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液异常的临床病因与外周血象、骨髓象特征。方法以10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液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作血常规检查,同时行骨髓穿刺获得骨髓涂片,进行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分级及分类计数。结果 104例患者血液异常的临床病因是多方面的,乙肝是主要病因(77.9%)。血象主要表现为三系轻度异常,骨髓细胞增生度表现多样,以增生明显活跃和增生活跃为主,骨髓细胞分类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骨髓象主要表现为脾亢(47.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象、骨髓象分析能够准确反映血液学异常,骨髓细胞学诊断意见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鲁崇高 《中国校医》2019,33(8):589-591
目的 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症通过骨髓细胞学进行检查的价值。方法 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随机选取1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学进行检查,总结病因。结果 造血系统疾病45例,占45.00%,骨髓象特征中Ⅲ级骨髓增生占34.44%,Ⅳ级骨髓增生以下占12.34%。患者中出现骨髓形态发生异常的情况比较多,其中出现白细胞以及巨幼红细胞都存在不同程度病态的造血情况。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导致全血细胞减少55例,占55.00%,骨髓象特征中出现Ⅲ级骨髓增生的患者占65.56%,而患者中出现Ⅳ级骨髓增生及以下的患者比例为87.34%,其中巨核系多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 由于全血细胞减少症属于十分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通过骨髓细胞学的检查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液学变化、临床意义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 对 31例以血液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SLE病人进行骨髓细胞检查及骨髓活检 ,并与血象等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同时观察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血象的变化。结果 SLE骨髓表现从增生明显活跃到增生受抑 ,以至再生障碍。最具意义的是增生受抑 ,但较外周血轻 ,且未见细胞形态异常。受抑发生率依次为巨核细胞 /血小板抑制 (4 5 .2 % ) ,红系(38.7% )和粒系 (9.7% )。 3例呈再生障碍骨髓象。网状巨噬细胞 (9例 )及浆细胞 (4例 )增多 ,5例铁染色减少。 15例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均呈增生性骨髓象。 4例骨髓活检未见骨髓纤维化。治疗后血细胞减少均得以改善 (P <0 .0 0 0 1)。结论 SLE骨髓损害主要为骨髓各系受抑 ,少数再生障碍 ,骨髓受累程度较外周血轻 ,对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形态无异常者应警惕SLE可能 ;缺铁可能是狼疮贫血的部分原因 ;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骨髓增生 ;血细胞减少者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骨髓超微结构改变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代偿期(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失代偿期组)肝炎肝硬化各13例共26例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及三系血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骨髓造血微环境损害,三系血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病态造血,血清LDH活性升高。结论血清LDH活性升高与骨髓超微环境损害呈相关关系,对预测全面生存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血细胞减少骨髓形态学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细胞减少骨髓形态学特点。方法对128例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病例同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度活检切片,涂片结合切片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涂片与切片骨髓增生度的对比;切片病理表现。结果脾功能亢进症80例占0.62,缺铁性贫血31例占0,24,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占0.07。切片在骨髓增生度和病理方面较能准确反映肝硬化骨髓造血功能受损的状况。结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造血功能受损是可逆性的,提高其综合治疗水平及重视骨髓造血功能受损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庆团  覃善芳  吕青 《现代保健》2013,(14):142-143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异常改变,为临床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组共55例艾滋病患者,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外周血细胞三系减少;血红蛋白及白细胞二系减少的患者9例;自细胞、血小板二系减少的患者10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患者4例;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15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5例;自细胞增高异常的患者3例。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大大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且小部分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核稍向左偏移。经骨髓检查,36例患者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2例见有核细胞明显活跃,7例见有核细胞增生降低。另外,5例患者存在感染性骨髓象、4例真菌感染骨髓像,2例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骨髓象中,巨幼改变较普遍。结论:外周血细胞及核骨髓细胞的异常变化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进而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骨髓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常规、血清铁(Fe)、铁蛋白(SF)、叶酸(FA)、VB12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三系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分别占46.2%、38.5%、23.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占92.3%;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Fe、SF、VB12分别为30.9±0.4μmol/L、386.4±6.9μg/L、538.6±15.6 pmol/L及26.4±0.8μmol/L、348.8±6.2μg/L、507.5±21.4 p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骨髓造血微环境损害,三系血细胞出现病态造血。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骨髓病态造血可以反映肝硬化病情的轻重和肝脏损害程度,病态造血程度与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芳 《现代保健》2011,(27):177-178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形态表现。方法观察25例SLE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结果96%患者的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96%患者粒系增生活跃,88%患者红系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80%患者淋巴细胞相对减少,80%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但血小板减少,3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72%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SLE患者骨髓形态复杂多样,对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患者应常规做有关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祖细胞造血功能和血液常规的变化,为对该类患者采用新的临床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各13例):随机选择13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观察对象进行骨髓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粒一单系祖细胞(CFU—GM)及成纤维祖细胞(CFU.F)体外培养,观察2组间三系的变化及外周血象、血浆白蛋白变化。结果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水平、白球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的水平(P〈0.01);而球蛋白水平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的水平(P〈O.01)。