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1995年采用纤维结肠镜对284例老年患者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I级和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大肠中、晚期癌和早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5%、8.4%、18.0%、2.5%。血便患者的大肠中、晚期癌、Ⅱ~Ⅲ级腺瘤检出率高于粘液使者(P<0.01),血便患者的腺瘤不典型增生以Ⅱ~Ⅲ级为主,粘液便患者则以I级为主.≥70岁患者,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较60~69岁患者为高(P<0.01)。男性患者I级不典型增生腺瘤检出率高于女性患者(P<0.01)。本组纤维结肠镜检查无严重并发症,对老年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提示老年大肠癌的发生与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同时合并大肠腺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三军  莫善兢 《肿瘤》1998,18(4):286-287
大肠癌同时合并大肠腺瘤的研究蔡三军莫善兢付红蔡宏关键词大肠肿瘤大肠腺瘤纤维结肠镜检查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上海200032)目前大肠癌已是上海市第三位常见恶性肿瘤[1,4]。大肠癌同时合并大肠腺瘤较为常见,国外文献报道为15%~60...  相似文献   

3.
大肠腺瘤恶变指标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大肠腺瘤恶变指标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集1982年3月~1995年3月间本院纤维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436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单发腺瘤81.1%,多发者19.3%;腺瘤癌变10.8%,腺瘤合并癌5.2%;绒毛状腺瘤癌变27.5%,混合型腺瘤癌变16.2%,管状腺瘤癌变率7.1%;腺瘤发生部位以直肠居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结论腺瘤癌变与腺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物大小及发生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Shh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hh(sonic hedgehog)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hh蛋白在36例大肠腺瘤及4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并评估.结果 Shh蛋白在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4%(25/36),阳性信号分布在肿瘤细胞胞浆内;Shh的染色评分随腺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呈显著性升高(P<0.05).Shh蛋白在早期及进展期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12/15)和30.8%(8/26),阳性信号均分布在癌细胞胞浆内;从阳性表达率及染色评分两方面评价,Shh在早期大肠癌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进展期癌(P<0.01和P<0.05).结论 Shh蛋白可能参与大肠腺瘤-癌的演进过程,对Shh的表达进行评估将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DNA含量与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不良、浸润性生长和远处转移以及细胞恶性特征的遗传性.以上3点癌细胞共同生物学特征的出现,均以细胞核DNA含量和(或)染色体倍体与功能等微细异常为物质基础.因此,测量和分析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细胞核DNA含量与倍体对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恶性程度判定、疗效评估、预测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经手术或肠镜取得的对照组(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大肠癌组织,检测了它们的DNA倍体、DNA含量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老年大肠腺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腺瘤恶变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185例老年大肠脉瘤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大肠腺瘤与恶变的关系。结果 老年大肠腺瘤恶变与腺瘤大小、部位、形态、数目、组织学类型及年龄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 老年大肠腺瘤易恶变,对可疑恶变腺瘤做全瘤切除,术后密切而有规律随访。  相似文献   

7.
52例青年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的19.4%。绝大多数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主要症状有血便或粘液血便、不规则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低分化腺癌为主,次为粘液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较易扩散与转移,预后差。既往青年大肠癌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使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镜下肉眼观正确率几达100%。肿瘤形态多为肿块型。误诊体会有医患不重视或被其它疾病掩盖等。我们认为对青年患者出现血便、粘液血便和无法解释的腹痛腹胀者应及时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本组166例大肠癌,发现多原发大肠癌8例,肿瘤分布广,但直、乙结肠占一半以上,单发癌有27.7合并腺癌,同时癌50%合并腺癌;4例合并腺瘤的同时有腺瘤14处,其中2例3处癌。癌变朱的50%,全组18个癌灶中8个小于2cm,术前钡灌肠及术中探晒均易漏诊。术前全结肠交易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的形态特征和染色后内镜检查对大肠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72例大肠镜检查的病人,并对其中240例肉眼未发现明显病变病人的直肠再用0.5%美兰液染色后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腺瘤或息肉者74例,总共132枚息肉,其中大肠腺瘤84枚,增生性息肉25枚,炎性息肉23枚。在对肉眼未发现明显病变的240例病人中直肠再用0.5%美蓝液染色进行观察,发现黏膜改变31例,其中4例为稍隆起型、23例为平坦型、4例为凹陷型。组织学检查18例为炎性增生,13例为腺瘤。结论大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腺瘤的重要方法,染色后内镜检查可发现肉眼不易发现的病变,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胡凤英  宋今丹 《肿瘤防治研究》2002,29(4):267-268,270
 目的 探讨LEA和CEA在大肠腺瘤与不同分化大肠癌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夹心ELISA技术 ,检测大肠腺瘤 16例、不同分化大肠癌 93例及正常人 32例血清中LEA和CEA。结果 LEA在大肠腺瘤的阳性率分别与高、中分化大肠癌间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低分化癌的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CEA在大肠腺瘤的阳性率分别与高、中、低不同分化大肠间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LEA在大肠腺瘤的表达可作为分化程度较高的大肠癌癌前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蕾  薛永飞  张敬伟  任中海 《癌症进展》2018,16(6):754-756,786
