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晓燕  周文  张一弛  郝丽娜 《中国药事》2018,32(9):1301-130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6年醒脑静注射液所致14例不良反应报告,对患儿年龄、用药原因、用法用量、使用溶媒、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等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规律。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本身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中1~3岁儿童占57.14%;非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患儿占80%;以5%葡萄糖为溶媒所致的ADR达78.57%;儿童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达71.43%。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应明确其功能主治,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更安全;减少超药品说明书用药;3岁以下患儿在有替代药物的情况下,不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生产厂家应加强醒脑静注射液用于儿童的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对康艾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为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以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入院并使用康艾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 结果:共观察病例1 000例,其中超适应证用药占2.5%,用药剂量不足占2.1%,超疗程用药占0.8%,溶媒剂量不足占0.5%。1例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结论:康艾注射液临床应用欠规范,提示临床用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适应证、疗程和用法用量,并密切监护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治疗效果的优劣。方法 根据我院急诊科临床用药情况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9例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分为纳洛酮、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组(A组);醒脑静、氟马西尼联合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分析两种联合用药情况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结论 醒脑静、氟马西尼联合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纳洛酮和氟马西尼。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8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4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两组患者4周内肺部感染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评定4周后两组疾病临床预后效果。 结果: 治疗2,4周后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预后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临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可减少临床并发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调查某院神经外科醒脑静注射液(XNJI)使用情况,为促进XNJI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抽查某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神经外科200份使用XNJI的住院病历,对其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科室XNJI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超说明书适应证者达34.50%,超剂量给药者达92.50%,而单次用药剂量为40 ml的患者占90.00%。临床使用中也存在着XNJI与西药联合使用的问题,主要与氯化钾(74.00%)合用或与氯化钾和胰岛素(11.00%)联合使用。结论:临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情况,应加强其规范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对奥硝唑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完善使用说明书提供参考。 方法:对本院2015年7月1日~10月31日入院并使用奥硝唑注射液的住院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对患者的人群特征、药品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监测期内使用奥硝唑注射液的住院患者1 450例,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主要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和手术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1 023例,76.51%)、腹部感染(105例,7.85%)及盆腔感染治疗(95例,7.67%)。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药次数不正确、滴速过快和使用疗程过长。监测期内共收集3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程度为“轻度”。结论:我院奥硝唑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建议生产厂家进行滴速和联合用药相关研究,规范临床用药;集中监测能更全面收集药物使用的风险信号,反映药物临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20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2月使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1 078份,对其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疗程、溶媒选择、联合用药等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1 078份病历中,不合理使用例数774例,占总例数的71.80%,表现为适应症不适宜(12.34%)、用法用量不适宜(7.05%)、疗程不适宜(36.64%)、溶媒选择不当(43.51%)、联合用药不适宜(7.14%)。结论 2020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临床使用不合理情况广泛存在,建议出台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并加强监测和管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4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D D含量则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能够使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D-二聚体水平下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统计分析成都地区2014~2015年度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提高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2015年成都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154例,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ADR 的合并用药、用法用量、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新的和严重的ADR、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经因果关系评价,符合标准的有141例。ADR主要发生于成人和老年人;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日剂量均符合说明书推荐的用药剂量。ADR报告中涉及合并用药的25例,其中18例合并应用了中药注射剂。ADR大多发生在首次输液的1h内,临床表现涉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发生严重的ADR共7例,新的不良反应共15例。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新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应作为上市后评价的关注要点。还应加强对各医疗机构ADR报告质量的评估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7年6月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0~20 mL醒脑静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40 mg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73.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3MS)、巴氏指数(BI)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3MS、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3MS、BI评分及及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2012—2015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湘潭市中心医院计算机HIS系统提供的2012—2015年全部中药注射剂的出库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销售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活血化瘀类品种最多,且构成比、DDC 排名均靠前;抗肿瘤类增长幅度居于所有中药注射剂首位;清热利湿解表类品种数保持较稳定;益气开窍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构成比、总DDC变化幅度不大,相对较稳定。