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对恶性肿瘤病理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56例,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及不同TNM分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与TNM分期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研究对象CD3+、CD4+、CD8+、CD4+/CD8+分别为(56.42±10.03)%、(29.61±10.33)%、(40.11±9.68)%、0.85±0.19,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D8+水平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单因素方差检验可知,不同TNM分期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比较可见,随着TNM分期增高,CD3+、CD4+、CD4+/CD8+水平不断降低,CD8+水平不断增高;CD3+、CD4+、CD4+/CD8+与TNM分期负相关,CD8+与TNM分期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发生异常,其表达水平与疾病分期存在密切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对患者机体功能状态予以评估,以此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液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60例为观察对象,对血液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不同程度和不同治疗时间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治疗时间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液CD4~+T淋巴细胞亚群下降(F=34.68,P0.01);血液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升高(F=43.52,P0.01);CD4~+/CD8~+下降(F=28.07,P0.01);随着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程度加重,血液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升高(F=17.44,P0.01);而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下降(F=6.75,P0.01);CD4~+/CD8~+升高(F=38.42,P0.01);血液CD4~+/CD8~+比值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程度和治疗时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0.64,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程度和治疗时间与血液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关,血液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用于评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程度和缓解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脾氨肽冻干粉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住院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为RMPP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2组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RMPP组脾氨肽不同治疗时间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RMPP组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RMPP组脾氨肽冻干粉治疗时间延长,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下降(F=12.09,P0.01);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升高(F=32.27,P0.01),CD4~+/CD8~+水平显著下降(F=39.15,P0.01);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水平与脾氨肽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0.55,P0.01)。结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与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关,动态观察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水平对RMP诊断和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和肺功能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评价,以指导临床早期治疗COPD.方法 应用HRCT测量COPD患者气道壁厚度、气道腔面积、气道壁面积及气道内外径等参数,评估气道重塑的程度,同时测定患者相应的肺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并进行分析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支气管管壁增厚,管壁面积增加;COPD组患者肺功能预计值(FEV1%)与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的两倍(2T/D)成负相关;与支气管壁横断面积占支气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成负相关;CD8+T淋巴细胞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431,P<0.05),CD4+/ CD+与FEV1/FVC呈正相关(r-0.564,P<0.01),而T淋巴细胞亚群与FEV1%预计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相应的肺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气道重塑关系密切,能较早地发现气道重塑,其有可能指导临床早期治疗COPD并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RAU患者40例(治疗组)予以斯奇康1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后改为5 mg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总疗程为16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临床总有效率95.0%(38/40).结论 RAU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斯奇康治疗RAU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21-722
目的分析主动免疫疗法(LIT)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子宫内膜免疫状态的调节作用,探讨LIT疗效的可能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URSA患者,均予LIT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黄体期淋巴细胞表型比例。结果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黄体期CD4+/CD8+、CD56+CD16+/CD56+CD16-、Th1/Th2均明显下降,Treg/Th17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疗法对URSA患者子宫内膜黄体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Treg细胞、辅助T细胞免疫表型均有明显影响,上述指标中可能包含预测LIT对URSA患者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维吾尔族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对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再障组)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检测25例健康者(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结果 再障组IgA、IgM、IgG与CD4+、CD4+/CD8+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CD8+显著上升;经过治疗后,再障患者有16例有效,其IgA、IgM、IgG与CD4+、CD4+/CD8+水平升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CD8+明显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以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显著者,免疫球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活化T淋巴细胞的检测及放疗后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双色直标的免疫荧光试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正常人,128例NPC患者外周血在细胞膜受体上的表达。结果:126例NP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升高,导致NPC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放疗后肿瘤有复发或转移者CD4+、CD4+/CD8+也有明显的下降。NPC患者的活化淋巴细胞CD3+/HLA—DR、CD8+/HLA—DR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化T淋巴细胞的含量(P<0.01)。结论: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活化T淋巴细胞,对NPC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放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NPC放疗后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胃癌新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CD19+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患者的CD3+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降低(P<0.05)。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辨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持续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辨证穴位敷贴。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观察组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探讨患儿肺功能指标、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及哮喘发作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提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均有显著提高,C-ACT评分显著升高,哮喘发作次数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FEV1、PEF与CD3^+、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ACT评分与CD3^+、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辨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持续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通过改善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来控制临床症状和哮喘发作次数,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中核四○四医院收治的HPV基因分型检测为阳性的373例患者为研究组,HPV基因分型检测为阴性的85例患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各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数量,计算CD4+/CD8+比值。