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确定新生儿破伤风(NNT)高危地区与人群,为消除N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NNT监测,收集医疗单位NNT疫情报告及病例个案调查。结果 本市1995~2000年NNT监测发病率为1.51‰~2.79‰,汉族发病率为1.4‰,黎族为2.68‰,常住人口为1.95‰,流动人口为5.58‰。在家中不洁分娩的发病占87.36%,母亲无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的发病占96.55%。结论 高危地区与人群是黎族村庄和流动人口妇女所生的新生儿,必须提高清洁接生率和落实育龄妇女TT免疫接种,才能实现消除NNT。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NNT)的目标 ,1996年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海南省合作 ,在三亚市、琼中县开展了消除NNT试点研究工作。方法是 :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PPS)方法调查项目市、县活动前后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接种率 ,育龄期妇女未接种TT的主要原因。育龄期妇女TT接种以突击接种为主 ,并逐步纳入常规计划免疫系统 ,NNT病例监测纳入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同时运行。通过项目的开展TT3 接种率分别提高到 87 3 %、88 8% ,NNT发病率下降到1/ 10 0 0个活产儿以下 ,TT未接种的主要原因为外出打工。监测系统报告男女病例比例 1 2 5 :1。建议 :①提高新法接生率 ;②将育龄期妇女TT接种纳入常规计划免疫运转 ,并应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制定新生儿破伤风(NNT)防治策略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1年NNT疫情监测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NT患儿中,外来流动儿童占58.5%,男婴发病数为女婴的2.6倍;80%患儿在家中出生,96.2%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接生;患儿母亲无一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 不安全接生和对流动人口管理不善,育龄妇女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我省NNT发病的直接原因,同时还存在疫情漏报问题。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及新法接生率,对NNT高发人群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进一步完善NNT疫情监测是消除NNT工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2003——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的影响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3-2006年N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州市2003-2006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07/10万,死亡数为19例,病死率为29.23%。流动人口占病例数的75.38%;男婴发病为女婴的1.95倍;绝大多数病例在家中分娩;95.45%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接生;患儿母亲无一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不安全接生,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进~步提高孕妇卫生防病知识水平,普及住院接生、新法接生,落实NNT高危地区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的接种,是目前预防和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8年9月~2000年6月与甘肃省礼县、西和、陇西、夏河等4个县合作,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NT)项目,各项目县对所有18~35岁的育龄期妇女,按0、1、7个月程序突击接种3剂破伤风类毒素(TT),每剂0.5ml.4个县应种126101人,报告接种率TT1为92.92%,TT291.36%,TT388.11%,估算接种率>70%.对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4个项目县NNT发病率降低了,2000年无病例报告.今后应开展TT常规免疫接种,加强NNT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漳州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NNT)发病分布特征,完善主动监测体系。[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6年内的NNT疫情监测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4年NNT平均发病率是前4年平均发病率的2.5倍。NNT的高危县(区)2003年是芗城区,2003—2004年是龙文区。NNT患者中,外来流动儿童占44.8%,男婴发病数为女婴的1.6倍。93.6%患儿在家中出生,其中91.8%由未经培训的人员接生;患儿母亲都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不安全接生、育龄妇女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漳州市NNT发病的直接原因。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对NNT高危人群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完善疫情监测是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破伤风 (NNT)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和健康的疾病 ,消除NNT是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卫生部于1995年下发了《全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行动计划》 ,提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普及消毒接生、在高危地区开展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接种以及加强NNT监测等策略。为掌握成都市育龄期妇女人群破伤风免疫状况 ,给今后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和制定消除NNT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进行了育龄期妇女和新生儿的破伤风抗体水平研究。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 在大邑、崇州、温江、彭州 4县 (市 )随机抽取婚前体检的育龄期妇女及…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现况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已向世界郑重承诺在中国限期消除新生儿破伤风[1].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是我国目前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也是我省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七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工作在我国的进展较为缓慢,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就我省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工作现况做一评析.  相似文献   

9.
