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乳汁分泌的促进作用。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后乳汁分泌时间、产后乳房胀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分泌乳汁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予以产后综合护理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房精油穴位按摩在产后乳汁淤积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产后乳汁淤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油配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2组产妇护理后3 d泌乳情况及乳房胀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3 d后观察组乳汁分泌多者占88.37%(38/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级乳房胀痛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汁淤积护理中应用精油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腹痛及促进泌乳的效果。方法将128例产妇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分娩后6h开始接受早期定时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后乳房胀痛程度、硬度及乳汁分泌情况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分级0~Ⅰ级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硬度Ⅰ°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72h乳汁分泌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可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满足婴儿哺乳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应用电动吸乳联合通草猪蹄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行剖宫产术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动吸乳及通草猪蹄汤喝,连续3 d。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泌乳、母乳喂养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72 h乳房胀痛改善程度及产后72 h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后电动吸乳联合通草猪蹄汤能促进剖宫产后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泌乳,促进母乳喂养及产妇术后自主排尿,降低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包括刺激乳头、乳房按摩、母乳喂养知识强化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首次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发生情况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且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能缩短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及提高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和促进持续母乳喂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分娩后出现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2组产妇2周后乳房胀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Ⅰ级及以下产妇比例占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给予相应的乳房穴位按摩,可缓解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乳汁分泌的影响,为合理指导剖宫产产妇术后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0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等情况、乳房胀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早期实施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穴位按摩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等措施,对提高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缺乳以及减少乳房胀痛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且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产后乳房按摩干预对产妇产后泌乳量、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妇90例,按照是否进行产后乳房按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干预+产后乳房按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3 d泌乳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疼痛程度、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按摩干预可提高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产后母乳喂养指导方式及应对措施的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正常多胎妊娠生产的产妇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进行排号,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母乳喂养情况以及乳房胀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开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乳汁分泌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胎妊娠女性产后有效的喂养指导和正确的乳房应对措施对于改善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值得在多胎妊娠女性产后护理过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王不留行籽耳针干预对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顺产初产妇1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王不留行籽耳针贴穴护理,比较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及体质量情况。结果王不留行籽贴穴护理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多于对照组,体质量下降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不留行籽耳针干预可促进顺产后产妇乳汁分泌提前,增加乳汁分泌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胀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予以产前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乳汁分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泌乳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9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产后泌乳护理;对比两组产妇24 h乳汁分泌情况、乳房舒适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24 h乳汁分泌情况优于对照组,乳房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产后泌乳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改善产妇泌乳情况及乳房舒适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300例,在产后第1天、第2天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第3天开始,观察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床边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对照组继续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泌乳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产后第3天后观察组产妇泌乳率高、泌乳量增加,无乳胀乳痛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油按摩乳房,可增加产妇乳汁分泌,防止乳胀乳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 200例足月妊娠单胎分娩的产妇,按分娩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耳穴埋豆和乳房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泌乳时间、泌乳量和乳房胀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妇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能促进产妇泌乳,增加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感。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94例初产妇,按产妇住院尾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结果基于产妇在产后的第1d乳汁分泌较少,因此观察组产妇乳房分泌乳量同对照组产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第2、3、4d乳房分泌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产后3d,乳房胀痛、乳房硬结以及泌乳通畅状况,观察组产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可有效促使产后产妇的乳腺管畅通,进而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谢春芳  金萍   《护理与康复》2018,17(1):86-87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理疗对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经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雾化理疗。产后3d观察两组产妇乳房胀痛、泌乳量及新生儿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乳房胀痛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药雾化理疗可减轻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7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72h内乳房胀痛程度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72h内泌乳始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72 h的泌乳量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72 h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与乳房穴位按摩联合使用可有效缩短泌乳始动时间,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产妇提前泌乳、增加乳汁分泌量、缓解乳房胀痛及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河源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12月住院顺产的初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后乳房按摩,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两组的泌乳时间、泌乳量、乳胀情况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为(32.70±12.53)h,对照组为(43.19±14.8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06,P〈0.05),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两组产妇泌乳量、乳房胀痛情况及新生儿出生4d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能提前泌乳时间,增加产后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感,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六味消乳散外敷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产后乳房胀痛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乳房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六味消乳散外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舒适度及泌乳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肿胀程度重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48、72 h的乳汁分泌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消乳散外敷联合乳房按摩能够显著减少产后乳房肿痛,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产妇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20.
王秀维 《妇幼护理》2023,3(1):76-78
目的 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实施于分娩产妇对改善泌乳及乳房胀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 80 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 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评估对比两组产后乳房胀痛情况、乳汁分泌量及初始泌乳时间以及血清 泌乳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初始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产后泌乳量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 24h、48h、72h 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定时开展乳 房护理干预措施,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促进早期泌乳及增加乳汁分泌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