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CFU.E、CFU—GM、CFU.F集落生长不良率分别为76.9%、30.8%、38.5%及92.3%、59.2%、84.6%.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系祖细胞集落生长不良率(0%、0%、0%),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祖细胞造血功能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骨髓细胞学特征,对艾滋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278例AIDS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取材满意189份,占68.0%,其中95.8%以上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常见细胞学异常表现型及分布率依次是淋巴细胞减少84.7%、红细胞核形态异常71.4%、红细胞缗钱状排列59.8%、血小板减少55.0%、中性粒细胞核发育异常54.5%、粒红比值升高45.5%、巨核细胞成熟障碍32.3%、组织细胞活化24.9%,其中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发育异常、红细胞核形态异常、红细胞缗钱状排列和血小板分布减少的比率与其他表现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取材满意病例中,镜检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阳性36例、淋巴瘤细胞2例。结论 AIDS患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系统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淋巴细胞比率减低,常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殖或活化,南方地区患者于涂片中较易见P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的病因与临床鉴别.方法 对91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91例中查明病因90例,病因不明1例.病因以血液病为主,占70.3%,其中白血病占第一位,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也是常见病因.非血液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占28.6%,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血液病与非血液病三系血细胞减少程度构成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病史、外周血象、骨髓象和辅以相关的特殊检查,绝大多数病例可明确诊断.对PCP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进行多次和多部位的骨髓象检查,长期随访也是诊断PCP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eytic syndrome,HPS)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它是由感染、肿瘤等多种病因使体内组织细胞增生并过多地吞噬血细胞的现象。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骨髓表现为组织细胞良性增生并活跃地吞噬各种血细胞。该病多见于小儿,下面将该病的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的病因与临床鉴别。方法 对91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91例中查明病因90例,病因不明1例。病因以血液病为主,占70.3%,其中自血病占第一位,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也是常见病因。非血液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占28.6%,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血液病与非血液病三系血细胞减少程度构成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病史、外周血象、骨髓象和辅以相关的特殊检查,绝大多数病例可明确诊断。对PCP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进行多次和多部位的骨髓象检查,长期随访也是诊断PCP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 对本院360例初诊时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360例患者中,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共267例.非造血系统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共93例.结论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5例全细胞减少症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观察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及有无特殊细胞;观察骨髓的增生程度;观察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及网状细胞是否有减少或增多。结果本组215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测定,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者41例,占19.07%;再生障碍性贫血者97例,占45.12%;白血病者33例,占15.35%;增生性贫血25例,占11.63%;骨髓纤维化者9例,占4.19%;多发性骨髓瘤者4例,占1.86%;骨髓转移癌者4例,占1.86%;诊断不确定者2例,占0.93%。明确诊断率99.07%。结论骨髓组织细胞学检查能较好地反映骨髓组织的结构及细胞分布情况,以便于临床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集收确诊为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33例及经同位素检查确诊的脾功亢进患者23例的完整骨髓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慢性苯中毒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较脾亢者低,并有增生受抑的表现。脾亢者红系统增生最为显著,粒系增生相对减低,粒红比例显著低于苯中毒者,苯中毒者粒系受损更重,骨髓象可见细胞老化及中毒颗粒等形态异常,脾亢患者则表现为红系统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SE)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合并脾功能亢进,采取经肝动脉肝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合并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术后3个月观察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白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并部分脾栓塞术后3个月后,ALT、TB和P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SE术后外周血WBC和PLT均显著上升(P<0.01);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选择性脾动脉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林晓媛 《现代保健》2011,(10):69-71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结果 血常规三系1~2周升至正常,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逐渐降低,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逐渐升高,特别是远期可以显著提高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提示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个别患者介入时出现心悸、腹部灼热感等血管造影反应,全部病例脾栓塞后出现脾区疼痛、发烧,2例出现腹腔感染.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显著,应属目前最有效治疗肝硬化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血象、骨髓象特点.方法:分析25例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性原发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以贫血、感染、出血较常见,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象多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白血病细胞占39%~96%,平均73.2%.结论:全血细胞减少在急性白血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17.6%),了解其临床症状与特殊血象,及时作骨髓穿刺检查有利于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临床特点、血液学特征和细胞形态学特征,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MDS-RA与36例MA患者的临床特点、血象和骨髓象。[结果]RA与MA血象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巨早、中幼红细胞为主;RA病态造血表现比MA明显,骨髓象除巨幼样变外,还有形态的异常,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最具有诊断意义。MA三系血细胞的巨幼变程度比RA明显,分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是MA的形态学特征。[结论]MDS-RA与MA的临床表现、血液学及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需要综合分析进行治疗性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