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 c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目前NAION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很清楚。大部分有关NAION的治疗研究都是基于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病例报告研究,疗效很确切的治疗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就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尚无被国内外眼科同行广泛接受,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恢复患眼的视功能损害和防止对侧眼的累及,是否应该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以及哪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最佳、副反应最小是近几年来国外神经眼科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此文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的现状做出综述分析,以期为其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50岁以上人群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以突发、单眼、无痛性视力下降为特征。多种治疗方法被尝试用于治疗NAION,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治疗方案被证实明确有效。近年的一项非随机前瞻性研究显示,患者急性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改善视力和视野,减轻视盘水肿,然而其确切疗效仍待证实。对于NAION患者进行的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然而其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目前,NAION的治疗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加强临床前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危险因素,为该病提供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3年5年间住院的并确诊为NAION的患者和同期体健中心的体检人群的实验室检查、24 h血压、全身及一般情况、眼部检查等进行分析,籍以说明其患病的危险因素,深入研究各种因素与该病的相互关系及特点,并通过临床干预性治疗,显现出该研究对此类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发病年龄(57.89±10.32)岁,男性占47.84%,女性占52.16%。病例组中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红细胞压积偏低及颈动脉超声异常的比例分别是49.07%、33.02%、23.53%、29.9%、8.25%及59.73%。对照组年龄(54.02±11.85)岁,男性占57.58%,女性占42.42%,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红细胞压积偏低及颈动脉超声异常比例分别是23.64%、10%、16.97%、27.87%、7.57%及41.05%。结论病例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偏低、颈动脉超声异常及夜间低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男性略高于女性,高血压、高血糖、血脂、颈动脉异常及夜间低血压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对于NAION的患者应积极查找全身病因,并给予有效干预。对高危人群和已患病人群做出高发病例、治疗预后等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全身血管危险因素及局部解剖因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发病机制复杂的视神经缺血性疾病.控制全身危险因素是治疗关键.目前三大治疗尝试包括改善循环(如眼压干预、体外反搏、手术),减轻视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NAION患者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15-06/2016-06收治的68例81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对照组36例39眼(平均年龄50岁以下),观察组32例42眼(平均年龄50岁以上)。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中,发病时有遮挡感、对侧眼受累比例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空间频率和15''空间频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初始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最终视力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有NAION的患者,其临床病症受年龄较大、发病时有遮挡感、对侧眼受累等因素影响,1°空间频率和15''空间频率延迟相对较严重,且最终视力并不十分良好。由此可见,对NAION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进行病情的诊断,临床亦应该加强对NAION患者的随访,减少其患眼对侧眼的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7.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尽管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小视乳头、心血管危险因素、失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白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an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NAION)患者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G)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清PG与NAION的关系。方法 将NAION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分为1组(发病14d内)、2组(>14~30d)、3组(>30~60d)和4组(>60~180d);按视盘水肿程度分为重度水肿组、轻度水肿组、水肿消退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NAION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PG水平。统计分析不同性别、病程以及视盘水肿程度的NAION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差异。结果 NAION组较对照组血清PG水平降低(t=-4.680,P<0.05)。不同性别NAION患者血清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6,P>0.05)。不同病程组间血清P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98,P<0.01);病程1、2、3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不同水肿程度组间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76,P<0.05)。水肿消退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ION患者血清PG水平降低,可能与视盘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长期改变。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5-06期间收治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60例为病变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400例为对照组。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比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史、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空腹血糖( FBG)和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史、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FBG和TG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发病6、12、18 mo的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和全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病程患者之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硬化史、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FBG和TG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远期RNFL损害可能无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视盘形态结构特征,探讨 NAION 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对71例NAION患者对侧未发病眼及69名正常人随机选择一眼的视盘进行检测,对NAION患者和正常人的视盘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AION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平均视杯深度,最大视杯深度,视杯形态测量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 NAION患者与正常组盘沿面积无差异(P>0.05. NAION组杯盘面积比小于等于0.2占91.5%,而对照组占40.6%,其中NAION组无视杯为14例,对照组仅为1例,NAION组无视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杯盘面积比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视盘,小视杯及浅视杯是NAION患者视盘的形态学特点,也是导致NAION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1.
