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联合IL-2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作用,观察近期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学反应及副作用.方法 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所有患者接受CIK细胞过继细胞免疫治疗,1次/周,连续4次.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5例患者中,1例甲状腺癌患者4个月后复查发现肿瘤进展;1例下咽癌放疗后肺转移患者CIK治疗6个月后复查发现肺部转移病灶进展.其余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提高,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CIK细胞可延缓头颈部肿瘤进展时间,无明显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马锡慧  高钰 《医学综述》2013,(23):4268-4270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的生物治疗因具有符合生理、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已经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有着巨大的治疗前景.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被称为自然杀伤T细胞,其杀伤肿瘤的作用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是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代表类型。CIK细胞通过分泌细胞毒颗粒及细胞因子、调节癌基因表达、活化NKG2D受体等发挥抗肿瘤作用。CIK细胞联合化疗,不仅可以延长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少,治疗耐受性较好。虽然CIK细胞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定向诱导成CIK及DC,培养的第5天用自体肿瘤抗原(Ag)负载DC,第8天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14d后将联合培养的细胞(Ag-DC-CIK)分次回输给患者.治疗4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结合临床指标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以35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结果(1)培养的第14天,Ag-DC-CIK细胞的增殖达(20.6±2.16)倍,对照组仅为(12.2±2.65)倍(P〈0.05);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7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CD3、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g-DC-CIK组57.14%(20例)的患者CD4/CD8比例调节至正常,与对照组(42.85%,15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g-DC-CIK治疗后51.42%(18例)的患者Thl/Th2细胞因子比例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恢复正常者仅占37.14%(13例)(P〈0.05);(4)Ag-DC-CIK治疗组中Ⅱ、Ⅲ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9.30%和28.60%,与对照组的相应期别(Ⅱ期26.90%,Ⅲ期22.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寒颤、发热及兴奋失眠,无1例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实质脏器的损害.结论肿瘤抗原负载的DC细胞可增强CIK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应用细胞网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进行实体瘤治疗的临床试验在困内外陆续开展。该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明湿优于其他过继性免疫治疗手段的强大优势,因而被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临床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中。CIK可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也可与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结合进行综合治疗。本文追踪闰内外的研究进展,对CIK的来源及表型、活化及扩增、抗肿瘤作用机制、CIK的临床应用、新的技术方法、副作埔的处理、疗效评价等诸方面作以简略介绍,对目前治疗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抗原加工提呈、抗原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duced killercells,CIK)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而成,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就近年DC与CIK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对CIK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观察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DC联合CIK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疗效、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悬浮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抗、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将负载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观察CIK在体外对自身肿瘤细胞和乳腺癌细胞株SKBR-3的杀伤活性。此外,20例患者在切除原发病灶后,接受Ag—DC+CIK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观察临床免疫疗效。结果:①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和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②将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后,CIK的体外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杀瘤活性明显提高;③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Ag—NORs的IS值明显增高;CD3^+、CD8^+、CD56^+升高;PBMC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P〈0.05);④除一过性发热、畏寒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联合CIK细胞在体外能明显增强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亦能增强乳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取得较理想的临床免疫疗效。  相似文献   

8.
