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脂质代谢异常分布特征.[方法]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延边地区图们市和安图县随机选择4个镇的30岁以上朝鲜族和汉族居民1 786人,取清晨空腹(禁食12 h)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朝鲜族和汉族男性脂质代谢异常的粗患病率分别为64.3%,50.6%,女性分别为76.6%,58.4%;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62.7%,50.4%,女性分别为70.2%,58.0%;朝鲜族男女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朝鲜族和汉族男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5.9%,17.3%,女性分别为24.2%,18.8%;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11.9%,15.4%,女性分别为17.7%,18.4%,其中朝鲜族女性粗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女性,汉族男性标准化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男性.朝鲜族和汉族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粗患病率分别为43.5%,32.7%,女性分别为42.7%,34.1%;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9.3%,33.2%,女性分别为34.7%,33.7%,其中朝鲜族男性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男性,朝鲜族女性粗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女性.朝鲜族和汉族男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1.5%,20.5%,女性分别为47.0%,29.8%;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4.4%,21.1%,女性分别为47.9%,29.5%;朝鲜族男女粗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结论]延边农村社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的不同类型脂质代谢异常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方法]于2004年8月—9月间,在延边地区图们市选择2个镇,随机抽取30岁以上的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并测定空腹血脂及血糖.[结果]朝鲜族和汉族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7.6%,13.8%,女性分别为28.0%,12.1%;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24.97%,12.98%,女性分别为24.06%,11.67%;朝鲜族男女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朝鲜族人群无代谢异常发生率和1种代谢异常患病率显著低于汉族,而2种以上代谢异常患病率却明显高于汉族.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朝鲜族代谢综合征与性别、吸烟量、饮酒量、腰臀比值、腰围、总胆固醇及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有密切关系;汉族与性别、吸烟量、饮酒量、腰围及总胆固醇有密切关系.[结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间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高血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延边地区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3011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糖值.[结果]朝鲜族和汉族居民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朝鲜族男女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53.5%,41.6%,年龄调整后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45.9%,31.3%,汉族男女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40.1%,30.6%,年龄调整后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7.7%,28.6%,无论男女朝鲜族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均显著高于汉族,本地区朝鲜族及汉族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民族、性别、年龄、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吸烟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结论]朝鲜族和汉族高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而高血压与民族、性别、年龄、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吸烟和血脂异常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朝鲜族和汉族人群的不同类型肥胖分布特征,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间在延边地区图们市和安图县4个镇内采取单纯随机原则抽取30岁以上的朝鲜族和汉族人群1 786名,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等体格指标,检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糖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汉族男女整体型肥胖标准化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朝鲜族女性以WHR,WHtR为诊断指标的向心型肥胖的粗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而朝鲜族男女向心型肥胖标准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分别以整体型肥胖及向心性肥胖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BMI为因变量时,最终被选入方程的因素有民族、性别、年龄,TC,HDL,TG,FBG,SBP,DBP;以WHR为因变量时,因素为性别、年龄,HDL,TG,FBG,DBP;以WHtR为因变量时,因素为民族、性别、年龄,TC,HDL,TG,FBG,DBP.[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不同类型肥胖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而不同类型肥胖的影响因素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患病水平.[方法]于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延边地区图们市和安图县4个镇内随机抽取30岁以上朝鲜族和汉族居民1786人,进行血压检查.[结果]朝鲜族男女的高血压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朝鲜族男性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粗患病率及其标准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汉族女性的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明显高于朝鲜族女性;朝鲜族女性单纯舒张性高血压粗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女性,朝鲜族男女单纯舒张性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均高于汉族;朝鲜族男女收缩性及舒张性高血压粗患病率及标准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农村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及其与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延边地区2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5 