慈溪市1996-2008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慈溪市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流行病学特征,讨论消除NT策略。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6-2008年NT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NT确诊病例57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0.11/‰~1.01/‰之间,病死率为15.79%。流动人口病例占98.25%(56/57),男女性别比为3.75∶1。病例平均日龄6.5天,所有病例均采用土法接生且无新生儿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探讨影响广东省新生儿破伤风(NNT)发生的因素,对广东省NNT疫情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996~1999年广东省NNT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07/1000活产儿(‰)、1.07‰、0.94‰和0.77‰,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6~1999年报告NNT死亡数均居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病例主要分布在粤西和粤北地区.发病季节高峰不明显.男婴远多于女婴.患儿母亲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的只占0.79%.产妇住院分娩的只占5.0%,在家分娩的占91.58%,由未经培训人员接生的占83.05%.因此,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消毒接生,对NNT高危县育龄期妇女接种TT和加强NNT监测,应是广东省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温万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8):630-631
目的分析兴宁市2001-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兴宁市新生儿破伤风法定传染病系统数据和破伤风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兴宁市新生儿破伤风共发病14例,发病率在0.017%~0.038%之间,年均发病率0.25‰;死亡2例,病死率14.3%,病人中流动人口占71.4%,在家接生和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者占100%。结论加强流动人15和计划外生育人群的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培训合格接生员,普及新法接生,开展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最终实现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育龄期妇女开展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的效果.方法 在开展破伤风类毒素接种的突泉县和未开展接种的扎赉特旗分别采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10个乡级单位,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测487名18~35岁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毒素(TAT)抗体水平.结果 开展TT接种的突泉县育龄期妇女达到破伤风保护水平43.1%(>0.01 IU/ml),TAT几何平均滴度为0.034 IU/ml;而未开展TT接种的扎赉特旗育龄期妇女破伤风保护率为8.33%,TAT几何平均滴度为0.005 5 IU/ml.结论 育龄期妇女TT接种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策略之一,做好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地区育龄期妇女TT接种,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效果显著,应加强对18~35岁低年龄组育龄期妇女的TT接种.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落实卫生部和澳大利亚政府国际发展局援助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T)项目,评价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乌审旗、鄂托克前旗NT高危旗所有18~35岁的育龄期妇女开展破伤风疫苗(TV)接种效果。方法按照0、1、7个月程序开展突击接种3剂TV,每剂次0.5ml。结果4个旗应种35 138人,报告接种率TV192.79%,TV291.43%,TV390.30%,12个项目旗2003~2005年无NT病例报告。结论应在保证清洁接生的基础上,对NT高危旗育龄期妇女开展TV常规免疫接种,加强NT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6年广西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与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NT监测方案并纳入AFP监测系统运行。采用SPSS软件建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资料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NT监测系统共监测到病例330例,死亡19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44‰,病死率5.76‰。全区98个县(市、区)有70个报告疑似病例,发病率大于1‰的仅为百色市,确诊发病率为1.29‰。全区病例以山区发病为主,占总病例的58.48%。45.36%病例由未受过培训的接生员接生,91.17%为不洁接生。100%患儿母亲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23.03%的患儿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结论不洁接生、育龄妇女未接种百白破/破伤风类毒素和未建立对流动人口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新生儿破生风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力度,动员孕妇住院接生,加强基层接生员培训,降低不洁接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五华县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情况,为控制和消除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9—2005年NT监测系统报告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5年共报告NT14例,年平均发病率0.14‰,发病日龄集中在4~7d,男女性别比为1.80:1;在家分娩占92.86%。结论 不安全接生、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是五华县NT发病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完善NT监测系统,积极推广住院分娩,普及新法接生,革除产妇在家分娩陋俗,有计划开展育龄妇女TT免疫接种工作是今后控制和消除NT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慈溪市1996—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对慈溪市1996—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慈溪市10年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38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0.11%~1.01%之间,病死率为13.2%,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性为多,病例平均日龄6d,高发于外省来慈溪市的妇女,所有病例均采用土法接生且无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镇江市流动儿童新生儿破伤风(N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N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镇江市2003—2010年流动儿童NNT监测资料。结果:镇江市2003—2010年NNT年平均总发病率为0.17‰,其中流动儿童NNT发病率为1.36‰,病死率为32.14%;NNT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6年出现一个相对高峰期;病例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区聚集性,患儿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男女性别比为1.55∶1,在家分娩者占89.29%;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镇江市流动儿童NNT为散在发病,病死率高。提高流动妇女住院分娩率与提倡TT接种,才能彻底消除非高危地区NNT疫情。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NNT)为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体内破伤风抗体主要是胎传抗体,且通常具有与母亲相同的破伤风抗体水平,因此开展孕妇的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对控制和消除NNT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999年保定市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2000~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2年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市2000~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14‰~0.55‰,病死率为12.50%~18.75%;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病人中,流动人13较多,男婴多于女婴,在家中分娩的、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的较多。[结论]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推广消毒接生.对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减少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博白县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博白县2000~2007年新生儿破伤风(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7年NT监测系统共报告205例NT,报告发病率为0.102%,死亡10例,病死率为4.88%。各年间发病率为0.058%~0.169%,不同年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利地区发病率高于交通便利地区(P〈0.01)。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P〈0.01)。NT发病年龄以出生后5~10 d最多,占81.95%。所有患儿母亲均未住院分娩,92.20%在家分娩,接生人员中未接受培训的占97.07%。87.81%患儿母亲从未接受产前检查,患儿母亲均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或接种史不详。[结论]NT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卫生的分娩场所、接生人员低素质和产妇防护意识差。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对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是预防和消除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