比较研究组中,不同CIN分型、宫颈癌分期、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患者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外周血中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CD8+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N分级、宫颈癌分期的增加,外周血中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逐渐降低,CD8+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逐渐增加,CD4+/CD8+比值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越低,CD8+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越高,CD4+/CD8+比值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的检测有助于预测HPV感染的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黄体酮联合叶酸治疗复发性流产效果及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及再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4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联合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8~+、CD4~+/CD8~+)、性激素、再妊娠结局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CD3~+/CD8~+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观察组(12.8%)低于对照组(29.8%),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观察组(12.8%)与对照组(14.9%)无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黄体酮联合叶酸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提高疗效,且更好改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提高再妊娠保胎率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41例肺癌患者术前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分期相关:Ⅰ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抑制;Ⅱ期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但较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肺癌患者所有亚群均降低,分别与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期增加,CD4+/CD8+明显降低,各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NK细胞和CD4+/CD8+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随着肿瘤的进展进一步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主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33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主动免疫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P<0.05)。②主动免疫组治疗前后CD3+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③主动免疫组治疗后CD4+细胞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01)。④CD8+细胞在主动免疫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⑤CD4+/CD8+比例在主动免疫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有了明显变化,更利于妊娠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38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分为HPV感染组(57例)和普通感染组(81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比较3组阴道菌群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PV感染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33.33%、87.72%、84.21%及80.70%;普通感染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55.56%、60.49%、53.09%及50.62%;对照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分别为78.00%、38.00%、22.00%及24.00%。3组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及滴虫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7,P=0.000;χ~2=16.445,P=0.000;χ~2=20.885,P=0.000;χ~2=21.673,P=0.000)。HPV感染组乳酸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5)。HPV感染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分别为(48.45±4.45)%、(45.03±4.78)%、(32.45±4.05)%及(1.39±0.35);普通感染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分别为(53.89±5.19)%、(48.02±4.08)%、(29.98±3.18)%及(1.60±0.41);对照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分别为(57.70±5.09)%、(51.98±4.17)%、(27.56±3.34)%及(1.89±0.48)。3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30,P=0.000; F=20.301,P=0.000; F=6.756,P=0.000; F=6.331,P=0.000)。HPV感染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5)。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乳酸杆菌与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呈负相关(均P0.05);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滴虫与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呈负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存在阴道菌群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纠正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对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以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的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健康者比较,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急性期、恢复期CD4+分别为(36.25±5.10)%、(35.97±5.42)%,明显降低,CD8+分别为(30.91±1.14)%、(30.98±1.20)%,明显增高,CD4+/CD8+分别为(1.41±0.42)%、(1.40±0.39)%,也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外周血CD4+明显降低,CD8+明显增高,CD4+/CD8+也明显下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能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37例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入院当日或次日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并与健康体检的49名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总T细胞百分数及CD4+T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百分数与健康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氯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提示急性氧化氢气体中毒患者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与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P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IL-17)水平.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CD8 +/CD3+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3+、CD4+ CD25、CD4 +/CD8+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CD3+、CD4 +/CD3、CD4+ CD25+、CD4 +/CD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入院时,观察组IFN-γ、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IL-17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细胞亚群发生失衡,同时出现细胞因子紊乱,ITP患者血液中T细胞亚群及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4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分别于急性发病期和治愈期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与20例非接触TCE的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s+比值明显减低,CD8+明显升高;治愈期CD4+、CD4+/CD8+比值比急性期明显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CD8+比急性期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治疗后随病情好转有明显改善,提示TCE致药疹样皮炎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HIV RNA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艾滋病感染者40例以及AIDS患者32例,在未经抗病毒治疗前采用RT-PCR技术检测血清中HIV RNA载量,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 HIV感染组血清中HIVRNA检出率为75%(30/40),平均载量为(3.08±1.49)lgCopies/ml,CD4~+平均计数为(235.24±79.53)个/μl, CD4~+/CD8~+平均值为0.38±0.17;AIDS患者组血浆中HIV RNA检出率为87.5%(28/32),平均载量为(4.57±2.25)lgCopies/ml,CD4~+平均计数为(135.24±55.20)个/μl, CD4~+/CD8~+平均值为0.23±0.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IV RNA载量与CD4~+计数呈负相关(r=-0.742,r=-0.561,P0.05)。结论 AIDS患者较HIV感染者HIV RNA平均载量高,CD4~+平均含量低;而CD4~+计数、CD4~+/CD8~+比值与HIVRNA载量呈负相关,病毒载量越高,CD4~+计数、CD4~+/CD8~+比值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