活血化淤类中药注射剂在品种数和销售金额方面均显著多于其他类;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中,艾迪注射液增幅明显;益气开窍类中药注射剂4年内总体销售情况较稳定,醒脑静注射液销售金额增长较大;清热利湿解表类中药注射剂在销售金额上虽不能与前述3类媲美,然而热毒宁、喜炎平注射液的排序比(B/A)均在0.91~1.20,接近1.00。药品不良反应(ADR)总共68例,其中一般级有61例,严重的有7例,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新ADR有8例。结论2012—2015年中药注射剂在湘潭市中心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不容忽视,临床应用时应提高对用药安全性的警惕,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共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5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药注射剂门急诊处方3526份,从适应症、给药剂量及频次、溶媒选择、疗程、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超说明书用药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存在一定程度超适应症、超剂量、溶媒选择不当、超疗程及超给药途径用药等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疏血通注射液的超适应症处方数最多,为154例,构成比为24.06%.在超给药剂量及频次方面,醒脑静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注射用灯盏细辛的超溶媒数最多;在超疗程方面,注射用血栓通的处方数最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超给药途径数最多.结论 加强处方点评与反馈,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有效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王晓燕 《药学研究》2018,37(9):555-558
目的 通过探讨维生素K1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规律,为儿童安全、合理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2~2017年发生的17例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维生素K1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的质量、用药人群的生理特点及临床用药合理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应加强维生素K1注射液合理应用及管理,保证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使用规章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药品排序比;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使用金额排名前5的中药注射剂100例,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占药品销售总金额比例上升幅度不大。康艾注射液的使用量稳居第1位,康莱特注射液的用药金额逐年上升,排名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康艾注射液的DDDs逐年增加,2017年超过参麦注射液,跃升为第1位。醒脑静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的DDC值偏高,连续3年稳居前4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排序比接近于1.00。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结论 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总体上比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继续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宣教等手段规范用药行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排名前10位的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加强辅助用药的监管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2018年重点监控药品的科室分布、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医嘱点评分析。结果 重点监控品种使用科室大多与其科室疾病谱相符。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依次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按DDDs排序前3位依次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腺苷钴胺注射液;按DDC排序前3位依次为醒脑静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注射用硫辛酸、舒血宁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的B/A接近1。不合理应用集中表现在适应症不适宜、给药剂量不规范,构成比分别为59.41%、16.01%。结论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工作初见成效,但仍需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管措施进一步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并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蛇毒血凝酶的临床真实应用情况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使用蛇毒血凝酶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用药情况、疗程>5 d、是否监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ADRs)等相关信息,依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共识,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22个临床科室共1 170例患者使用了蛇毒血凝酶,使用量前3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及耳鼻喉科;622例患者(占53.16%)为预防性用药,548例(占46.84%)为治疗性用药;给药途径以iv为主;共有578例次不合理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监测FIB、疗程过长以及给药途径不合理等;总ADRs发生率为1.54%,发生FIB降低的ADRs共有18例,无过敏反应的ADRs。结论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使用蛇毒血凝酶的比例高,但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共识使用并监测凝血指标,避免疗程过长,以减少ADR,并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以合理用药。方法 检索2003年5月-2013年5月中国主要科技文献数据库,对AD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结果 获得文献48篇56例,其中男性占66.07%、女性占33.93%,男性ADR发生率高于女性;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平均年龄(32.6±24.9)岁;10岁以内儿童ADR发生率(35.71%)较高;用药30 min内出现的居多(71.43%);ADR造成多个系统–器官损害,类型为过敏反应(51.79%)和皮肤反应(30.36%);55例患者状态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死亡1例。稀释溶液、稀释浓度、给药速度等均与ADR相关。结论 根据适应症合理使用并加强ADR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在临床广泛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完善说明书,并为企业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集中监测的方法,纳入自2016年5月-2017年6月,共计44家医疗机构10 767例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住院患者进行监测。记录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确定1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76%;主要不良反应见于皮肤及其附属系统;其中不良反应组的滴注速度明显快于无不良反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最终均消失。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不良反应均属偶见,且不属于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相对安全,建议生产厂家应进行滴速方面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说明书信息、规范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1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鼓楼医院2008年5月6日~2013年5月6日上报的不良反应报表中,检索由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情况、性别、年龄、不良反应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165例,其中口服莫西沙星片所致不良反应35例,莫西沙星针剂130例,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发生的不良反应,用药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监测患者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