查胎儿发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罗哌卡因腰麻适宜剂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67-2868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其药理特性为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2008-08-2009-08我院剖宫产患者60例采用0.75%罗哌卡因或0.75%左旋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剖宫产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A组)及0.75%左旋布比卡因(B组),每组30例.各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孕周等有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同浓度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Ⅰ组、罗哌卡因,Ⅱ组、左旋布比卡因。Ⅲ组、布比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感觉阻滞消退时间Ⅰ组显著长于Ⅱ、Ⅲ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消退时间Ⅰ组显著短于Ⅱ、Ⅲ组。结论:三种药物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运动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7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75%盐酸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将8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L),对照组用0.75%布比卡因(B),每组各40例。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2mL的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追加2%的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两组患者呼吸和循环指标的变化,采用盲法评估麻醉效应并观察麻醉过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完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两组病人呼吸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0.7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阻滞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依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罗哌卡因组40例和布比卡因组50例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布比卡因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布比卡因组运动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低于罗哌卡因组,而最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高于罗哌卡因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阻滞的效果均较为明显,但罗哌卡因对产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燕 《临床医学》2014,34(10):83-8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择期拟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9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56.74±4.88)s和(132.64±11.76)s,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两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运动恢复时间为(1.75±0.44)h,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麻醉运动恢复更快,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患者腰麻的最低有效浓度(MLAC)。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20例,ASAⅡ~Ⅲ级,年龄65—88岁,选择L3-4间隙穿刺,第1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40%罗哌卡因,其后各患者所用浓度按序贯法调整,浓度变化梯度为0.02%。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下肢运动阻滞的Bromage分级、辅助药的应用和麻醉相关并发症。根据Dixon-Massey法计算罗哌卡因MLAC。结果罗哌卡因MLAC为0.29%(95%C10.26%-0.31%)。结论连续腰麻应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可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罗哌卡因腰麻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罗哌卡因组(R)和布比卡因组(B),每组40例。在分别予0.5%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监测并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min、10min、20min时MAP、HR、LF、HF、LF/HF、TF数值。结果 罗哌卡因组LF、TF、LF/HF均呈下降趋势,10min和20min数值与基础值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布比卡因组MAP、LF、TF、LF/HF下降明显,给药后5min数据与基础值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10min、20min数值与基础值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布比卡因组MAP、TF、5min LF、LF,/HF与同时段罗哌卡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0min和20min LF、LF/HF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HR和HF虽也呈下降趋势,但与基础值比较并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0.5%的罗哌卡因腰麻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要显著小于同浓度的布比卡因,该浓度的罗哌卡因腰麻安全性要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5.
贺涛  袁向华  吴建新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51-2052,2055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相同剂量的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子宫全切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左旋布比卡因组(LB组)予0.75%左旋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1 mL,布比卡因组(B组)予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1 mL,罗哌卡因组(R组)予0.75%罗哌卡因2 mL+10%葡萄糖1 mL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高平面固定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和麻醉质量及术中术后病人不良反应.