Nonarteritic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NA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optic nerve disorders seen in ophthalmic practice. The role of corticosteroid therapy in NAION remains a highly controversial area of debate in ophthalmology. This brief review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clinical evidence on this topic as well as some comment on the medical debate.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2-03/2013-06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法舒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5例,治疗周期均为4wk,观察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视野。

结果: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总有效率为8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野好转率为83%,对照组视野好转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优于传统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视盘形态特点。设计 系统综述。研究对象 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EMBASE和Pubmed 数据库中有关NAION 患者视盘定量测量的临床研究文献。方法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并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采用Stata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WMD和敏感性分析。主要指标 视盘形态学参数。结果 共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NAION患者对侧健眼与正常对照比较,视盘面积(WMD=-0.20,95%CI:-0.37~-0.03)、视杯面积(WMD=-0.36,95%CI:-0.58~-0.14)、杯盘面积比(WMD=-0.15,95%CI:-0.23~-0.06)、视杯容积(WMD=-0.08,95%CI:-0.12~-0.05)、平均视杯深度(WMD=-0.10,95%CI:-0.13~-0.06)、视杯形态测量(WMD=-0.03,95%CI:-0.05~-0.02)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盘沿面积(WMD=0.05,95%CI:-0.15~0.25)、盘沿容积(WMD=0.05,95%CI:-0.07~0.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ION患者患眼与对侧健眼比较,盘沿容积(WMD=-0.08,95%CI:-0.14~-0.02)较健眼小,视杯形态测量(WMD=0.03,95%CI:0.00~0.06)较健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盘面积(WMD=0.08,95%CI:-0.04~0.19)、视杯面积(WMD=0.08,95%CI:-0.01~0.17)、盘沿面积(WMD=-0.05,95%CI:-0.17~0.08)、杯盘面积比(WMD=0.02,95%CI:-0.02~0.06)、视杯容积(WMD=0.01,95%CI:-0.02~0.03)、平均视杯深度(WMD=0.00,95%CI:-0.02~0.03)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ION患者具有小视盘、小视杯的特点;NAION发生后,视杯有扩大趋势。(眼科,2014, 23: 235-239)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ICGA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与视神经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资料完整的不易确诊视盘水肿患者27例27眼,经眼底照相后,采用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血管双项造影检查。同期对年龄性别匹配20例20眼正常对照眼进行造影检查,对脉络膜血管造影的连续图像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对照眼20例ICGA检查结果显示早期视盘周围脉络膜血管区荧光充盈正常。27眼视盘水肿者接受ICGA检查后,从ICGA造影早期连续图片的表现特点将视盘水肿可明确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缺血性早期连续像表现为一过性的视盘缺血区与脉络膜区域性低荧光相对应,可直接判定缺血范围和缺血程度,随即血管荧光充盈正常,16眼考虑为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11眼早期连续像表现为视盘周围脉络膜血管区荧光快速充盈,与正常对照眼表现相同,考虑为视神经炎。结论:对一些视盘水肿鉴别诊断存在困惑或疑难时,脉络膜血管造影有一过性视盘脉络膜区域性荧光充盈缺损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的特征性改变,该变化有助于视盘水肿性疾病的鉴别,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确诊的NAION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葛根素40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患眼球后注射,1周后重复注射1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视网膜电图、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24±0.12、0.57±0.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92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25±0.15、0.46±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5)。治疗后2组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降低和平均光敏感度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及光敏感度好转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3、2.704,均为P<0.05)。