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老年围手术期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包括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保护血管,减少损伤,做到积极预防,密切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早期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有效的护理措施。认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方法对评估为极高危的100例70岁以上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术中严密管理,并针对性实施综合预防措施,评价综合预防措施对预防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综合预防措施后,大大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结论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对预防和减少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术中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术中发生了肺栓塞,术后1月内有5例出现了DVT;干预组1例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了肺栓塞,术后1月内发生DVT 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后期康复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策略。方法:对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合原发疾病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流情况,并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轻度肿胀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底泵联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86例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行足底泵治疗联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结果:本组86例患者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足底泵治疗联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的临床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且深静脉血栓能够导致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肺栓塞以及远端深静脉的功能障碍,因此深静脉血栓出现对于逐渐增多的髋关节置换是一个极大的障碍。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筛选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在置换前 1 d及置换后的第7天分别进行双下肢的彩超检查,将患者下肢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与临床的可疑因素予以Logistic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置换后的第7天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16例,其中女性、全身麻醉、双侧髋关节置换、骨水泥的应用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显著因素,其P值〈0.05,能够导致7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呈显著性增加。Logistic非条件多因素的分析中显示性别、肥胖、骨水泥的使用3个因素在老年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出现的风险倍数依次增加达11.398,3.109,8.925;患者血型为O型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则显著降低,在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降低至O.186倍,能够被作为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一项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护理干预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对我院54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7例。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DVT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1例在手术结束时发生了肺栓塞(PTE),术后2周发生DVT1例(3.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随访3~6个月后的血栓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术后血栓形成率及随访血栓复发率方面都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帮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排除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反应,促进术后的恢复及抑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更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24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措施。结果:本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例,经单纯保守治疗患者4例,保守治疗方法为溶栓、祛聚和抗凝治疗,3例痊愈,1例好转;经保守治疗同时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换术治疗1例,术后痊愈。结论:采用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治疗效果良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选择2005-01/2007-12行全髋关节置换的57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榆查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浓度.结果全髋关节置换中超声检查发现25例形成深静脉血栓,32例未发现静脉血栓;置换后1,3 d,形成血栓的25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未发现静脉血栓患者(P<0.05或0.01).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相关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可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史丽玉 《全科护理》2014,(31):2914-2915
[目的]探讨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方法和实施护理措施。[结果]2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随访3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了解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病人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与对策.方法 12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基本预防护理,只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和心理支持;于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发病原因实施如下预见性术后DVT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继发深静脉血栓为2例明显减少,DVT发生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施以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能有效保证置换效果。目的:评价综合康复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其中试验组置换后给予综合康复干预,而对照组给予一般程序化康复干预。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置换后1,2,12和20周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置换后2,12周关节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置换后12周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目前尚不清楚原发病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原发病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47例,年龄64~93岁,根据原发病不同分为2组:骨折组68例,置换前经历了创伤,均为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病组79例,术前未经历过创伤.根据患者生理年龄、置换前社会活动能力、骨质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全髋假体,其中采用生物学假体5例,混合型假体12例,其他全部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对术后出现患肢肿胀和/或疼痛,下肢伴有或不伴有Homans征/Neuhofs征阳性的患者常规应用加压超声技术进行超声多谱勒检查.结果与结论:骨折组置换后32例出现患侧肢体肿胀,伴有疼痛者20例,出现Homans征/Neuhofs征15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29例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股骨颈骨折后行全髋关节置换1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于置换后17 d猝死,尸检证实为伤侧下肢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骨病组置换后20例出现患侧肢体肿胀,伴有疼痛者11例,出现Homans征/Neuhofs征9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比骨病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液凝固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更高(P<0.05).提示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能有效保证置换效果。目的:评价综合康复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其中试验组置换后给予综合康复干预,而对照组给予一般程序化康复干预。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置换后1,2,12和20周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置换后2,12周关节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置换后12周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对13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术后病情观察、康复锻炼,防止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对136例患者随访1-6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牢达93.2%。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直接影响手术和治疗的效果,因此,术前对患者作出正确的护理评估,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熊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82-7782
目的主要是通过护理干预以防止全髋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方法通过对42例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寻找易患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只有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且发现较早,未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全髋置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50-4251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7例全髋置换患者,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方法:进行预防血栓的相关宣教,遵医嘱给予药物预防等。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措施:护理部成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护小组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教育,对全髋置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南及健康教育执行单,同时成立血栓预防质控组,督导各项措施有效落实。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规范性预防措施并辅以管理手段,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时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率为86.67%,对照组为71.11%,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及实践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小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制订护理方案,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9例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