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联合多学科管理在骨科清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骨科清洁手术患者695例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骨科清洁手术患者78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干预措施,即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实施目标性监测联合多学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机、持续时间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联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0.5~2 h抗菌药物用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用药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联合多学科管理在骨科清洁手术中应用,能有效规范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且不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5年2~12月在我院行妇科腔镜手术的2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共有91例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69%;共涉及8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呋辛与甲硝唑使用频率较高,联合给药较多,用药时长控制在48h以内;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住院期间药物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Ⅱ类切口,部分患者不符合临床用药指导原则。结论我院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药物耐受发生的风险,缓解社会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介入治疗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医院2010-07—2011-12收治的4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围手术期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为预防用药组和无用药组;分析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48.7%,两组术后均无感染发生。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需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4.
王敏  朱惠新  李希平 《华西医学》2010,(12):2237-2240
目的了解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2月265例外科手术患者病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65例外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为63.8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指征过宽、起点过高、手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及盲目联合用药。结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现象突出,应积极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培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选取实施护理干预后的2009年1~12月535例产科剖宫产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作为干预组,另选取实施护理干预前的2008年1~12月498例产科剖宫产病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结果:干预组术前首剂给药、给药间隔时间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给药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推进剖宫产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b>了解基层医院外科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方法 <\b>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浙江某县级医院外科住院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b>共调查该医院外科清洁手术患者1 520例,其中有327例患者接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51%。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的主要抗菌药物品种以头孢类占主导,居首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占82.93%),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有99.69%为单联用药。该医院围手术期用药患者中有12.84%在术后24 h内停药,有61.16%的患者停药是在术后24~48 h;有22.02%的患者用药持续到术后48 h以上。结论 <\b>该医院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基本合理,但存在少数给药时间过早或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不合理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处方点评模式结合DMAIC流程管理对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收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观察组采取处方点评模式结合DMAIC流程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用药不适宜、超常处方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用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工作态度、管理技巧、抗菌药使用流程执行、抗菌药管理规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方点评模式结合DMAIC流程管理能提高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和处方质量,提升管理质量,降低用药不良反应、Ⅰ类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120例,对病例中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住院患者出现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245例次,平均2.99次/例;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最高的是第2代头孢菌素,占60.83%(73/120);药物联合应用不当65例次,其中2联用药22例,应用不当17例次;3联用药32例次,应用不当26例次;4联用药11例次,均不合理。结论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加强临床工作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了解,还可降低由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06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了解其用药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10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97例为预防性用药,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使用效果,为临床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妇产科手术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术前给予头孢呋辛治疗,术后8h内重复给药一次,对照组术后按照常规方法予以头孢呋辛治疗。结果试验组手术后疼痛率、感染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合理性。进一步规范普外科围手术期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普外科手术病历350例,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占90%,时间3—15d,多数病历为单用或两联使用,均为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结论:普外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严重.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管理,加强制度的建设及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医护联动模式保障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的1126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6月的1137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执行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动模式执行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机的合格率及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合格率为91.64%,对照组为66.7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211.195,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09%,对照组为0.8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护联动模式能有效提高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机的合格率,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分布,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8家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共2 400例,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家、二级甲等医院4家,自行设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调查表》,采集患者病历中应用抗菌药物名称,术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术中是否追加抗菌药物,术后停用抗菌药物时间等信息。结果 2 400例神经外科患者中,Ⅰ类切口1 308例,Ⅱ类切口1 092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合计使用抗菌药物11类35种,使用例次为6 314例次,557例次(7.74%)患者的使用时间不合理。结论需加强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围术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确保手术患者安全、手术室服务质量的体现及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在我院手术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1年6~12月我院手术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围术期的开展使手术患者得到了更人性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促进了护患和谐,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案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剖宫产分娩215例的临床资料,将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24小时者为观察组(n=113),以同期术后使用同种抗生素72小时以上者为对照组(n=102),比较两组感染指标、住院时间及药物费用。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但两组术后体温、白细胞数、产褥病、伤口感染、盆腔炎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在无感染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围手术期24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6.
分析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特点及合理性。回顾性分析1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了解抗生素使用种类、用药量等信息。妇科患者围术期使用最多的3种抗菌药物依次为: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类;产科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3种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类。妇科66例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42例(63.64%),用药主要是为预防,二联用药最常见(P<0.05);产科34例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12例(35.29%),用药目的多为预防,二联用药情况最多(P<0.05)。54例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手术效果及康复效果均良好;1例患者有轻微呕吐现象,之后自行恢复。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应强化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用药剂量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副作用,提升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某医院普外科实施干预措施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效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通过组织专门人员和实施行政及制度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各种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对干预前后各90例手术病人观察表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到干预后的83.33%;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时间由干预前的3~5d下降到干预后的1~2 d。有3种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结论该医院普外科实施干预措施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控制取得一定效果,提高了医生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调查2011年7~12月出院的41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1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51.34%;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药品种档次高、选用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李亚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315-8315
目的了解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01-2009-12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患者424例,统计患者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管理规范,调查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结果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100.0%,围手术期存在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当和用药疗程过长。结论应加强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以提高泌尿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366-2367
目的观察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临床分析及药物联合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收治的21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患者有无阴道残端感染分为观察组(有阴道残端感染)和对照组(无阴道残端感染),对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观察组患者术后药物联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相关影响因素中年龄≥50岁,合并有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类型为急诊,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71例病例患者术后均有阴道残端感染情况,其中研究组病例患者整个围术期均进行药物联合干预,比较组仅术后给予头孢菌素药物干预,其中研究组术后较比较组阴道清洁度、阴道p H值、过氧化氢浓度阳性率、念珠菌所占比例均改善显著,研究组较比较组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50岁,合并有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类型为急诊,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围术期药物联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