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4例肝细胞癌组织进行了nm23-H1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并结合术后随访资料分析了nm23-H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nm23-H1阳性产物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内,阳性表达率为51.92%(54/104)。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癌旁伴肝硬化病变以及肝细胞癌的侵袭生长和门静脉癌栓转移呈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nm23-H1基因在肝癌切除术后无瘤生存期大于5~10年以上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高达80%(24/30),而在术后12~32个月复发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仅占26.09%(12/46)。结论:nm23-H1低表达与癌肿复发密切相关,高表达是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开展nm23-H1基因的检测,对癌肿转移的早期诊断、确定合理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原位杂交(cDNA-mRNA)技术对23例人肝癌和癌旁组织中c-myc和p53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 ̄(62c-myc)在肝癌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7%(20/23)和91%(21/23),39%(9/23)的肝癌及其癌旁组织P53蛋白为阳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c-mycmRNA和P53mRNA阳性率分别为70%(16/23)和56%(13/23),一致性检验显示两基因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的关系密切(P<0.05)。提示两基因的过度表达参与了人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证明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是检测肝癌组织c-myc和p53基因表达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120例胃癌中p16,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120例胃癌组织中,p16,nm23-H1基因蛋白测定,结果发现,p16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2%。二者共同阳性为22.5%,p16,nm23-H1阳性病例存活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1),p16、nm23-H1阳性病例存活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1),结果提示p16,nm23-H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起了重  相似文献   

4.
倪灿荣  张松平 《肿瘤》1996,16(5):528-531
本文应用2种抗转移抑制基因编码蛋白nm23/NDPK亚型(H1-H2和H1),免疫组化(IH)方法定位140例人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结果nm23H1和H1-H2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71%(85/140)和76.42%(107/140)。nm23亚型均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内,但在核内和胞膜上也可阳性。HCC旁伴肝硬化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有29%(40/140)呈弱阳性反应。其表达形式呈明显的异质性,阳性细胞或片状或弥散或灶性单个散在分布。2种nm23亚型与HCC转移和存活期相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HBV感染,p53蛋白表达无直接的相关性(P>0.05)。H1与HCC复发关系密切(P<0.05),而H1-H2无相关性(P>0.05)。AFP检测阳性病例与H1-H2表达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探讨癌蛋白nm23H1,p185,p21,p5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卵巢癌腹膜后淋巴转移(LN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石腊包埋标本中nm23H1,p185,p21和p53的表达,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它们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在31例(31.6%)患者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p2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残留癌相关。病理证实49例(55.1%)有淋巴结转移;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的LNM率低(35.7%vs63.9%,P=0.012);p21表达与LNM正相关(P<0.001);p185(~)病例LNM率(64.4%)高于p185(+)或p185(-)的转移率(4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表达与LNM无关。与LNM相关的临床因素是伴有腹水、组织分化不良、残留灶和分期晚。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nm23H1蛋白阴性表达,p21的阳性表达、有残留灶和分化差。结论在卵巢恶性肿瘤中,nm23H1蛋白和p21的表达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独立的联合作用,而p185和p53的表达则无关。  相似文献   

6.
p53、nm23基因在喉鳞癌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华  李海刚  关中  陈洁珠 《癌症》1999,18(5):560-561,572
目的:探讨p53 、nm 23 基因在喉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喉鳞癌石蜡标本进行p53 蛋白、nm 23 蛋白检测。结果:18 例(46-1 % ) 喉癌呈p53 过度表达;29 例(74-4% ) 喉癌呈n m23 阳性表达。p53 蛋白的阳性过度表达与n m23 阳性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及5 年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p53 蛋白、nm 23 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食管鳞状细胞癌p16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和nm23-H1基因蛋白在人食管癌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结合观察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结果:p16在食管癌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45.1%,23/51),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P〈0.01),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相关(P〈0.01),Ⅰ级66.7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nm23-H1和p53基因杂合性缺失与大肠癌临床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了大肠癌nm23-H1和p53杂合性缺失情况。结果本组病例nm23-H1和p53杂合性缺失率分别为25%和45.8%,nm23-H1杂合性缺失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远处转移相关;p53杂合性缺失与大肠癌远处转移相关。两基因杂合性缺失在大肠癌中呈明显正相关。结论nm23-H1和p53基因杂合性缺失均可能参与大肠癌恶性进展及转移过程的调节,并相互协同促进。  相似文献   

9.
张杰  钟梅 《肿瘤》2000,20(6):448-449
目的:观察p185、nm23-H1蛋白及PCNA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7例各类甲状腺肿瘤三种蛋白表达状况。结果:p185、nm23-H1蛋白及PCNA在甲状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是46.70%(28/60)、41.70%(25/60)和90%(54/60),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分别是8.77%(5/57)、29.83%(17/57)和21  相似文献   

