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入椎管内压迫神经和马尾,导致神经受损是椎间盘退变疾患中严重的类型,我们对15例典型的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水椎管内病人的诊治,就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人工髓核假体置换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早期临床随访的基础上,比较人工髓核假体置换与传统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2-02/2005-08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60个月随访患者63例.另外随机选择同期同年龄段单节段腰椎间盘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患者200例,获有效随访94例.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和Stauffer-coventry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影像学分析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活动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病变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均值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结果:①单纯髓核摘除组8例患者术后复发,行二次椎间盘手术;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3例假体脱出二次翻修将假体取出.其余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②两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各随访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Stauffer-covenuy 疗效评估各随访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随访中远期(3.0~5.0年)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优于单纯椎间盘摘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椎间隙高度比值各随访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单纯髓核摘除组8例术后复发.所有病例无术后感染发生.结论:人工髓核假体置换存在较严重并发症,人工髓核假体置换与传统腰椎间盘开窗髓核摘除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背景:通过细胞组织工程将细胞或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退变缺损的椎间盘内,使退变的椎间盘再生可能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最为理想的方法。目的:评价组织工程髓核体内移植抑制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组织工程髓核、组织工程材料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的细胞支架主要包括胶原支架、琼脂糖支架、藻酸盐支架、聚乙醇酸支架与壳聚糖支架以及复合材料等。通过自体椎间盘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基因技术筛选种子细胞,进行细胞和/或细胞支架复合体移植恢复或再生相关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通过逆转和修复椎间盘细胞病理性改变,为退变的椎间盘组织和功能恢复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背景:通过细胞组织工程将细胞或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退变缺损的椎间盘内,使退变的椎间盘再生可能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最为理想的方法.目的:评价组织工程髓核体内移植抑制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组织工程髓核、组织工程材料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的细胞支架主要包括胶原支架、琼脂糖支架、藻酸盐支架、聚乙醇酸支架与壳聚糖支架以及复合材料等.通过自体椎间盘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基因技术筛选种子细胞,进行细胞和/或细胞支架复合体移植恢复或再生相关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通过逆转和修复椎间盘细胞病理性改变,为退变的椎间盘组织和功能恢复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髓核置换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以及重建椎间稳定和微动功能的最佳方法之一,理想的人工髓核材料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简要回顾国内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尝试的不同方法以及取得的成绩,重点分析人工髓核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对预制型和原位聚合型两种人工髓核基本特性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10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书籍《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腰椎间盘退变治疗方法、髓核置换材料选择及置入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nucleus replacement,biocompatibility,discdegenerative”,中文检索词为“髓核置换,生物相容性,间盘退变”。检索文献量总计9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其中的36篇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目前髓核置换假体可以分为两种:预制型和原位聚合型。预制型假体与生理髓核组织的生物力学更相近,但是报道有不同并发症。原位聚合材料由不同的单体在置入后聚合、硬化形成弹性体,这就使手术创伤降到最小,减少内植物移位的风险,但是这些材料仍在初步评估节段。提示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之一,不同材料的人工髓核目前正处于不同研制阶段中,并且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早期研究成果,人工髓核置换作为常规手术的补充和改进,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工髓核置换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以及重建椎间稳定和微动功能的最佳方法之一,理想的人工髓核材料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简要回顾国内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尝试的不同方法以及取得的成绩,重点分析人工髓核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对预制型和原位聚合型两种人工髓核基本特性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10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书籍<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腰椎间盘退变治疗方法、髓核置换材料选择及置入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nucleus replacement,biocompatibility,disc degenerative",中文检索词为"髓核置换,生物相容性,间盘退变".检索文献量总计9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其中的36篇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目前髓核置换假体可以分为两种:预制型和原位聚合型.预制型假体与生理髓核组织的生物力学更相近,但是报道有不同并发症.原位聚合材料由不同的单体在置入后聚合、硬化形成弹性体,这就使手术创伤降到最小,减少内植物移位的风险,但是这些材料仍在初步评估节段.提示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之一,不同材料的人工髓核目前正处于不同研制阶段中,并且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早期研究成果,人工髓核置换作为常规手术的补充和改进,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相关护理。方法 采用整体护理的观念,对28例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患进行细致的术前评估,系统性、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等,以确保患术前有充分的生理、心理准备,加强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的监测,预防术后并发症,协助维持正确的体位、指导功能锻炼,并落实出院随访。结果28例患临床症状均消失,功能明显改善,复查无假体移位,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配合“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这项新技术的开展,摸索出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改善了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及具体细节。方法:配合医生采用山东龙冠医疗LG型经皮穿刺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手术系统配置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我院自2002年12月开始,采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87例,同期开展小开窗髓核摘除术96例,两组相比较,前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及手术难度较小,手术风险相应减少。术中、术后护理配合对于手术的安全及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常规单纯髓核除手术治疗,手术所致的脊柱结构受损和生物力学改变,从而影响脊柱稳定性;而人工髓核是以机械性稳定装置发挥作用,替代病理性或功能丧失的髓核,以恢复椎间高度和节段稳定性,防止或遏制椎间盘、小关节的退变,避免由此引发的脊柱不稳和发生部分病人术后疼痛等。作自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以常规髓核除加人工髓核植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破裂脱出、髓核低位游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46例腰椎间盘破裂脱出、髓核低位游离患者。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年7个月,平均5年6个月,46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优36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腰椎间盘破裂脱出、髓核低位游离是一种非常特殊且严重的腰椎间盘脱出症,全面分析临床资料是正确诊断疾病的前提,单侧椎板开窗减压可以在不损伤神经的前提下彻底摘除脱出髓核,并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