903人为研究对象,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水平在延边地区不同民族、性别及年龄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正常高值血压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1.6%,40.4%,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43.1%,42.6%,汉族男性粗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而朝鲜族年龄调整患病率则显著高于汉族;朝鲜族和汉族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4.9%,38.1%,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38.1%,39.0%,汉族女性年龄调整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朝鲜族及汉族男性年龄调整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不论朝鲜族或汉族,其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朝鲜族和汉族正常高值血压组的BMI,WHR,TC,TG平均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在农村中较高,且在低年龄组较频发;控制和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对预防正常高值血压发展成为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延边农村地区女性的血脂异常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延边农村地区随机抽取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女性1 859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等指标,并取清晨空腹(禁食12h)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糖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朝鲜族和汉族女性的血清TC和TG的平均水平差异不明显,而汉族女性的HDL-C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朝鲜族(P<0.001);朝鲜族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P<0.001).延边地区女性的血脂异常与民族、年龄、腹型肥胖、高血糖及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女性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朝鲜族、人群中年龄大、腹部肥胖者、高血糖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患病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6,(2):117-119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汉族和朝鲜族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间选择延吉市新兴社区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诊断标准的801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心脑血管病网卒中数据中心库进行数据检索,记录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既往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汉族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超体质量率明显高于朝鲜族男性(P<0.05);朝鲜族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吸烟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P<0.05);汉族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超体质量率明显高于朝鲜族女性(P<0.05).[结论]延边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各高血压亚型的临床特征及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给3 011例30~70岁的朝鲜族及汉族人群进行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血糖及血脂等测定.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分为正常血压(NBP)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组及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朝鲜族高血压人群中ISH,IDH,SDH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2.33%,30.83%,56.84%,汉族中分别为14.70%,33.50%,51.80%,均以SDH最多见,而朝鲜族及汉族高血压亚型分布间略有差别.与NBP组比较,朝鲜族人群ISH组甘油三酯(TG)值显著升高,汉族人群ISH组腰围臀围比值(WHR)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显著升高;朝鲜族及汉族人群IDH组体重指数(BMI),WC,WHR,WHtR,血清总胆固醇(TC),TG值显著升高;朝鲜族及汉族人群SDH组BMI,WC,WHR,WHtR,TG,FBG值显著升高.朝鲜族及汉族ISH组年龄均显著高于SDH及IDH组,IDH组年龄最低,朝鲜族IDH和SDH组BMI值均明显高于ISH组,SDH组WC,WHtR值明显高于ISH组.[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及汉族人群高血压亚型的分布间存在差异,均以SDH最多见,而总体脂含量、体脂分布、血糖及血脂是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脂肪分布特征.[方法]于2006年8月8日—17日间在延边地区安图县九龙和翁声社区随机选择40~6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2378名,进行内脏脂肪率、体脂肪率、血压、血脂及血糖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均值分别为10.51%±3.66%,22.70%±4.85%,朝鲜族男性分别为9.16%±3.81%,20.28%±5.02%,汉族男性均显著高于朝鲜族男性;汉族女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分别为6.22%±2.27%,35.31%±5.65%,朝鲜族女性分别为5.88%±2.19%,34.00%±5.72%,汉族女性均显著高于朝鲜族女性.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超标率和体脂肪超标率分别为12.1%,45.8%,朝鲜族男性分别为7.8%,28.6%,汉族男性均显著高于朝鲜族男性;汉族女性的内脏脂肪超标率和体脂肪超标率分别为6.7%,47.9%,朝鲜族女性分别为3.8%,37.3%,汉族女性均显著高于朝鲜族女性.[结论]延边地区不同民族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平均水平及其超标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及其亚型的分布特征.[方法]以本地区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3011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高血压亚型在延边地区不同民族及年龄间的分布状况及其特征.[结果]朝鲜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46.5%,34.0%,年龄调整后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7.2%,31.4%,朝鲜族人群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的比例显著增高,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的比例显著降低.朝鲜族和汉族60岁以下年龄组高血压患者中ISH所占比例分别为8.3%,10.6%,IDH分别为37.8%,38.8%,SDH分别为53.9%,50.6%;朝鲜族和汉族60岁以上年龄组高血压患者中ISH所占比例分别为20.3%,30.6%,IDH分别为16.9%,13.2%,SDH分别为62.7%,56.2%.[结论]延边地区高血压及其亚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的民族间差异,且在高血压人群中不同亚型所占的比例亦存在民族间差异.高血压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ISH和SDH的比例显著增高,IDH的比例显著降低,且以SDH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农村成人血压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 .[方法 ]随机抽取社区内常驻居民 4 66人 ,其年龄均在 2 0岁以上 .采用面对面询问法收集有关研究变量的资料 .[结果 ]①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3 2 2 %和 2 5 5 % ,女性组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②男女舒张压均值分别为 81 0 4 ,78 4 1mmHg ,男性高于女性 .③男女甘油三酯均值分别为 1 72 ,1 3 6mmol/L ,男性高于女性 .④男女体质指数高于 2 4kg/m2 者比例分别为 19 6%和 3 2 4 %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男女腰围臀围比值大于 0 90(男 )及 0 85 (女 )者比例分别为 6 8%和 2 0 6%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⑤男性吸烟率及饮酒率分别高达80 2 %和 74 3 % ;男女口味偏咸饮食习惯者比例分别为 4 6 1%和 4 9 1% .[结论 ]应尽快给该社区居民实施高血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Yan SJ  Li YM  Shen XM  Yang LY  Zhang SJ  Yi RH  Yan X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678-1681