10.
吴宜林  张志胜 《癌症》1998,17(5):371-374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p53基因改变、蛋白过度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p53蛋白表达,对其中4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溴乙锭染色法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及杂合性缺失(LOH)。结果:(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良性肿瘤0/10;交界性肿瘤1/4;卵巢上皮性癌22/42(52.38%),浆液性与粘液性癌表达相似,且3例原发灶与转移灶表达一致。(2)p53基因突变率:良性肿瘤0/10;交界性肿瘤1/3;卵巢上皮性癌13/27(48.15%),其中8例杂合型基因的病例中4例基因突变伴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本研究13例p53基因突变者中12例p53蛋白过度表达。p53蛋白过度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预后无关(P>0.05)。而与卵巢上皮性癌病理有关(P<0005)。结论:p53基因改变及蛋白过度表达在卵巢癌中较常发生,且与卵巢上皮性癌病理分级有关,这些改变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的早发事件,亦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p53基因异常,nm23表达与化疗敏感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p53基因异常、nm23表达与抗癌药耐药性关系。方法用MTT法测定17种常用抗癌药对74例恶性肿瘤的体外敏感性,并用聚合酶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p53基因异常、nm23表达情况。结果与p53基因正常、nm23(+)组比较,其余三组抗癌药抑制率较小,其中p53基因正常、nm23(-)组抗癌药抑制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53基因异常、nm23(+)组对两种抗癌药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p53基因异常、nm23(-)组对7种抗癌药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当恶性肿瘤中存在p53基因异常或nm23表达(-)时,抗癌药耐药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杨少波  王孟薇 《癌症》1996,15(4):268-27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23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p53突变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中HBVXmRNA进行原位杂交(DNA-mRNA)检测。结果发现,9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突变蛋白和HBVXmRNA均为阳性,11例均为阴性,另3例仅HBVXmRNA阳性,χ2检验显示p53突变蛋白与HBVXmRNA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P=0.00027),提示p53基因突变与HBVX基因整合表达有关,p53基因突变可能是HBV致肝癌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在膀胱癌中突变及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银染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nm23-H1基因在25例膀胱癌组织及15例对照组织中突变和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粘膜中未检测出nm23-H1基因突变,而在25例膀胱癌组织中发现6例出现PCR产物单链泳动状态异常,异常率为24%。癌组织和对照组织均有nm23-H1基因mRNA的表达,88  相似文献   

14.
nm23—H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嘉骧  梁小曼 《癌症》1997,16(2):99-101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nm23-H1蛋白在IBC中阳性率为69.76%(60/86),2.发生骨,肺,肝,脑等远处转移者原发灶nm23-H1蛋白表达率55.88%(19/34)低于随访五年以上未发现转移者的表达率87.5%(21/24),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nm23-H1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5.
中期胃癌nm23、p21和c-erbB-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少良  邵永孚  刘秀萍  梁毕科 《癌症》2000,19(9):922-926
目的:探讨nm23、p21和c-erbB-2基因在中期胃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手术切除标本癌组织中nm23、p21和c-erbB-2的表达。结果:(1)69例中期胃癌标本中的nm23低表达、p21及c-erbB-2过表达率分别为71.0%(49/69)、60.9%(42/69)及66.7%(46/69);(2)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胃癌的nm23表达率(87.5  相似文献   

16.
nm23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肿瘤转移表型抑制相关的基因,称之为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的等位基因缺失、突变和低表达与多种人类肿瘤转移相关。nm23基因包括nm23-H1及nm23-H2两种亚型。我们利用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23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粘膜基因组DNAnm23-H1等位基因缺失情况,结果发现5例存在nm23-H1等位基因缺失。有淋巴结、肝或其它脏器转移者,nm23-H1等位基因缺失率为57.1%(4/7),而无转移者为6.2%(1/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nm23-H1等位基因缺失与肿瘤大小、部位及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nm23-H1基因在抑制大肠癌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mn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nm23-H1探针,原位杂交检测2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NM301)SP法检测131例胃癌及60例非喟癌胃粘膜nm23/NDPK表达。结果:原位杂交阳性率57.1%(12/21),免疫组化阳性率为87.8%(115/131),其中非转移组阳性率为97.1%(34/35),转移组阳性率84.4%(  相似文献   

18.
nm23基因肿瘤转移抑制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m23是人们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现已证实nm23基因的低表达与包括乳腺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和胃癌在内的许多肿瘤转移和预后有关。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两个nm23基因,为nm23H1和nm23H2。普遍认为nm23H1具有抑制癌转移作用。我们观察了nm23基因在3组8种不同转移潜能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nm23在这些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转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1)细胞培养:PC3、PC3M(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Aa、PG(人肺癌细胞系);WM35、WM1341b、…  相似文献   

19.
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nm23—H1,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nm23-H1,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肺癌中nm23-H1,PCNA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肺癌中nm23-H1,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51.06%和65.96%。其中nm23-H1在鳞癌中的阳性率43.33%(13/30),腺癌64.70%(11/17)。在鳞癌中无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62.5%(10/16),有转移组阳性率21.42%(3/14),差异有显著性(P<0.001),nm23-H1表达与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PCNA表达中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率82.6%(19/23),无转移组54.16%(13/24)(P<0.001),同时低分化癌的阳性率88.88%(8/9)明显高于高分化癌43.75%(7/16),(P<0.001)。结论nm23-H1,PCNA的表达对肺癌予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nm23—H1,p16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东  张红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3):249-251
目的 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nm23-H1,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及25例正常大肠粘膜中nm23-H、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nm23-H1与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0%;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0.05),而nm23-H1表达在各组间虽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