2组患者治疗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波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3、2.228,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和振幅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5,P<0.05)。治疗组盘周4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减轻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NAION疗效优于单纯葛根素,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双眼与单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NAION)患者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的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2009年10月至2015年3月NAION患者201例。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颈动脉超声、头颅磁共振(MRI)、多导睡眠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并对单眼、双眼患者两组间差异性比较。主要指标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药物使用、视盘形态。 结果 201例患者中,双眼受累67例(61例双眼同时受累,6例双眼同时发病间隔小于1周),单眼受累134例。双眼受累组与单眼受累组在年龄(54.69±10.43岁、54.47±9.90岁,P=0.988)、男女比例(1.34:1、2.05:1,P=0.22)方面无明显差异。相比于单眼受累组,双眼受累组患者高血压比例更高(52.2%、37.3%,P=0.04)、夜间睡眠低血压比例更低(19.2%、37.2%,P=0.026)、使用降血压药物更多(65.7%、40.3%,P=0.03)、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更多(35.4%、 21.2%,P=0.036)、肥胖比例更大(17.9%、9.7%,P=0.031)。吸烟、饮酒、糖尿病、血脂紊乱、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拥挤视盘、诱发因素等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血压、使用降血压药物、肥胖及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发生双眼NAION的危险因素。(眼科, 2016, 25: 377-380)  相似文献   

17.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欠佳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治疗效果不满意原因,结合近年研究探讨治疗选择用药的依据。方法:NAION患者78例84眼,均提供有当地医院或首诊医院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彩色相、视野、视力等资料,并符合NAION的诊断标准。治疗药物常选择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高渗性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等,同时应用或部分交叉应用,治疗时间1mo以上,从视力、视野、眼底、FFA,OCT检查结果分析药物治疗不满意的因素。结果:84眼经治疗后效果不满意患者,再次就诊时视盘水肿均消退,颜色明显变淡色泽不一致者65眼;视盘全部色淡不易分辨者19眼。复查造影,视盘部分轻度着色9例,其余视盘表现为无渗漏无着色。OCT检查31眼中盘周颞侧神经纤维厚度较正常人均值减少2/3者9眼,减少1/2者11眼,减少1/3者11眼,纵横十字扫描无视杯27眼,浅窄视杯4眼。所有病例在就诊时中心视力均较首诊医院治疗前下降4行以上,最多由1.5下降到0.04。11眼复查视野,结果缺损范围扩大>10°,或原相对缺损区变成绝对缺损区。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高渗性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等同时或部分交叉长期非个性化应用是导致疗效不满意的主要原因。结论:除疾病自身特点外,在发病后采取药物积极治疗及选择药物得当与否与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应尽可能缩短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在NAION水肿期根据血黏度、血压、血糖、血脂、视杯形态采取针对性药物的个性化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 ic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视力预后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2006-01/2009-12在我院诊治的NAION患者116例116眼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眼底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改变、治疗前后视力变化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包括控制全身疾病、全身应用扩张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中,男65例,女5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6.4±9.8岁。所有患者眼底均表现为视乳头水肿和边界不清,部分患者伴有视乳头旁出血。视野检查多表现为水平视野缺损,以下方或鼻下方视野缺损常见(53.7%)。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表现为视乳头部分血管荧光素充盈延缓,晚期表现为视乳头弥漫性强荧光和荧光素渗漏。经系统治疗后所有患者视乳头水肿消失,遗留有视乳头颜色变淡。116例116眼患者的初诊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52±0.21,治疗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为0.68±0.20,治疗后平均视力有显著提高(t=10.61,P=0.000)。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视野缺损有明显好转或稳定,视野缺损扩大者17眼(14.7%)。116例患者中伴发心脑血管疾病者72例(62.1%),其中高血压病52例(44.8%),糖尿病27例(23.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最终视力低下(0.5及以下)与初诊时视力低下(0.5及以下)、糖尿病病史和老龄(60岁以上)密切相关,未发现与性别、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有关。结论: 中老年人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是NAION的常见发病危险因素,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有效改善视乳头缺血状态,提高患者视力和改善视野缺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