[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固定时间LB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明显短于R组( P 〈0.05); 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腰麻维持时间LB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明显长于R组( P 〈0.05);运动神经阻滞程度LB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明显大于R组( P 〈0.05);麻醉质量LB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明显优于R组( P 〈0.05);三组病人均无严重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论]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全切术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其麻醉作用与相同剂量布比卡因相似,而较罗哌卡因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观察了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80例 ASA ~ 级拟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局麻药过敏史等 ,随机将其分成两组 :R组 4 0例 ,硬膜外用药为 0 .5 %罗哌卡因 1%利多卡因 ;B组 4 0例 ,硬膜外用药为 0 .375 %布比卡因 1%利多卡因。1.2 方法 术前 6 h禁食水 ,术前 30 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入室后常规监测 ECG、无创血压 (NIBP)、HR、P、SPO2 ,鼻导管吸氧。开放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取左侧卧位 ,选取穿刺点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用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脊神经毒性的比较.方法:足月单胎产妇15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术,术后进行持续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B组)、等剂量罗哌卡因组(K组)、等效剂量罗哌卡因组(L组).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下肢麻木和肌力减退的发生率.结果:各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麻木和肌力减退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脊神经毒性在低浓度的情况下相同.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证据表明罗哌卡因导致的心脏毒性比相同剂量的布比卡因低,但布比卡因脂溶性高,且作用强度大,临床上只需较小的剂量即可.中枢神经系统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如惊厥)往往是心脏毒性产生的先兆,半数致死剂量和半数致惊厥剂量的比值能够反应局麻药的安全性.目的确定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的半数致惊厥剂量和半数致死量,比较在引起50%致惊厥反应率时3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设计随机对照,3个实验各自独立.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2-07/12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完成.选取1月龄雄性昆明小白鼠310只,清洁级.方法①局麻药剂量与致惊厥率及致死率关系的确定选择240只小鼠,确定罗哌卡因的量效关系时采取的小鼠数量为50只,分为76.80,68.69,61.44,49.15,31.46 mg/kg 5种剂量,10只/剂量组;确定布比卡因的量效关系时采取的小鼠数量为90只,分为50.00,47.29,44.72,42.29,40.00,35.78,32.00,28.62,25.60 mg/kg 9种剂量,10只/剂量组;确定利多卡因的量效关系时采取的小鼠数量为100只,分为183.11,163.77,146.48,131.02,117.19,93.75,75.00,60.00,48.00,38.40 mg/kg 10种剂量,10只/剂量组.不同剂量的局麻药腹腔注射时,尽量使每种麻醉药致各组小鼠的惊厥率和致死率对称分布在50%左右,给药5 min后记录各组的致惊厥率和死亡率.使用Probit法将量效曲线直线化,建立3种局麻药的对数剂量一概率单位的回归直线方程,确定各自的量效关系.②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小鼠惊厥时间和大脑c-Fos表达的影响选择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30%致惊厥剂量组、60%致惊厥剂量组、90%致惊厥剂量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各剂量组依次腹腔注射47,57,73 mg/kg的利多卡因,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惊厥的持续时间.将发生惊厥的小鼠妥善标记,2 h后制作冰冻冠状切片,检测神经元核蛋白c-Fos的表达,镜下计算不同区域表达c-Fos的棕黄色颗粒数目,每个颗粒代表1个神经元.③50%致惊厥剂量的局麻药对小鼠毒性反应的测定选择3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罗哌卡因组、布比卡因组、利多卡因组,10只/组.各组依次腹腔注射50%致惊厥剂量的对应局麻药后,对发生惊厥的小鼠观察其惊厥持续时间,2 h后制作冰冻冠状切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神经元核蛋白c-Fos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小鼠对腹腔注射不同局麻药的反应,记录惊厥持续时间,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选用31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种局麻药不同剂量与惊厥及死亡率的关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的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50%致惊厥剂量)分别为2.89,1.48,1.34.②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后脑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表达c-Fos蛋白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侧脑室以下,第3脑室周围的丘脑区域;正中隆起以上,第3脑室旁边的下丘脑区域;以及下侧部皮质的梨状皮质与杏仁体.③不同剂量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持续时间和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0%,60%,90%致惊厥剂量组的惊厥持续时间呈逐渐上升趋势(P均<0.05),杏仁体表达的c-Fos神经元数亦呈逐渐上升趋势(P均<0.05).④各种局麻药50%致惊厥剂量对小鼠毒性反应的测定结果利多卡因组、布比卡因组引起的惊厥时间和梨状皮质及杏仁体c-Fos阳性神经元数基本相似(P>0.05),而罗哌卡因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使用剂量较少超过布比卡因,很少达到其致惊厥剂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一旦发生中枢毒性反应,罗哌卡因导致的惊厥则会更加严重,可能与其脂溶性低,吸收后分布容积小,血浆浓度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分娩镇痛是利用各种麻醉药物和技术使正常阴式分娩产妇的疼痛得到缓解和解除[1],对母婴影响小或无,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安全,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20.
姚继红  申展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31-1632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组各20例。A组采用左旋布比卡因进行麻醉,B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C组采用布比卡因麻醉。比较3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运动阻滞程度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者用于硬膜外麻醉,均有较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作用,均能满足手术对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