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经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明确诊断的AMI患者共56例,对比同期40岁以上住院AMI患者,分析其病史、临床、用药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62.8%)、血脂增高(46.5%)、高血压(21.6%)、糖尿病(5.9%),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多见(81.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见,多有明显发病诱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发病诱因:过量吸烟、疲劳、精神紧张;危险因素: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胸痛表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血管钙化及狭窄程度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过分疲劳及精神紧张,有利于减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大量吸烟和血脂异常为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者相对少见,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住院期死亡率低,短期预后好,病死率低,易于治愈。  相似文献   

2.
荆忻  荆忱  贾绍斌 《西部医学》2011,23(3):436-43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青年组56例(〈45岁)AMI患者、老年组156例(≥60岁)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AMI组危险因素如吸烟、男性、超重、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或P〈0.05),发病时症状较老年人典型(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老年患者(P〈0.01)。冠脉造影(CAG)显示青年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局限性病变为主,而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多见(P〈0.05)。结论青年人AMI患者吸烟、男性、家族史、血脂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时症状典型、并发症少;CAG显示冠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4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45岁,女性≤55岁)8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72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95.5%)、吸烟者所占比例(76.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独立相关;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9.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28.7%),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左主干或3支血管病变比例(24.7%)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5.7%)。结论 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吸烟、过量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冠心病家族史作为危险因索.本组患者为持续性胸痛(或胸闷)者47例,占95.9%.结论 吸烟、过量饮酒、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是促进AMI发病年轻化的重要因素,而吸烟又成为青年AM/最常见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心肌梗死人群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与老年患者的不同特点。方法随机入选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40岁(共60例),年龄≥60岁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0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同时进行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病变。结果青年心肌梗死组大量吸烟、酗酒、冠心病家病史、肥胖明显多于老年组(P<0.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老年心肌梗死组糖尿病,高血压病多(P<0.05)。青年组多单支病变(P<0.001)。老年组多为多支病变(P<0.001)且多侧支循环。结论大量吸烟、酗酒、冠心病家族史、肥胖是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脉病变提早形成。  相似文献   

6.
叶卓联 《吉林医学》2011,(5):863-865
目的:观察8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及预后。方法:从危险因素、临床情况、冠脉造影三方面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100例老年AMI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青年组AMI以男性为主,吸烟、阳性家族史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与老年组相近(P>0.05),多有明确诱发因素(P<0.01),其胸痛症状典型(P<0.05),血管病变简单(以单支为主P<0.05),再灌注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低。结论:吸烟、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积极开展高脂血症早期预防,戒烟及养成良好工作、生活习惯是降低青年AMI的根本措施,及时再灌注治疗(尤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能改善青年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单中心10年来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收集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本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40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等资料,同时收集老年(60~75岁)患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青年组106例,老年组112例,青年组中91.5%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和血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例?脉压差?空腹血糖显著降低?青年组行冠脉造影的比例高(64.2% vs. 40.2%,P < 0.05),其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58.82% vs. 13.33%,P < 0.05),前降支最易受累(56.63% vs. 32.29%,P < 0.01),左主干未见受累(0 vs. 10.42%, P < 0.01),Genisini积分低(23.69±22.80 vs. 39.21±40.37,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年患者的高血压史?脂蛋白(a)[Lp(a)]和吸烟指数是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是40岁以下AMI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低于老年组,需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血压,积极戒烟等改善生活方式以减少青年心肌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实行急诊PCI(≤1 2h)的患者30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18例),分析其基础临床资料特征,即血压、血脂、冠脉病变特征、恶性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等特点.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以男性为主(60%),多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后血脂水平大致正常;靶血管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右冠脉病变占43%,其次为左回旋支占33%;闭塞程度以完全闭塞为主,占57%.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13%左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临床特点可能不同于普通冠心病患者,如血脂水平、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2019 年1—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术后48 h 内完成LVGLS检测,跟踪随访 12 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 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按照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结果:入选98例AMI患者,MACE组22例,非MACE组76例,MACE组 LVGLS绝对值(-12.01%±3.07%)明显低于非MACE组(-16.92%±10.70%)(P<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VGLS(HR=1.05,95% CI:1.01~1.09,P<0.05)是AMI患者急诊PCI后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VGLS 预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 12 个月内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 0.85(95% CI: 0.78~0.93,截点为-16.15%,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77.6%,P<0.01)。结论:LVGLS降低是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 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不同年龄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差异进行探讨,为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1995年2月~1996年2月呼伦贝尔市医院住院心梗患者及1996年10月~200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的男性心梗患者共152例,其中青年组(年龄<40岁)7例,老年组(年龄≥60岁)145例(95.4%),对7例青年男性及145例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AMI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占42.9%,吸烟占100%,饮酒占85.7%,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 AMI有高血压占87.7%,并发糖尿病者占52.4%,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与AMI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饮酒是青年Aml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是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48例年龄 ≤ 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青年组,50例年龄> 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为中老年组,比较并分析2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青年组患者男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97.97%,高于中老年组的82.00%(P < 0.05);青年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19.00%,明显低于中老年组的60.00%(P < 0.01);青年组无"三高"(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比例(67.00%)患者高于中老年组(30.00%)(P < 0.01)。