目的 筛选出较适合福州成人的代谢综合征(MS)定义,进一步评价体脂测量对MS患病危险的估测是否优于简易人体参数.方法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成人818名,男472名,女346名,测量简易人体参数,包括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等,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总体脂肪含量(BF)、躯干脂肪含量(TF).BF、TF不同取值下MS的检出率分析用四分位法,疾病危险度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BF、TF和简易人体参数临界点及诊断可靠性估测用ROC工作曲线.结果 (1)按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定义,BF、TF≥P50时MS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对应的BMI为24 kg/m2;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 2001)定义,BF、TF≥P75时MS检出率亦显著增高(P<0.01),对应的BMI均为26 kg/m2.IDF2005定义的MS患者BF、TF低于ATPⅢ2001定义(均P<0.05).(2)按IDF2005定义,BF、TF为MS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MS患病OR值分别为1.952和3.276,女性为2.644和3.085,BMI、WHR未进入方程.(3)BF、TF估测MS存在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BMI和WHR;MS最佳的BF切点为25%(男)、35%(女),TF为30%(男)、38%(女).结论 ATPⅢ2001定义易漏诊体脂肪含量已明显增加或存在脂肪分布异常的MS高危患者,IDF2005定义在本研究人群中适用性较好.与简易体脂参数相比,人体脂含量增加及分布异常是MS更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体脂测量可作为MS评估更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蒙古族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内蒙古科左后旗朝鲁吐乡和奈曼固日班花乡的32个行政村,对2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人口学特征资料以及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采集血标本,检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3个肥胖指标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共调查2 589人,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7%(男3.9%,女3.5%)、18.5%(男17.7%,女1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中,WHR升高者患糖尿病的OR值为2.120(P〈0.05),BMI和WC升高者患空腹血糖受损的OR值分别为1.624和1.472(均P〈0.05);在女性中,WC升高者患糖尿病的OR值为2.336(P〈0.01)。结论在男性中,WHR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BMI和WC升高可能是空腹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在女性中,WC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 (BMI)、腰围 (WC)及腰臀比 (WHR)对人群高血压发生的风险性的价值。方法 :对广州市 1191名 35~ 6 5岁知识分子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的测量。用直线相关分析BMI、WC和WHR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 ;将BMI、WC和WHR分别根据最大和最小值分成 3等份 ,分析 3个指标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分析三个指标对高血压发生的风险性预测的价值。结果 :男女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WC和WHR的增加而上升 (P值均 <0 .0 5 ) ;对血压影响的贡献的次序为 :体重指数 >腰围 >腰臀比 ;BMI≥ 2 5、腰围≥ 85cm、女性腰臀比≥ 0 .95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危险性的诊断建议值。结论 :BMI、WC和WHR是预测高血压危险性的有效指标 ;控制BMI、WC和WHR可以有效地防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田蕾  汤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89-90,146
目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腰围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为社区居民的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4752人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测定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结果本次共调查40岁以上居民4752人,查出DM患者220人,患病率为4.63%,其中男性4.35%,女性4.86%;查出IGT患者282人,患病率为5.93%,其中男性7.48%,女性4.67%,性别患病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除40~岁组以外,其他年龄组随着BMI水平增高,DM、IGT患病率也明显上升(P0.05);除BMI18.5组外,DM、IGT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P0.05)。男女各年龄组腹型肥胖的DM、IGT患病率比正常体型组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 BMI≥24或男性WC≥85cm、女性WC≥80cm者是DM患病高危人群,因此做好中老年肥胖人群的行为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VA)的关系,并且用年龄、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SA及VA的方程。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309例志愿受试者(男88例,女221例)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SA及VA的测量,同时测量其体重(W)、身高(H)、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腹围(AC)、臀围(HC)以及腰臀比(WHR)。随机抽取80%的受试者(259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81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SA及VA为因变量,年龄、W、H、BMI、WC、AC、HC以及WHR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用剩余的20%受试者(5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0例)对回归方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在男性,预测SA和VA的回归方程中均包含了WC和年龄;在女性,预测S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AC和BMI,预测V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WHR、W和年龄。在回代验证中,V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7.83%和-6.94%;S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8.01%和O.69%,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结论:SA及VA可以通过年龄与简易体脂参数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