邓牡红  兰彦红  童芳  刘霞  邓芬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48-149,15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64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80mL,经体外分离和培养DC+CIK细胞后,使用带有滤过网的输血器进行静脉回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82例为对照组,采刖护理干预患者8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2.2%)明显高于对照组(45.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0%)明显低于对照组(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大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行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DC-CIK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各种不良反应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上述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癌细胞的清除问题。新兴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生物疗法是继放、化疗后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具有抗瘤谱广、适应证多、有效率高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免疫细胞的抽取,并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诱导,使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抗肿瘤活性大大增加,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活化增殖,而起到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同时保护自身的健康细胞不受侵害,大大提高了大肠癌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CIK细胞的制作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制备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IK)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经干扰素γ(IFN-γ),CD3McAb,白介素2(IL-2),白介素1α(IL-1α)诱导,制作CIK细胞,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瘤活性.结果:CIK细胞与LAK细胞相比增殖速度快、最终增殖倍数高.CIK细胞主要由CD3和CD56双阳性细胞构成.CI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结论: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Solidtumourcellsshowaresistancetoimmunologicaleffectorcellsinvitro.1Theresistancemaybeonereasonwhythesetumours withstandimmunotherapeuticapproachesin humans.Dendriticcells(DC)playanimportant roleintheimmuneresponsetotumourassociated antigensinhumans.DCintheperipherycapture andprocessantigens,expresslymphocyte costimulatorymolecules,migratetolymphoid organsandsecretecytokinestoinitiateimmune response.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cellsarethemajor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unrestrictedcytotoxic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自体CIK细胞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33例,单独采用XELOX方案化疗。疗程为2周期,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6.88%,对照组为3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78.13%,对照组为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细胞亚群CD3+、CD4+、CD56升高,CD4+/CD8+比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体CIK细胞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源于肝癌患者与健康人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癌活性.方法 提取肝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培养CIK细胞,动态观察其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及细胞毒活性.选BALB/c裸鼠SMMC-7721肝癌模型,接种肿瘤细胞10d后,选择荷瘤大小相似的裸鼠30只,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后平分成A组(单独化疗组)、B组(健康人CIK治疗组)和C组(肝癌患者CIK治疗组),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 两种来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及细胞毒活性均差异无显著性,体外抗癌活性相似,均可提高化疗的效果.B组和C组治疗后肿瘤受抑制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明显大于A组.结论 源于肝癌患者CIK细胞与源于健康人的CIK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循环肿瘤细胞(CTC)药物敏感性指导的化学治疗在晚期胆系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26例晚期胆系肿瘤患者,抽取患者外周血分离和富集CTC,用胆系肿瘤中常用的固定化学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选取最佳方案对患者进行化学治疗(CTC组).选择同期19例行GEMOX方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化学治疗的晚期胆系肿瘤患者作为对照(GEMOX组).观察两组患者化学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与安全性,CTC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9例;GEMOX组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8例.CTC组和GEMOX组患者的ORR分别为19.2%(5/26)和5.3%(1/19),DCR分别为65.4%(17/26)和57.9%(11/19).CTC组患者的中位PFS为5.8个月(95%CI 4.5~7.2个月),GEMOX组为5.1个月(95%CI 4.6~6.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CTC组患者的中位OS为13.6个月(95%CI 10.8~16.3个月),GEMOX组为7.9个月(95%CI 5.5~1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患者中,主要不良反应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乏力及厌食,均可耐受,且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CTC药物敏感性指导的化学治疗提高了晚期胆系肿瘤反应率,延长了患者总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耐受.CTC药物敏感性检测可操作性强,对临床准确选择个体化化学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并采用DC-CIK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及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56+和CD4+/CD8+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 > 0.05),对照组CD3+?CD4+和CD4+/CD8+的比例治疗后明显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上升(P < 0.05),治疗组IL-2?IL-12和TNF-α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8.6%,与对照组(53.6%)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2.14%,与对照组的57.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望成为胃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治疗恶性肿瘤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原因及针对性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一2012年10月730例恶性肿瘤患者回输CIK细胞悬液后各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采取的治疗措施及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CIK细胞回输后的不良反应有:发热(6.85%1、皮疹(1.64%)、消化道不适(0.96%)、关节疼痛(0.41%)、类过敏样反应及溶瘤综合征(均为O.14%)、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样反应(0.68%),除合并血压下降、严重过敏样反应及溶瘤综合征需对症处理外,余无需特殊处理。不良反应原因可能与CIK细胞的归巢特征及个体差异有关。结论此疗法是安全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相关不良反应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40例非手术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分2组化疗,每组20例.单纯化疗组: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四氢叶酸钙(100mg,静脉滴注,第1~5天)和5-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1...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方法:抽取10例健康人及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IFN-γ,IL-2及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后培养,诱导CIK细胞形成.于培养后3,6,12,24,30 d,取培养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3,CD4,CD8,CD3 CD56及CD95 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增殖及杀伤活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培养不同时间乙肝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和上述表面标志的表达水平,均较培养前明显增高,于培养后12 d达高峰.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人,但明显高于培养前;这可能是导致HBV感染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