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有机溶剂梯度萃取对桦褐孔菌中的成分进行初步分离,采用反复的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桦褐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以及1H-NMR、13C-NMR、MS、和DEPT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桦褐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羊毛甾二烯二醇(Ⅰ)、羊毛甾烷-24-烯-3,β21-二醇(Ⅱ)、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熊果醇(Ⅳ)、tram etenolic ac id(Ⅴ)。结论羊毛甾烷-24-烯-3,β21-二醇(Ⅱ)为新化合物,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是首次从桦褐孔菌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何坚  冯孝章 《中草药》2001,32(1):4-6
目的:对桦褐孔菌Fuscoporia obliqua Fr,Te.LaT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 (MS、^1H,^13CNMR,IR)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析鉴定卫9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桦褐孔菌素(fuscoporine,1),lanosterol(II),3β-hydroxy-lanosta-8,24-diene-21-al(III),3β,21-dihydroxy-lanosta-8,24-diene(IV),3β-hydroxy-lanosta-8,24-diene-21-acid(V),3β,22R-dihydroxy-lanosta-8,24-diene(VI),ergosterol peroxide(VII),analog of sphingin(VIII) 和mannitol(IX),结论:化合物I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素。  相似文献   

3.
桦褐孔菌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桦褐孔菌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分析。结果分析出了34种化学成分,并鉴定出其中25种,占总重量95.6%。结论桦褐孔菌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甾族化合物,其中以桦褐孔菌醇(35.5%)和羊毛甾醇(49.7%)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迪氏迷孔菌Daedalea dickinsii(Berk.)Yasuda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迪氏迷孔菌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星鱼甾醇(3)、6-甲氧基啤酒甾醇(4)、16-乙酰基多孔菌酸C(5)、3α-羧基乙酰氧基-24-亚甲基-23-氧代羊毛甾-8,24(31)-二烯-26-酸(6)。结论化合物1~4、6均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赵艳霞  周蓉  孙梦妮  袁雯雯  郑维发 《中草药》2022,53(7):2137-2142
目的 三萜类化合物是药用真菌桦褐孔菌产生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但其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积累量较少。旨在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活性抑制剂线性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桦褐孔菌三萜合成的调控。方法 液体摇瓶发酵法培养桦褐孔菌,并在培养液中添加SAHA。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三萜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细胞内和发酵液中三萜的含量。结果 SAHA的添加提高了桦褐孔菌体内编码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单酰辅酶A还原酶、甲羟戊酸激酶、二磷酸酯脱羧酶、角鲨烯合成酶和羊毛甾醇合成酶等基因的表达水平。SAHA显著提高了桦褐孔菌菌丝体内和发酵液中三萜的积累量。SAHA诱导下桦褐孔菌菌丝体内三萜积累量达(66.4±5.24)mg/g,明显高于对照组[(22.7±3.3)mg/g],并且胞外三萜的含量由对照组的(30.5±2.7)mg/L提高至(49.3±3.8)mg/L。此外,经SAHA处理后桦褐孔菌胞内三萜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SAHA...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发生酰化成酯后对其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及硅胶柱层析、ODS开放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制备其代表性羊毛脂烷型三萜,并以此为原料,采用琥珀酸酐进行酰化反应,进而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原料化合物及其酰化产物对A549、Hela、MCF-7及4T1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并鉴定了化合物inotodiol(1)、trametenolic acid(2)及inonotusane A(3),将他们进行酰化后分别得到inotodiol-3-琥珀酸单酯(1a)、inotodiol-22-琥珀酸单酯(1b)、inotodiol-3,22-琥珀酸二酯(1c)、trametenolic acid-3-琥珀酸单酯(2a)和inonotusane A-3-琥珀酸单酯(3a)。MTT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3-位、22-位酰化后(1a, 1b, 1c)对A549和4T1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增强,此外,而其3-位酰化后(1a)还大大增强了对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酰化后对活性无影响。化合物3的3-位酰化后对A549、MCF-7及4T1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增强,其中对A549表现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IC50=9.53μmol/L)。[结论]化合物inotodiol(1)的3-位、22-位和inonotusane A(3)的3-位酰化后均增强了其肿瘤活性,为其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6,(7)
目的:研究香泊氏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香泊氏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3)、(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4)、白桦脂酸(5)、(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6)和硬脂酸(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菌种子实体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赵芬琴  赵辉  张生杰  崔仙红  韩光 《中成药》2012,34(5):888-891
目的 建立桦褐孔菌中总三萜的定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对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硫酸和香草醛-乙醇-硫酸等3种常用显色体系进行筛选;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优选的显色体系进行显色反应条件的优化;最后采用选定的显色体系,以桦褐孔菌标志性活性成分桦褐孔菌醇(inotodiol)为对照品,测定桦褐孔菌中总三萜;并对回流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 香草醛-冰醋酸-硫酸显色体系的吸光度测量较灵敏,最大吸收波长为533 nm,且吸光度值稳定;其最款的显色反应条件为以8%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60%硫酸为显色剂,50℃水浴20 min;对照品在0.04 ~0.14 mg/mL范围内吸光度和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 =3.398 6x +0.009 3(r=0.999 1,n=6),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测得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38 5,经回归方程计算得样品溶液总三萜为0.06744 mg/mL.结论 桦褐孔菌总三萜的质量分数为1.50%.回流提取法适于桦褐孔菌总三萜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鹏  包海鹰  图力古尔 《中草药》2012,43(12):2356-2360
目的 研究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MS、NMR)分离鉴定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的石油醚和氯仿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麦角甾-7,22-二烯-3β-棕榈酸酯(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麦角甾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hericenone J (7)、啤酒甾醇(8)、麦角甾-7,22-二烯-3-酮(9)、β-谷甾醇(10)、hericene A (11)、hencene C(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王李俊  杨琴  王飞  朱盼 《中草药》2016,47(6):970-973
目的研究真菌桦褐孔菌中的代表化合物桦褐孔菌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为桦褐孔菌及桦褐孔菌醇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桦褐孔菌醇由传统植物化学方法从桦褐孔菌中提取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系MCF-7与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醇共孵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桦褐孔菌醇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并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桦褐孔菌醇作用MCF-7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至28.62%、39.45%、53.18%,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21%);经过50μmol/L桦褐孔菌醇分别处理12、24、48 h后,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形式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显著增加;凋亡蛋白标志物PARP裂解量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桦褐孔菌醇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推测与激活细胞Casepase-3和PARP有关。  相似文献   

11.
