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青光眼又称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常发生于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等内眼手术后,临床治疗比较困难,若处理不当,常以失明而告终。我们于1996年以来对8例恶性青光眼病人采用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共8例9...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对恶性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到2015年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31例(42只眼)恶性青光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2只眼术前眼压平均(32.15±4.17)mm Hg,术后眼压平均/(14.07±2.15)mm Hg,经统计学计算术前术后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0.01)。前房深度由术前(0.956±0.37)mm加深到(1.83±0.41)mm,经统计学计算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0.05)。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可以破坏玻璃体水囊,沟通前后房,使前房加深,阻止房水逆流,有效的降低眼压,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沈蔚  龚永祥  张青 《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507-1509
目的:评价经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并对具体操作手法作一介绍。方法:对10例11眼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行联合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前房形成,眼压稳定在21mmHg以下,视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睫状体平部中央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是治疗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恶性青光眼较少见,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处理不当常会导致失明.我们采取睫状环切除联合局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恶性青光眼5例(6眼),获得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方法 恶性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恶性青光眼采用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后囊截开术,继发性采用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后囊截开术,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原发性青光眼组患者眼压均降至(15.28±2.65) mmHg(1 kPa =7.5 mam-Hg),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青光眼组降至(12.80±3.54) mmHg,较术前降低(P<0.05).原发及继发性恶性青光眼术前房角深度分别为(1.01±0.12)mm、(1.02±0.32) mm,术后前房深度分别增至(2.27±0.03)mm、(2.45±0.05)mm,术后较术前明显加深(F=9.28,P<0.001;F=10.17,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应用及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联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恶性青光眼.对高危因素早诊断、早发现可有效降低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联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5例有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形成、前段玻璃体切除和/或抗青光眼手术;5例人工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术眼均同时切开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结果 术后随访5至35个月,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前房深度明显加深(P〈0.001),矫正视力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青光眼为多种机制混合存在的难治性、复杂性青光眼,多联手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经平坦部前段玻璃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11例13眼继发于小梁切除术后的恶性青光眼接受了手术治疗。首先经平坦部行前段玻璃体中央切割减压(至15.0mmHg左右),然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直径3.0mm的连续后囊撕开,再切割前段的玻璃体,最后向睫状沟位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所有病例前房均形成良好,无一例前房再消失。视力改善显著,眼压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07在我科就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8例18眼。术前患眼视力手动~0.5,患眼眼压18.3~56.8(平均35.21±10.43)mmHg,眼轴长度19.60~22.46(平均20.63±0.48)mm,中央前房深度0.98~1.86(平均1.31±0.22)mm。所有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mo。末次随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2~0.8,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眼压12.3~19.8(平均16.05±2.46)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 前房深度1.89~3.49(平均2.42±0.47)mm,与术前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P<0.01); 术后早期1眼术后眼压为8mmHg,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末次眼压为15mmHg; 所有患者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夹持、眼内出血、感染、眼压失控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5G+微创玻璃体手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除治疗外伤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31例外伤性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2.93kPa(1kPa=7.5mmHg)以下22例(71%),视力提高和不变26例(83.9%).此法的主要优点是:(1)解除眼压升高的原因;(2)防治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3)除去浑浊的屈光间质,提高视力.主要并发症是眼内出血和低眼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白联合术后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5-06间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14例16眼,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经透明角膜切口,虹膜拉钩暴露6:00位人工晶状体复合体边缘,行前后囊膜部分切除联合相应部位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12 mo的随访观察,治疗后前房均重建成功,平均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LogMAR)由术前的0.2±0.17,提高到末次随访的0.5±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眼压由术前的42.6±4.23mmHg至末次随访的15.89±4.72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眼需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2眼需用两种抗青光眼药物,其完全成功率为75%,部分成功率25%,成功率100%,平均前房深度由术前的0.62±0.23mm至末次随访的3.49±0.57mm,2眼治疗后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恢复。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偏位、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可以有效治疗青白联合术后恶性青光眼,较后路法更简单安全、易掌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并对具体操作手法作一介绍。方法:对23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行联合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前房形成,其中20例眼压控制良好,1例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2例再行阀门管植入术以控制眼压。22例视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1-06/2016-06收治的恶性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25眼,分析其手术前后眼压、相关眼球解剖学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术后前房形成可且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有效组)共15例16眼,平均年龄51±6.7岁,术后前房形成欠佳者(无效组)共8例9眼,平均年龄45±7.8岁.手术有效率为64%.其中有效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0.76±0.53mm加深至2.13±0.82mm,术后眼压(15.4±4.5mmHg)较术前(26.4±8.7mmHg)明显下降.有效组患者术前巩膜突间距(11.25±0.39mm)及眼轴长度(22.16±1.16mm)均大于无效组(10.86±0.49mm、20.98±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单因素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眼轴长度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眼轴长度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展峰  徐常钦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79-1882
目的:探讨利用23 G微创无灌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术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前后节复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
  方法: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23 G玻切头进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玻切操作迅速且无需灌注及縫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需进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从术前57.18±6.18mmHg降至16.15±2.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房角深度为0.88±0.25mm,术后增至2.44±0.3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 G微创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的复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发作,恢复部分功能性视力。根据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体征,进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前后节三联手术能有效控制并且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2例3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观察术后浅前房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并与对照组22例24眼按常规方法行AGV植入术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为3/32(9.4%),对照组为8/24(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7,P=0.026),术后早期低眼压:观察组为10/32(31.3%),对照组为14/24(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8,P=0.043),引流管阻塞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1mo时眼压≤2.8kPa者:对照组15/24(62.5%),观察组28/32(87.5%)。随访6mo,观察组总成功率17/32(53.1%),对照组总成功率13/24(5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静  韩泉洪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694-1696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影响因素及再次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0/2012-12因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NVG行再次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7例7眼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7例首次术前眼压11.21±4.22mmHg。术中激光622~1 124点,患者均联合白内障摘除术,5例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2mo内眼压10.11±3.62mmHg。随访中7例术眼炎症加重,2例玻璃体积血未完全吸收,5例复发玻璃体积血,5例血糖控制欠佳、2例血压控制欠佳。7例均发生NVG。再次手术前眼压41.13±7.76mmHg,术后眼压5例正常,1例睫状体光凝术后正常,1例失访,眼压未控制。

结论:首次术中联合行晶状体手术、激光斑不足、术后出血不吸收及再次出血、眼内炎症及全身因素均可能是PDR术后NVG形成危险因素。再次玻璃体手术联合充分视网膜光凝可有效控制PDR术后NVG的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