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3-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流行性腮腺炎报告信息,对2013-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 436例,年均发病率为29.49/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出现在5~7月份,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8.68%;年龄以0~14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73%;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46.60%、23.76%和13.37%;男女性别比为1.75:1。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0~14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应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查漏和补种,切实保护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洪泽县2004-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6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7/10万;<15岁儿童病例数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8.34%;学生和幼托儿童病例数为577例,占报告例数的88.50%;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10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5起,发病256例,占总病例数的39.26%。结论小学和幼托机构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单位,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针对15岁以下人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海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海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85例,年均发病率为15.29/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期为4—7月,占病例总数的53.45%。报告病例男女比为2.11∶1,年龄主要集中在0~19岁,占94.12%,职业以学生为主,占70.28%,其次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12.77%和8.36%。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基础免疫接种率,开展加强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金昌市2006—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昌市2006—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金昌市2006—2012年累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9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44/10万;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以6月份和10月份为多;<15岁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6.84%,其中,5~9岁组占50.00%;男女性别比为1.99:1。结论金昌市5~9岁年龄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对此年龄组儿童进行麻腮风三联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腮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流腮7 1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71/10万,无死亡病例。地区分布特点是以城市人群为主的湛河区(71.00/10万)、卫东区(58.93/10万)、新华区(37.16/10万)和舞钢市(35.22/10万)明显高于以农村人群为主的县(市)。季节分布显示双峰特点,每年2月、8-9月病例较少,4-7月为主要发病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第二个小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9岁,年龄中位数为6.9岁;发病率、性别比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类以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57.17%、22.58%和15.15%。结论目前流腮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平顶山市中小学生、托幼儿童和未成年儿童健康的主要法定传染病之一,由此提示在近期应继续提高流腮疫苗接种率,切实加强流腮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2年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人1057例,年发病率为21.49/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湛河区(42.20/10万)、郏县(36.20/10万)、鲁山县(31.31/10万)。不同县(市、区)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男女发病率,〈20岁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月均有病例发生,相对集中在4~7月,占全部病例的50.05%;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09%。结论要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倡导适龄儿童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沿滩区2003-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3-2008年沿滩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沿滩区2003-2008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54,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1.30/10万;发病季节常年均有发病,以4~7月份居多,占总发病数的56.61%;发病年龄14岁以下占94.49%;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96.92%。结论沿滩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主要为14岁以下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台前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和规律,找出发病原因,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前县2004年以来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台前县2004-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06/10万,无死亡病例,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39.60/10万;6月份为发病略高,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16.06%;年龄介于0~55岁之间,4~14岁发病最高占83.10%(295/35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7:1;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报告总数的94.36%。结论台前县流行性腮腺炎处于较高流行强度,防治的重点是加强适龄儿童麻腮风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9.
杨兴万  张旭  秦政 《现代预防医学》2015,(18):3280-3282
摘要:目的 了解务川自治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务川自治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52例,年均发病率为21.42/10万,发病以2007-2009年为流行高峰,共计发病496例,占总病例数的65.96%。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5~9岁组为高发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62.23%,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77∶1。发病以学生(71.94%)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16.49%)和托幼儿童(11.57%)。结论 务川县流行性腮腺炎以学生、托幼机构儿童发病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的重点场所。应加大免疫规划工作力度,提高麻腮风(麻腮)疫苗接种率,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了解周口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周口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8 a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 525例,无死亡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5/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19.78/10万),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月为发病高峰,占56.27%;<15岁儿童病例占93.04%,4~9岁儿童发病占62.75%;发病以中小学生(62.93%)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20.99%)和幼托儿童(10.22%).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3 ~ 14岁儿童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1.
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7-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绵阳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917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6.99%。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份呈现发病高峰(46.49%),以学生(57.22%)、幼托儿童(20.05%)为主,5~9岁占42.48%。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学生及幼托儿童,春季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2004-2013年许昌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许昌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 749例,年均发病率为11.13/10万。发病以14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2.82%,其中,4~8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低年级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5.67%和25.2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9∶1。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次年1月出现次高峰。结论 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可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平塘县2004-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11年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729例,年均发病率为20.88/10万,以5月、10月为高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4.54%和15.7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10岁,占总病例数的85.32%;职业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7.23%,其次是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33%和8.78%;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结论 提高疫情监测敏感性,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开展重点人群疫苗预防接种,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是有效控制学校及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5-2013年漯河市源汇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源汇区2005-2013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源汇区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3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01/10万,4~6月发病最多为142例,占发病总数的41.04%;学生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66.76%(231/346),其次为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男女之比为1.91:1;每个乡镇均有病例报道,其中以干河陈乡和马路街办事处辖区发病人数为多,占总病例的50.87%。结论源汇区流行性腮腺炎学生发病较高,要做好学校学生的个人防护,关注学校和托幼机构适龄儿童的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减少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9-2013年绍兴市柯桥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绍兴市柯桥区2009-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2 23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37.70/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占总事件病例的52.63%.结论;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根本措施;结合流行病学特征,重点做好学校暴发疫情的预测、防控和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2013年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水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2013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13年共报告水痘1 048例,年均发病率为21.32/10万;全年均有发病,呈现5~6月及11月至次年1月两个发病高峰;水痘发病年龄以15岁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7.60%(918/1 048)。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3.70%。结论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水痘防控工作,提高重点人群水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济南市2011~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4 34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01/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为春夏季和冬季;不同地区发病率分布不同,城市高于乡镇;高发年龄为3~1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66∶1);发病例数最多的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56.19%。结论 近年来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在加强腮腺炎监测和防控工作的同时,采用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建议对15岁以下儿童实施强化免疫,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坊子区2005-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18例,年均发病率为8.43/10万,2007年发病率最低(0.41/10万),2012年起发病率明显上升(22.7/10万),2013年发病率达到最高(29.59/10万);每月均有发病,1月和4~7月为发病高峰期。患者男女比例为1.87∶1,发病主要集中在5~14岁(167例),占总病例数的76.61%。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3个群体中(94.50%)。结论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流行性腮腺炎2012年后发病率明显上升,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中小学校发病高峰期的检测与防治工作,防止出现暴发疫情,防控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3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常熟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 066例,年均发病率8.3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35.8,P0.01)。病例以5~10岁儿童为主(占42.96%),职业主要为学生(占66.04%);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区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7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聚集性疫情30起,均发生在学校,小学为最主要的场所(占70.00%)。结论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须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建议适当调整免疫策略,为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淄博市张店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张店区2008~2013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山东省网络流腮专报系统报告的病例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张店区2008~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4.91/10万、29.97/10万、9.32/10万、15.27/10万、68.62/10万和41.78/10万,自2012年以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每年4~7月为发病高峰期(占病例数50.25%),其次为11月至次年1月(病例数占24.33%)。人口密度大、托幼机构及学校密集的科苑街道办事处及马尚镇病例数较多(分别占36.37%、13.46%)。发病人群集中在4~15岁,占总病例数的80.18%;托幼儿童、小学学校、中学学生分别占病例总数24.33%、49.08%和13.13%。6年间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暴发疫情共计13起,共发病117例,占总病例数的9.78%。结论建议应积极探索调整腮腺炎疫苗的免疫策略,开展3~6岁腮腺炎疫苗第2针常规接种,提高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两针次接种率,降低张店区腮腺炎发病季节性高峰和降低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