目的 探讨NGX6与白细胞介素-17F(IL-17F)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7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标本,82例大肠腺瘤患者的大肠腺瘤组织标本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左半结肠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组织中NGX6、IL-17F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GX6、IL-17F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P﹤0.05),IL-17F、NGX6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大肠腺瘤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P﹤0.05).大肠腺瘤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IL-17、NGX6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NGX6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IL-17F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大肠癌中,IL-17F、NGX6均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72、-0.63,P﹤0.05).结论 IL-17F、NGX6可以通过下调VEGF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MKN46-9的单克隆抗体MG7对112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观察,阳性106例(94.64%),强阳性占阳性病例的96.23%;96例癌旁粘膜中弱阳性26例(27.08%);14例断端正常粘膜仅1例呈弱阳性。46例大肠腺瘤中管状腺瘤43例,14例阳性(32.56%),3例绒毛状腺瘤均阳性。结果表明,MG7的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含量较丰富,并具有相对特异性,同时在癌旁粘膜及大肠腺瘤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bag-1 、bcl-2 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抗凋亡基因bag-1、bcl-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35例大肠腺瘤和82例大肠癌中bag-1、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ag-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0%、81%。bcl-2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80%、65%。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bag一1、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bag-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bcl-2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癌肿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bag-1、bcl-2蛋白高表达对大肠癌的发生均起重要作用,而bag-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浸润转移潜能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术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26例大肠癌术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复发癌18例、多原发癌10例,息肉恶变1例、息肉14例.笔者认为:凡病人术后有便血、腹痛、腹泻、腹部肿块、大便变细等,应及时行肠镜检查.术后定期肠镜随访有利于早期发现复发癌、多原发癌、息肉恶变和防治癌前期病变──大肠息肉。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及大肠腺瘤患者染色体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烈  莫善兢 《肿瘤》1991,11(5):215-217
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发展,有关染色体不稳定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正受到一些学者的兴趣与关注。本文以大肠癌患者、大肠腺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为研究材料,观察和比较这些患者的染色体不稳定性特点,井对其与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915位点G/C多态性与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52例大肠腺瘤、70例大肠癌和102例正常对照者TGF-β1基因+915位点G/C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并对该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肠腺瘤、大肠癌和正常对照者血清TGF-β1水平。结果 TGF-β1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大肠腺瘤组按病变部位分组,大肠癌组按病变部位、分化程度、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分组后,未见TGF-β1+915位点多态性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TGF-β1+915位点各基因型的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GF-β1+915位点多态性与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无关。TGF-β1+915位点基因型与血清TGF-β1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7.
老年大肠癌并急性梗阻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老年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切除85例,单纯造口术11例.捷径术1例.病理证实高分化腺癌27例,中分化腺癌49例,低分化腺癌9例,未分化腺癌3例,黏液腺癌9例.1年生存率75.0%,5年生存率20.0%.结论 提高对老年大肠癌并急性梗阻临床特点的认识,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各器官功能支持和营养代谢支持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大多行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根治,我们于1987年7月至1994年4月在纤维结肠镜下应用高频电凝切除的方法对同期检出的63例早期大肠癌中的58例进行了治疗,除1例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外,57例被治愈,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368例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大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5年间经肠镜发现并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肠癌1240例,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分析。结果40岁以上为大肠癌的高发年龄,青少年大肠癌占10.3%,有逐渐增高趋势。脾区以下大肠癌占62%,高位大肠癌占38%,大肠癌虽有遗传易感性,但以非遗传性为主;大肠癌与大肠腺瘤关系密切。除早期大肠癌毫无症状外,无痛性粘液血便、肠鸣、腹部隐痛,便次增多,大便变形、隐血试验阳性等症状应警惕大肠癌的可能性。结论对高危人群均应行全结肠镜检查,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才可望得以提高,为手术治疗提供有利时机,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