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国内外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干预研究进展,为干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国内外文献,对个体、夫妻/家庭及团体3种形式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综述。结果 不同形式的干预方法能够促进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发生发展,但干预对象多集中在乳腺癌患者,干预方法多缺乏理论框架,干预措施在短期内能够促进成长,长期效果不明显,且评价工具多采用自我报告的量表。结论 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干预方法具有各自的显著特性,未来应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优势和相关理论,进一步拓展癌症患者的干预领域,以明确不同形式的干预方式在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满足患者需求的创伤后成长干预模式,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调查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现况,分析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方便抽样,应用人口学问卷、特质应对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PTGI),于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肿瘤内科,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确诊癌症大于3个月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宗教信仰间PTG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种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F=3.970,P<0.05)。PTGI总分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有显著正相关(P<0.05),与客观支持没有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4.674+3.500*疾病+1.036*主观支持+3.282*支持利用度(F=23.988, P<0.05),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患者普遍存在创伤后成长,疾病是影响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重要人口学因素;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能促使癌症患者创伤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72例妇科癌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6.11±12.7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工作情况、疾病分期、自我表露及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妇科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其文化程度、工作情况、疾病分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是主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妇科癌症患者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患者经历的积极变化,根据其影响因素,促进患者自我表露,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帮助其产生更高水平的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自我表露、家庭抗逆力和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其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为提高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厦门市3所综合性医院的293名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自我表露量表和家庭抗逆力量表等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自我表露得分、家庭抗逆力得分分别为(57.20±15.93)分、(35.61±6.66)分和(96.39±8.74)分;自我表露和家庭抗逆力与创伤后成长均呈正相关(r=0.213、0.300,均P<0.01);家庭抗逆力可直接正向影响创伤后成长,直接效应为0.29;家庭抗逆力可通过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中介效应为0.037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1%。结论 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提高患者的家庭抗逆力水平和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自我表露可促进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和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癌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1,2],人们谈癌色变.Zabora等[3]发现35%的癌症患者有高度的应激失调,并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加.Baider等[4]报道,乳腺癌患者患有强迫性思维,具有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会支持在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FCRI-CV)、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创伤亲历者的韧性及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1]),创伤体验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创伤事件的反应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调查肝移植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应激障碍状况,深入分析影响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潜在要素。方法:采用常规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对26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检测出创伤后应激障碍为阳性症状患者占16.8%。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症状检出率最高的是术后1~3年患者;创伤后成长量表分数(63.89±28.19)分;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并发症、学历水平、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闯入性创伤情境再感受,协同解释总变异的17.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中等偏上,肝移植术后1~3年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症状较高,应针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促进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获取与临床护理人员相关的创伤后成长文献,对临床护理人员主观经历的创伤事件、创伤后成长水平进行了总结;讨论创伤事件特征、社会人口学资料、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方面对临床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