“调腹通络”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临床五迟、五软病康复实践的总结,分为“调腹”与“通络”两部分。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经典整理、溯本求源,从发育迟缓病症、痿软无力病症等,以及对冲脉理论、神阙理论、从阴引阳及从阳引阴理论、解结理论的整理,深入认识五迟、五软与肾、肝、脾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调腹通络”思路与技术的奠定基础,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路腾飞  于泽胜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6,47(12):2137-2141
目的 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秦皮、秦艽、"十大秦药"[子州黄芪、宝鸡柴胡、洋县元胡、商洛丹参、汉中附子、略阳杜仲、宁陕天麻、宁陕猪苓、澄城黄芩、佛坪山茱萸和略阳黄精(并列第10名)]及"太白七药"等大宗品种和特色草药均是"秦药"的代表性品种。"秦药"为陕西及其周边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是陕西具有潜在发展价值与优势的产业之一,也是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秦药"的种质资源、人工栽培、基地建设、品种选育、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等研究进展进行整理与论述,并对"秦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挖掘中药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万方知识平台和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的临床研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Statistics和SPSS Modeler软件对复方进行药物剂型、频数、药性、药味、归经、剂量、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等分析,深入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有241首复方,175味中药纳入数据库中。黄芪、生地黄和山药是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药。黄芪、山药和丹参在所有复方中的整体应用剂量偏大,而五味子、黄连和甘草的应用剂量偏小。丹参是夹瘀兼证中最常应用的活血化瘀药,黄连和知母是夹热兼证最常应用的清热药,黄连和苍术是夹痰/夹湿兼证应用最高频的除湿药。复方中药的药性以寒性和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和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经、脾经和肾经居多。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中潜在支持度最高的对药及角药分别是“黄芪-生地黄”和“黄芪-生地黄-山药”。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显示存在5个潜在的核心处方。结论 数据挖掘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的用药规律,为气阴两虚型T2DM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5.
曹馨慈  徐金娣  孔铭  周桂荣  何毅  毛茜  李松林 《中草药》2020,51(7):1909-1913
目的建立蝉蜕Cicadae Periostracum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A和B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蝉蜕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HPLC-UV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对4个基原40批市售药材的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优化的Alltima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流动相,2种成分能与其他色谱峰分开,并达到基线分离,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53%~102.75%,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小于5%,样品在24 h内稳定;依据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能作为蝉蜕药材常规定量评价方法;40批蝉蜕药材可聚为3类,但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没有基原特征性。黑蚱蝉基原的蝉蜕商品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来源的商品污染泥沙的量不同有关。结论山蝉、华南蚱蝉和蟪蛄基原的蝉蜕含有较高的乙酰多巴胺二聚体,且整体色谱特征与黑蚱蝉基原蝉蜕相似,是蝉蜕药材的潜在资源,严控泥沙应该是保证蝉蜕药材质量稳定一致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黎明  陈洁  张晓丹 《中草药》2023,54(8):2596-2606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 ECh 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雷蕾  万果果  耿小玉  陈建都  潘正 《中草药》2024,55(6):2113-2122
由于生长因子类生物制剂药物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局限性,从传统中药中挖掘缓解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重塑上皮组织、加速伤口愈合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治疗慢性伤口有积极意义。除传统的活血止血类药物如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乳香Oliban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外,清热药如积雪草Centellae Herba、黄连Coptidis Rhizoma,补益药中黄芪Astragali Radix、淫羊藿Epimedii Foli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复方托里消毒散、生肌化瘀汤等在伤口愈合各阶段都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活血止血类、清热类、补益类药物及其活性成分和复方治疗伤口愈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在治疗慢性伤口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并优化芷芎散鼻用温敏凝胶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机制和鼻黏膜渗透特性。方法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洛沙姆温敏凝胶基质处方,然后经Franz扩散池法考察欧前胡素、阿魏酸的体外释放机制及其离体家兔鼻黏膜渗透特性。结果 最优处方为泊洛沙姆407(P407)20%、泊洛沙姆188(P188)6.5%,欧前胡素接近零级释放模型,阿魏酸接近Higuchi模型,处方对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透过鼻黏膜均具有促进作用。结论 优化所得的处方为芷芎散新给药途径制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中药一支箭3种基源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Waters Xbridget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3%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用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一支箭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5批一支箭中药材归为3类,确定14个主要共有峰,在亲缘关系上狭叶瓶尔小草和瓶尔小草较近,离尖头瓶尔小草较远,利用4个对照品瓶尔小草醇,3-O-甲基槲皮素,瓶尔小草醇4'-O-β-D-葡萄糖苷和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糖糖苷的相对含量作为化学分类学标签可区分3个种。结论:一支箭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其基源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