青年组以吸烟为唯一危险因素患者比例高达52.00%,而中老年组只有6.00%。青年组无"三高"无吸烟者其他危险因素:早发心血管家族史3例,多动脉栓塞(高凝状态)1例,2例不明。中老年组无"三高"无吸烟者其他危险因素:3例高龄(男> 55岁,女> 65岁),早发心血管家族史1例,1例不明。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率高(P < 0.01),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率低(P < 0.01)。结论: 青年人心肌梗死大部分为男性,多无"三高"危险因素,吸烟常为唯一危险因素,无"三高"、无吸烟者常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与中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相比,青年人心肌梗死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对 18例青年组与 95例老年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AMI均为男性 ,老年组女性占 3 2 .6% ,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P <0 .0 1)。青年组AMI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占 3 8.9% ,吸烟占 83 .3 % ,饮酒占 5 5 .6% ,均明显高于老年组 (P <0 .0 1)。老年组AMI有高血压占 42 .1% ,并发糖尿病占 2 2 .1% ,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P <0 .0 5和P <0 .0 1) ,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及控制情况与AMI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是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0岁以下吸毒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司法病区中心收治的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AMI患者。结果:50例患者中48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急梗死(NSTEMI);无论男女,随吸毒合并的危险因素的增加,AMI的发生率升高。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吸毒时间的AMI患者,多为单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三支病变和主干病变,其中血管以左前降支病变为最常见病变,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回旋支。三支及主干病变在吸毒时间<5年患者中未见,随吸毒时间延长,三支及主干病变增加。50例患者中8例吸毒时间<5年为非阻塞性病变,42例进行了经皮再血管化治疗。随访期间有1例在监押场所猝死。2例因心绞痛发作再住院。结论:30岁以下吸毒人群AMI患者多为急性STEMI,以单支、阻塞性病变多见,吸毒时间<5年为非阻塞性病变,前降支为最常见的罪犯血管,吸毒时间越长,合并危险因素越多,AMI的发生率越高。短期预后大部分患者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分析临床确诊为AMI的54例青年组(<45岁)及108例老年组患者(≥60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诱发因素:青年组76%(41/54),老年组22.2%(24/1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青年组中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史、家庭史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很少累及左主干,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戒烟、降低血脂、规范青年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助于预防青年人AMI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中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不同临床特点,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防和成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结果等,并与同期住院的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前多数有明显诱因,大量吸烟、暴饮暴食和情绪波动是中青年组突出的诱因。梗死部位以前壁最多见,病变多累及单支血管,前降支最多见。中青年组患者心衰等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中青年组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老年不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情绪宣泄有利于心肌梗死的早期预防,急诊PCI对于中青年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rofiles and outcomes of young adul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King Saud Medical City, Riyadh, Saudi Arabia, registry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November 2017 for all patients younger than 45 years old who were admitted with STEMI. We compared this study population to a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aged 45 years and older who were enrolled in the same period.Results:In total, 40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197 were younger than 45 years. The incidence of newly diagnosed dyslipidemia was higher in younger patients (44% vs. 32%, p=0.01). Smoking was significantly more prevalent in the younger group (52% vs. 35%, p=0.001). The prevalence of pulmonary edema and cardiogenic shock on prese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lder group (3% vs. 10; odds ratio, 4.4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750-10.94; p=0.002). Hospital stay was also longer in the older group (4±2 vs. 5±2 days, p=0.03).Conclusi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patients has a favorable outcome. Smoking and dyslipidemia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STEMI in young individuals. The majority of young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were not aware of their pre-existing condition. Our findings recommend local adap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reening programs for dyslipidemia in the young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smoking preven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朝鲜族和汉族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在45岁以下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136例患者(朝鲜族为61例,汉族为75例)的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朝鲜族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者吸烟、饮酒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比率显著高于汉族(P<0.01),其他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中左前降支是最常见的病变血管,其次是右冠状动脉;汉族病变血管支数多于朝鲜族,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饮酒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等因素影响朝鲜族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蓉 《海南医学》2011,22(9):34-3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年龄分成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从而总结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有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例低(P〈0.01),而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首发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低,以心外症状为主(P〈0.001);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于中青年组(P〈0.05);梗死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确诊时间以大于12h以上的为主(P〈0.001);积极治疗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误诊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以女性患者比例为多;以无胸痛症状者为多,心外症状为主;心功能较差;常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支病变发生率高,误漏诊率高,及时诊断、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特征。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明显、起病急骤、症状典型且并发症少,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比例分别为45.45%(25/55)、32.73%(18/55)和23.64%(13/55),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的比例分别为52.73%(29/55)、30.91%(17/55)和16.36%(9/55),罪犯血管大部分为前降支(61.67%),冠状动脉闭塞发生率达35.00%,血栓形成率为14.55%。冠状动脉均无钙化,钢丝一次性通过率、开通成功率为98.18%(54/55),无一例发生PCI并发症,随访3个月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诱因和发病临床特点,可针对性进行一级预防,减少发病率;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成功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 11例冠脉造影 (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132例临床确诊的AMI于MI后 3— 4周行CAG ,据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 (A组 )和冠状动脉病变组 (B组 )。结果 :132例AMI中 11例CAG正常 ,占 8.3% ;A组与B组相比 :A组明显年轻 ,男性比率明显高于B组 ,除吸烟外 ,其他冠心病主要危险因子相对较少 ,梗塞前心绞痛史显著少于B组 ;A组 11例患者其AMI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与心肌酶变化典型 ,7例尿激酶溶栓再通 ,2例无效 ,2例未溶栓 ;左室造影示A组中室壁瘤发生率高 ,但LVEF高于B组 ;A组 11例患者随访 1年均存活。结论 :AMI可发生于CAG正常的患者 ,其临床症状典型 ,发病趋向于年轻男性 ,除吸烟外 ,其他危险因子相对较少 ,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痉挛 (CAS)和 /或血栓形成有关 ;室壁瘤发生率高 ,可能与侧枝循环不能及时有效建立有关。CAG正常的AMI患者预后好于冠状动脉狭窄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